上帝
賜下美福。
他
想賜給人類的是美好的,
而不是沉重的,
也不是可怕的。
籠罩著人類的詛咒與滅亡
是魔鬼的作為(林後4:3~4),
是罪的結果(弗2:1~3)。
故此
上帝
藉著耶穌基督
賜下美福(賽60:15)。
聖靈帶給順從者的並不是詛咒,
而是美福(何14:4~7)。
可是
人們把福分當做自然現象,
違背上帝的旨意,
以成為耶穌的仇敵(申30:19~20),
因此讓聖靈擔憂(弗4:30)。
只有被聖靈帶領才能得到福分。
◎福分是美好的,
它不是愚昧人的願望,
而是上帝智慧的果子。
◎為了讓我們得到福分,
耶穌選擇了死亡
並且複活了。
◎主的手在哪裡被高舉
美好的福分就充滿在哪裡,
聖靈的印證也必在哪裡。
※讓我們領受福分,
無限量地領受
美好的福分。
上帝賜下美福。人們因為不認識上帝,所以不向他禱告,也不依靠他。但上帝告訴我們“要祈求,尋找,叩門”(太7:7)。
從沒有人見過上帝,因為上帝是看不見的。雖然沒有人見過上帝的本體,但上帝本體的形象來到世上停留了33年。儘管如此,人們因為沒有信心,還是沒能看見他。後來因為他升天將聖靈賜下來,我們才靠著聖靈睜開了靈眼,從而知道了那位就是上帝本體的形象,是上帝的兒子。主將聖靈賜給了擁有這樣信心的人,堅固這信心。
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以能力來保證我們的信心。所謂能力,不是指某種感召力,而是連污鬼都懼怕而戰兢離開的實像。我們親眼見過在污鬼離開的同時,人肉體的疾病、痛苦與詛咒消失的現象。可以用感覺體驗到的這種現象讓我們無法否認自己的信心。
凡按照上帝的旨意擁有正常信心的人,都能擁有這樣的體驗。有的人奉主的名趕鬼行能力,但卻主張這些能力是上帝專門賜給像自己這樣特別之人的。這些人認為只有主張唯獨自己有能力,人們才會承認自己的權威,所以否認能力的普遍性。不僅如此,他們還阻止他人趕鬼或醫病,若有人趕鬼醫病,就定人家為異端。
主明明說過,凡信的人都能奉耶穌的名趕鬼醫病(可16:17~19)。不是只有像牧師或者傳道師這樣的指導者才能趕鬼、醫病、行神蹟,所有相信並領受聖靈的人都能做到。
那些行能力卻否認能力的普遍性的人,無異於假先知。耶穌說,在末日有假先知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迷惑人(太24:24)。對虛假的靈來說,不存在普遍性。但上帝向我們顯明的真理具有普遍性。耶穌說“你們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還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8)”就像這樣,上帝賜予的一切不是針對某個人的。
我在60年代作工時行出大能力,人們都為我鼓掌。其他主的僕人們也都很驚訝,說“你是個特別的人,是這個時代的以利亞”。但他們讓我不要強調能力的普遍性。因為他們若是承認能力具有普遍性的話,就等於承認自己沒有能力沒有信心。所以他們把我當做特別的人。但我沒有在乎他們的忠告,繼續強調能力的普遍性,結果他們開始指責我。
舊約時代聖靈沒有降臨在任何人裡面,那時唯獨特別被上帝揀選的人才能得到從天上來的感動,被上帝使用,所以能力沒有普遍性。但基督升天后打開了門,讓凡信的人都能領受聖靈,所以如今所有人都普遍能夠擁有聖靈的能力。
一個人哪怕自己行出能力,但卻主張這是唯獨自己才能做到的或者平信徒們不能這樣做,那麼這就不是真理。有的人儘管行能力,卻被烙上了假先知的印,受到主的排斥。為什麼會這樣?耶穌不是說過嗎?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7:22~23)
我因為知道上帝的意圖,所以強調能力的普遍性,主張無論牧會者還是平信徒都要同樣擁有能力。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14:12)”所以凡信的人,都應該能行出能力。
我一生有兩大重要的禱告柱子,其中一個就是求上帝用聖靈充滿我。我在走路的時候也求,甚至坐在廁所裡也求。我求聖靈充滿時,祈求讓基督的醫病與聖潔的神蹟能常常跟隨我。另外一個就是祈求福分。我所求的福分不是別的,而是擁有照上帝的旨意亨通的福分。
我在57年第一次去教會的時候,正好趕上教會在蓋禮拜堂。蓋禮拜堂的六年間,牧師因著資金問題吃了許多苦。當時我們家窮得根本吃不上午飯,也沒有房子,全家老小都擠在一間小房裡,那還是藉伯母家的。儘管如此,我的夢想卻是賺錢蓋禮拜堂。
後來我經營的養雞場破產了,僅僅撈回一點本錢,我並沒有用它作本錢重新建養雞場,而是全部奉獻給上帝,用來建禮拜堂。因此我們全家無法再繼續生活在一起,只得分散開,有的到外婆家,有的到哥哥家,有的到外地。後來的三年間我所受的苦無法言喻,但我心裡還是充滿了建築禮拜堂的夢想,走路時如果看到一小片空地,也馬上會想“在這裡建禮拜堂該有多好啊”。
結婚後也是一樣的。妻子在鄉下租了一間房,然後在那里工作賺錢,而我把她賺的錢用來買建築材料,繼續建築禮拜堂。開始牧會之後,我的心也一直放在建築禮拜堂的事上。反之,我一輩子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蓋房子,也從來沒有為此禱告過。上帝使用這樣的我,去按照他所喜悅的旨意作工。到2010年2月為止,包括禮拜堂和教育館在內,我一共建築了128個教會建築物。
在世上生活期間,我們體驗到了世界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認識上帝之前,我們依靠的是已經去世的祖先們。但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人們為了祖先也獻祭,也告訴別人祖先幫助了自己,但他們是已死的人。過去我們也依靠已死的人,因為那時我們的靈魂也是死的。我們原來是在罪中等待滅亡的可怒之子,但如今藉著浸禮埋葬了舊人,向著上帝所指示的地方奔跑。
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過了紅海。在埃及期間,他們幸福嗎?他們在埃及受盡詛咒與逼迫,甚至生命受到威脅。這樣的他們聽了上帝的話語從埃及出來,在紅海受了洗(林前10:2)。但人們過了紅海後卻仍舊懷念在法老支配下的生活。因為忍受不了曠野暫時的痛苦而留戀受詛咒的埃及生活的那些人,上帝讓他們全部死在了曠野,一個也沒有把他們帶到迦南地。儘管過了紅海脫離了曠野,但卻留戀埃及的人,與上帝完全斷絕了關係。
以賽亞書31章1~3節說:“禍哉、那些下埃及求幫助的,是因仗賴馬匹,倚靠甚多的車輛,並倚靠強壯的馬兵;卻不仰望以色列的聖者,也不求問耶和華。其實耶和華有智慧。他必降災禍,並不反悔自己的話,卻要興起攻擊那作惡之家,又攻擊那作孽幫助人的。埃及人不過是人,並不是神;他們的馬不過是血肉,並不是靈。耶和華一伸手,那幫助人的必絆跌,那受幫助的也必跌倒,都一同滅亡。”
受了浸禮就意味著過了河,即把受詛咒的過去完全埋葬。但是人們受了洗卻仍舊沒有拋棄對世界的留戀。世界能給你幸福嗎?當然你通過工作能賺一些錢,能養家糊口。但你這樣做著的時候,不覺中已經成了老人。如今你已經疲憊,離開這世界的日子越來越近。
你在這世上得到了幸福嗎?得到了平安嗎?過去人們生活在無知的時代,但卻能受到子女的恭敬;而如今這個時代卻因著幾分錢而殺害父母、殺害妻兒、殺害丈人丈母。看到這類新聞報導的時候,你不感到懼怕嗎?
在世上賺了很多錢的人也免不了死亡。人一死,家人就要把他埋葬,這人就永遠不再會從土中出來。他生前積攢的錢財救不了他,他燦爛的名譽無法將他扶起。
世上有的只是詛咒。疾病、痛苦、煩惱、疲憊,死後被埋在土中,最終被子孫遺忘。對於以父母的名義買下保險後,再放火把父母燒死的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期待的?但人們仍舊在上帝面前祈求世上的東西。到底以後還能在世上活多久,竟然如此地關心那些虛空的事?難道還能在世上活幾百年嗎?我們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曾經在世上擁有過權利、得到了名譽、賺了大筆錢財、獲得了成功,但某一天就好像從懸崖上掉下去一樣,突然失去一切,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世上信了耶穌。上帝若沒有給我們這樣的信,我們就不會認識耶穌;我們若不認識耶穌,就不會知道他是上帝本體的形象,也不會知道自己是這形象的樣式。當然也不會領受聖靈,不會得到聖靈降臨時所帶來的能力,更不會看到在這能力面前連污鬼也戰兢離開的樣子。但我們靠著上帝賜予的信擁有了做上帝兒女的權柄。
我們一成為屬耶穌基督的人、屬上帝的人,上帝就將生命賜給了我們。魔鬼是主管世界的世界的王(約16:11)。 “魔鬼”一詞的原語含有“殺人者、離間者”之意。魔鬼離間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叫人永遠滅亡。在他裡面的時候,我們也只是必要滅亡的可怒之子,但上帝藉著基督把我們從魔爪中救了出來(弗2:2~6)。
上帝給過我們死亡嗎?給過我們疾病嗎?給過我們詛咒嗎?申命記30章19節說:“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無論選擇福分還是選擇詛咒,上帝都把選擇權交給了人。上帝從來沒有強制把詛咒給我們,但也從來沒有勉強把福分給我們。選擇是由我們來做的。
你不是已經嚐了世上的滋味?上帝的兒子在世的33年間也嘗盡了人類的詛咒、蔑視與賤待,受了最可怕的虐待與死亡。他下的結論是,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是美好的,沒有什麼盼望值得人們依靠。他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20)”這不是因為他沒有錢買房子。他沒有把自己交託給這世上的任何存在。我們也要像主一樣認定這世上沒有枕頭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耶穌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太12:48~50)”你不想從基督那裡得到“這是我的弟兄姐妹”的熱情歡迎嗎?
詩篇21篇1~7節說:“耶和華啊,王必因你的能力歡喜;因你的救恩,他的快樂何其大!他心裡所願的,你已經賜給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嘗不應允。 〔細拉〕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頭上。他向你求壽,你便賜給他,就是日子長久,直到永遠。他因你的救恩大有榮耀;你又將尊榮威嚴加在他身上。你使他有洪福,直到永遠,又使他在你面前歡喜快樂。王倚靠耶和華,因至高者的慈愛必不搖動。”
這是一個國家的王大衛在上帝面前的告白。王是沒有任何缺乏的人。國家是自己的,其中的所有黃金都是自己的,所有權力也都在自己手中。以色列百姓向上帝要王的時候,上帝不是清楚告訴他們王的權利是什麼了嗎?農夫親親苦苦收穫的糧食,王有權取走一部分作為稅金;百姓若生了女兒,王有權把她帶到宮中作宮女;百姓若生了兒子,王有權讓他到戰場為自己作戰(撒上8:10~20)。王有什麼缺乏的?但就連這樣的王,也有懇切渴慕的東西。這就是美福。
廚師在做菜的時候,不僅講究味道,也非常重視外觀。我在法國巴黎曾經接受過一次就餐邀請。菜上來時,盤子很大,但中間盛的菜只有兩筷子分量,然後盤子周圍是用果醬畫的畫作為點綴。那畫漂亮得讓人都不好意思用筷子去夾中間的菜。有人說法國菜是用眼睛吃的,這話果真不假。雖然是早晚要下肚的食物,但把它做得漂亮些,何嘗不好呢?如果是豬之類的動物,在吃東西時是不會在意外觀的。
我們國家在幾十年前戰爭時代,人們大部分穿的都是作為救濟物資分發下來的衣服。特別在冬天,能穿在身上別凍死就心滿意足了,哪在乎什麼漂亮之類的。但今天人們生活好了,所以既然穿衣服,就會挑選一些顏色樣式漂亮的。
“美”是連君王都羨慕的。我們渴慕上帝賜予的福分時,要渴慕高尚的福。很多人雖然在上帝面前求福,但卻連自己所願的福分是什麼都不知道。假如上帝問“你要我給你什麼福?”他們會說:“我怎麼知道?上帝看著給吧。”假如上帝說“我給你大福,你卻無法擔當的話怎麼辦?”他們會回答“壓死我也願意,只要給我就行!”
我們國家的人以前常說“讓我飽飽地吃一頓,死了也甘心”或者“如果能穿一次那件衣服,死了也值”。因為以前條件太差,所以無論什麼事上,都帶有“只要體驗一次,死了也不冤”的想法。假如這樣的人聽到“你要在天上永遠活著”的話,可能會想“哎呀,太煩了,怎麼能永遠活著?”但上帝賜給我們的不是令人厭煩的,而是既永恆又美好的。
啟示錄21章2節說:“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 ”人們總是帶著實現自己心裡的願望的心求“主啊,求你賜福給我,讓這件事能成就! ”,但我們在上帝面前求福時,要為了成就唯獨上帝才能想到的他的旨意而求。地上爬行的蟲子的想法與上帝的想法完全不同。我們要脫離蟲子一樣狹小的想法,像上帝一樣思考,按照上帝的旨意祈求。
哥林多前書1章25節說:“因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上帝的軟弱總比人強壯。”上帝的愚拙比世上幾百名謀士的智慧加在一起還智慧。有些事情,由專家與非專家來做,其結果大不相同。人的夢想與盼望與蟲子相差無幾,而上帝的想法比人的想法要高尚百倍、萬倍、千萬倍。
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賜給我們的福是能夠成就他構想的福。人們只把視線集中在自己蟲子般的願望上,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但我們要睜開眼睛看到上帝所看到的。一個人如果把目標固定在成就自己夢想那裡,那麼再怎麼求福,他也已經自己限定了能夠得到的福分分量。人們在這世上常看到許多事物一會兒有一會兒無、一會兒起一會兒倒,於是習以為常,向上帝求福時也脫離不了這種狹隘的心,“我哪怕能過上一天那樣的日子,死了也願意”。上帝難倒會為了成就人這麼寒磣的計劃而拋棄上帝的大構想嗎?
我想從上帝那裡得到的是能夠成就上帝旨意的高尚的福分,成就上帝所設計的旨意的福分。不僅我,也希望所有信者都能渴慕這美福。
耶穌說:“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 (太10:12~13)”從原文中可以發現這句經文含有積極的意義,即祈求平安時要把這平安歸為己有。我們在為他人祝福時,要以懇切的心祝福,讓這幅分能回到自己這裡。
我在禮拜結束後舉手祝福的時候,從來沒有把它當做一種儀式,而是以懇切的心祝福。有可能重新回到我這裡的福分要是怎樣的?所以我在為他人祝福的時候,為了讓“美福”臨到那人,以懇切的心祝福。我想要繼承給子孫的福也是“美福”(申30:19)。
王有什麼缺乏?有什麼可令王羨慕的?但王也缺乏上帝賜予的福分,也戀慕上帝賜予的福分。我們要領受美福,領受高尚的福分。不要僅僅為了成就自己的夢想,而要成就上帝的夢想。沒有人會請一流設計師來蓋豬窩,但人們會為了建造自己和自己家人居住的房子而邀請設計師,採納他的智慧與構想。同樣的道理,我們要祈求上帝構想的美福。
我的靈魂哪,你要領受美福!
我的靈魂哪,你要領受美福!
我的靈魂哪,你要領受美福!
庇哩亞運動的意義
庇哩亞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徒17:11~12)
庇哩亞運動是倡導明確理解並深信耶穌的名,而後依靠其名去過有權柄的信仰生活的運動。由於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凡信耶穌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也能行出使徒們所行的神蹟。所以這一運動追求的理想和主張就是把“神的意圖”信仰化、生活化、能力化。
庇哩亞運動的創始人金箕東牧師指出,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按照記載於使徒行傳的庇哩亞人精神,讓信徒以謙虛的心意去學習聖經的運動。庇哩亞運動>又可稱為,第一,新約教會運動,第二,效仿聖經運動,第三,平信徒運動。按照庇哩亞運動,教會應效仿新約聖經,聖徒應效仿教會。換句話說,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效仿聖經運動,又可簡稱,“仿經運動”。
世紀之交,教會的使命就在於使得教會效仿聖經,聖徒效仿教會。所以庇哩亞運動在兩千年基督教歷史上應指明新的信仰和神學方向。換言之,庇哩亞運動的使命就是以信仰的自由、解釋聖經的自由、神學的自由為原則,見證耶穌基督,以擴展不受限制的耶穌基督能力的教會。
庇哩亞運動是倡導明確理解並深信耶穌的名,而後依靠其名去過有權柄的信仰生活的運動。由於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凡信耶穌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也能行出使徒們所行的神蹟。所以這一運動追求的理想和主張就是把“神的意圖”信仰化、生活化、能力化。
庇哩亞運動的創始人金箕東牧師指出,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按照記載於使徒行傳的庇哩亞人精神,讓信徒以謙虛的心意去學習聖經的運動。庇哩亞運動>又可稱為,第一,新約教會運動,第二,效仿聖經運動,第三,平信徒運動。按照庇哩亞運動,教會應效仿新約聖經,聖徒應效仿教會。換句話說,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效仿聖經運動,又可簡稱,“仿經運動”。
世紀之交,教會的使命就在於使得教會效仿聖經,聖徒效仿教會。所以庇哩亞運動在兩千年基督教歷史上應指明新的信仰和神學方向。換言之,庇哩亞運動的使命就是以信仰的自由、解釋聖經的自由、神學的自由為原則,見證耶穌基督,以擴展不受限制的耶穌基督能力的教會。
- Feb 07 Sun 2010 22:39
美福【詩篇21:1~7】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