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聖樂教會2010年7月25日主日講道
講師:主任監督金箕東牧師

上帝
是有豐盛慈愛的。

為了知道我們能否擔當福分
以各種方式試驗我們。
這並不為了推倒我們,
而是為了永遠造就我們。
故此
真心侍奉上帝的人
要在凡事上向他獻上感恩(雅1:12~13),
並要服侍他到底。
因驕傲而背叛他的人(約13:1~2)
必被上帝離棄,
故此
不要失去信仰的初衷(提前4:1~2),
而要把信仰保守到底。
上帝賜給我們聖靈是為此;
耶穌忍受苦難也是為此。
讓我們堅固信心(啟14:1~5)、
順從聖靈、遠避懶惰,
以永遠享受福分。
◎很多人堅持不了起初的信心,
讓上帝失望,
但真正的聖徒卻不是這樣。
◎很多人雖然祈求福分,
卻無法與上帝相交,
而上帝是福分的根源。
◎聖三位格
熱心地勸勉我們
是為了讓我們得到福分。
※上帝保守我們;
耶穌保守我們;
聖靈保守我們。



上帝是有豐盛慈愛的。 上帝不會為了補充什麼不足而壓制人,也不會為了得到什麼而勉強動員人向自己禮拜,更不會為了補充不足而強迫人禱告或獻身(徒17:25)。

分娩的產婦要經受的痛苦固然很大,而要從母腹裡出來的胎兒的辛苦也不亞於它。 胎兒為了從母腹裡出來而掙扎的時候,胎兒體中殘留的羊水會全部排出去,要經過這樣的過程,胎兒出生後才能健康地成長。 上帝讓胎兒經歷那麼痛苦的出生過程是有其理由的。 我們的信仰也好像是這樣。

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人生是怎樣的? 耶穌基督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命令,為了讓我們見到他、向他學習、相信他、依靠他。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他在上帝懷裡的時候該會多麼幸福? 他會有什麼缺乏,又會有什麼不足? 他充滿上帝的榮光,也充滿兒子的榮光。 這樣的他離開父的懷裡進入世上以後,作為基督經歷的三十三年生涯是非常淒慘的。 

人們稱呼耶穌基督為“拿撒勒人”的時候,這話中包含著對他的蔑視與賤待。 彼得見證說:“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徒10:38)。”這見證中包含著“上帝把你們藐視的拿撒勒人使用在那麼偉大的事上”之意。 耶穌基督作為受人們藐視的拿撒勒人生活一段時間後,最終死在十字架上。

今天基督徒們看到十字架,馬上聯想到的是基督自豪的歷史,但本來十字架凝縮著宇宙裡的所有不幸、痛苦、詛咒和上帝不喜歡的一切屬性。 它是億萬種惡的至極,億萬種骯髒的至極,億萬種不幸的至極。 上帝的兒子假如一直在上帝的懷裡,或者從上帝的懷裡獨生出來直接進入榮耀的天上的話,就不會有背負十字架的事了。 十字架是咒詛的木頭(加3:13)。 就連人類去地獄要受的詛咒也不及上帝的兒子在十字架上所受詛咒的億萬分之一。 雖然這樣,但能說上帝拋棄他了嗎? 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安置在靈界天上的寶座上。
到底指著什麼說是幸福? 所羅門在這地上享盡了富貴榮華,但耶穌說“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太6:29)。”人們聽到“上帝賜福”這句話,就想到所羅門在這地上享受過的富貴榮華。 有些人來到教會禱告的內容都是向上帝要什麼,他們的心被在世期間所需要的東西裝滿了。 如果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很快就會受試探灰心,最後連信仰都放棄。

世上所有宗教與神秘主義的基礎便是祈福的信仰。 令人遺憾的是,今天連基督徒們也陷在了祈福信仰中。 我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為了讓人遠離祈福信仰,擁有真正的信仰而作了很多努力。 庇哩亞人與其他基督徒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我們承受著許多逼迫,艱難地過著信仰生活。 假設沒有逼迫的話,首爾聖樂教會會比現在復興五倍以上。 大凡庇哩亞人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向跟自己學習聖經並且得到喜樂的人,因為受不了其他教會的人的逼迫與毀謗而突然離開自己。

有的人經不起逼迫而離開,但也有很多人儘管受到許多逼迫,還是忍受到底。 其實要想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信仰人,是必須要勝過逼迫與痛苦的。 拒絕考驗的人當太陽爆曬時,就會勝不過熱氣而倒下。 一棵果樹直到結果子為止要經受許多熬煉。 狂風暴雨襲擊的時候,葉子會掉落,枝子會斷裂,但還是堅持到底的果子最終能給農夫帶來喜樂。 庇哩亞人的信仰就如同經過許多熬煉仍舊健康成長的果實一樣,正在走向成熟。

對於來到教會的人,我們要用聖經去好好養育他們。 軍隊裡不僅有士兵訓練所,也有軍官學校。 就好像養育軍官生一樣,我們要能夠把自己所知道的上帝的意圖一對一地教導給別人。 我們首先自己學習好兩年“庇哩亞研究院課程”,然後每週找一個固定的時間教給他人,六個月教完。 特別是第一次來到教會的人,要積極地教導他們。 就算是在社會上具有很高地位,學問也很深的人,但因為不認識聖經,所以也會想學習。 哪怕只有小學文憑的人,但如果認識聖經,也可以把大學教授當成門徒培養。

牧羊師要做的事不是牧會,而是培養門徒。 牧會是牧師的工作,牧羊師的工作是培養門徒。 所以教會裡需要牧師,也需要教師。 一個牧羊師把另一個人當做門徒持續教導的話,六個月後受教導的人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牧羊師。 假如五千名牧羊師同時這樣去做的話,六個月以後牧羊師就會達到一萬名。 這一萬名又各自去教導一個人的話,再過六個月,牧羊師的數字就會增加到兩萬名。 這樣下去的話,兩萬名馬上就會成為四萬名,四萬名會成為八萬名,八萬名會成為十六萬名。
 
我在教會開拓初期,每週都拿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來教導十一名神學生與一般大學生。 那時的神學生們畢業後出去建立的教會,如今都成為韓國數一數二的大教會。 與群眾聚會相比,一對一的教育能收到如此大的效果。

有的人雖然認識聖經,卻不教導人。 他們總是找藉口說“我要趕得上牧師,還遠著呢”。 乍聽起來讓人覺得好像很謙卑,但與他人相比較而帶有自卑感,這本身就是驕傲。 謙卑的人不存在自卑感。 與別人相比較而產生自卑感的人會錯過寶貴的機會。

我們能夠在這地上作工的時間並不長。 靈魂離開肉體後,肉體被埋在地裡的同時,能夠給別人教導真理的機會也就一同埋在地裡。 將來主問“你的果實在哪裡?”的時候,如果你回答“埋在地裡”的話,主會說:“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25:30)”。 耶穌提到關於銀子的比喻時所說的話不是指著不信者說的,而是指著沒有忠誠地擔當從主那裡得到的職分之人說的。 職分不是給不信者的,而是給信者的。 如果擔當職分才能得救,不擔當職分就不能得救的話,耶穌的功勞還有什麼意義? 救恩是靠耶穌的功勞得到的,而獎賞是靠擔當職分得到的。

主給了能結一個果實的人一個銀子,給能結兩個果實的人兩個銀子,給能結五個果實的人五個銀子。 有的人養育一個人,使其成為門徒,有的人從周一到週五每天教導不同的人,同時養育五個人。 教會信徒們如果努力教導,六個月內培養出至少一名與自己一樣的人的話,那麼牧羊師的數字每六個月就會增加兩倍。

耶穌在許多門徒中揀選了十二個,其中彼得、約翰與雅各是特別被揀選的。 主在禱告的時候,也讓這三個人離自己最近(太26:36~38);叫管會堂的睚魯的女兒活過來的時候,也只讓這三個人一同進入管會堂的家。 雅各在二十左右歲的時候就殉教了,約翰很長壽,活到一百歲。 而彼得比雅各晚些、比約翰早些離開了世上。 這其中有主的計劃。 聖經學者們說雅各在門徒們中是一個理性最強的人,他雖然年紀輕輕就殉道了,但他把自己裡面的所有都充實地掏了出了。

現在你有門徒嗎? 擔當五個銀子的僕人得到享受主人快樂的榮光,擔當兩個銀子的僕人也得到了享受主人快樂的榮光;但沒有擔當好一個銀子的僕人得到的只有“這又惡又懶的僕人!”的主的責備和丟在外面黑暗里哀哭切齒的結果。

天上有唯獨上帝的兒子才能進入的父的家。 天使無法進去(來1:5~6)。 但是有的人雖然在世上稱上帝為父,但在天上卻不能進入父的家,而只有被丟在外面黑暗里哀哭切齒。 天使會嘲笑這種人“你們在地上的時候稱上帝為父,為什麼在天上卻與我們一樣作奴僕呢?”耶穌在天使們面前必不承認這些人,也會輕視他們(路12:9)。

耶穌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太12:48~50)。人們就算在這地上呼喊“天父啊! ”,以後這呼喊可能曝光為假的。在那日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上帝面前說明(羅14:12)。所以耶穌要我們培養門徒結果實。耶穌說“學我的樣式”(太11:29),也說“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20)。

我們要把自己的體驗與恩典同樣分給他人。 這就是培養門徒。 我們不要拿自己與他人比較,對自己所得到的恩典要擁有感恩之心,並要以喜樂的心懇切希望把它分給別人。 在教會如果見到陌生人,就要主動打招呼“你來教會多久了?”假如對方回答“我來教會才一個月,什麼都不知道”,那麼就跟對方說“我願意教給你,我們每週一見面吧。”就這樣定好時間,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教導給人。

首爾聖樂教會周報上連載的講道一直圍繞著上帝、兒子和聖靈,所以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實際上並沒有反复或者混亂的內容,都是相互有機地連接在一起的。 從蠶繭抽絲的時候,把一個蠶繭全部抽出來的話,末端很奇妙會與其它蠶繭連接在一起,不斷地出來。我們要能夠把自己對上帝的信心用經文給他人說明。 所以聽道時,要帶著教導給他人的心認真聽。

耶穌基督背負的十字架是人類所有罪惡與詛咒的至極。 世人們不會羨慕耶穌。 他們不信耶穌的原因也在這裡。 但耶穌不認為自己是不幸的。 他得到的不是會消失的榮耀,而是不會消失的天上的榮耀。

以色列百姓從西奈山到耶路撒冷經歷了一千五百年的旅程,在這期間從沒有聽過有關天和屬靈的事。 向迦南地前進的他們的目標只是在迦南地享受榮耀。 他們的夢想是在沒有戰爭的和平當中享受肉體的幸福。 這是上帝賜給嚮往從基督那裡領受的屬靈國度的我們的一種模型(來9:1~11)。

人們常對我說:“牧師,您真是蒙福的人。”是的,我是得到福分的人。 但人們指著什麼說我得到了福分呢? 是因為我站在眾人面前講道,所以把這個當做很大的榮耀嗎? 還是認為我比別人吃得更好? 事實上我總是盡量比別人吃少一點。 如果有人想要接待我,我就非常緊張。 我的身體過去曾經因肥胖而惡化過,所以我總是為了控制體重而徹底地調節飲食,盡可能少量進食。

人們因著什麼說我是幸福的人呢? 他們以為我生活在佈滿昂貴家具的豪宅中嗎? 我一輩子也沒有買過餐桌,常把別人用過扔掉的拿來使用。 沙發也是把別人用壞而扔掉的拿來修理一下使用。 我的內衣也是直到穿破為止。 我曾經把妻子認為不能再穿而扔在垃圾桶裡的又偷偷拿出來穿。 俗話說“有錢人就算帶銅戒指,人們也會把它看做金戒指;貧窮人就算帶金戒指,人們也會把它看做銅戒指”。 人們只憑外表判斷,以為我肯定吃好吃的、穿好的、坐好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有人問我:“牧師,你一點憂慮也沒有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該會多麼好? 如果有人問我牧會是什麼,我的回答是煩惱。 如果有人問我家庭是什麼,我會回答他煩惱就是家庭。 我總是煩惱。

我在入睡的時候很幸福,因為假如睡著後不再起來的話,我就會在樂園裡。 為了即使睡著後不再起來也沒有任何遺憾,我每天都在盡我最大的努力。 為了避免“還有沒做完的事,今晚睡著後起不來該怎麼辦?”的擔憂,我竭盡全力做我該做的事。

我曾經因為往後摔倒而患過腦震盪。 當時在我旁邊的人後來說,我跌倒後就四肢抽搐,過了一會兒就開始嘔吐。 但那時我並不知道自己跌倒了的事實,也沒有感到疼痛。 經歷了那件事後,我想到“原來死是這麼容易又舒服呀!”如果說有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做完主交託的事就離開世上。 假如是這樣,我就不可避免受到“懶惰的僕人,你是無益的”這主的責備。 所以,我在有肉體的期間,竭盡全力地生活。 就連睡覺也是,如果不是疲倦到什麼也做不了的程度,我是不會躺臥的。 入睡的時候,我感覺著“若醒不過來,我就會到樂園”的幸福。

肉體不斷地經受痛苦、考驗與煩惱。 我的苦惱真的很多,甚至想“還有像我這樣煩惱的人嗎?”如果把肉體的滿足當做幸福的基準,那麼我不是幸福的人。 耶穌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太19:24)。”上帝在以色列人身上的作工是對屬靈事情的一種比喻,上帝對他們說瞭如下一番話:

“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不守他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引你經過那大而可怕的曠野,那裡有火蛇,蝎子,乾旱無水之地。他曾為你使水從堅硬的磐石中流出來,又在曠野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申8:11~18)”

上帝的話語中反復出現“恐怕”一詞。 人們在教會生活中稍微碰到一點考驗,就埋怨上帝“為什麼不聽我的禱告?” 我們要知道,自己在世期間禱告可能得到應允,也可能得不到應允。 亞伯拉罕一生作為客旅受盡苦難,而他的後裔們則進入迦南地得到了榮耀。 一旦禱告了,那麼上帝已經接受了禱告,剩下的就要交託給上帝,讓上帝按照他的旨意去處理。

我們教會的一位長老現在努力地過信仰生活,但他父母在世的時候並非如此。 這位長老的父親生前在我們教會很熱心地過信仰生活,他總是因為兒子不聽話而擔心。 但他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一樣,非常努力地侍奉上帝。 這長老的父親雖然在生前沒有親眼看到孩子那麼努力地侍奉上帝,但他的禱告沒有落在地上,通過子孫們結了果實。 “你與你的子孫要得福”這上帝的應許照樣成就了。

我們即使生前沒有得到禱告的應允,也不要以為自己受了詛咒或者上帝拋棄了自己。 我自從1957年開始信仰生活之後,生活非常嚴格,甚至因為看了女人一眼而熬夜流淚地悔改,但我的禱告總是得不到應允,無論做什麼事都失敗,就好像受詛咒一樣,一直這樣生活了五年。 但後來上帝開始呼召使用我。 就好像這樣,不要因為禱告沒有馬上得到應允就認為上帝拋棄了自己。

上帝在讓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建造好房子、得到很多財物之前,先讓他們經過那大而可怕的曠野,有火蛇與蝎子,乾旱無水之地。 這是為了降低他們,讓他們謙卑,是為了試驗他們,最終賜福給他們,讓他們得到福分以後不要說“如此成功是靠著我的能力”,而是告白“我再怎麼努力,也仍舊像受詛咒的人一樣。我能有今天這般成功,都是因為上帝賜給我得福的力量”。

上帝為了降低我們,在讓我們收穫福分的果實之前,先讓我們經過苦難的道路。 今天庇哩亞人在逼迫中過信仰生活,也是因為上帝想要降卑庇哩亞人,最終讓庇哩亞人得福。 韓國教會能夠承受將要來的患難與逼迫嗎? 現在我們國家,社會各界都在壓迫基督教。 伊斯蘭教勢力如果進入我們國家,韓國的基督教就會逐漸失去立足之地。 上帝讓庇哩亞人在逼迫中過信仰生活,是為了確保在比現在更難的時期到來時能夠承受的力量。

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們要擁有“上帝在試驗我,看我是否能忍受”的謙卑心。 上帝試驗我們不是為了推倒我們(雅1:13)。 但上帝查驗我們的信心。 儘管亞伯拉罕愛上帝,但上帝命令他把兒子獻上。 這並不是為了叫亞伯拉罕墮落,而是確認他對上帝的愛。
上帝用同樣的方法試驗以色列人。 上帝叫他們經過曠野,是為了降低他們試驗他們,最終賜福給他們,不讓他們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 上帝為了賜給我們能力,首先試驗我們是否能夠擔當。

即使沒有馬上得到禱告的應允,也不要灰心。 即使禱告的人去世了,應允也會臨到子孫們身上。 上帝應許說“你與你的子孫要蒙福!”。 我們面臨考驗時要想“上帝想要賜福給我,所以在試驗我!”所以遇到考驗也要感恩,看不到禱告的應允也要感恩,眼前的情況反而與禱告的內容相反也要感恩。 上帝最終是想要賜福給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