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5月2日首爾聖樂教會主日講道
講師:主任監督——金箕東牧師

上帝
是有豐盛憐憫的。
人類是為人子被造的存在,
所以
上帝憐憫人類,
特別珍愛人類(箴言8:27~31)。
人類從被造的時候起
離不開上帝(林前3:9),
因為上帝讓他們成為在上帝的殿裡服侍的
貧窮的屬靈存在(約15:5)
故此
屬靈的人
是在上帝面前極其貧窮的人(詩73:25),
而非屬靈的人
則是在上帝面前肚子飽的人(申8:11~16)。
心靈貧窮的人
如同農夫一樣時常等候雨水(耶5:24)。
耶穌
是上帝所賜的福分,
聖靈
是上帝所賜的甘霖。
◎心靈貧窮的人
渴慕
上帝的恩典與慈愛。
◎屬靈的人
知道上帝所賜的
耶穌就是福分,並且相信他。
◎屬靈的人
知道上帝所賜的
聖靈就是福分,並且順從他。
※唯獨上帝是福分的根源。
我們要在上帝裡面得到福分,
並且永遠依靠他。



上帝是有豐盛憐憫的。憐憫,就好像看著因為肚子餓而哭泣的嬰孩產生憐憫之心的母愛一樣。經上說,蒙上帝憐憫的人是有福的。我們不是在上帝面前乞討的人,而是重生為蒙上帝愛的兒女的人。得不到上帝憐憫的人稱不上是基督徒。耶穌看到聚在自己面前的許多人,就憐憫他們。耶穌憐憫的不是人的肉體,而是靈魂。

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信耶穌的目的。聖經中經常出現“義”一詞。上帝願意向我們顯明上帝的義。聖經向我們介紹了上帝的第一義、第二義和第三義。第一義講的是上帝為了他至愛的兒子創造了天,並把上帝的榮光給了兒子;第二義講的是上帝的兒子為了除滅褻瀆上帝的名、抵擋上帝榮光的魔鬼而來到世上;第三義講的是上帝的兒子審判魔鬼後,紀念與他同工的人類,拯救人類,讓人類也能到父上帝的家裡享受永生。上帝為了完成自己的旨意而使用人類後,就算把人類拋棄掉,人類也無話可說。但上帝不但沒有拋棄人,更是將自己所愛的獨生子賜給人,讓凡信兒子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我們是為了得永生而過信仰生活的人。永生意味著永遠的生命,因此若不是想要永遠擁有自己生命的人,或者說對生命擁有永遠愛戀的人,是不會信耶穌的。有的人儘管去了教會,但因為沒有對永生的熱愛,很快就感到厭煩。還有的人過了一段時間信仰生活,後來受到試探或者向世上的誘惑屈服,又重回到世上。這些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白永生到底是什麼。不關心永生的人,不僅感覺不到信仰生活的意義,信心也不會進入他們裡面。唯獨想要永遠擁有自己生命的人,才能信耶穌。

有的宗教想要從“無所有”中尋找人生的意義。對於修行了一輩子卻什麼也沒有找到的人來說,“人生一場空”這一命題好像真是那麼回事兒。但這不過是一種虛無主義而已。基督徒的信仰與這種虛無主義完全相反。就算我們離開了肉體,但我們想要永遠擁有的是無法被奪走的東西,即永恆的生命、永恆的福分、永恆的榮光和永恆的權柄。

我小時候聽僧侶們講過輪迴的事。記得他們說,所有的生命體都要輪迴4億8千8百萬回。人死後到底輪迴成牛還是雞,誰也不知道。只不過前生若好好做人,下輩子便有可能輪回成狗。後來,當我領受了福音後覺得感謝的是,本來最多能輪迴成一隻狗的我卻靠著耶穌基督成了能繼承上帝榮光的兒女,也擁有了永恆的生命、權柄、福分和冠冕。

我在過信仰生活期間見到了很多往來教會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回到世上的人。看到這些人,我很為他們感到惋惜,為什麼要拋棄這能永遠擁有生命的機會呢?人如果僅僅想在有肉體的期間擁有自己的生命,這與宇宙內暫時存在的牲畜有什麼不同呢?這些人不但得不到從天上來的生命,上帝也不覺得有必要把永生給他們。我們的盼望在於得到永恆的生命。詩篇133篇3節說:“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就像這樣,上帝賜予的福分是給想要永遠擁有自己生命之人的福分。

我們在這世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患難,還是捨出性命地持守信仰貞節,這都是為了上帝賜給我們的不被奪走。魔鬼以天下榮光為誘餌,試圖讓我們交出我們所擁有的永恆的東西。有的人說:“雖然我相信自己擁有永遠的東西,但現在用眼睛看不見,還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呢?所以我現在要趕緊把手能抓著的東西抓住。”就這樣放棄了永遠的東西。上帝從這樣的人身上發現不了價值。耶穌也說:“我又告訴你們,凡在人面前認我的,人子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必認他; 在人面前不認我的,人子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認他。(路12:8~9)”還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10:28)”

耶穌寧可流血受難也要給我們的不是暫時存在的東西,而是永恆的東西。耶穌曾用五個餅和兩條魚餵飽了幾千人。因為耶穌看到那些為了聽話語而千里迢迢趕來的群眾們疲憊的樣子,憐憫他們,於是行了神跡。人們吃完後,耶穌並沒有讓他們把剩下的食物拿回家或者留著第二天吃,而是全部收回來(太14:20)。他用七個餅兩條魚餵飽了幾千人以後,也是命令門徒把剩下的零碎全部收回來(可8:8)。用幾個餅和幾條魚可以餵飽幾千人的那位,擁有著如此大能力的那位有什麼不足的,非要把剩下的食物收回來呢?耶穌來到世上為的是把永遠的東西給我們,而不是把必朽壞變無的食物給我們。他就算給人肉體的食物,那也不過是一次性的而已。

我們國家四季很分明,因此萬物在每個季節都顯出不同的生長狀態。莊稼或者樹木在不同的季節所產生的需求也不同。春天溫暖的陽光要多多照射,夏季要有雨水,秋天要有風。一年到頭總下雨也不行,總出太陽也不行。就這樣,萬物的生長過程可以作為説明我們認識上帝意圖的一種比喻。這種通過萬物間接地讓我們認識上帝意圖的比喻,叫做自然啟示,或者一般啟示。

而特殊啟示是指通過耶穌基督顯出的啟示,用另外的詞彙來表達的話,可以叫做真理。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今天我們要聽的話語是借著耶穌基督來的真理。我們的信在於認識真理。人們之所以過一段時間信仰生活後受到試探,都是因為沒有信心;而沒有信心則在於人裡面沒有耶穌基督的話語。

馬太福音5章以後記錄的是耶穌領受聖靈之後首次在眾人面前顯現時發生的事情。馬太福音5章2節說:“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人要想說話,當然要開口。但這裡還是特意強調“開口”,說明在這後面耶穌講的話語是多麼重要。從他口裡到底出來了什麼話語?耶穌在門徒面前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有福了!”。

當然馬太福音5章3節的記錄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但參考原語聖經可以發現,耶穌最先說的話是“有福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語順上的差別,是因為記錄新約聖經時使用的希臘語和我們國家的語言在語法上不同。這是按照各國家語言習慣翻譯原語聖經時不可避免產生的問題。

聽到“虛心的人有福了”這句話,我們要知道的是,福分不是只要心靈貧窮就能得到的。福分是在上帝把作子女的權柄賜給信耶穌得救之人的時候一同賜下的。以弗所書1章3節說:“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假如只要心靈貧窮便可以蒙福的話,那麼就等於說沒有耶穌的血也能得救。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句經文應該理解為“有福了,心靈貧窮的人哪!天國是他們的”。不是說心靈貧窮才能有福,而是說有福之人的心靈是貧窮的,天國是這樣人的。當時耶穌開口說的話不是說給不信者聽的,而是說給來到他面前的門徒們聽的(太5:1)。總之,耶穌開口時,從他口裡出來的最強烈的資訊就是“有福了!”福分是上帝命令的,所以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像。

擁有上帝賜予的福分的人,心靈是貧窮的。田裡的莊稼若沒有雨水,就無法生存。再怎麼有土地,也有陽光,但若少了雨水,就只得枯死。得不到雨水供應的莊稼,就算有土地,也仍然貧窮;就算有陽光,也仍然貧窮。持續不下雨的話,土地就會變成只有絕望的荒地。

農夫在春天希望有陽光照射,在夏天希望下雨,在秋天希望颳風。這一切都不要不足,也不要過剩,而是均勻地得到供應,便是農夫的願望。農作物的根從土中吸收水分,葉子接受陽光,產生光合作用。個子高的大樹,葉子一般很小,而個子矮的樹,葉子都很大。這是因為陽光都被大樹遮住,所以矮樹若不積極地接受陽光供應就無法生存。就像這樣,萬物生存的方式都是一種比喻,一種啟示,借此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過屬靈生活。

不信者以為肉體死了的話,自己的存在也就消失了,因此根本不關心屬靈的世界。他們認為吃得飽穿得暖便是有錢人。但基督徒並不這樣認為。我們過去也是追隨肉體的情欲生活,但後來通過浸禮把舊人埋葬,開始了屬靈生活。就好像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的時候順從法老,從埃及出來後接受上帝的帶領一樣,我們借著受洗開始了屬靈生活。

就好像自然萬物需要陽光和雨水一樣,我們的靈魂渴慕屬靈的東西。如今我們的靈魂擁有肉體,也有意志,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上帝賜予的福分。如同農作物需要水分供應的時候要下雨,結果實的時候需要充足的陽光一樣,我們要想過好屬靈生活,需要有福份。耶穌知道門徒們需要福分,所以升天前為門徒們祝福,升天之後將聖靈賜給他們,從而讓真理進入他們裡面,讓基督的寶血與能力臨到他們。

我們可以有錢,可以有學歷,可以有職業,但受洗的人要明白自己在屬靈上是貧窮的。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沒有永恆的東西,所以貧窮。我們需要上帝永恆的血,因為上帝永恆的生命在其中。我們還需要永恆的信心,需要永恆的真理、永恆的聖靈和永恆的福分。這些都是從天上來的。肉體的福分只在肉體活著的時候有效,但永恆的福分在肉體消失後也能發揮效力,在耶穌再臨時也能發生效力,讓擁有者參加頭一次復活。

天國是有福之人的。耶穌傳道的時候說:“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人們聽到這話感到非常吃驚的時候,耶穌說:“我若靠著上帝的靈趕鬼,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太12:28)”他還指著天國說:“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17:21)”擁有天國之人的心中應該裝載著將來在天上要有的事,即到天上也要持續的事。

看到在灼熱的太陽底下被曬死的蟲子時,我們也要能夠領悟到“我若沒有永生的福分,我的靈魂也會這樣!”只有徹底明白自己的心靈有多貧窮的人,才會懇切地渴慕永恆的福分。如同再怎麼水分充足,若沒有陽光照射,植物也無法生存一樣,我們要明白自己是有許多缺乏的極貧窮的存在,並要擁有補充這不足的懇切心靈。

我每天淩晨都會步行到基督徒世界宣教中心去禱告,包括晨禱的這些時間在內,我一天平均禱告五個小時。在做事的時候,只要有空隙,我就禱告。走路的時候也禱告,與他人談話時也在心裡禱告,看上帝話語的時候,也為了能照這話語去行而禱告求幫助,總是因著渴慕屬靈的福分而禱告。

渴慕屬世之物的人不會祈求屬靈的東西。從耶穌把剩下的餅收回去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知道上帝想要給我們的不是一次性的東西,而是永恆的東西。我們要渴慕永恆的福分。不需要因為自己沒有眼睛能看得到的東西而擔憂。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3~34)”這話語告訴我們,不要祈求屬肉體的東西,而要渴慕靈魂能擁有的永恆的福分。

魔鬼用屬世的東西來誘引我們交出永恆的東西,但我們要像耶穌斥責試探者說“撒但哪,退去吧!”一樣,決志唯獨擁有上帝賜予的永恆的福分。我們不要忘記耶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有福了!”,要渴慕這福分充滿自己。這福分不是從世上能夠得到的,唯獨從上帝那裡才能得到,是唯獨通過耶穌基督才能得到的福分,是唯獨靠聖靈的幫助才能得到的福分。我們要以貧窮的心渴慕這福分。

我的靈魂哪,你要領受福分!
我的靈魂哪,你要領受福分!
我的靈魂哪,你要領受福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