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首爾聖樂教會主日講道
講師:主任監督——金箕東牧師

上帝
是永活的父。

向信者所要的是義。
故此
沒有義的信是虛假的,
我們信的不是宗教(約16:10),
而是永活的那位,
他的義是從律法與福音中顯明的。
故此
律法藉著行為顯明義(羅7:12),
福音藉著信心顯明義(羅1:17),
律法讓人以奴僕的身份行事(羅8:15),
福音讓人以兒女的身份顯出從信而來的義。
但是
兩者的總綱都是愛。
要敬畏上帝,盡心、盡意、盡性、盡力
侍奉他,
並且愛人如己(可12:30~31)。
要靠聖靈順從,
並靠聖靈顯出行為。
◎要診斷自己有沒有信心,
並要試驗自己有沒有信心,
要擁有能夠拯救自己靈魂的信心。
◎耶穌基督
既愛天父,
也愛人類。
◎他借此
實踐了律法的總綱,
即成就了上帝的約。
※讓我們愛自己的靈魂,
盡力、盡意
以及盡性去愛。


上帝是永活的父。上帝是活著的這話,人們儘管已經聽了上百遍,但卻不肯輕易把它接受到自己靈魂裡。這是因為人們只是習慣性地坐在禮拜堂聽講道。上帝賜給我們話語,不是為了給我們添加負擔,而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像上帝一樣永遠活著。上帝所有的話語都是永生的話語(約6:68),上帝的所有命令都是永生(約12:50)。

世上有很多書,其中有包含著有名人士的智慧和哲學的書,有給人們提供有用知識和常識的書,另外還有經典。經典包含著各種宗教的教理,給人帶來深奧高尚的知識,教導人近乎完全的道德和倫理。但聖經與這些書籍完全不同。因為唯獨聖經裡面有上帝的義。
約翰福音21章25節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上帝只把聖經這一本書賜給人,不是因為缺乏知識和能力,而是因為這一本書已經充分包含了上帝要顯給我們的旨意。

人從出生到離世,不停在為吃喝穿憂慮。但主告訴我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太6:25)。你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太6:33)。”我們要完全依靠包含上帝義的聖經。就像胎兒與母親的臍帶連在一起一樣,我們也只有與聖經連在一起,才能活。即使是在教會裡擔當職分的人,若不知道上帝的義是什麼,就得不到生命,也無法進入主的國。所以耶穌要我們先求他的國和義。

我們稱上帝為父,這意味著我們在接受上帝的愛。有的人覺得作上帝的兒女很有負擔,像欠了債一樣。上帝的兒女是得到上帝愛的人。耶穌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約14:18)”孤兒得不到父母的愛。上帝應許我們不會撇下我們為孤兒。有的人起初熱心過信仰生活,後來因為生計問題受到壓力,感到痛苦,結果拋棄信仰,離開教會,就像沒有得到上帝愛的孤兒一樣徬徨。

耶穌基督在這世上的一生是沒有任何值得人羨慕的,極其悲慘的一生(賽53:2)。世人覺得耶穌可憐,但耶穌反而說:“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路23:28)”耶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是蒙上帝愛的兒子。上帝沒有撇下耶穌為孤兒,耶穌也不認為自己是被父拋棄的孤兒。哪怕是在所有門徒都拋下他逃跑的那個時候,耶穌也說:“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約16:32)”

孤兒再怎麼想得到愛,但沒有能夠真正愛他的父母。人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救濟孤兒,但卻不能像親生父母那樣愛他們。還有,當孤兒功成名就的時候,沒有能夠與他們一同歡喜的父母。同樣的道理,沒有得到上帝的愛、不能討上帝喜悅的人,是屬靈上的孤兒。

我們要常常意識到上帝是活著的這一事實。就像肉身的父母要活著,孩子們才能得到父母的愛,也才能討父母的喜悅一樣,我們之所以能得到上帝的愛,並且討上帝喜悅,是因為他是活著的。牧師在祝福禱告的時候說“願聖靈的交通與你們同在”,意思是說要靠著聖靈與耶穌交通,靠著聖靈與上帝交通,靠著聖靈與教會交通。

一個人若只是宗教性地承認上帝是活著的,那麼當他在世上的事情失敗時,就很難維持完全的信仰生活。這樣的人是沒有得到上帝愛的孤兒。耶穌指著這樣的人說像下在石頭地上的種子一樣(太13:20)。撒在石頭地上的種子,就是指聽話語的時候雖然歡喜接受,但因為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我們相信上帝沒有把我們的靈魂撇下為孤兒,而是讓我們與耶穌一同領受父上帝的愛(約14:18)。

聖經分為新約和舊約,舊約以律法為基礎,新約以福音為基礎。換句話說聖經是由律法和福音組成的書。律法和福音都是從天上來的上帝的話語。律法是在西奈山,藉著摩西傳給以色列百姓的話語;福音是在耶路撒冷,通過耶穌基督臨到人類的話語。但律法和福音的總綱都是愛。總綱,簡單地說就是要略。律法的總綱就是指律法的要略,福音的總綱就是指福音的要略。

律法的要略是愛。律法中有“要做”這樣積極的誡命和“不要做”這樣消極的誡命。在律法下面的人常常處在懼怕中,不明白律法的意思,緊緊被律法的恐懼捆綁著,作奴隸。就像父母雖然用枝條打孩子,但那裡面包含著父母對子女的愛一樣,律法裡面也有愛這一要略。上帝把嚴格的誡命給人,不是為了壓制人的自由。律法的誡命是以上帝的愛為背景的。誡命中有一條是不要拜偶像,這裡面流淌著上帝對我們的大愛;要遵守安息日的誡命中也有上帝對我們的大愛;犯了罪要及時悔改的誡命也是出於上帝對我們的愛。

上帝愛我們的時候,是 盡心、盡意、盡力、盡性地愛我們。凡是有罪的人都要滅亡。所以上帝讓人首先明白罪,把自己的血顯給認識到罪的人,並把這人的罪帶走。傳道,簡單地說,就是讓人把自己的罪放在主面前。這世上雖然有很多優秀的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的罪。一輩子都很節制、搞修行的人,因為自己的義太多,所以不肯輕易承認自己的罪。因此,很多人看不到上帝的血;因為看不到上帝的血,所以也看不到耶穌;因為看不到耶穌,聖靈就不會住在他裡面;因為沒有聖靈,所以不認識上帝。

上帝向我們顯明了自己的愛子,我們也通過他得到了上帝的愛。就像鏡子反射光一樣,這樣得到上帝愛的人,也要去愛上帝。換句話說,得到上帝愛的人要將自己得到的愛表現出來。

我們很清楚自己有沒有得到上帝的愛。人若真正承認自己是得到上帝愛的人,就會盡心、盡意、盡性地去愛上帝。人若不知道上帝賜給自己的愛有多重,他對上帝的愛也就不會達到那個份量。對牧會者來說,愛上帝的份量顯現在牧會現場中。成功牧會的秘訣就在於,承認自己得到了上帝的愛,然後像上帝愛自己一樣去愛上帝。

耶穌告訴我們要愛人如己(可12:31),意思是說真正得到上帝愛的人,要像愛上帝一樣地愛教會。不是說只有牧師和執事等得到按手的人才要愛教會,所有信徒都要愛教會。教會是主的身體(西1:24)。我們若是蒙主愛的人,就要以這愛來愛教會,證明自己是真正得到愛的人。愛教會的時候不是僅僅用語言,而是要像主一樣盡力、盡意、盡心、盡性地去愛。

一個人有牧樣師這一養育靈魂的職分,但假如他驕傲了,那麼這就無異於在自毀長城。過去再怎麼熱心教導養育靈魂,一旦驕傲了,天上的獎賞就會全部變無。自己面前無論有幾個靈魂,牧樣師都要以謙卑和溫柔的心教導他們,要盡力、盡意、盡心、盡性地去愛靈魂。

愛上帝的人即使在教會裡擔當著不起眼的職分,也會盡心、盡力、盡性地去擔當。一架飛機裡面哪怕出來一兩個劣質品,就有可能因此而產生悲劇。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劣質品,明明得到了上帝的愛,也處身於應該愛上帝的教會裡,卻不去愛上帝呢?雖然人看不出來,但上帝清楚誰是劣質品。耶穌十二門徒中的加略人是出賣耶穌的劣質品(太10:4),初期教會七名執事中的尼哥拉也是劣質品(啟2:6)。劣質品的人無法將榮耀歸給上帝的國。我們無論在教會裡做什麼侍奉,都要做優質品。我本人也是一樣的,無論在講道時還是牧會時,都為了在主人面前不成為劣質品而努力。

在傳福音的時候,我們要顯出自己是蒙主愛的人。樹木接受從根部上來的汁液,從而開花結果。飽滿的果實到別的地方,也會成為好樹,結出好果子。給人傳道的時候,我們要盡心、盡力、盡意、盡性去愛人。驕傲的人無法愛人。再怎麼敬虔聖潔地生活,若是不明白福音的總綱,就毫無意義。

我們要將上帝愛我們的那愛彰顯出來。耶穌是上帝的愛。上帝將自己所愛的人差到世上,我們既然接受了耶穌,就要把他傳到世上。律法是靠近上帝的愛——耶穌的道路,將這愛向我們顯明的就是福音。所以無論律法還是福音,若沒有愛這一根本,就無法成就。

愛上帝愛鄰舍,歸根到底都是在愛自己的靈魂。因為在這世上付出的愛,在天上必定會得到報償。我們愛的時候,要真正去愛。上帝說:“藐視我名的祭司阿,你們將污穢的食物獻在我的壇上,且說,我們在何事上污穢你呢?因你們說,耶和華的桌子是可藐視的。你們將瞎眼的獻為祭物,這不為惡嗎?將瘸腿的,有病的獻上,這不為惡嗎?你獻給你的省長,他豈喜悅你,豈能看你的情面嗎?甚願你們中間有一人關上殿門,免得你們徒然在我壇上燒火。(瑪1:6~10)”很多人表面上看起來信仰生活過得很好,但實際上卻與獻上瞎眼的、瘸腿的、有病的祭物沒什麼兩樣。我們要把最好的、最新的、最美的、最完全的獻給上帝,顯出自己是得到上帝愛的人。

司提反在被石頭打死的瞬間也沒有埋怨上帝,而是盡心、盡力、盡性地將自己獻給上帝。耶穌也是在父上帝面前盡心、盡意、盡力地愛上帝,直到死在十字架上。上帝向我們要的正是這樣的愛。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離開世上,我們不能成為在斷氣的那瞬間因為自己一生沒有愛上帝而後悔的人。在能夠愛上帝的現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懇切地愛上帝。

律法和福音的總綱是愛,即有關耶穌的。沒有愛的傳道、沒有愛的侍奉和沒有愛的信沒有任何意義。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說:“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愛上帝的人會見證上帝,見證上帝賜予的恩典。耶穌囑咐我們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順從這話語便是愛上帝、愛教會、愛鄰舍、愛自己靈魂的方法。就像上帝盡心、盡意、盡力、盡性愛我們一樣,我們也要盡心、盡意、盡力、盡性地愛上帝,作一流的聖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