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頂峰
【創22:1~14】
2011年5月15日首爾教會主日講道
講師:主任監督——金箕東牧師
上帝
在榮光中。
他
因兒子得到了榮光(太6:13),
也因他的聖徒們得到榮光。
上帝要得到的榮光
是從上帝的百姓
和在耶穌基督裡面的
上帝的兒女們那裡受的敬畏(創22:2)。
但是
一切所有的
應該帶有與耶穌基督對天父的敬畏與愛心
一樣的顏色與侍奉。
上帝希望聖徒們憑著信心
以最大的愛來愛上帝、侍奉上帝,
這種愛應該是獨一的(出20:30)。
人們淫亂地愛偶像,
卻不肯愛上帝,這就是不信仰,
是可怒之子沒有福分的掙扎(弗2:2~3)。
上帝和我們的關係是永恆的愛,
聖靈和我們的關係是永恆愛的頂峰。
◎讓我們愛上帝作為信仰的對象賜給我們的那位,
讓我們豁出性命地愛他,
並以果子侍奉他。
◎我們要愛上帝所賜的聖靈,
並且加以順從,
以成就愛的頂峰。
◎信仰非得有愛,不然就不是愛,
而只不過是宗教而已。
唯獨愛裡面才有生命。
※要知道上帝所要的榮光是什麼,
也要付諸行動。
靠著聖靈付諸行動。
上帝在榮光中。我們雖然常常說“將榮耀歸給上帝”,但不能誤以為上帝向人類討要榮耀。有的人說“我若是太窮,就會遮擋上帝的榮耀”或者“我擔心若是事業失敗,遮擋上帝的榮耀怎麼辦”。在人聽來可能會以為是這人的信心告白,但對上帝和聖靈來說,這只能說是威脅。不認識上帝意圖和真理的人常說這類話。耶穌對猶太人說:“我知道你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你們卻想要殺我,因為你們心裡容不下我的道。(約8:37)”就像猶太人誤會上帝一樣,今天很多人都對上帝帶有誤解。
就好像掛在天空上的月亮本身無法發光,只能反射太陽的光一樣,被造物本身沒有榮光。榮光唯獨在父上帝那裡。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說:“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太6:13)”為了再次確認告白這一事實,他成為連天使都不如的奴僕的形體來到世上,受了苦難。主禱文的前部分雖然是“求主這樣那樣”的內容,但最後結束時說“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父的,直到永遠”。就像這樣,我們不能誤以為上帝會因著人的事亨通而得到榮耀,或者因著人的事不亨通而失去榮光。
路加福音9章26節說耶穌將來會在眾天使的榮耀中降臨,有人聽了這句經文誤認為耶穌依靠天使的榮耀來到世上。這樣的想法都在於沒有確實透徹地理解上帝的意圖。天使本身是沒有榮耀的。天使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是自身無法發光的存在。經上指著天使說是天上的星或者云,所以指著天使的墮落說:“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賽14:13~14)”啟示錄14章14節說主耶穌坐在白雲上。就像這樣,在上帝面前被使用的人能得到上帝的榮耀。把光照在臉上時,臉上會發光,但若是把臉轉過去,臉上馬上就會出現陰影,同樣的道理,我們靠近上帝的時候會反射上帝的榮光。所以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們都不能認為上帝向我們索求榮耀或者把我們的所有搶走來補充他的不足。
榮耀是在上帝的創造事工之前,即還沒有天的時候上帝獨自擁有的,並且是永遠的所有。我們把榮耀歸給上帝,是將從上帝那裡來的榮耀重新歸給他。有的人認為當他人來到自己家時羨慕地說“哇,這家真富有呀”的時候,上帝便會得到榮耀。但靠著人的所用是無法將榮耀歸給上帝的。文化和文明也是一樣的。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文明,上帝在瞬間就用洪水沖走了。即使人類有值得自豪的,那也無法因此歸榮耀與上帝。
兒子也沒有榮耀。耶穌說:“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17:5)”
上帝雖然是唯一擁有榮耀的一位,但他願意用自己的榮耀來榮耀所有的聖徒與教會。我們面對上帝的榮面時,才能看到上帝的榮耀。禮拜是人能夠見到上帝榮面的時間。禮拜一詞有“見上帝的榮面,親吻”之意。就好像靠近光的時候,臉會變得明亮一樣,見上帝榮耀的時候,我們才會靠著上帝的榮耀得到榮耀。復活是什麼?我們靠著上帝的榮耀接受他的榮耀。永生是什麼?也是靠著上帝的榮耀來接受上帝的榮耀。這是我們信仰的基礎。我們要知道上帝的榮耀是如何向我們顯現的。
上帝有他的意圖。“意圖”一詞的“意”是指旨意,“圖”是指圖畫。把上帝的意圖展開說明就是“上帝旨意的圖畫”。庇哩亞就是教導“上帝的意圖”的神學。畫家或者音樂家等藝術家們都是帶著他們的哲學來完成作品。比如說,普通人只看到畫家在玩弄著畫筆,根本無法知道他要畫什麼。在他人看來,畫家好像拿著筆隨便揮來揮去,但完成的作品已經在畫家腦子裡,畫家揮動的每一筆都是想著要如何來完成這幅畫。即使是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畫也早在畫家的腦子裡了,這就是“意圖”。
耶穌按照上帝的意圖來到世上。上帝有多愛兒子,我們通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可以知道。父母愛子女,視子女比自己的性命更寶貴。就像這樣,愛惜對方,視對方為尊貴的,這就是愛。愛需要有對象。上帝把兒子當做愛的對象,視他為尊貴的。就像這樣,愛就是視對方為尊貴的。父愛兒子,甚至超過自己的性命,不在乎位分如何。上帝為了自己如此愛的兒子準備了所有一切,並照這計劃行事。上帝的圖畫裡面包含著從創世記到末了的一切。其中有上帝的愛子來到世上受死復活升到天上和因此認識到上帝愛的人類得救的事。就像這樣,上帝是帶有圖畫的。“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如同這話語所說,上帝帶有的這圖畫在地上照樣展開了。
聖經上可以看到有個麻風病人向耶穌作了很出色的信仰告白。他來到耶穌面前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太8:2)”他這樣告白是因為他明白不是自己願意,病就能好,而是只有當主願意的時候事情才可能發生。這時候耶穌對麻風病人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大麻瘋立刻就潔淨了(太8:3)。人們常常不在乎主是否願意,只是一味地單方面祈求自己的願望。即便是祈求世上的錢財,只要是上帝所願的事,禱告就能得到應允。比如說,假設有個人作了這樣的禱告:“主啊,你若願意我在這塊土地上建更多的禮拜堂,更多地獻身,就求你賜給我物質。”對此上帝若是答應說“我願意,你那樣去做吧”,那麼這事就必定會成就。
上帝不是隨便使用人的。提摩太后書2章20節說:“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上帝有他的旨意,並且使用他所願的人。所以我們要成為上帝的旨意中被使用的人。就像麻風病人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一樣,我們要祈求“上帝在天上若願意,求主使用我”。就好像旨意成就在天上一樣,也要讓它成就在我們身上。並且不僅我們,我們的家庭也要能成為被上帝使用的工具。
雖然該隱和亞伯各自在上帝面前獻上了燔祭,但上帝只悅納了亞伯的祭。其實該隱要汗流滿面地耕地撒種,還要收割,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他獻給上帝的祭物所付出的勞苦要多於亞伯。儘管如此,上帝還是沒有接受該隱的祭物,而是接納了亞伯的祭。這是因為該隱是帶著“這樣的話上帝會高興的”的信念獻祭的。
獻上誠意只是出於宗教心,與信仰心沒有任何關係。換句話說,沒有人能靠著獻上誠心而去天國。我們在主面前告白說:“主啊,我沒有任何功勞,我是沒有義的罪人。”這才是信仰。但人們只是積極地帶著信念獻上誠心,對順從卻毫不關心。比如說,一個人為了獻上自己的誠心,連自己的所有一切都願意拿出來。但對於“收入的十分之一要拿到我這裡,那是我的所有”這命令卻不順從。
亞伯向上帝獻上的並不是誠心,他只是按照上帝的意圖,追隨上帝的啟示,展望將來的事,按照啟示行事。就好像觀眾看清了玩弄畫筆的畫家的意圖一樣,亞伯隱約看到了上帝的圖畫會如何擴大,所以照樣去侍奉了上帝。就這樣,按照上帝的啟示,血的作工從亞伯的血一直連接到基督的血那裡。
基督徒的信並非宗教,而是從上帝那裡得到啟示的信。上帝賜給我們的信心對象是耶穌,而不是宗教。“耶穌”一名裡面含有“把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拯救出來”(太1:21)之意。耶穌是上帝的愛,是救恩。說到“耶穌”,我們眼前就應該浮現出上帝的愛與救恩的圖畫。
上帝所有的事工都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的。就像畫家在畫人物的時候先從瞳仁開始一樣,上帝的圖畫從耶路撒冷開始。假如說耶穌來到人們當中吶喊“我是上帝的兒子”,並且行出了許多神蹟,但他卻在加利利受害了,那麼他就無法成為人類的救主。再假如說有個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到山頂上領受了聖靈,那麼他所領受的神便是與基督毫無關係的世上的神。上帝的所有事都要從耶路撒冷開始。撒迦利亞書13章1~2節說:“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萬軍之耶和華說,那日,我必從地上除滅偶像的名,不再被人記念。也必使這地不再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趕鬼的事工也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發生的。趕鬼的事若是從白頭山上下來的花白鬍鬚檀君爺爺那裡開始的話,這就成了毫無意義的事情了。上帝所做的事必須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的。今天我們領受聖靈、罪得赦免等事最初也都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的。
亞伯拉罕得到要把兒子獻上的命令時,他到了離自己家三天路程的山上,向上帝獻上了燔祭。他向上帝獻祭的地方便是後來耶路撒冷城的所在地錫安山。這說明亞伯拉罕向上帝獻燔祭的地方與錫安山都是耶路撒冷。耶穌之所以吩咐門徒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還有耶穌不在乎門徒的再三勸阻還是說“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路13:33),執意要到耶路撒冷受死,都是因為上帝的所有旨意都要從耶路撒冷開始。就像這樣,聖經一直在應驗。
亞伯拉罕向上帝獻祭的地方不是憑著自己的信念偶然選擇的。他是按照“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22:2)這上帝的啟示照樣順從而行的。
亞伯拉罕本來叫“亞伯蘭”。上帝在亞伯蘭75歲的時候命令他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亞伯蘭離開自己的本地、本族、父家,過了幼發拉底河,向著上帝指示的地方去的時候,上帝喜悅順從他命令亞伯蘭,把他當作信心的祖先。信心的祖先是指福分的根源,即福分的根。就像有根的樹才能結果子一樣,亞伯蘭成了福分這棵大樹的根。這是上帝對於順從話語的亞伯蘭的信給予歡迎的結果。當亞伯蘭按照上帝的命令(而非信念)照樣順從的時候,上帝以他的信為義,把他當作福分的根源。上帝給了他“亞伯拉罕”這個新的名字(創17:5)。“亞伯拉罕”的意思是“萬民的父,即信心之父”。從那時候開始,亞伯拉罕作為福分的根源,凡祝福他的人得到了祝福,凡詛咒他的人受到了詛咒(創12:3)。
亞伯拉罕99歲那年,他的妻子撒拉89歲。那時,上帝向亞伯拉罕顯現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創18:10)”“必生一個兒子”這句預言是上帝的應許,同時也是命令。亞伯拉罕很難相信年紀老邁、月經已斷的撒拉會生一個兒子這上帝的誡命。但他還是依靠了無所不能的上帝。亞伯拉罕相信上帝的預言,也是命令,期待著撒拉生兒子,期待著期待著,終於得到了兒子。他非常愛自己靠著信得到的兒子以撒。
以撒十五歲的時候,上帝命令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接到這命令,亞伯拉罕並沒有遲疑,馬上帶著以撒向著有三天路程的摩利亞地去。在路上,以撒問亞伯拉罕“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亞伯拉罕回答說:“上帝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亞伯拉罕為這地取名為“耶和華以勒”,意思是說“上帝預備了”(創22:1~14)。“以勒”這詞的希臘語有“準備”的意思。“耶和華以勒”就是“上帝準備了”。耶路撒冷這個地名中的“撒冷”與“shalom”(平安)是同一個詞根,而“耶路”則與“以勒”相關聯。所以“耶路撒冷”一詞有“上帝預備的平安”之意。因此把耶穌稱為平安王。就這樣,亞伯拉罕也是帶著上帝的圖畫去順從上帝的。
亞伯拉罕到了上帝指示的地方,在那裡壘壇後把兒子捆綁上,然後舉起刀來。舉起刀的時候,亞伯拉罕並沒有顫抖。心裡也沒有想“上帝為什麼不攔阻我?趕快組織我呀”。他的想法只有“為了成就上帝在天上所願的旨意,我一定要順從”。終於亞伯拉罕用那在手中的刀刺向了以撒。在那瞬間,上帝非常驚訝,攔阻亞伯拉罕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亞伯拉罕的信心令上帝大吃一驚。這時候上帝才對亞伯拉罕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創22:11~12)”上帝看到亞伯拉罕連獨子都不憐惜地獻給上帝的順從,承認他是真正敬畏自己,即愛自己的。這件事發生在亞伯拉罕蒙上帝呼召的四十年後。四十年前他已經成了福分的根源,上帝雖然在四十年間不斷看到了亞伯拉罕的順從,但當看到連把獨子獻上的話語都順從的亞伯拉罕,才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就像這樣,為了真正地敬畏上帝,需要長久的等待。有的人一陣子懇切地尋求主,又很快地埋怨主。對於這種詭詐的人,就連擁有充分忍耐心的上帝也會厭倦的。信仰生活中需要忍耐。我們不要忘記,40年後上帝才對亞伯拉罕說“我知道你是愛我的”。
雖然亞伯拉罕把以撒作為祭物獻給了上帝,但上帝阻止了。上帝為亞伯拉罕準備了一隻羊羔代替以撒死(創22:13)。這是對將來上帝的羔羊的一種模型。就像亞伯拉罕把兩角口在稠密小樹中的公羊取來向上帝獻為燔祭一樣,上帝讓兒子頭戴荊棘,絲毫無法動彈,背負人類的罪死在耶路撒冷。但耶穌背負人類的罪受死之事是在上帝意圖中的事。
亞伯憑著信心展望了幾千年後發生的事。希伯來書11章1~4節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借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該隱是憑著信念,即誠心向上帝獻上祭物。即便他在上帝面前獻上的祭物比亞伯的再好,但那只是人眼中的好祭物。憑著信念獻上的祭物再怎麼好,上帝也不喜悅。他喜悅的是信仰,而非信念。
信仰就是順從上帝對人類啟示的話語。經上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來11:6)。換句話說,沒有順從是無法得到上帝喜悅的。有的人照著信念把自己的所有獻給了上帝,還有的人按照上帝的誡命把自己所有的十分之一獻給了上帝。哪個人是順從上帝的呢?在信仰生活中,順從比什麼都重要。
上帝照自己的意圖試探了亞伯拉罕。上帝差到世上的是在宇宙存在以前,天被造之先,永遠以前就在父懷裡蒙父愛的那位。父愛兒子,視兒子為尊貴的。上帝讓自己如此愛的兒子在耶路撒冷受死。兒子為了受死來到世上。耶穌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8)”還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8)”最終耶穌按照上帝的啟示受死了,又按照那位的啟示復活了。讓自己的愛子在耶路撒冷受死,又讓他從死裡復活,並把他帶到天上,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把你最愛的獨子獻給我(創22:2)”,是為了讓亞伯拉罕在耶路撒冷把以撒獻給上帝,然後讓他在那裡重新找回兒子。因為亞伯拉罕用山羊代替以撒獻上了燔祭,把以撒活著帶回了家,所以上帝建立了以色列,讓將福音傳給世界的耶穌基督通過以撒來到世上。以撒再怎麼是蒙亞伯拉罕愛的愛子,若是亞伯拉罕沒有照上帝的啟示去順從,以撒就不會活著回來。
就像上帝讓自己的兒子受死,又讓兒子從墳墓裡復並帶到天上一樣,亞伯拉罕也讓在燔祭壇上的以撒活著回家了。上帝對我們的期待是,就像他把最為尊貴的兒子差來受死,後又重新找回來一樣,他也希望我們把比自己的性命更寶貴的獻給上帝,然後再重新找回來。這就是愛。我們要按照上帝愛的方法去愛上帝。信是愛的頂峰。愛上帝是信心的頂峰,信上帝是愛的頂峰。我們要這樣愛上帝。
我們不但要愛上帝,還要按照從上帝那裡得到的啟示去愛。上帝向我們顯明了他是如何愛自己的兒子。我們要順從上帝的啟示,照樣去愛上帝。這就是順從。
上帝有他所願的旨意。他告訴我們要“盡心、盡意、盡性地愛上帝,要愛上帝勝過自己的性命”,這裡包含著上帝的意圖。我們要按照上帝啟示的信心去愛上帝。上帝所喜悅的那旨意若不在我們裡面,我們就無法討上帝喜悅。上帝發話,並按照話語去收取。因為他施與了榮耀,所以他只是重新取回榮耀,而不是把人的所有奪去。上帝希望我們按照他所啟示的去順從。愛、信都要遵照上帝的啟示去順從,這是上帝的期待。我們裡面要有上帝所啟示的信的作工。
我的靈魂哪,你要愛上帝!
我的靈魂哪,你要愛上帝!
我的靈魂哪,你要愛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