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首爾聖樂教會主日講道
講師:主任監督——金箕東牧師
上帝
是守約的。
他
把起初所立的約遵守到底。
他為了遵守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22:17~18),
派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
顯明了他立約的堅固(詩105:8~10)。
上帝拯救以色列,並且帶領他們,
也是為了成全人們對他所立之約的信心。
上帝如此拯救我們並賜福給我們,
都是由於亞伯拉罕的信。
上帝派耶穌基督
是照著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22:17),
他的復活和聖經也都是如此(約19:28)。
但是
真理不是由於律法,
而是由於耶穌基督(加3:19),
這就是信心。
亞伯拉罕的義是果子(創15:6),
亞伯拉罕的義唯獨是順從的結果。
這是上帝藉著聖靈確定的事實。
◎不要為自己的義誇口,
而要依靠上帝的義。
耶穌是我們的信。
◎唯獨耶穌的功勞
才是對於亞伯拉罕之義的約。
救恩唯獨在於這約裡面。
◎我們從聖靈重生,
也是因為上帝的約在亞伯拉罕那裡。
聖靈是按照約而來的。
※讓我們靠著聖靈生活、
靠著聖靈作工,
並且靠著聖靈領受福分。
上帝是守約的。世上有很多宗教,各宗教都有其經典,但沒有一種經典是由約構成的。唯獨基督教的經典,從分為舊約和新約這一點便可以知道,整個經典是由約構成的。我們的信心就在於信賴上帝的應許並依靠這應許。
人人都有信念,不信耶穌的人也不例外。信念就是人相信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我們在信耶穌之前也憑著信念學習、工作或者種田。對於肉體的生存來說,擁有信念是至關重要的。信念弱的人因為意志軟弱,無論做什麼事情,成功的幾率都很低,而信念強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敢於面對並克服。
信念就是人相信自己的意志,對此沒有人給予承認或者應許。信念是唯獨當事人確信的單方面的信心。拜偶像之人的信心不過是信念而已。儘管偶像不會說話,不會動,也不會呼吸,但人在偶像面前獻上誠心,說出自己的願望。這種人心裡有一種盲目的期待:「我這麼誠心,應該會靈驗的。」他們把自己的要求說出來,然後相信自己說的話。但信念因為沒有應許和保障,所以人們常常會失望和受挫折。信念在人的屬世生活中能成為一種重要的力量,但卻無法拯救人的靈魂。
我們的信不是跟隨我們自己的信念,而是擁有上帝賜予的上帝的信念。我們把這叫做信仰。所謂信仰,就是相信上帝的約。我們在信耶穌之前只有信念,但信耶穌之後擁有了信仰。這樣的信也叫做啟示的信。相信上帝約的人會順從上帝。所以我們使用的「信」一詞包含著「順從」之意。
聖經由舊約和新約構成這一點說明了整本聖經是由約組成的。這是在世上任何宗教的經典中都找不到的特徵。舊約是指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的約。舊約是從亞伯拉罕的時候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的瞬間為止的約。今天我們所讀的舊約聖經裡面記錄的是已經成就的事。所以我們通過讀舊約聖經可以確信,上帝的應許哪怕過了幾千年後也必然會成就。
舊約聖經裡面記錄的事情都是發生在公元前。其中有很多超越人類常識的事,甚至讓人誤以為是神話。但是我們通過上帝向亞伯拉罕應許的事照樣成就了的事實,可以確認舊約聖經的真實性。新約聖經記錄的是公元後發生的事情。劃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標準是耶穌基督。這可以證明耶穌基督的確是出現在歷史中的人。
耶穌來到世上的時候,說的是將來要成就的事。他說自己要被長老、祭司和文士們殺害,照這話語所說,他果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還說,他三日後要從死裡復活,他果真復活了。不僅如此,他還說自己升天后要把聖靈差給信從自己的人,照這話語所說,他至今也將聖靈賜給信他的人。如同耶穌所說,聖靈住在信者裡面,叫人想起耶穌所說的話,並讓人明白和見證這話語。耶穌在升天之前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照這話,聖靈的作工至今仍在持續著。
至今為止,唯一一個還未成就的應許就是耶穌會再來的應許。基督再來的話,這地上就再也看不到聖靈的作工了。耶穌再臨後,人即使再怎麼強烈地表示「我從今天開始信耶穌」,還是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就好像挪亞進入方舟關上門後,誰也無法再進入方舟一樣,耶穌再臨的瞬間,救恩的大門就關閉了。
我們不是舊約信徒,而是新約信徒。舊約信徒是指以色列,即猶太教徒說的。該隱和亞伯是亞當的兩個兒子。該隱是種地的,亞伯是放羊的。有一天,他們為了在上帝面前獻身而把各自種養的糧食和羊羔獻給了上帝。上帝接納了亞伯的祭物,但卻沒有接納該隱的祭物。這是為什麼呢?希伯來書11章4節說:「亞伯因著信,獻祭與上帝,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上帝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要想得上帝的喜悅,就必須有信(來11:6)。當然該隱也憑著信心獻上了祭物,但該隱靠的不是亞伯一樣啟示的信心,而是自己的信念。
我們向上帝獻上禮拜的時候,要獻上上帝所要的禮拜。耶穌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4:23)」有的人想要憑著自己的信念禮拜,說:「我這麼誠心,上帝應該會接納的。」但再怎麼獻上豐盛的禮物,若像拜偶像一樣憑著自己的信念禮拜的話,這禮拜就吸引不了上帝的關心。因為信念在上帝的應許之外。我們必須聽道的原因就在這裡。
掃羅是上帝立的以色列王,但他在幾十年後卻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在同一日戰死沙場。這是因為上帝從掃羅那裡把王位挪走了,所以才發生這種事情(撒上31:2~6)。掃羅王起初以自己為小,得到上帝的承認,但後來變得驕傲,想憑著自己的信念侍奉上帝。上帝讓掃羅攻擊亞瑪力人的時候,把包括人和牲畜在內的所有一切都滅盡,但掃羅卻把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留下來,打算獻給上帝。掃羅的這種行動令上帝大大失望。上帝本打算按照他與亞伯拉罕立的約,把迦南地賜給以色列百姓,但掃羅王卻不順從上帝的指示,而是按照自己的信念侍奉上帝。
撒母耳責備掃羅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撒上15:22~23)」。靠著信念侍奉上帝與行邪術拜偶像沒有什麼不同。向上帝獻上禮拜、想要向上帝獻身的人,要擁有上帝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讓他不要做就不做的信仰。
掃羅違背上帝的話語,試圖用自己的信念侍奉上帝,結果被上帝棄絕了。不僅如此,他失去王位後,他所屬的便雅憫支派再也沒有王出來。反之,掃羅被棄絕後成為以色列王的大衛,從上帝那裡得到「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徒13:22)」的評價。大衛是個在倫理道德方面有很多瑕疵的人。儘管如此,他還是能夠得到上帝的承認,這是因為他徹底地順從上帝的話語。
我們要知道律法與聖靈的律有什麼樣的不同。舊約是在律法之下的約,新約是在聖靈之下的約。律法是讓人懼怕的法。因為律法裡沒有憐恤或者慈愛,所以不遵守律法的人或是被石頭打死或是受詛咒。律法顯出人的罪。凡基督徒剛開始屈膝在基督面前的時候,都承認自己是罪人。這就是律法對人的要求。
罪人是指受審判的人說的。對罪人來說,剩下的只有地獄的刑罰。但在罪人受刑罰之前,上帝將耶穌基督差來,讓他像罪人一樣受了審判。耶穌基督並沒有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話意味著他是沒有罪的義人。沒有罪的那位卻像罪人一樣受審判被釘十字架,借此成就了律法的要求。
我們通過浸禮體驗了這個事實。耶穌復活後,人們因著他的復活開始受浸禮。奉耶穌的名浸在水裡,然後從水裡上來的行為,表明與耶穌基督聯合。耶穌為了滿足律法的要求而死在十字架上,但因為他沒有罪,所以上帝叫他復活了。因此我們也藉著從水裡上來與耶穌基督聯合。就像這樣,浸禮就是對於滿足了律法的要求這一事實的體驗。
我們既然作為基督徒受了浸禮,那麼從此就不該把自己當做罪人。當然我們信耶穌以後,也不免犯罪。耶穌說,凡心裡起貪心的就已經犯了偷盜;心裡起淫念的,就已經犯了姦淫;心裡恨弟兄的就已經殺了人。無論是行為上犯罪的人還是心裡面犯罪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所以儘管信耶穌,但仍然在律法下面的人只能常常被定罪。這樣的人一旦遇到稍微不順的事情,就擔心「可能是因為我犯了罪,所以事情才不順」。或者孩子摔了一跤,就想:「主啊,我是罪人。都是我的錯。」就這樣,在律法之下的人不停地想起自己的罪。甚至有的人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沒有作謝飯禱告,於是馬上把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像這樣被「我是罪人」這個想法所捆綁的人,無法領受福分。
我們若通過浸禮脫離了律法,上帝也會見證這一事實。上帝印證受洗的人,並賜下聖靈作為憑據。領受聖靈的人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方言來。方言是人的靈向上帝訴說各樣的奧秘。因為在伊甸園與上帝斷絕的關係靠著聖靈打通了,所以如今人的靈可以向上帝禱告。我們能夠趕鬼,也是因為聖靈在我們裡面作工。鬼是看不見的存在,但當把鬼從人裡面趕出去時,我們可以看到鬼喊叫著離開,與此同時,折磨人的疾病也離開了。「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這應許的話語,今天也仍舊在成就著。
我們既然脫離了律法,就靠著賜生命的聖靈的律得到了自由。律法的誡命幾乎都是「不要去做」之類的消極的誡命,而聖靈的誡命都是「要去做」之類的積極的誡命。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太12:31~32)」比律法更可怕的就是聖靈的律。律法無法改變人的心思意念,但聖靈在順從聖靈的人身上連他心裡的想法都能改變。我們進入了比律法更可怕的聖靈的律下面。但律法是定人的罪,以至於讓人下地獄的死亡的律,而聖靈的律則是拯救我們、讓我們蒙福並得到能力的生命的律。
在這兩種律之間徬徨的人什麼也得不著。耶穌說:「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路5:37)」我們是受浸禮的人。不信耶穌的人不會受浸禮。在律法之下的人也沒有奉耶穌基督的名受過浸禮。唯獨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在耶穌復活升天以後開始奉他的名受浸禮。浸禮是因著基督的復活拯救我們的記號(彼前3:21)。
我們是已經滿足了律法的要求的人。對罪人來說,剩下的只有下地獄。我們因為很軟弱,根本無法擔當律法的要求。因此,基督替我們應付了這一點。就是說,耶穌基督替我們擔當了律法的要求。我們如果按照律法的要求付出罪的代價,就只能下地獄。因為律法是最後的判決。但是主耶穌親自用自己的身體擔當了這最後的判決 ——律法的要求。所以我們今天才得以參加基督的復活。受浸禮的人就這樣擁有著脫離律法、得到釋放的證據。
上帝印證這樣受浸禮的人,並賜下聖靈作為憑據。如今聖靈在我們裡面作工,讓我們以靈禱告、讓我們的手行出異能。所以,我們只要被聖靈充滿,承認自己是屬聖靈的人,就再也不會有因著律法受苦的事。
雖然我也跟其他人一樣常常犯罪,但因為我在聖靈的律之下,所以很自由。我不會為了遵守律法而苦惱,而是為了順從聖靈的律而苦惱。我總是想著:「怎樣做才能被聖靈充滿?怎樣做才能得到聖靈的引導?」聖靈什麼時候讓我們犯罪了嗎?聖靈什麼時候讓我們殺人了嗎?我們若跟隨聖靈的律,就能滿足比律法所要求的更難的要求。所以藉著浸禮脫離律法的人不要在兩種律之間徬徨,而要完全進入聖靈的律之下。新約唯獨對在聖靈的律之下的人有效。
整個聖經是由應許而組成的。我們讀了舊約聖經,便可以知道了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直到耶穌基督都成就了的事實。正因為如此,我們能夠擁有不會搖動的信心。舊約聖經讓我們看到,上帝不僅十年後會守約,而且哪怕過了幾千年後,也一定遵守所立的約。所以我們像亞伯拉罕那樣信上帝的話,也就能與亞伯拉罕一同得到福分。換句話說,我們擁有與亞伯拉罕一樣的信,也會得到與亞伯拉罕一樣的福分。
上帝將天使差給了我們。希伯來書1章14節說「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人們雖然信耶穌,但卻不太清楚天使在自己的身邊幫助自己的事實,這都是因為還在律法之下。我們如果因著擁有了與亞伯拉罕同樣的信心而得救了,那麼就要確實地承認自己受了浸禮和聖靈的事實,並要接受聖靈的引導。那麼就如同耶穌所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徒1:8)」,我們就能得到天使的幫助。「能力」是指著天使說的。一旦聖靈降臨在某個人身上,與聖靈一同來的天使就開始幫助他。
我們是領受聖靈的人,所以幫助我們的天使會大大地支援我們。好像耶穌在客西馬尼山上禱告的時候,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力量一樣,天使也會幫助我們要做的事。
掃羅王墮落後,上帝使幫助他的靈變成惡魔(撒上16:14)。從那時起,掃羅王就開始煩惱。不僅如此,「我要殺他」正如上帝所使喚的惡魔所說的話一樣,掃羅果然最後自己了斷了性命。像這樣變質的靈就叫做迷惑的靈。
擁有與亞伯拉罕同樣信心的人,充分能得到幫助我們的靈的服侍。以色列是屬律法的舊約教會信徒,而我們是屬聖靈之律的新約教會聖徒,所以我們要被聖靈充滿。我們不是順從律法的人,而是順從聖靈的律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再在律法與聖靈之律中間徬徨。我們既然通過浸禮脫離了律法,如今就是在聖靈之律裡面的自由者。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被聖靈充滿,按照聖靈的帶領以聖靈服侍、以聖靈禱告、以聖靈禮拜、靠聖靈傳道、靠聖靈作工、靠聖靈重生、靠聖靈行出異能,以及靠聖靈趕鬼。
在舊約時代,因著亞伯拉罕的信,亞伯拉罕的眾子孫得到了福分,而且祝福亞伯拉罕的人也得到了福分。我們是受浸禮歸入耶穌基督的人。我們相信耶穌基督,便是擁有與亞伯拉罕一樣的信。所以就像亞伯拉罕蒙福了一樣,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也得到了「你和你的後裔要得福」這上帝與亞伯拉罕所應許的福分。我們既然是屬新約的聖徒,就不要再回到律法之下,而要唯獨被聖靈充滿。
我,即我的靈魂啊,你要依靠聖靈!
我,即我的靈魂啊,你要依靠聖靈!
我,即我的靈魂啊,你要依靠聖靈!
庇哩亞運動的意義
庇哩亞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徒17:11~12)
庇哩亞運動是倡導明確理解並深信耶穌的名,而後依靠其名去過有權柄的信仰生活的運動。由於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凡信耶穌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也能行出使徒們所行的神蹟。所以這一運動追求的理想和主張就是把“神的意圖”信仰化、生活化、能力化。
庇哩亞運動的創始人金箕東牧師指出,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按照記載於使徒行傳的庇哩亞人精神,讓信徒以謙虛的心意去學習聖經的運動。庇哩亞運動>又可稱為,第一,新約教會運動,第二,效仿聖經運動,第三,平信徒運動。按照庇哩亞運動,教會應效仿新約聖經,聖徒應效仿教會。換句話說,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效仿聖經運動,又可簡稱,“仿經運動”。
世紀之交,教會的使命就在於使得教會效仿聖經,聖徒效仿教會。所以庇哩亞運動在兩千年基督教歷史上應指明新的信仰和神學方向。換言之,庇哩亞運動的使命就是以信仰的自由、解釋聖經的自由、神學的自由為原則,見證耶穌基督,以擴展不受限制的耶穌基督能力的教會。
庇哩亞運動是倡導明確理解並深信耶穌的名,而後依靠其名去過有權柄的信仰生活的運動。由於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凡信耶穌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也能行出使徒們所行的神蹟。所以這一運動追求的理想和主張就是把“神的意圖”信仰化、生活化、能力化。
庇哩亞運動的創始人金箕東牧師指出,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按照記載於使徒行傳的庇哩亞人精神,讓信徒以謙虛的心意去學習聖經的運動。庇哩亞運動>又可稱為,第一,新約教會運動,第二,效仿聖經運動,第三,平信徒運動。按照庇哩亞運動,教會應效仿新約聖經,聖徒應效仿教會。換句話說,庇哩亞運動是一個效仿聖經運動,又可簡稱,“仿經運動”。
世紀之交,教會的使命就在於使得教會效仿聖經,聖徒效仿教會。所以庇哩亞運動在兩千年基督教歷史上應指明新的信仰和神學方向。換言之,庇哩亞運動的使命就是以信仰的自由、解釋聖經的自由、神學的自由為原則,見證耶穌基督,以擴展不受限制的耶穌基督能力的教會。
- Oct 20 Wed 2010 10:49
與亞伯拉罕一同【加3:1~9】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