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抓住不改變的

哥林多後書講解(二十三)

【林後5:1-10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lf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就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上帝,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

 

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10

 

上帝造陰間的時候,是塵土與水混合的狀態。就好像用水泥關押起來一樣,把魔鬼關在那裡面。水泥跟水混在一起的話就會變得硬邦邦的,就好像那樣,水跟泥、魔鬼還有他的使者們,被關在那裡一動也無法動。

 

在第一天,上帝說“要有光”,那裡就有能量進去。從那時開始,這個地就開始蠕動起來,在其中的物質就開始蠕動。然後從第二天到第六天創造了萬物。這些並不是不動的,在這裡面的所有物質的量是一定的,一直在變化,變成人、變成土、變成泥、沙、變成石頭、變成花,然後變成果子,然後吃了以後進入到人的身體變成肉,就這樣一直不斷地變動。

 

所以如果從土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肉體是幾百萬年前的某個人身上的成份,現在進到我們的身體裡面,組成了我們的身體。這肉體也可能是過去的野貓的身體腐爛以後的那個成份,又變成這樣變成那樣,結果最後輾轉成為我的身體。就是說這一切的物質一直在改變。

 

這變化的速度在我們看來一切好像都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如果快速地回顧過去,幾萬年的時間這樣回顧的話,如果一直追溯,這一球泥看一下它變成這樣又變成那樣,今天到這裡成為了某個人。現在我看起來是非常固定的存在,但是變成風,又變成灰塵,變成火,又變成花,又凋謝,然後消失,一直在不斷地動著,就好像淤泥一樣的這樣的存在。但這一切在最後的時候沒有一樣能夠脫離陰間。

 

起初在陰間裡的一切,連一絲一毫的灰塵都無法脫離這個陰間,連這個陰間也會被扔進火湖裡永遠的焚燒,什麼也無法脫離出去,連一絲的灰塵都脫離不出去。但上帝造人之後,把天上造的靈澆灌給人,這靈是遺傳的,所以這靈連接著很多人。每個人的靈雖然都是一個,因為肉體不同,性格不同,擁有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存在著,但是這魂、肉體跟靈,也就是上帝賜予的靈連接在一起,因為這靈是永恆的存在,所以就成為了永恆的人格。每個人都是永恆的存在,雖然最終進到天上的是每個人,但原來都是在一個靈裡面。

 

現在我們靠的不是這一個靈活著,不是因為這個靈我們進天國,而是把這個靈與上帝的話語聯合起來,接受上帝的話語,跟上帝的話語一起才能夠進入到天上。但是因為斷絕了這一點,所以耶穌流血赦免我們的罪,把他的肉給我們吃。通過兒子的靈,也就是上帝的話語與他聯合,所以現在能夠與上帝的兒子在一起一同進入天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如果不是與兒子連接在一起的人,也就是說魂(人格)不是跟兒子連接在一起,誰也無法脫離這個陰間。

 

進到天上的時候靈魂進去,而組成魂的肉體無法脫離這個陰間,所以我們去天國的時候是在復活之後擁有新的身體。魂會恢復,因為沒有肉體的話魂就無法發揮他的功能。所以我們不是到天國去再復活,而是在陰間的時候復活,帶著新的身體進天國。就是說我們到天國的時候不是像飄動的雲彩,或者是像幽靈一樣在上帝的國裡,而是以身體進去。不要想著我的靈魂進天國,因為說靈魂去天國,就想像的是到天國的話就好像雲彩這樣飄著一樣。不是靈魂進入天國,更準確的是我進天國,也就是身體進天國。而這身體不是現在這種必朽壞的身體,而是永不朽壞的身體。靈魂,就是這個靈變成身體進天國。

 

經上說我們這地上的帳篷必拆毀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在這地上我們住在帳篷裡,真正的我就是我的人格,我的靈魂,暫時住在肉體這個帳篷裡。這個帳篷一直在改變,就像剛才所說的一樣,不斷在改變,沒有實體,都是虛像,一直在蠕動著,最終都會消失。而最終留下進天國的是靈魂,變成永恆的身體進天國。

 

但問題是,雖然現在蠕動著的這個身體都會消失、變無,但是在這裡面做的事情會留下來,用這個肉體所做的一切的事情會留下來,一直跟著我們,成為我們的榮光。我們現在是帶著反正要消失要朽壞的這個肉體,帶著這個肉體為了永遠要留下來的獎賞而作工,很奇妙吧?用必朽壞的來做永遠的事。靈魂暫時停留在帳篷裡,對於在這裡面做的事情以後都會一一的受審判。按照所行的報應,上帝這樣說。所以我們要為了義的冠冕、生命的冠冕、榮耀的冠冕而與耶穌基督一同受苦。

 

耶穌說“成了。”耶穌的事都成了。耶穌的事,這是一句很特別的話。我們學習庇哩亞研究院課程,在那裡面有山頂、山峰。學習庇哩亞研究院課程,我們就一直往上爬對吧?從看聖經的眼鏡開始一直往上爬,從獨一的上帝開始一直往上走,最終到達了庇哩亞研究院課程的最高峰。然後從那裡開始下來,進入到恩典的時代,為了人類的作工,然後出來福音仲介。那麼這個最高峰是什麼?這就是所有一切事情的開始,就是為了他,為了他而存在,最終他成就了,這是什麼?這就是耶穌的事。

 

昨天監督在講道的時候也使用了“耶穌的事”這個詞,這不是隨便說出來的話,這是在庇哩亞研究院課程剛開始頭半部分就一直在使用的一個固有名詞。耶穌的事,非常熟悉的單詞對吧?為了耶穌的事而做的。但是很惋惜的是庇哩亞研究課程的磁帶上面的題目不是《耶穌的事》,沒有這樣的寫上去。從上帝的立場,從上帝的意圖上看的最高峰,來形容這個最高峰的題目並不是耶穌的事,而是什麼呢?從神本主義的立場,最核心的立場上所顯明的那一刻就是耶穌的事,這是神本主義立場上的最高峰,但是這一課的題目卻是《從律法中得釋放》。

 

從律法中得釋放,是不是有點受衝擊啊?這是從誰的立場上說的?這是從人的立場上說的,從律法中得釋放。如果這一課要講的真的是從律法中得釋放的話,那麼這一課應該在哪裡出現?不應該出現在福音仲介裡面,而應該出現在看聖經的眼鏡第一學期第四課左右,才應該說出來,應該放在那個位置。從律法中得釋放應該屬於第四課裡面的內容,結果就變得又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

 

就是說這個題目加錯了,肯定是誰加上的,這不是監督加上去的,肯定是做這事的人加上去的。這個題目一定要是《耶穌的事》,如果說從律法中得釋放,那麼又是從人的立場上在講事。但是這一課要說的不是你們從律法中得釋放了,你們如今已經得釋放了,自由吧,要說的不是這個。

 

耶穌來做自己的事,那麼這事是什麼?除滅魔鬼?按照上帝的旨意去順從?那麼耶穌的事是什麼?就是在十字架上受死。這就是他的事,受死。那麼在十字架上受死的事,不是僅僅就那樣受死,而是受刑罰,說的是受刑罰。

 

我們說耶穌的死與復活,這個時候不能把死翻譯成死亡,不能把它翻譯成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而應該翻譯成什麼呢?受死,應該翻譯耶穌的受死與復活。耶穌的受死,應該這樣來表達。當然我們常說耶穌的死與復活,就是很隨便的這樣說,那只是我們方便這樣說而已,但是我們真正要說的意思是耶穌的受死,而且還是受刑罰而死,更準確的可以說是耶穌受死刑和復活。

 

那麼耶穌不是罪人他怎麼能夠受死刑呢?上帝怎麼能受刑呢?雖然這不是在天上發生的事情,但那也是在上帝所造的這個世界裡面,就是按照上帝的法在運行著的這個世界當中,上帝明明不是罪人,卻怎麼能夠受刑罰呢?他是靈,要有罪才行,但是他沒有罪,但他卻一定要受死刑,所以沒辦法,需要什麼?需要罪,所以他背負了罪。

 

耶穌來到世上背負了人類的罪。“我不是罪人。”如果人們都這麼說的話,那麼他擔當誰的罪啊?所以首先要有定罪才行,要有誰將這個罪顯出來。為了將這個罪顯出來而賜予的法就是律法,將律法賜給以色列百姓。然後他來到這律法當中,依靠這律法被定罪,也就是合法地背負了罪,所以他合法的受了死刑。所以耶穌的受死是合法的,是上帝所命的誡命,因此他能夠死。

 

耶穌完成了自己事,“成了。”成了是指他的受死說的,耶穌在兩千年前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事。更精確地說,他做什麼的時候完成了自己的事?耶穌完成自己的事是到什麼時候為止?到復活的時候為止嗎?如果是到復活的時候才算他完成自己的事的話,當他復活的時候應該說成了,應該這樣說,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復活是誰的事?復活是父要做的事,不是耶穌要做的事。

 

耶穌把自己都交給了父,他就是完成了什麼呢?受死,至死服從,這就算他的事情結束了。為了這事,所以才有以色列百姓的存在,才有律法的存在。“現在剩下的就是上帝要做的事,不管上帝怎麼做,那不是我的許可權。”耶穌這樣說。把自己交給上帝,所以向上帝流淚禱告,求上帝救他。上帝按照應許果然救了他,上帝做了事,把他提到天上也是父上帝要做的事。

 

差來聖靈是耶穌按照自己的應許賜予的恩典。今後是誰要做事的時候?領受聖靈的人今後要做事。這不是為了耶穌做事,如今是為了我自己的靈魂而做事。不是為了在這個地上蠕動著的塵土而做事,而是為了在天上要穿的那個帳篷,為那個帳篷而做事,在天上要穿的那個帳篷。

 

在肉身裡面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受審判,所有的話都受審判,因此我們無論說什麼無益的話都要受審判。耶穌這樣告訴我們。比如說我們從別人口裡聽到了關於一個人的話,那個人非常自私,很壞。雖然這不是我的意見,但是如果我說“聽說那個人是那樣的,很自私,就知道自己,就只管自己。”如果我把這個話傳出去的話,會不會被受審判?會的,任何無益的話都會受審判的,這就是罪。

 

上帝與自己同在,上帝的話語在自己裡面,在聽著你所說的話。如果你想到這一點,你相信這一點的話,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呢?這就說明你忘卻了上帝與你同在,忘記了主耶穌基督與你同在,所以才這麼輕易的說出這樣的話。因此,不相信主與自己同在,在這種情況下做的所有的事,說的所有的話都成為受審判的對象。當然會得救,但是對於所做的那些事情的報應、責罰會跟隨你,也可能會有令你羞愧的時候。

 

在這地上的時候,如果為了必會消失的東西,為了抓住這樣的東西而掙扎的話,嘴上說努力做上帝的事,做主的事,結果卻為了抓住這樣的東西而掙扎,那麼最終這一切都會消失的。圖謀我的肉體,圖謀我的名譽,再怎麼為此而努力都會消失的,很快就會過去,會飛走,沒有任何的意義,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憐的,就好像赤身露體的人一樣。

 

所以在地上的期間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就是接受上帝的愛,既然接受了這愛,就要把這個愛分出去,叫更多的人得到這愛。並且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教會的肢體們之間要彼此相愛,弟兄姊妹之間要彼此相愛,耶穌這樣的命令我們。

 

雖然想要彼此相愛,但是互相之間有太大差別了。我認為如果回答“是”,那麼就是一個很懂禮貌的人,但是對有的人如果回答“是”的話,他會認為你沒有禮貌,應該說“是,我知道了。”從軍隊退伍回來的人真的是這樣認為,因為在軍隊裡面學的都是這個。在軍隊裡面如果僅僅回答“是”的話就會挨揍的,應該回答什麼呢?“是,知道了!”如果只是回答“是”的話,就會認為你沒規矩,不懂禮貌。僅僅是一個回答“是”,這一個回答對每個人來說卻有不同的想法,因著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背景不同。

 

“上帝是我們的父。”當說到這句話的時候,有的人非常吃驚,而有的人卻非常喜歡,都不一樣的。如果我很直截了當的對有的人說“這件事這樣做不是不對嗎?這個意見不是不對嗎?”如果這樣說的話,我是因為愛他,所以很直接的這樣跟他說,但是對方卻說因著我的話受傷害了。他說“怎麼能夠把這樣的話這麼直接的跟我講呢?”

 

那我也會想什麼呢?如果我不直接跟你說的話,難道我去找別人說嗎?我去跟別人說“這位姊妹她做事是這樣這樣的呀。”那大家選擇吧,這兩者當中大家願意選擇哪一種?直接講更好一點?但是真的這樣直接跟你講的話想想會怎麼樣?直接講的話,“哎呀,他怎麼能夠這樣跟我說?”對我個人來說,這樣的事也真的讓我非常的苦惱。

 

我認為雖然直接講會受辱駡,讓人家說你,但是更令人心痛的是什麼呢?就是在背後說話。就是說給別人聽了,然後傳來傳去,最後又傳到我的耳朵裡,這會讓我的心撕裂的,所以還不如在我眼前直接說。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有幾個這樣的人,跟我交流是以這樣的方式,很多人誤會那樣的人,但是我跟這樣的人交通很方便。不爭吵,沒有矛盾,為什麼?他很直接的跟我講,我也很直接的跟他說,因為那是那個人的方式。

 

他對我說“這件事是不是不應該這樣做?”這個時候我也直接的跟他講“因為這樣這樣所以才這樣做的,我認為你想錯了不是嗎?”他的反應就是“哦,是嗎?”他理解了以後,這件事就這樣了了。很痛快,反而跟這樣的人做事情很痛快。但是我們國家的人總是在面前的時候不好意思直接講,受傷了也不說,然後就在背後說“他怎麼能夠這樣的攻擊我?”就這樣在後面一點點的說我的壞話,然後他所說的話就傳來傳去,變成了這樣的風聞。

 

那以後會怎麼樣?以後這一切都沒有了,肉體也沒有了,性格也沒有了,這些壞脾氣之類的都沒有了,最後有什麼會留下來,留下什麼呢?就是我所做的事,我的行動會留下來受審判,還有我所說的無益的話會受審判。這個人這樣這樣,全部都會受審判的。更何況這個人是上帝的工人,那麼就會更嚴重,因為可能會令上帝的事也跟著一同受譭謗,所以還不如直接當面說更好。

 

總之,在這世上的一切都是不一樣的,互相不同,所以避免不了產生誤解。為了盡最大的努力去愛人,應該怎麼做?為此我也很努力,怎樣才能夠愛那個人?如果我裝作不知道,不跟他說,但是如果不說的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得跟一個人說,難道我跟上司去說,然後讓上司換一個人嗎?如果那樣的話他也不喜歡。所以我就想到一個最好不讓他受傷的方法,那就是直接跟他講,找機會小心翼翼的不叫他受傷,但是也把事情跟他講清。

 

即使是這樣,還有人會因著我所說的話受傷。總之我是為了努力愛他而這樣做,因為以後都會受審判的。大衛也說過這樣的話,“你和我之間誰對,願上帝來審判。”大衛常說這樣的話。所有的事情都會受審判的。

 

我們在這必朽壞的、必消失的這些存在當中做事,如果為了眼睛可以看到的一些東西,為了成就那樣的事而掙扎的話,最終會發現這些全都是要消失的。雖然建立禮拜堂,但是最後禮拜堂也都會消失,那麼什麼會留下來?為了建立禮拜堂而付出的那個努力,還有那個時候的獻身,信心的禱告,這些東西都會永遠留下來跟我在一起,而這個禮拜堂終必消失。

 

但是人們卻誤以為這個禮拜堂有什麼,所以只想抓住這個禮拜堂,對於更重要的信心、獻身卻不關心。所以到一個地方去宣教的時候,幫助一個地方的時候也是,僅僅去那裡給他們建一個禮拜堂,也有負面的影響,是什麼呢?如果我們教會有了禮拜堂,那麼同時也應該具備領受福分的器皿。為什麼?要通過禱告、獻身這些東西而有了禮拜堂的同時,也會擁有擔當這個大的福分的那個福,也會有這個。

 

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是別人給你建造的禮拜堂會怎樣?美國的一個宣教師來給我們建造了禮拜堂,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獻身,也沒有禱告,也沒有福分,卻有了禮拜堂,那麼會怎麼樣?肯定會產生紛爭,分裂,最後賣掉,什麼問題都會出現。

 

所以即使是搞宣教,也不能用這種方式去宣教,我們不是為了抓住眼前的能夠看到的什麼東西,我們在做工的時候,雖然為了看得見的東西做工,但是最終留下來的是看不見的那些,那些會永遠跟我在一起,所以非常重要。馬太福音7:24-27說,再怎麼做主的事,如果不順從所記錄的話語,藐視它的話,那麼就好像在沙子上面蓋房子一樣。不能那樣做,我們不能那樣。

 

為了讓我們做的所有事情,我們的信心、勞苦、犧牲、獻身都能夠成為我們的榮光,成為我們的肉,成為永遠不朽壞的榮光,我們要真實地做事,要在上帝面前誠實,要努力,要順從這話語,只能這樣做。讓我們能夠享受天上的大的榮光,仰望著天上要得的帳篷而去做工。為此我們一起禱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