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飛速地在復興著,初到教會的人也與信徒們全力以赴地禱告,神蹟天天顯現,在我服侍教會三個月的時候,我們打算在青芳山上搞一次聚會。借了一個軍用倉庫用的帳篷,在半山腰找了一塊平整的地方,安置了能坐一百五十名的帳篷。那時候是雨季,而且那年的雨比往年的雨量大,因此我們禱 告了幾天,求上帝不要下雨,但是雨仍然下到出發的早晨,看著傾盆大雨,大家都說要延期山上的聚會,但是我堅持要按原計劃進行。我們為了上山從早晨就忙碌起來,剛走到馬路邊要坐公共汽車的時候,雨就停下來了。
天漸漸晴了,到山腳的時候,藍藍的天露了出來,村裡的人們都說這樣的雨季在深山密林中怎麼可以呢?山上已經有幾十名工人忙著搭帳篷,又有些人為自己準備住處和禱告的場所。天要黑的時候,把手提燈按置在帳篷內,以讚美和禱告開始了聚會。這是我一生當中第一次引導的山上聚會,也是帳篷聚會。
我按著自己的習慣,搖動著身子在講台下面懇切地禱告,知道自己是多麼渺小的人,只有依靠上帝的幫助才能作工。禱告始終是我牧會的能力,也是一個渺小的助理傳道師的脈搏。我在講道的時候不需要一切聖經以外的話語,把聖經的話語穿成鏈子,只宣傳生命的話語,聖靈把恩典澆灌下來,好像傾盆大雨一樣。
雖然是一個乾瘦的講師、嗓音嘶啞的講道,但是從開始就由聖靈強烈地作工。有一個住在山下村裡的姑娘,因患麻風病受盡了苦,原來沒有知覺的手在聚會中突然有了知覺,臉上的紅斑點也消失,就喊叫起來,見證全身都潔淨了。當我第一篇道講完的時候,大部分的病人都說聽道的時候病已經好 了。有一位老奶奶來的時候是由兒媳背來,蓋著被子躺在最前面,後來站起來蹦著跳著在上帝面前獻上感恩。
原來,在那山上有很多的松毛蟲和蛇,因此大家都為這事一起做了禱告:「主啊,在這山上不要有任何人被這些所傷而受試探,求你幫助。」第二天下午,有許多的人做很希奇的見證。有一位中年夫人說,第一天上山進入草叢裡禱告後出來的路上被那些松毛蟲蟄得無法參加聚會了。但是講師求上帝不叫信徒們被松毛蟲傷害的時候,她的傷都潔淨了;又有的人說,自己非常熱心地坐在山上禱告後,當站起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坐過的位置有兩條蛇被壓死了;還有 一位女人看見了一條大蛇一動不動,用手夾了那個蛇,自己卻一點沒有受傷;松毛蟲雖然很多,人們為了禱告上去下來卻沒有一位說被松毛蟲蟄了的人,直到結束。
聚會的第二天,有兩位麻風病患者,見證說他們在上山的途中病得了醫治。參加聚會的人,大部分都是第一天上山的,第二天以後上山的人只有十幾名,他們說山下的村莊連續下著暴雨。
聚會進行了一週,每天都有黑雲伴著雷聲和閃電,在半山腰上隨時都有被傾盆大雨衝下來的可能。每當黑雲密佈的時候,我們就禱告,高聲吶喊:「雨呀,烏雲哪,都退去吧!」從山上流下來的雨水如河流一樣,從聚會的帳篷旁邊流淌著,但聚會的上空卻如湖水一樣清澈地敞開著。
最後一天,從上面流下來的黃土水太多了,好像要吞沒帳篷,周圍的雨聲壓過我嘶啞的嗓音,讓人聽得分辨不清。有一位傳道師要預備緊急狀態,從帳篷的周圍挖了流水溝,把帳篷緊緊地捆好之後來了一陣急風,又把帳篷撕開了。我們只好在沒有帳篷的露天搞最後一個晚上的聚會。下雨的聲音仍然能聽得見。
最後一夜的天空如藍籃的湖面上綴滿星星,但是周圍仍然無情地下著大雨。聚會結束的清早和上山的早晨一樣是晴朗的天空。我後來得 知山下各處因山崩和氾濫的河水受了水災,村裡的人想,說不定山上那些基督徒都遇到山崩死掉了,原來山下的雨一天也沒有停過。
二十六年後的今天,我也忘不了這青芳山上的神蹟,它給信徒們帶來的信心比死人復活、癱子站起來的神蹟還要強。也許有的人會譏誚,但是沒有關係,聽我們禱告的主一定能清楚地分辨相信主應許的人和不信的人,也要承認自己所作的事。請讀者千萬不可把這神蹟當成偶然的巧合,主必然使用我們的信心。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5:16~18)
庇哩亞運動的意義
庇哩亞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徒17:11~12)
庇哩亞運動是倡導明確理解並深信耶穌的名,而後依靠其名去過有權柄的信仰生活的運動。由於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凡信耶穌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也能行出使徒們所行的神蹟。所以這一運動追求的理想和主張就是把“神的意圖”信仰化、生活化、能力化。
庇哩亞運動的創始人金箕東牧師指出,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按照記載於使徒行傳的庇哩亞人精神,讓信徒以謙虛的心意去學習聖經的運動。庇哩亞運動>又可稱為,第一,新約教會運動,第二,效仿聖經運動,第三,平信徒運動。按照庇哩亞運動,教會應效仿新約聖經,聖徒應效仿教會。換句話說,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效仿聖經運動,又可簡稱,“仿經運動”。
世紀之交,教會的使命就在於使得教會效仿聖經,聖徒效仿教會。所以庇哩亞運動在兩千年基督教歷史上應指明新的信仰和神學方向。換言之,庇哩亞運動的使命就是以信仰的自由、解釋聖經的自由、神學的自由為原則,見證耶穌基督,以擴展不受限制的耶穌基督能力的教會。
庇哩亞運動是倡導明確理解並深信耶穌的名,而後依靠其名去過有權柄的信仰生活的運動。由於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凡信耶穌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也能行出使徒們所行的神蹟。所以這一運動追求的理想和主張就是把“神的意圖”信仰化、生活化、能力化。
庇哩亞運動的創始人金箕東牧師指出,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按照記載於使徒行傳的庇哩亞人精神,讓信徒以謙虛的心意去學習聖經的運動。庇哩亞運動>又可稱為,第一,新約教會運動,第二,效仿聖經運動,第三,平信徒運動。按照庇哩亞運動,教會應效仿新約聖經,聖徒應效仿教會。換句話說,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效仿聖經運動,又可簡稱,“仿經運動”。
世紀之交,教會的使命就在於使得教會效仿聖經,聖徒效仿教會。所以庇哩亞運動在兩千年基督教歷史上應指明新的信仰和神學方向。換言之,庇哩亞運動的使命就是以信仰的自由、解釋聖經的自由、神學的自由為原則,見證耶穌基督,以擴展不受限制的耶穌基督能力的教會。
- Jul 07 Wed 2010 11:47
青芳山上的聚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