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愛主

【約21:15~18】

2011年5月22日首爾聖樂教會主日講道

講師:主任監督——金箕東牧師

 

上帝

是真的。

讓人

認識真愛,這就是主所賜的信(約17:3)。

故此

我們愛主就得生命(約10:10),

愛除了主以外的事物就必死亡。

在這世上

最瞭解上帝的是兒子,

耶穌基督因為愛父,

所以從上帝那裡得到了最大的愛(約17:23~25)。

故此

人看不到的上帝

藉著他的形象——人子把自己顯明出來了(約1:18)。

我們愛主

就等於愛上帝,這就是信仰。

人若愛主就會作他的工(約21:15)。

愛主耶穌的人

應該靠聖靈去愛。

聖靈會跟那人一同作工。

◎主耶穌說,人若愛他,

就要餵養他的小羊。

我們要作真正的牧羊師。

◎主說,人若愛他,

就要牧養他的羊。

我們要作真正的牧羊師。

◎主說,人若愛他,

  就要餵養主的羊。

  我們要作真正的牧羊師。

※愛主的人不能表裡不同,

  應該靠聖靈去愛,

  應該靠聖靈去相信。

上帝是真的。聖經中常出現「真」一詞。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聖經中的「真」意思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在禱告的時候使用的「阿們」意思也是「真的」「實實在在的」。啟示錄3章14節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就像這樣,上帝是阿們,是實實在在的上帝。

上帝愛兒子,將自己的國度、權柄和榮耀全部賦予給了兒子。但兒子認為這一切都是父的所有,所以決定降低自己,僅僅作為僕人永遠侍奉父。所以經上指著耶穌說是「聖僕」(徒4:27~30)。兒子在父面前承認「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父的,直到永遠,阿們」(太6:13)。這是兒子對父實實在在的告白。耶穌也曾對門徒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換句話說「阿們,阿們,我告訴你們」。還有耶穌說「我的話若在你們裡面,你們就是我的真門徒」,這話可以換作「你們若住在我的話裡,阿們就是我的門徒」或者「你們若住在我的話裡,就實實在在地是我的門徒」。

很多人在禮拜當中作代表禱告的時候說:「雖然我們嘴上說愛上帝,但過去一週又沒有完全順從主。求主赦免我們。」我們在主面前求饒恕固然不錯,但若只是習慣性地求饒恕,實際上並沒有回轉的話,沒有任何意義。悔改本身不但包含著嘴上的告白,也包括回轉的意思。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愛上帝。耶穌從上帝那裡得到了真愛,他也同樣地愛父。上帝的尊貴與榮光在這世上沒有得到任何待遇的時候,上帝還是從人子那裡得到了愛與待遇。儘管世界否認父,但唯獨兒子愛父,不欺瞞父。我們應該效仿捨出性命、實實在在地愛父的耶穌。

在過去50年間,別說安息年,我就連一個周的休假也沒有度過,一心向前奔跑。牧會者走了50年的獨木橋,就憑這一點我們就能揣摸到他過去的歲月該會有多少波濤澎湃。在人看來我可能處在高枕無憂的位子上,但實際上我所度過的時間是那麼地艱辛痛苦。多年來,我作為牧會者有時會受到熟人的逼迫,碰到再怎麼痛苦的事也要忍耐。為此我在過去50年間曾兩次口含石子。1962年7月看到人們譭謗我,我決心「我即使看到也不說,我是視無言」,口含石子七個月。後來1984年8月我又這樣做。若沒有非常的節制與忍耐,這條路是無法走過來的。耶穌差遣門徒們到世上的時候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太1:16)」沒有羊能在狼群中活下來。跟隨主的路就是這樣的。

耶穌還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27)」否認自己背負十字架跟隨耶穌的人,在得到福分的同時也會受到逼迫。馬可福音10章30節說:「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上帝賜福的時候會連同逼迫一同賜下。受到百倍逼迫的人也會得到百倍的福分,得到百倍福分的人也會受到百倍的逼迫。

我們要忘記背後,努力向復活的標竿直跑。哥林多前書15章38~41節說:「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它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我們領受聖靈的人在基督再臨的那日全部都會復活,但每個人得到的榮光都不同。很多人在聖工50週年之際為我送來安慰與鼓勵,但我不是一定要得到人的安慰的可憐人。當人們祝賀我的時候,我認為自己真正配得接受祝賀的不是眼前的這些成果。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過去50年間,我沒有偏左偏右,沒有苟且偷生,而是像松竹岩一樣從獨木橋上走過來了。

我之所以能夠說上帝是真的,是因為他賜給我們的信心。上帝怎樣給了我們信心?上帝在做事之前,會提前就這件事說話。為此上帝差遣了先知。先知就是先見,即對於某件事先看到或聽到的人。「在曠野聲喊」(約1:23)這話的意思不是說不管他人聽不聽,只是一個勁兒地呼喊。先知所傳的聲音是一定要聽的,這就好像在王前面開路的人喊「王駕親臨,行人迴避!」的聲音一樣。上帝從來沒有在先知以前做事。

耶穌前面也一定要有先知。瑪拉基先知預言說在彌賽亞到來之前,先知,即以利亞要先來(瑪4:5)。以利亞來預備好道路之後來的那位才是拯救人類的彌賽亞。施洗約翰的門徒們到耶穌那裡去問「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11:3)」的時候,耶穌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11:4~5)」這些事是彌賽亞而非先知來要做的事,但在這之前以利亞首先要來。所以約翰的門徒們來問耶穌是以利亞還是基督。那時候耶穌說:「你們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以利亞不是行神蹟的人,而是在彌賽亞之前來預備道路的。關於被稱作以利亞的施洗約翰,上帝也早在耶穌來到世上之前的四百多年前作了預言。

上帝也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預先告訴給了亞伯拉罕,然後四百年後成就了他的話語。雖然聽了上帝話語的人都死了,已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但上帝絕對不會忘記這話語。埃及的諸王們紀念約瑟的恩惠時,雅各的子孫們在埃及受到保護,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的時候,以色列人在埃及開始受逼迫與痛苦(出1:8)。但上帝非人,所以不會忘記自己說的話。上帝之前對亞伯拉罕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並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裡出來。(創15:13~14)」照這話語,上帝讓以色列人帶著金器、銀器和衣裳從埃及出來了(出12:35)。上帝不會食言,必會履行他所說的話。

基督也是按照話語來的。之前沒有任何預言而主張自己是救主的人是「敵基督的」。按照預言,基督的作工一定要集中在耶路撒冷,並且要從耶路撒冷擴散到全世界。假如一個人出現在韓國說「我是從太白山來的救主!」那麼這個人必是敵基督的。

假先知是什麼?對於先知也要有預言。先知是照上帝的預言來的。先知的作工也必須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的。沒有預言見證的先知是假先知。他們沒有聽到或者看到什麼便說預言。以西結書13章說隨從自己的心意卻一無所見的愚昧先知有禍了,他們就好像荒場中的狐狸。從上帝那裡沒有聽到看到什麼,嘴上常說「我在夢中看到……」這樣的人有禍了。這類人是為兩把大麥和幾塊餅而欺騙百姓,殺害他們靈魂的人(結13:17~19)。上帝強烈地警告說要詛咒除滅這類假先知(結13:23)。

耶穌所作的事與聖經的預言是否一致,確認這一點是我們信仰的根本。耶穌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約1:14)。他是照上帝通過先知們所說的話而來的。唯獨耶穌有獨生子的榮光,唯獨他充滿了恩典與真理。約翰福音1章1節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若不聽上帝的話語,沒有人能擁有信心。上帝照自己所說的話去成就。他用話語賜給我們生命,用話語拯救我們。我們要聽講道的原因就在這裡。信心就是通過話語認識我們看不見的過去,聽過話語知道將來要成就的事。

有的人說:「我不聽那些也行,只要有熱心,有信念就可以了。」但沒有話語,僅僅靠著個人的熱心與信唸過的生活是宗教生活。耶穌來之前,這世上已經有宗教了。以色列地在耶穌來之前也已經存在著宗教。西頓地方,也就是現在的黎巴嫩是個港口城市。當時西頓王的女兒耶洗別嫁給了亞哈王,出嫁的時候帶來了許多金錢財寶,給以色列國帶來很大的幫助。那時候,耶洗別也把巴力宗教一同帶到了以色列。在巴力宗教進來之前,以色列已經有了亞舍拉宗教。以利亞在摩利亞山上除滅了400名巴力先知以及400名亞舍拉先知後,為了躲避耶洗別的報復而吃盡了苦頭。世上在幾千年前就有了宗教,難道上帝還會把其它宗教賜給世上嗎?我們的信仰不是宗教。我們不是把耶穌在兩千年前說的話當做哲學和教訓去學習的人,我們聽的是今天也在向我們說話的聖靈的話語。假如我們沒有聖靈的作工,我們就不過是宗教人而已,但我們體驗到了現在也在從父裡面出來的聖靈的作工。就像這樣,上帝首先說話,然後按照話語作工。

我時常提及50年前我蒙主呼召的那日,每次都會提到兩個地名,就是光時面的「矢目裡」和「叉目山」。曾有人問過我這兩個地名是什麼意思,我也是最近才通過某個人在報紙上登載的一篇稿子知道了。「叉目」和「矢目」是一樣的意思,「叉」意味著捕魚時使用的漁叉,「目」是指捕魚的河段說的。奇妙的是,我第一次去教會聽到的講道題目是「得人的漁夫」。當時我覺得很希奇,要到海裡捕魚的漁夫怎麼得人呢,所以那天的講道題目至今還留在我的記憶中。我從聽了那次講道之後的第二個周,就開始借人家的聖經讀,一年時間讀了42遍。這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了,但可能上帝覺得還是不夠,讓我又讀了許多遍聖經。我在五年間讀了75遍聖經的時候結婚了。結婚那天就到山上作了40天禁食禱告。結束禱告後,下山與妻子同房後的第二天便去參加叉目山上的野外禮拜,在矢目裡叉目山附近的三岔路口上,我看到了空中顯出一道如同日光燈一樣的亮光。同時我心中出現兩節經文,一個是「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8:31),另一個是「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15:7)。在那瞬間,頂在我頭上的聖經話語就如同沙漏裡面的沙子往下流一樣進入了我裡面。從那天開始我身上就有能力與神蹟出現,開始給人趕鬼、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又過了幾週後,我開始帶領復興會。就好像上帝開始使用過去五年積攢在我裡面的聖經話語似的。聽了「成為得人的漁夫」的講道後,我在用漁叉捕魚的河段那裡得到了主的呼召。更奇妙的是,叉目山所屬的縣名叫「光時」。看到這些事情,我想「上帝可能真的計劃好了要使用我」。

出現神蹟的同時,逼迫也開始射向我。我到河邊撿了一塊小石子放在嘴裡,開始使用「視無言」這個筆名,意思是「我即使看到了也不說」。「視無言」的發音與彼得的本名「西門」相似,所以我用「SIMON」作我的英文筆名。「西門」(SIMON)是個鄉下人的名字。今天很多人用聖經人物的名字來起名時常用保羅、撒母耳、大衛等傑出人物的名字,很少使用「西門」這個鄉下人的名字。

聽了「成為得人的漁夫」的講道後過了五年,我讀了75遍聖經的時候,上帝按照他的計劃呼召了我,從那時開始的作工一直持續到今天。對此,人們向我鼓掌,給予安慰。但我真心期待的不是這樣來自人的安慰。有些信徒對於作為牧師的我受逼迫感到很惋惜。哥林多教會的聖徒們看到明知道會受到猶太人的捆綁卻還是要去耶路撒冷的保羅,感到很可惜,流下眼淚。對此保羅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徒21:11~13)」在這之前保羅也曾告白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我也是一樣的。當然從人的角度來看,我的生活是值得同情,但實際上我常常面對的是如同激烈的戰鬥一樣的環境。

我剛開始創立教團的時候,有許多教會都加入進來。他們認為,首爾聖樂教會是個大教會,如果加入我們的教團,至少在經濟方面可以得到些幫助。但後來他們發現不但得不到經濟方面的幫助,反而因為庇哩亞的名字而遭遇困難,所以有些教會就陸續退出教團。有的牧會者甚至拿「教會不復興是因為庇哩亞的名字」為藉口,不為了教會的復興做任何努力。我們教會的信徒中也有些人傷心地說:「我如果給十個人傳道,其中有九個人會因為周圍親戚朋友說為什麼去異端教會而拒絕來我們教會。」但要知道即使同樣地撒種,除了落在好土地裡的種子結出豐盛的果實之外,落在石頭地裡的、路旁的、荊棘裡的種子都結不出果實。落在石頭地裡的種子就好像雖然歡喜接受話語,但是當為了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的人一樣(太13:20~21)。即使很多來到教會,但像泡沫一樣的人最終會離開。首爾聖樂教會與其他教會的不同點在於,因著逼迫泡沫已經全部消失了。

儘管耶穌出生在猶太地,但今天在猶太地幾乎看不到基督教。而在猶太地之外,耶穌教增加到猶太教的幾千倍。庇哩亞運動也是一樣的。庇哩亞運動儘管在韓國受到逼迫,但在世界許多國家都活潑地開展著。聖樂教會之所以無法與韓國其他教會融合,至今受盡逼迫是因為他們主張的教理與我們所信的聖經相衝突。所以,只要他們還在教理的捆綁下,我們就無法向他們妥協或者和解。有的人建議我說,教會既已成長到這種程度了,現在就讓步一下,與韓國教會和解吧。但我們不可能為了與他們和解而離棄聖經重回到教理裡面。我們過去50年來受到的困難與我們走過來的路都不是徒然的。

我們教團的指導者中,也有些人帶有這樣的想法:「視無言因為太死心眼兒了,才受辱罵。所以我們作工的時候要靈活些,讓他不但不再受韓國教會的逼迫,反而成為屬靈方面的巨星,受到人們的尊敬。」假如我因為道德方面的問題受辱罵,那麼應該讓我當場掉頭。但我們受逼迫不是因著道德方面的問題,而是因為聖經與教理的衝突。雖然我在過去50年間一直痛苦地走在獨木橋上,但上帝常常與我同在。「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就像耶穌的這話語一樣,他通過我顯出人們根本想像不到的作工與神蹟,讓我直到今天也沒有倒下。如此走過來的路,卻讓我重新掉頭,這是不可能的。甚至我們教會的牧會者中也有人問我:「現在我們是不是要重新與他們融合?」假如重新與他們融合的話,何必受逼迫到今天呢?我們要知道為了真理我們只有這條路要走。逼迫我們的那些教會一個個地消失了,而我們卻站得越來越穩固。這就好像耶穌教雖然在以色列地消失了,但在以色列外面卻旺盛起來。

我在幾十年前就一直主張:「我們不要試圖擴展教團。如果想在韓國擴展教團,我們也會變成跟他們一樣的。我們要走出去。」不久前一位元老神學家評價說:「首爾聖樂教會給全世界原住民到來如此大的影響,這在韓國基督教歷史上是找不到的。」讓我感到非常傷心的是,我的同工們帶有想得到教理主義者們的承認的想法。我在過去50年間受盡辱罵不是因為道德上有過失。我從沒想過得到從人那裡來的安慰。我的關心在於過去50年間孤獨地走過來了,今後的50年以及將來的50該如何走。我擔心的是我離開世上之後,我們教會出來「牧師因為死心眼那樣做了,今後我們不要受逼迫,要與教界融合在一起」的主張該怎麼辦。聖經上也告訴我們不要與不信的同負一軛(林後6:14)。我們的信心無法與宗教同負一軛,也不能向他們妥協。現在我不是在固執己見。彼拉多也曾勸耶穌與自己協作,說:「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約19:10)」耶穌到曠野受試探的時候,魔鬼誘惑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太4:9)」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把財物給他,而是說讓他成為受所有人尊敬的指導者。我們要記住耶穌的話語:「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太4:10)」哪怕是我的兒子,如果對於我開始的這事工感到痛苦厭倦,想「我不能像父親那樣。為了牧會應該適當地與世上的教會妥協」,他哪怕是有一丁點兒這樣的想法,我就會馬上甩開他,讓他人繼承我的工作。

在鄉下生活過的人應該都背過架子。我十三歲那年在他人家裡做雇工的時候,曾經背過七斗米。使勁拄著棍子站起來的時候,雙腿都打顫,脖子就好像要斷了似的。背架子時最累的是背架的腿兒落地的瞬間。好不容易把架子背起來的話,就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當時我生活的那個村子山坡很多,所以每走100米左右,就要休息一下。稍微休息後再次背起架子起來的瞬間比剛開始還要痛苦。我過去的50年就好像把架子從地上背起來一樣,今後監督補要背著重架向前走。然後繼續監督補擔當作工的人就好像把暫時放下的架子再次背起來一樣。我並沒有想過我的子孫三代都要做監督,只不過他若是願意成為爺爺一樣的牧師的話,就要像我一樣背負同樣的痛苦。我妻子知道這條路有多麼痛苦,所以每當看到這樣的孫子,就心疼得禁不住流淚。

我妻子很清楚這條路有多麼得艱難,因為她是在我身邊與我一同體驗過的人。教會剛開拓不久的時候,我妻子曾在信徒們面前挨了一位執事的耳光。執事不能與牧師對抗,所以才這樣地羞辱我的妻子。在眾人面前即使挨罵,那種羞恥也是無法形容的,更何況是在所有信徒面前挨耳光。碰到這種事情,一般人都會咬牙切齒地想要離開教會,但我妻子一直忍耐到了今天。今後這種事情還會繼續發生。所以我常對監督補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兒媳婦說:「一定要謙卑,今後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事情。無論如何都一定要謙卑才行。」越是到末後的日子,龍越向女人其餘的兒女爭戰,即騷擾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人(啟12:17)。但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會參加頭一次復活(啟20:4~5)。就好像日月星辰的榮光不同、人與牲畜、蟲子的肉體所擁有的榮光不同一樣,人們在復活後享受的榮光也是不相同的。

我們教團在韓國並不算大,這是很當然的事。我囑咐監督補的是,決不能因此而與其他教團妥協。講台上的交流還可以,但決不能與其他教團合併。我們盡了死命走到今天。上帝若沒有作我們的後台,我們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上帝給了我們世界上最大的禮拜堂,並把許多人差到那裡。若不捨出性命,就無法擔當這樣的事。

耶穌雖然有過很多門徒,但最後剩下的只有十一個人。除了十一門徒以外,還有很多人行了趕鬼的能力,但最終還是離開了耶穌。為了讓聖樂教會出現視無言一樣的人,從神學校開始要做許多改革。耶穌在最後也命令門徒們說:「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我們不能卑怯。

我們要跟隨上帝的旨意。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亞伯拉罕離開本地的時候遇到了什麼事情?他的妻子被埃及王搶走了,他的兒子以撒繼續走父親的路,結果後來遇到了什麼事?以撒的妻子也遭到了同樣的事情。客旅生活就是這麼艱難。但上帝每次都保護了亞伯拉罕和他的家庭。我們所走的路就是如此可怕的路,但我們不能偏離這條路。我後面的繼承者要以比我更強的力量與意志顯出對主的愛與信心,他後面的繼承者也要這樣做。發射火箭之後,上升一點後需要燃燒第二次燃料,再過一會需要繼續燃燒第3次燃料。我們也要這樣。我們要知道魔鬼連上帝的兒子也沒有猶豫地誘惑他。我極為擔心的是監督補的心變得軟弱該怎麼辦。許多人都祝賀我的聖工50年,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今後要不停出來跟我一樣的主的門徒。

耶穌身邊有過很多門徒。但其中大部分都離開了耶穌,只剩下十一門徒的時候,耶穌對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彼得回答說:「主阿,是的」 「你餵養我的小羊。」主第二次問彼得說:「你愛我嗎?」「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主第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彼得回答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喂養我的羊。(約21:15~17)」愛主的人不是僅僅用嘴來告白自己的愛,而是要遵守他的誡命。愛主的人才能得到父的愛,耶穌也才會向他顯現(約14:21)。主對告白愛自己的彼得說:「餵養我的羊,牧養我的羊,餵養我的羊。」就是說愛主的人要成為牧羊師。

耶穌第一次問彼得「你愛我嗎?」的時候,這個「愛」是「愛加倍」的愛。「愛加倍」是無條件地施與所有人的愛。俗話說十指連心,父母對所有兒女的愛都是一樣的。以這樣的愛來愛我們的上帝的愛是「愛加倍」。「愛加倍」也是盡心、盡意、盡性去愛的愛。主第二次問彼得「你愛我嗎?」這裡的愛也是「愛加倍」。耶穌第二次對彼得說「愛加倍」的時候,也許彼得戰兢得止住了呼吸。彼得對於耶穌的第二次提問還是同樣地回答「我愛您,主」。兄弟姊妹可以有很多,但主人或者父親只有一位。對父親的愛與對兄弟的愛是不同的。無論兄弟還是父親,都是盡性命去愛,這一點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對父親的愛,其對象只有一位。王只有一位,主人也只有一位。主兩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彼得都回答「我愛您,主」。第三次主問彼得「你愛我嗎?」彼得回答說:「我已經說了我愛您。主,您還問我嗎?我的主人只有一位,您還問我嗎?」對此耶穌說:「那麼,你餵養我的羊。」

我們向上帝的愛不是愛加倍。主人只有一位,父親只有一位,王也只有一位,同樣向著上帝的愛是唯獨給那位的愛。我們有這樣的愛嗎?很多人都是「愛加倍」主。所以有些曾經告白願意向主獻身的人,後來又改變心意,向其他對象獻身。但就好像性命只有一個一樣,「愛」是不能存在兩個愛的對象的。主想要從我們這裡聽到「我愛你」的告白。我們不能因為懼怕逼迫而成為無法「愛」主的人。唯獨為主被斬的人才能參加頭一次復活。主鼓勵我們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太5:11~12)」我們要仰望著主降臨的日子,向著復活的標竿直奔。

arrow
arrow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