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自由
加拉太書講解(三)
【加1:2】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和一切與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加1:2)
保羅在寫信的時候,不是自己,而是帶著和我同在的眾弟兄這樣的心寫信。這裡說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其實這句話意味深長。各教會,教會有幾個?這裡說各教會對吧?但不是也常說教會是一個嗎?教會是一個,所以把這叫作宇宙性的教會。如果說有各個教會,有許多教會的話,那是指分教會說的。耶穌說“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是指著宇宙性的教會,是指著耶穌基督的教會說的,不管有幾個。
但是這裡明明說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他並沒有把所有的教會當作一個來看。要知道說這話的這個人是保羅,他是開拓加拉太各個教會的人。他到那些地方去傳了福音,建立了教會,那麼滿可以把這些教會當作一個教會來講,但是他並沒有這樣,而是各自建立了監督。聖靈所建立的監督,保羅也承認他們,承認各個教會,給他們寫信。
保羅並沒有把自己當作這所有教會的擔當牧師,而是承認這各個教會上面有耶穌基督。而自己只是勸勉他們,只是幫助他們的喜樂,並沒有想轄制他們。假如一開始就想轄制他們的話,那麼肯定就不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了。因為沒有那樣的去轄制他們,所以問題也出現了很多。
教會是聖靈設立監督治理教會,一個教會只有一個監督。像現在我們教會的情況,牧師有很多位元,他們都是幫助監督,他們不能稱作監督。因為有各個支禮拜堂,有很多的支教會,距離很遠。我們教會在那裡建立了禮拜堂,只不過是我們的聚會場所不同而已,我們是一個教會。所以那些教會的副牧師不能把他們叫作監督,只是負責主任牧師而已。我們是一個教會,教會的指導者叫作監督。教會是個體,不能當作一個。
但是天主教的情況不一樣,全世界的天主教都是一個,財政管理或者是人事管理都是統一管理的。比如韓國不是有紅衣教主嗎?誰當紅衣教主全部都是由羅馬決定。這整個世界都是由一個機構來安排、來運營,所以他們的實力很強,也有經濟實力。
我們常可以看到天主教他們在蓋聖堂的時候,他們可不是隨隨便便的建,建得非常漂亮,非常豪華。在人看來“天主教堂真不錯。”而基督教因為是雨後竹筍,就是同時成長了很多,所以有很多教會租別人家的房子來聚會等等,在別人看來有點不起眼,挺寒酸的。但是要知道天主教的那種形式,全世界統一管理的、統一一個的這種形式並不是好事。基督教是因為不受轄制,所以才會有很多的不同,存在很多的問題。
各個教會都有自由,教會的自由。浸禮教會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點與改革教會不同在哪裡呢?改革教會雖然改革了,只有那部分改革,其他部分仍舊像天主教一樣。改革教總是一絲不亂地去行動,比如說長老教,監理教,他們都有總會。總會擁有人事權、財政權,他們可以變換牧師。各個教會的牧師,他們不滿意就可以把這個牧師差到鄉下去,他們有這樣的權力。
如果長老教會的神學校的學生們畢業的話,就會在教團那裡貼上廣告,哪個教會邀請哪位牧師,這位牧師就到那個教會去面試。通過考試,如果通過的話,就會任命到那個教會去。然後過了五年以後,也會再換到別的教會去,五年一換。這不是在一個教會裡面這樣去做的,而是各個教會聚起來,形成一個組織,然後再這樣運營。
長老教會有長老教總會,這又成為了一個教會。在總會聚會的話,因為他們把這當作教會,所以可以進行聖餐,總會的牧師們聚在一起進行聖餐。但是我們不把這當作教會,教會是什麼?每個教會只有一個監督,在那上面再沒有別的組織,而是耶穌基督靠著聖靈指導各監督。所以各個教會不管大小都是同等的朋友關係,可以聯合起來,可以聯盟,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但不能有一方支配另一方,不存在這樣的關係。
但是因為有教權的存在,這個權力就掌握在教團長,就是會長的手上。所以會長就有了人事調動權,也擁有財權,所以這個權力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他們很多人為了當選為會長而參加選舉活動的時候,甚至為此而付出十億韓幣,動用十億韓幣來參加競選會長。這樣的事情現在常常發生,那麼這就變成了政治問題了。
本來聖經所說的教會並不存在教團,而是各個教會接受聖靈的帶領,所以各具特色。啟示錄裡面也是給哪個教會寫信,給哪個教會寫信,每個教會的顏色都不相同。但是並沒有統治他們,製造出一個法來支配他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各個教會都是聽聖靈向教會所說的話,直接聽聖靈向教會所說的話。
還有,在教會裡面按立牧師,在使徒行傳13章裡面可以看到,使徒們給保羅和巴拿巴按手,差派他們的那個場面。那個時候按手的人是誰呢?是教會的先知和教師們。他們在禁食的時候聖靈感動他們膏立兩個人,巴拿巴和保羅這兩個人。所以他們就為這兩個人按手,差派他們。從那個時候開始,宣教事工也就開始了。從某個角度來看,可以說這是差派宣教牧師,他們是作為宣教牧師被差派的。
那麼誰給他們按手呢?就是先知和教師。也就是說按手不是許多教會聚起來,許多教會的牧師給他們按手;而是教會內按手,教會內去按立牧師。在教會裡,先知和教師給他們按手,如果按照今天的情況來看的話,也就是牧師和按手執事一同按手膏立牧師。
大家仔細想一想,耶穌是葡萄樹,教會是耶穌的枝子。葡萄樹的枝子如果不連在葡萄樹上,枝子若不連到葡萄樹上的話,那麼就不算是肢體了。要從葡萄樹上出來枝子,然後與葡萄樹連接在一起。教會是葡萄樹的枝子,其他的人所製造出來的一些聯合體並不算是葡萄樹的枝子。耶穌所說的枝子是指教會說的,只是指教會,但要從教會那裡生長出來才行。
如果不是從教會生長出來的,而是從別的地方出來的話,那能算教會嗎?也就是說,能把總會當作教會看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總會不是教會,而只是聚集在一起的一個聯合體。只是各個教會聚集在一起,然後我們一起協力進行一項事工,為這個事而聚在一起。聚在一起這本身並不算教會。
那麼這樣的聯合體能夠給人按手嗎?能夠誕生一個教會嗎?教團聯合體不行,只有教會才能夠誕生教會,從枝子上出來枝子。所以誕生教會的不是教團,而是教會。那麼按手應該在哪裡做呢?應該是教會按手,應該是教會去按立牧師。所以各個教會能夠給人按手。現在我說的這些話不是我個人的想法,而是我幾天前親耳從視無言那裡聽到的。他這樣的告訴我們,而且非常地強調這部分內容。各教會可以按手建立牧師。
那麼誕生的這個教會要不要受母教會的影響與支配呢?不是這樣的,而只是從屬靈方面是一個流脈而已,只是在屬靈方面是從一個枝子裡面出來的而已,不是說一定要受母教會的支配。這邊叫作母教會,而那邊不把他叫作子教會,就是兒子的子。如果是子教會的話,意思就是說是我的孩子,那麼我可以隨意地去管轄他,去干涉他。
但是並非如此,枝教會只是伸展出來的一個枝子。那個教會不是我的兒女,不是我可以隨意地去管轄的,不是那個意思,枝教會不是那個意思。這個枝教會也是受耶穌基督的帶領,而母教會可以勸勉他們,但不是支配他們,或者是轄制他們,不是那個意思。
現在我們就在這樣的原則下作工。現在在中國有很多的教會,我們並不是去支配他們,轄制他們,而只是勸勉他們。“我們為了庇哩亞運動,我們一起作工吧,然後這樣去做。”這樣的勸勉他們。並不是說“你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行。”不是這樣去轄制他們。或者說“如果你們不這樣做的話,就會有不利的,會給你帶來不利的。”並沒有這樣。而只是把益處提供給他們,並沒有搶奪他們,奪取他們的什麼。
儘管是這樣,現在當地很多教會自發性地感謝母教會,把自己的十分之一攢起來匯給母教會。這些都是自發性進行的,都是自發性出現的。這邊是謙卑地侍奉,帶著喜樂去侍奉;而那邊是以謙卑的心自發地表示感謝。這是多麼美好的關係啊。假如我們認為這是當然的,你們一定要把十分之一匯來,這樣的指示的話,而那邊就對此感到不滿。如果這樣的話,這就真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了。
我們不是教團,而是聯合體。教會與教會聚起來形成了教團,一般把它叫作總會。但是我們不叫作總會,而叫作聯盟,我們是庇哩亞教會聯盟。教會無論大小都是同等的,互相之間不能彼此干涉。不能說大教會就可以干涉小教會,沒有這樣的權力。無論大教會還是小教會都無法干涉他們,只是幫助他們。
那麼我們能不能說我們的所屬是庇哩亞教會聯盟,我們能這樣說嗎?不能說是所屬,稱不上是所屬。我們不能說我們是庇哩亞教會聯盟所屬,我們不是所屬。長老教會他們可以說是所屬,我們不是所屬,而只是加入而已,只是加入到那個聯合裡面,不是總會所屬。這個差別很重要,不然的話,大的教會總是想要支配小的教會,以後會帶來教會的墮落的。
在過去羅馬教會就是這樣開始的,在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撈出水面之前,在教會裡面就已經存在了這樣的問題。特別是羅馬教會有力量,而且是首都,所以勢力很大,他們就開始強調有權力支配小教會。那個時候教皇這個名稱也開始使用了,他們主張這裡的監督跟其他地方的監督不一樣,然後就把這裡的監督稱作教皇。但這只不過是君士坦丁大帝利用而已,其實教會的墮落不是因著這個皇帝而墮落的。在教會裡面這種墮落的樣子已經存在了,已經開始變質,只不過是皇帝把它拿來利用而已。還有兒童洗禮,兒童洗禮也不是那個皇帝吩咐的。
所以如果基督徒做的不好的話,世上的人就會拿來利用,就會更加過分地去誇張。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是教會是各個監督親自治理的,這些教會都具有獨立性,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不然的話,因為不清楚,以後會產生混亂,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金箕東牧師並沒有因為我們教會大,所以就去支配或者去轄制那些小教會,並沒有這樣做,這就是他的細膩。我們教會一定要持守好我們的自由,我們教會一定要持守好這教會的自由。
我們現在也有庇哩亞教會聯盟,也把它叫作總會,但是總會有各種意思,有一種意思就是最高決定機關,另外還有一種意思是總會議,這兩個意思完全不同。總會的意思如果是最高決定權的話,那麼就是長老教會他們所使用的。而總會議就是聚在一起開會的意思。我們說到總會的時候,這個總會的意思就是總會議。
但因為是一個單詞,都是一個詞彙,所以人們以為都是一樣的意思,都是最高決定機關,以為都是這樣的意思。但是我們不能這樣理解,我們所說的總會的意思是總會議,只是開會,而不是說最高決定機關。總會議是聚在一起開會,我們說總會的時候是這個意思。但因為是一個單詞,人們就以為這個意思是最高決定機關的意思。我們的意思是一起開會的意思,而不是有決定權,最高決定權。
我們不能說教團命令這樣做,這樣的話是不成立的,為什麼?教團不是一個人格體,教團並不是人格體,教會才是人格體。人格體聚在一起商量事情可以,教團本身成不了人格體。教團本來也不該擁有什麼財產,我們從以前就開始主張我們要脫離教權,我們要回到聖經。這樣的我們如果再重新回到教權怎麼行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知道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楚明白這個內容。
我們現在禱告的時候,讓我們能夠持守好這教會的自由,為此禱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