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盡心愛主

【路7:36~50】

2011年6月5日首爾聖樂教會主日講道

講師:主任監督——金箕東牧師

 

上帝

是誠實的。

願意在世上接受愛(約15:15)。

故此

他把用肉眼看不到的自己顯給人看(約1:18),

是為了在世上接受真愛。

耶穌基督是

看不見的上帝本體的

形象(林後4:4)。

這是我們的信(太17:5)。

我們的信仰

在於真愛上帝並真愛他所差來的

耶穌(約17:3)。

只追求個人的情感,

又沒有對上帝和他所差來兒子的愛,

這是迷信,

是把自己的偶像接在心裡的事(結14:4~5)。

靠聖靈

真愛上帝,又真愛他所差來的耶穌基督,

這才是信仰(約15:16)。

◎讓我們真愛上帝。

這就是信仰,

是永恆的生命。

◎讓我們真愛耶穌基督。

這是讓人得救的信,

是對永恆贖罪的體驗。

◎靠聖靈愛上帝,

  並靠聖靈侍奉主,

  這才是真信仰。

※竭盡全力地愛主,

  並以對上帝的愛獻身,

  這才是真信仰。

上帝是誠實的。聖經要告訴給我們的是,上帝是誠實的這一事實。上帝的所有話語都是指著自己起誓的話語。我們讀經的時候可以發現,上帝在幾千年前、甚至永遠以前說的話語哪怕過了幾千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也必會成就。儘管亞伯拉罕死了,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還是通過他的兒子和孫子以及幾百年後的後裔們成就了;即便過了幾千年,上帝也不忘記指著自己起的誓言,照樣去成就。所以民數記23章19節說“上帝非人,必不致說謊”。

聖靈的降臨並非自然現象。在五旬節以前從沒有人領受過聖靈。但是關於聖靈,上帝早已通過先知預言過,過了幾百年、幾千年後終於在五旬節,並且是在耶路撒冷開始了。耶穌知道上帝必會成就在耶路撒冷賜下聖靈這一應許,所以囑咐門徒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徒1:4)。最明白上帝的誠實品性的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人們因為常常被世界欺騙、被人欺騙,所以誤以為上帝也像人一樣是騙人的,所以不信上帝。

上帝把他的所有話語都裝在了兒子的心靈裡。上帝的兒子就好像是把上帝的話語裝在心靈裡的器皿一樣。以色列百姓把從西奈山上得到的法櫃一直背到了耶路撒冷。耶穌基督的心靈就好像是這法櫃一樣。法櫃裡有上帝的話語、嗎哪和行能力的杖。這櫃是上帝約的櫃子,稱為約櫃,也叫法櫃。上帝的兒子在父懷裡的時候知道父是何等正直的,所以把父裝在自己心裡的照樣帶到世上傳給人。因此耶穌說:“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什麼,講什麼。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約12:49~50)”

我從小就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做人要正直的原則。父親身體不好,常常病臥在床。一天,有人來找父親,母親對我說:“就說父親不在。”父親一聽這話,馬上起身打開房門迎接了客人。我父親努力地讓子女們不說謊。我和弟兄們從小就相信我們的父親是正直的。這樣的信心給我自己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為搞牧會,我總是忙得分不開身。所以若是突然發生什麼事情,甚至會影響到我一週要做的事。我母親很瞭解這一點,所以如果有信徒突然造訪,就對我兒子說“就說你爸不在”。雖然母親這樣做是為我著想,但我為了不傷害兒子的心,也避免讓兒子產生“原來也可以適時地說謊”的想法,我總是趕快出去迎接客人。

我與兒子約好的事,總是竭力去遵守。我認為給兒子留下“我父親決不會說謊,我父親很守約”的回憶,是我能給兒子的最好禮物。我兒子很清楚“我父親是說一不二的一位”,所以把我的話視為法一樣,很是畏懼,不管我說什麼話,他都會以非常緊張的心接受。我離開世上以後,如果有人讓我兒子介紹一下他的父親,他會說“我父親是個不說謊的人”。我是個正直人,這一點我兒子比任何人都清楚。

同樣,最瞭解上帝的是上帝的兒子。耶穌清楚上帝指著自己起誓的話語必會成就,所以他知道自己會受死;因為父早已說過。不僅如此,父親還說過“三日後我必會叫你從死裡復活”,所以耶穌相信父的話語,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父。就算人不信上帝,上帝的兒子也相信父的話語,因為他知道父是正直的。所以耶穌說:“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11:27)”

我上小學時,有一次和孩子們上沒有從正門進學校,而是鑽了牆洞。那天上課之前,老師手裡提著棍子,說:“今天從牆洞進來的傢伙到前面來!”過了好一會兒,沒有一個孩子站出來。那時我覺得老師好像一直在盯著我,結果我一個人站了出來。當時家裡很窮,每天只能吃點用從槽坊得到的酒渣做的粥。所以我常常空著肚子,有時好像喝醉酒一樣暈忽忽的。平日就對這樣的我感到心疼的老師心裡希望我不要出來,但反而只有我一個站在他面前,可能讓他很是傷心,所以那天我被狠狠打了一頓,疼得讓我以為腿斷了。課間休息時,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問我吃飯了沒有,我告訴他吃了一點兒,老師落淚了。午飯時,我跟往常一樣灌了一肚子水,然後爬到山坡上,枕著胳膊仰面躺在草坪上。沒想到老師找來了,他帶我到自己的住處,把他的那份飯菜給我吃了。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那位老師。他後來成了我們教會的執事,現已去世了。老師那天在辦公室對我說:“你這個樣子怎麼能在世上生活?”當時我以為老師說我“你那樣鑽牆洞怎麼行?”但後來想想,他的意思是說“你這麼死心眼,怎麼能在這個險惡的世上生活?”

人即使起了誓,也不遵守。按立牧師或者執事的時候,人們會在上帝和教會面前起誓。儘管如此,沒過多久就把自己起的誓丟在一邊。但上帝對於指著自己起誓的話語,必會遵守。上帝的兒子明白這個事實。他知道父必會成就“我要差我的兒子去流血,拯救那些像牲畜、蟲子一樣的人類”這話語,也必會成就“我會叫我的兒子從死裡復活”這話語,所以把自己交給了父。關於耶穌的復活,使徒行傳中十次提到“你們殺害的耶穌,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了”。耶穌受死後假如自己活過來了,那麼他就不過是昏過去又醒過來而已。靠著昏過去再醒過來是無法拯救人類的。若是拯救人類的救主,就一定要流血受死,被埋葬後第三天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上帝的話語就是這樣誠實的話語。耶穌一直說“求父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父的道就是真理。父的道是誠實的,父的話是對的,父的話是實實在在的”(約17:17)。

耶穌受邀去法利賽人家,那個村莊有名的娼妓聽說耶穌在法利賽人家,就跟著進去了。女人用眼淚濕了耶穌的腳,然後用自己的頭髮擦耶穌的腳。然後又打破昂貴的玉瓶,把香油倒在耶穌腳上。那個玉瓶和香油價值三十多兩銀子。三十兩銀子在今天可以買八千碗冷面,是筆不小的錢。法利賽人對女人的這一舉動感到不滿,心想:“這人如果是良善的,那麼很清楚摸他的這個女人是怎樣的人,必會拒絕她。也會讓女人不要浪費這昂貴的香油,用在善事上。”

法利賽人與娼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法利賽人”一詞是從有“聖潔”之意的“perushim”派生出來的。“法利賽人”一詞也有“功勞多的人”之意。他們在出生第八日就受割禮,之後一生按照律法生活,作很多善事。有個法利賽人曾稱呼耶穌是“良善的夫子”,然後問耶穌一個問題,他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我們一生行善積累了功勞,你的功勞是什麼?”耶穌對他說:“ 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然後對他說:“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個人聽了這話,就憂憂愁愁地離開了耶穌(可10:17~22)。

法利賽人是擁有很多個人的功勞和義的人,相比之下,娼妓是沒有任何功勞的人,別說他人如何判斷自己,連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但是耶穌指著娼妓做的事對法利賽人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地用嘴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44~47)”

有的人如果問他“你得到恩典了嗎?”他回答說:“我沒有得到恩典。”他可能出于謙卑這樣回答,但這明明是謊話。說自己沒有得到恩典的人下地獄是當然的,因為沒有得到恩典的人無法得救。

我們得到的恩典是什麼?我們是沒有任何功勞的人。我常提到我是個怎樣的罪人、如何認識了上帝、又是如何成為主的僕人的。到國外以有名指導者為對象帶領查經會的時候,我也一定介紹自己過去在別人家當過雇工,在公司作過最底層工作。我的翻譯或者與我同去的人可能會想:“我們牧師是大學校長,是世界級的牧師,若不提到這些,會更受到尊敬,何必說這些呢?”但我一定要把我的過去揭露出來。哥林多前書1章26~29節說:“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我有膽量把自己過去是何等無知、被冷落的人說出來,我可以放膽地說我是個蒙恩的人,我認為這是我蒙福的秘訣。

我到天上去之後,假如天使們問我“你有什麼功勞來到了天上?”我會回答說:“我沒有任何功勞,我是依靠上帝寶血的功勞,依靠主寶血的功勞來的。”天使如果問我“你憑著什麼義見上帝的榮面?”我會回答說:“我沒有義,就像上帝叫兒子從死裡復活一樣,我依靠著基督復活的義見上帝。簡單地說,我是靠著相信基督的復活來見上帝的。”我們在教會裡做再多的侍奉,也不能憑此進天國。我們能夠說出的最誠實的告白就是“我沒有功勞”。這樣的我們能夠進天國是因為我們的靈魂依靠寶血的功勞。“禮拜”就是“見上帝的榮面”。我們憑著什麼義坐在禮拜堂裡見上帝的榮面?我們雖然沒有義,但我們靠著耶穌復活的義朝見上帝。

我們是靠著寶血的功勞與復活的義朝見在天上的父上帝的人。我們受洗的時候進入水裡,就是在依靠基督寶血的功勞。牧師給人施洗的時候,當人進入水裡的同時宣佈說“與基督同死!”當人從水裡上來的同時宣佈說“與耶穌同活!”,這是在承認受洗者與寶血的功勞和復活的義聯合了。靠著寶血的功勞與復活的義能夠見到天上的父上帝,這是我們得到的恩典。沒有得到恩典的人就無法得救。說自己沒有得到恩典的人就等於說“我靠著我自己的功勞和義生活”。沒有得到恩典的人怎麼能稱呼上帝為父呢?沒有得到恩典的人怎麼能期待自己進入天國呢?基督徒如果說自己沒有得到恩典,那這明明是在說謊。我們即使在世上沒有任何功勞和義也能夠坦然無懼,是因為我們依靠寶血的功勞和復活的義,換句話說因為我們得到了恩典。

有的教會一個月做一次聖餐,有的教會一年做一次 ,但本來聖餐是每週都做的。主日是為了掰餅而聚集的日子(徒20:7)。關於聖餐的意義,天主教、長老教、監理教和浸禮教的說法各不相同。天主教主張化體說。就是說,為餅和葡萄酒祝福的話,它們就會發生化學反映,變成耶穌的肉和血。這不是事實。這種信可能會變成迷信。長老教和監理教主張餅和杯能給人帶來恩典。這與聖經的教導不相符合。餅和杯不能給人恩典。恩典是唯獨來自寶血的功勞和復活的義。我們是相信這一點得到恩典的人。

浸禮教主張紀念說。哥林多前書11章23~29節說:“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掰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聖餐的意義在於紀念並傳揚主。餅與杯不能給我們帶來恩典,只有寶血的功勞和基督復活的義才能讓我們進入天上見到上帝的面,這才是恩典。

愛上帝多的人是得到恩典多的人。沒有得到恩典的人絕對無法愛上帝。主說得赦免少的人,愛就少,得赦免多的人,愛也多(路7:47)。這是因為沒有得到恩典或者不承認自己得到的恩典。是否得到恩典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問題。我們要得恩典,要愛上帝,從而要得到上帝的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上帝 耶穌 基督 聖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