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足跡
【太28:18-20】
21世紀宣教首爾聖樂教會2013年5月12日漢語禮拜
講道:李基宅牧師
錄入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天父啊,感謝你給我們這寶貴的時間。這日子是你從死裏復活的日子,也是把你所應許的聖靈澆灌在我們裏面的日子,我們的靈魂歡慶的日子。天父,以下時間以聖靈來充滿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深地認識你,更深地認識聖經,更深地認識上帝的旨意,好叫我們能夠得到更大的榮光。願主以下時間以聖靈感動我們每一個人,願你使用我們每一個人作為福分的根源,讓世上許多人因我們得福,感謝主。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哈利路亞!感謝大家。我們閱讀一下今天的話語:血的足跡。
我們一起說:血的足跡。
血的足跡。
血的足跡。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我們的信仰生活不是宗教生活,大家都知道。我們是順從耶穌的的命令。現在我們在教會裏過信仰生活,這教會是耶穌自己建立的機關。駐陰間天國大使館就是教會。教會有耶穌所要的樣子,所以自從耶穌基督升天差遣聖靈以來直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段時間教會一直存在著,但是教會的樣子一直不斷地改變,好像一直在發展。所以我們把這叫作改革教,或者新教,我們常使用這樣的辭彙。
我以前也問大家,如果勉強把我們教會放在某個區域裏面的話,我們是什麼樣的教會?浸禮教會。不是跟韓國的浸信會一起的,而是浸禮教會,這是比較屬靈的意義,浸禮教會。有些人認為我們是浸信會,但是我們最好叫浸禮教會,我們不是屬於某一個教派。浸信會是一個教派的名字,但我們不是屬於某個教派,而是獨立的教會。但是按照屬靈的意義,我們把自己稱作浸禮教會。
浸禮教會是不是新教?是不是舊教?我們是不是改革宗?到現在有沒有改革?長老會是不是新教?長老會、衛理公會、路得會是不是新教?如果有新教的話,肯定有舊教,舊教意味著什麼?天主教。從那裏出來的叫作新教,被稱為新教,或者改革宗。我們並不是從天主教會那裏改革出來的。天主教掌權的1200年時間浸禮教會是否一直存在?重點就在這裏,浸禮教會一直存在,並不是後來某個人建立的教派。
浸禮教會是誰建立的呢?是耶穌基督建立的。我們所說的浸禮教會是指耶穌的教會說的,而不是某個教派。耶穌的教會有沒有中間間斷過,後來改革成為改革宗以後才重新成為了一個像樣的合乎耶穌心意的教會?不是的,如果這樣說的話,耶穌的教會一段時間被停止了,關門了,後來才恢復過來。但是耶穌說什麼呢?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自從耶穌基督的教會被建立起來之後,直到世界的末了,中間有沒有消失?從來沒有消失。如果把浸禮教會叫作改革教會,或者是新教的話,這就等於主張一段時間基督的教會沒有了,消失了。但是從來沒有消失,只是在歷史記載中好像消失過。因為歷史記載誰來作主?有能力的人,有權柄的人,有勢力的人,他們作主。所以那些弱者總是被隱藏,被塗抹。
實際上有是有,但天主教一直把他們的歷史、他們的記錄全部都塗抹掉,所以現在他們的記錄幾乎不存在。而且留下來的一些痕跡只是一些汙名,因為天主教總是把那些真正的基督徒當作很奇怪的一種異類來對待,把他們定為異端。也不把他們叫作基督徒,總是把他們叫作什麼什麼派。現在長老會的人把我們庇哩亞人當作基督徒嗎?也許個別有些人把我們當作基督徒,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把我們當作基督徒來看待。
我在軍隊裏面的時候,我退伍的前一天早上,我去軍隊裏面的傳道師的辦公室。前一天早晨去參加晨禱的時候,沒想到傳道師的桌子上有一個材料,我不是故意看的,看得到。在那裏可以看到我們大隊裏面的宗教情況,上面寫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基督教258人,天主教131人,佛教237人,其他宗教:1、日本的邪教1名;2、庇哩亞1名。他們不把庇哩亞當作基督教來看待,看作其他宗教。
跟這個一模一樣,以前天主教把那些真正的基督徒不當作基督徒,而總是以奇怪的名字來叫他們。現在我們也是被稱為庇哩亞,而不是基督教。有人稱我們為庇哩亞派,又稱為什麼派呢?鬼派。聽說過嗎?他們稱呼我們鬼派,當然只是一些人而已。也有很多承認我們的人,現在稱我們為這樣奇怪的名字的教派不多,只是一兩個。但是他們的聲音太大了,而大部分比較謙卑的基督徒的聲音太小了,他們不說,而那些極端分子偏偏說。還有金箕東派,庇哩亞派。
過去被他們這樣稱呼過的名字有再浸禮派,他們又受浸禮。其實不是又受浸禮,是第一次受浸禮,以前受的是點水禮。而且他們在嬰孩的時候,剛出生的時候才受的。他們不承認自己沒有意志的時候,嬰兒的時候受的洗,所以他們憑著自己的意志受浸禮的時候人們稱他們為再浸禮派,殺死了很多人。
基督徒這樣的名稱,英文叫作Christian。基督徒,跟隨基督的人,跟隨Christ的人群。這樣的名稱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第一群被稱為基督徒的人群是哪里人?安提阿教會的人。使徒行傳中13章裏面可以看到安提阿教會的人被稱為基督徒。
當時基督徒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貶義詞,像現在的庇哩亞人一樣,或者是再浸禮派。“他們是基督徒。”“怎麼是基督徒?”這樣戲弄的名稱就是基督徒。後來這名稱就成為了榮耀的名稱,所以現在我們把自己當做基督徒。現在我們被稱為庇哩亞人,但現在我們已經把這個名稱當做值得感到自豪的名稱。庇哩亞人,擁護真理的人,明白上帝意圖的人,歸回聖經的人。
我們一定要知道基督教歷史的方向。一個民族不明白歷史的話,總是反復過去的艱苦的歷史,或者是骯髒的歷史。我們教會必須得知道基督教的歷史,不知道的話,我們會重蹈覆轍,再次犯錯誤,很可惜。這樣的錯誤在一百年前已經犯過。如果留心看的話,現在不會重蹈覆轍。但是不學習,非常的無知,所以不關心過去發生什麼事,發生戰爭。一千年前到底發生過什麼事?兩千年前發生過什麼事?過去兩千年的時間基督教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能瞭解的話也能夠展望未來,也能夠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去。如果不知道歷史的話,沒有方向。
比如說你的孩子考試,今天得了50分,好不好?不好?憑什麼不好?他上次40分,上上次30分,上上上次20分,這次是50分,好不好?很好。但對有的人來說,得到了50分太糟糕了,打他。為什麼?上次60分,上上次70分,上上上次100分,所以這個孩子要被打。只看他的分數是不行的,一定要看他的歷史,往下走還是往上走。
同樣,現在我們庇哩亞很優秀,但是現在我們的方向到底是往下坡走還是往上坡走呢?這個才是關鍵。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我們現在的處境可能很糟糕。比如說有的人常常說八十年代的聖樂教會那麼火熱,神跡奇事那麼充足。他們這樣說的意思是什麼呢?現在不如以前。中國的一些基督徒來到我們教會看的時候,會覺得很驚訝“聖樂教會真棒。”他們還不知道我們教會的歷史。
當然也不是說我們教會現在正在走下坡,而是雖然一些方面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但我們還是一直在往前走,很多方面一直在成長。但是到處都有很多的因素讓我們跌倒,不知道陷阱在哪里。如果不知道過去的歷史的話,你不由自主地就會陷入到陷阱裏面,或者是你與主背道而馳。所以必須得明白過去的歷史,我們現在往哪個方向去,一定要知道。
所以我們庇哩亞人不僅僅是依靠自己感情,或者是火熱的心,而是我們是頭腦非常清晰的人,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聖經中的庇哩亞人也是這樣。天天查考聖經為的是什麼?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要對照一下。所以當時那裏有很多什麼樣的人?尊貴的婦女很多,學問很高。她們的生活水準、文化水準很高。
同樣,我們要想成為下一代的帶領人,作為第一流信仰人,要想各個方面成為榜樣的話,全世界基督教的榜樣的話,我們一定要有很高的文化水準,還有知識水準,一定要知道過去的歷史,也要展望未來的我們的方向,這樣才能成為基督教領導。
在庇哩亞研究院課程中,金箕東牧師曾談過,為了受浸禮,曾經在一千二百年的時間,天主教支配的這段時間被殺害的人數將近五千萬人。那個時候他說有一個論文上有這樣的記載,這個論文是什麼?到底什麼論文記載曾經被殺害的那些保守真理的人將近五千萬?這個論文名稱就是《血的足跡》。這是大概一百年前生活的J.M卡羅爾,這位元牧師講課的內容。後來有的人聽了這課之後,把這講章編成書籍,這位博士去世之後出版出來了。出版以後,這書成為了暢銷書籍,很多人閱讀。
這書籍在浸禮教會裏面是非常出名的書籍。特別是在美國,美國佔有絕大多數的教派就是浸禮教派,或者是南浸禮會,在那裏是非常重要的書。可是說是一本他們信仰精神的教科書,也可以說是全世界非常普遍、非常出名的書,所有的浸禮教會把它當成一種教科書來看待。
我們庇哩亞教會、聖樂教會也算是浸禮教會。我們所主張的,我們所認為的真理,我們所知道的教會的標準,跟這書上所講的有很大的共同點,這是一種基礎。庇哩亞運動並不是脫離一切基本的真理,然後另外建立的其他真理,而是庇哩亞運動在這樣的基礎上又邁出了一步。
現在全世界浸禮教會的價值在哪里呢?他們從耶穌基督以來直到現在不受天主教,還有一些改革宗教權主義的影響,他們一直還是那樣,因此他們也受到很大的逼迫。其他天主教的歷史,還有改革宗的歷史,長老會的歷史,衛理公會的歷史都是一直發展的歷史。但是浸禮教會的歷史一直都是什麼歷史?受逼迫的歷史,就看到血的足跡,這是跟其他教派很不一樣的特點。比如說其他教派也許曾經一段時間受逼迫,後來成為逼迫者,他們掌權以後反而又成為逼迫者。但浸禮教會從耶穌基督直到現在,從來沒有成為逼迫別人的,而是一直以來都受逼迫。
那為什麼兩千年前的浸禮教會和現在的浸禮教會都稱為浸禮教會呢?因為這樣的教會都有一定的共同點,不管是兩千年前的還是現在的,都有共同點。這共同點是什麼呢?我會給大家列出十個共同點。這十個共同點是這書上介紹的內容,這書上總結的內容。
曾經歷史上存在的所有教會當中,可以稱作浸禮教會的,合乎聖經的教會有什麼樣的特點,有十個共同點。擁有這樣共同點的教會才能被稱為基督的教會,新約教會,合乎主耶穌心意的新約教會,或者是基督的教會。這就是浸禮教會,並不是浸禮派教會,並不是浸信會教會,而是擁有耶穌基督所要的樣子的教會。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什麼教會?我的教會,我要把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教會是誰的教會?耶穌的教會。我們現在所說的浸禮教會就是耶穌的教會,換句話說是新約教會。
我們一起說:耶穌的教會。
耶穌的教會。
耶穌的教會。
浸禮教會。
浸禮教會。
浸禮教會。
當然浸禮教會其實不用叫做浸禮教會,但是他們偏偏主張點水禮教會,他們一直以來主張點水禮,所以相比之下我們也強調浸禮教會而已。如果因為耶穌命令了浸禮,所以叫作浸禮教會的話,耶穌命令了趕鬼,所以我們應該叫作趕鬼教會;耶穌命令你們要說方言,那我們叫說方言教會。但是我們不說這樣的話,但是為什麼這樣做呢?教會歷史以來,他們一直拿著什麼來逼迫我們呢?拿著浸禮的問題一直逼迫浸禮教會,耶穌的教會。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特別強調浸禮這個詞,所以叫作浸禮教會。這就是新約教會。
長老會是新約教會嗎?也許他們會說是,但是他們和真正的新約教會有很大的差別。衛理公會也有很多差別。路得會也有很大的差別。聖公會也有很大的差別。五旬節會也有很大的差別。這並不是說為了擁護我們庇哩亞而隨便貶低他們的,而是歷史上他們真的顯出這樣的特點。
這十個特點是什麼呢?我給大家寫一下,這值得去記住。大家不管在哪里,把這個當作這就是我們基督的教會所擁有的特點。以後如果發現哪個教會違背了這樣的原則的話,那就知道有問題。當然世界很多地方每個教會都有很多很多問題,但是最起碼在這樣的原則上一定要一致,而且能夠一致。雖然慢一些,因為很重要,所以給大家寫一下。
第一,基督是教會唯一的頭,是唯一的立法者。知道立法者是什麼嗎?立法,樹立法,制定誡命的只有耶穌。教會裏面任何其他的機構或者其他的人不可能制定其他的誡命,或者法、章程、憲法等等。如果人開會制定一些教會的法,教會的規定,教會的章程的話,這就成為什麼呢?就成為了立法者。所以教會哪怕是再小的事情上也不能輕易的制定什麼規矩,這是一直以來墮落的教會、變質的教會所擁有的態度。
其實這樣的態度是來自人的本性,不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是人的一種本性。如果自己不小心的話,如果自己不被聖靈充滿,如果不追求聖經話語的話,很自然就會成為這樣的教會,違背這樣的特點。這樣的人的欲望不是在其他地方,而是在每個人的心裏。每個人的心裏面都有,自己想成為立法者。不可這樣,一定要刻意的限制自己才能夠維持這樣的原則。
現在不管是教會還是人所組織的任何的團隊,都想管理別人,管理其他人,都有這種想法。這是出於什麼呢?從世界來的,而不是從上帝那裏來的。有三種,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驕傲。教會裏面能夠看到的今生的驕傲非常厲害,肉體的情欲和眼目的情欲也許你克服掉了,但是今生的驕傲這方面很不容易克服。今生的驕傲就是名譽方面的,還有想要支配別人,想得到別人的承認,想要得到別人稱自己為恩主,你是我的恩主,你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恩典。
我們作為講道的人有這個誘惑,講完道之後想聽聽很好的反映,“我的講道怎麼樣?”“很好,講的太好了。”心裏非常高興。這樣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今生的驕傲。我作為牧者,有的時候想問一下,但一直克制住,不要養成這樣的壞習慣。不知不覺當中總是想要看對方的習慣,不是說討上帝的喜歡,而是討人的喜歡,所以要小心。這樣一直鬥爭。
第二,教會的儀式只有兩個,浸禮和聖餐。洗腳儀式是不是教會的儀式?耶穌說你們要彼此洗腳。所以有的教會特別安排信徒們互相洗腳,把它當作儀式。這也是人造的,加入進去的。耶穌命令的並不是儀式,而是你們彼此服侍,彼此成為別人的僕人,因著基督的緣故。你們也成為基督的僕人,互相成為僕人的意思。
還有進入到棺材裏面的儀式,讓人體驗一下死亡的感覺。他們覺得浸禮也不夠,不夠用。進入到棺材裏面,把蓋子合上,用釘子釘好,在裏面呆兩個小時,播放很沉重的音樂。那麼裏面的人會是什麼感覺呢?他們出來的時候完全是昏迷的狀態,流淚、痛哭,真的很受感動,“我對不起媽媽,對不起誰誰誰。”而且外面也會有人朗讀一些內容,這個時候氣氛非常的沉重,然後哭,有的人哭壞了,從拍攝的錄影中可以看出來有的人出來的時候被鬼附了。
這樣的儀式再怎麼給你帶來恩典,也許別人覺得從此以後這個人完全改變了,對他有很大的幫助,要不要去做?還是不要去做。即使再怎麼給他帶來幫助,這不是耶穌所命令的。如果教會這麼做的話,信徒們會把浸禮和聖餐,棺材儀式、洗腳儀式當作教會的儀式來看待,都把它當作同樣的儀式。這些如果在社會上做的話還可以,這是你們幹的,而不是教會幹的。要記住教會的儀式是浸禮和聖餐。
第三,教會的職分有兩個。監督,又稱作牧師,又稱作長老,在新約聖經裏面所說的只有監督和長老。有時候先知也意味著監督,但這不是普遍的名稱,所以不寫。監督和長老,而我們現在所說的牧師就是這個,一個教會的牧師,原來長老就是牧師。長老教會裏面有一個牧師,下面有幾位長老,長老是平信徒,但這是他們製造的教理制定的這樣的職分。聖經所說的職分只有兩個,監督,也被稱為牧師,或者長老,還有執事。監督和執事。
第四,教會是順從誡命的機關,而不是制定誡命的機關。像剛才第一個所說的一樣,第一個強調的是耶穌是教會的頭,第四強調的是跟這個一樣。教會是順從誡命的機關,而不是制定誡命的機關。順從誡命的機關也可以稱作執法機關,制定誡命的機關叫作立法機關。我們教會是執法者,而不是立法者。順從誡命的,而不是制定誡命的。
第五,教會的法和教義只有什麼?教會的法,就是一種準則,教會的準則。法,法度,規矩。教義,教理。教會的法和教義只有聖經。這聖經是唯一的標準,也是最終的標準。如果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的標準的話,還會有什麼?教會歷史上還會有什麼樣的標準呢?除了聖經以外,還有教皇的命令,還有召開會議以後,他們商定好的人造的教理。我們基督的教會不承認那些,只承認聖經。
第六,教會的成員。什麼樣的人能成為教會的成員呢?什麼樣的人才是教會的成員?沒有信心的人,沒得救的人能不能成為教會的成員?能不能說是教會的成員?不是。信者,信而得救的人才是教會的成員,憑信心得救的人才是教會的成員。
第七,教會向信徒所要求的有什麼呢?一個人進到教會裏面來,教會向他的要求,第一是浸禮,接下來是聖經所吩咐的一切誡命,一切的命令。信徒要受浸禮,並且順從新約聖經的命令。
第八,每一個教會都是獨立的,在事工上可以合作。我們看到從第一到第八的內容,你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不值得一提。但為什麼寫這些內容呢?歷史以來這些內容都視為不當然的。歷史上這些內容一個一個想要爭取到今天,流下了那麼多的血。在歷史上,這些內容都不是當然的。而且現在大多數教會都不承認這些,反而更多的教會違背其中的某一些內容,很重要的一些內容。
第九,政教分離。國家和教會要不要合一?國家和教會一定要分離。韓國成為基督教國家好不好?如果選舉投票的話,你們要還是不要?韓國成為基督教國家,要的人請舉手,不要的人請舉手,不知道的人請舉手。現在不是正在強調政教分離嗎?教會成為國家宗教的話,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血的足跡。
這樣的國家有德國。現在美國也不是基督教國家,是有信仰自由的國家。德國是基督教國家,牧師是公務員,十分之一個人不要稅,不用獻上,因為你得到工資的時候國家已經扣掉了十分之一。孩子出生的時候就要受洗,必須得受洗。中國也有一些國教的因素在裏面,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國家要管理教會。
有國家和宗教結合的地方就有逼迫,因為國家如果反對的話,反對國家政策的就成為犯法者。現在你的信仰和我的信仰不一樣,你也是個人,我也是個人,只是不一樣而已,互相尊重彼此的信仰就可以。但如果有了國家宗教的話,國家就有一定的立場,這就是我們擁護的基督教教理,這樣定好了之後,凡是跟這個教理不一樣的就成為了犯法。不是違背宗教,而是違背國家的法,就成為國家的公敵。
那些血的足跡,他們為什麼流血、受逼迫呢?誰攻擊他們?國家宗教,國家教會攻擊他們,殺害了五千萬以上的人,國家沒有任何的信仰良心的責備,這是犯法者。如果韓國有一天成為基督教國家的話,我會拼命的反對,豁出性命反對,為此被殺害都沒關係,這是值得去反對的事情。
羅馬一直以來攻擊基督教,耶穌升天以後一直攻擊基督教,但沒想到基督教一直在增長,爆發性的增長。看來不行了,再怎麼逼迫也沒用,我們利用它吧。所以君士坦丁皇帝決定,既然這樣,召聚全國的基督教監督吧,開會,承認他們。從此以後,誰成為教會的頭?君士坦丁這個皇帝就成為了教會的頭。這不是教會招聚的聯合會,而是皇帝招聚他們,從此以後就要聽皇帝的話。當然出現不聽皇帝命令的教會,就開始對那些教會積極地逼迫,殺害那些人,從此以後就開始逼迫。
教會和政治結合以後就開始很大的逼迫,以前的逼迫是教會與教會之間的妒忌逼迫而已,但國家掌權以後,從此以後用國家的法來逼迫,隨便殺害人。制定法律,殺害。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要成為基督教國家。如果我們無知,不瞭解歷史的話,會認為基督教國家多好,很高興,中國成為基督教國家了。這個時候我們會流淚,不高興,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知道了嗎?千萬不要成為基督教國家,這是墮落的開始。黑暗時期為什麼開始呢?黑暗時期的開端就是羅馬成為基督教國家。
第十,人人都有信仰自由。如果我們韓國成為基督教國家的話,韓國人有沒有信仰自由?如果成為基督教國家的話,每個人都要成為基督徒,每個人按照國家的法當然要成為基督徒。如果不相信基督的話,不成為基督徒的話,這就成為了國家的違法者,國家就審判他,懲罰他。
這樣的事情將要發生,啟示錄第13章裏面已經警告我們。現在還沒有積極地開始,但是正在準備中,總有一天也許我們還活著的時候就要開始。國家宗教,不僅是我們韓國的宗教,而是全世界都要合一。全世界都要求你擁有這個宗教,這個時候如果你拒絕他的話,你就成為世界公敵,而不是國家公敵。世界公敵當然要除滅,從這個世界上除滅。把這樣的勢力叫作獸,聖經中叫作獸。獸讓人手上、額上受獸的印記。如果沒有這個獸的印記的話,就無法做買賣。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啟13:1-2)
龍是誰?魔鬼。魔鬼把這樣的權力,自己所有的權力都給了它。魔鬼把權力給獸,就是我們用眼睛可以看到的屬世界的某種存在、組織。
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又拜那龍,因為它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獸,也拜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它交戰呢?”又賜給它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有權柄賜給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獸就開口向上帝說褻瀆的話,褻瀆上帝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又任憑它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它,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它。凡有耳的,就應當聽:擄掠人的,必被擄掠;用刀殺人的,必被刀殺。聖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啟13:3-10)
當然我們基督徒不能拜它,我們要拜我們的上帝,我們的主耶穌,所以我們在這世上就會成為異類,它們會把我們當作世界公敵。
我又看見另有一個獸從地中上來,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它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並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從天降在地上。它因賜給它權柄在獸面前能行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說:“要給那受刀傷還活著的獸作個像。”又有權柄賜給它,叫獸像有生氣,並且能說話,又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它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在這裏有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算計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它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啟13:11-18)
我也不能確定,但很有可能,現在有些人主張人們插在身上的晶片就是跟獸的印記有關係。正好這晶片是插入在右手上和額上。因為人體的溫度,正好額上和右手上最適合晶片的運轉。而且韓國法律制定,把晶片插在寵物的身體內,所以每一個寵物身體內都有晶片。而最近又出來什麼樣的報導呢?每一個插入晶片的狗出現癌症。正好啟示錄裏面說,到了時候,人們插入這個獸的印記的時候,會出現創傷,受苦。這樣的事情將要發生,獸支配全世界的權勢。
從第一到第十,大家想一想,這裏有沒有你不能認同的東西呢?我們閱讀一下第一至第十。
第一、基督是教會唯一的頭,是唯一的立法者。
第二、教會的儀式有兩個,浸禮和聖餐。
第三、教會的職分有兩個,監督(牧師、長老)和執事。
第四、教會是順從誡命的機關,而不是制定誡命的。
第五、教會的法和教義只有聖經。
第六、憑信心得救的人才是教會的成員。
第七、信徒要受浸禮,並順從新約聖經的命令。
第八、每個教會都是獨立的,在事工上可以合作。
第九、政教分離。
第十、人人都有信仰自由。
這些內容好像很自然,理所當然。但是如果看教會的歷史的話,這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為了今天我們能夠談到這十條的原因是因為有那麼多的人流下了鮮血。我們金箕東牧師是在哪個教派裏面信耶穌的?衛理公會,韓國語叫作監理會。
他後來是上哪一個教派的神學院?他不是上了神學院以後才開始作工,而是閱讀75遍聖經以後,上帝呼召他,讓他作工,所以他作為平信徒作工。當時平信徒如此作工是長老會不能承認的,衛理公會也不能承認,但是上帝這麼積極地使用他,所以他們也沒有辦法說什麼。後來長老會的一位人士請他上他們的神學院,所以他畢業于長老會神學院。
後來他開拓教會的時候,他開拓了什麼樣的教會?長老會教會嗎?浸禮教會。他為什麼建立浸禮教會呢?因為他發現浸禮教會的這些內容,信仰的方向是對的。相比之下,長老會和衛理公會很多的教理是跟聖經背道而馳,他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建立長老會,沒有建立衛理公會,而是建立了浸禮會。
這是一種獨立教會,這是一種會眾教會,獨立教會和會眾教會都是差不多的意思,沒有教派。教會像第八條所說的一樣,每個教會都是獨立的,自治的,所以建立了浸禮教會。如果我們作為庇哩亞人,作為聖樂人,我們違背了這些內容當中的一條,那就會發現,你從聖經中不知不覺脫離了,離譜了。
可以說這些是完全的嗎?這也不能說是完全,這也不是聖經,這只是把聖經中一些內容摘錄出來。我們也不能說這就是庇哩亞,當然不能這麼說。我們庇哩亞是歸回聖經。我們看歷史上的那些教派違背的有哪些?並不是說這些是我們主張的,所以才這樣列出來,而是這些就是以前的教權主義一直改變、變質的內容。所以這些內容是重新再把偏離的教會帶到聖經裏面去。
這書是韓國語版,韓國語版是1997年在韓國出版,中國一直沒有這樣的書籍,沒有翻譯成中文。這書是我們中國語翻譯室翻譯的,拜託我們中國一位姓張的姊妹,讓她翻譯成中文的。她看的原文是英文,她不是用韓文來翻譯成中文的,她是看原文英文翻譯成中文的。那個時候我一直尋找這書有沒有翻譯成中文,一直找不到。但後來我們校對的過程當中發現有一個網站上有這個內容,這書的內容已經翻譯成中文了,我後來才知道。
可見雖然已經翻譯成中文,但是還沒有普及,中國幾乎沒有人看過這書的內容,沒有普及。為什麼呢?中國教會的背景主要是英國的聖公會,還有美國的一些長老會,而那些教會喜歡不喜歡浸禮教會?非常不喜歡。那些浸禮教會在聖公會的支配下受到了很大的逼迫,還有在改革宗、長老會的支配下受到了很大的逼迫。受逼迫的對象就是他們,他們寫了自己的歷史的時候,那些長老會和聖公會背景的人願意不願意把這樣的書籍介紹給中國的基督徒?絕對不會。
沒有人主動地把它翻譯成中文。在我們翻譯之前的那個翻譯成中文的資料是在哪里找到的呢?在伊斯蘭教徒的網站上找到的,基督徒的網站上找不到。而且只能在一個網站上找到而已。這麼沒有普及。自從我們庇哩亞人開始看這書以後,這書將要在中國普及,明年這個時候可能很多的網站上會看到這個材料的。這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這是一種基礎,而庇哩亞運動是再邁出了一步,但連這個都接受不了的話,庇哩亞運動更不用說了。
現在我們主張要人受浸禮,浸禮是耶穌的命令,所以你們要受浸禮。我們這樣主張的時候,很多人攻擊我們庇哩亞人。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庇哩亞人的主張,而是浸禮教會兩千年的歷史中一直主張的內容,而且是五千萬以上的人受逼迫被斬死的原因就是這個,為了受浸禮,保守浸禮。為什麼這個逼迫僅僅落到我們身上?為什麼還要認為讓人受浸禮是庇哩亞人的特點呢?不是庇哩亞的特點,而是浸禮教會的特點。
但現在浸禮教會很大的局限是什麼呢?他們這一點上做的很好,但如果趕鬼的話,現在的浸信會,所有的浸禮教會會不會承認趕鬼呢?很可惜,不承認。說方言承認不承認?很可惜,不承認。韓國的浸信會是最激烈的反對方言的一派。浸禮這一點上他們做的非常好,一直主張要歸回聖經,聖經是我們信仰和生活的榜樣。但是他們卻否認聖經裏應許的所有恩賜和能力、醫病、趕鬼等等的一切的事情,多麼可惜。反而那些長老會教會對於這些恩賜最近比較開放,所以很多長老教會接受方言、趕鬼、醫病等等內容。
所以亂七八糟,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庇哩亞在這個歸回聖經的基礎上,按照聖經擁有聖靈的能力。所以我們並不是向左或者向右這樣偏離,而是我們有聖經的根據,然後有聖靈的保證。我們不僅有聖經所告訴我們的上帝的意圖,也有聖靈與我們同在的證據,聖靈的恩賜和能力出現在我們身上。我們庇哩亞人能夠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也許在初期教會裏有過,後來一直消失,現在終於出現了。我們如此尊重聖經,就出現這樣聖靈的恩賜和能力。
也許你們來首爾聖樂教會的時候,可能是因著個人的問題來到聖樂教會,但是沒想到首爾聖樂教會擁有的使命這麼大,大家不知不覺中就進入到了使命者的行列中。哈利路亞!要知道我們的使命是什麼。
大概講一下這書的簡單內容,這書分為幾個部分,首先談到主後三十年開始直到五百年這段時間的歷史,然後又談到主後六百年和一千三百年的歷史,然後又談到一千四百年到一千六百年的歷史。這可以說是初期教會,三十年到五百年可以說是初期教會。六百年到一千三百年是什麼樣的時期?天主教支配的黑暗時期。一千四百年到一千六百年,這是宗教改革時期,這段時間的內容。
三十年到耶穌升天以後的五百年的時間,基督教受到了很大的逼迫。後來早期三百年的時間裏教會內部發生了一些錯誤,教會內部,而不是教會外部帶來的錯誤。教會內部發生的錯誤是什麼?第一、監督的角色到底是什麼。監督是一個教會的帶領人,可以說是一個教會的僕人。聖靈立一位監督來帶領這個教會。但是早期三百年的時間內,在教會裏面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呢?一些監督,或者說一些牧師們想要支配其他的教會。
原來每一個教會都是獨立的,每一個教會都有自己的監督,牧師,自己管自己的教會。但是有的教會比較興盛,有的教會規模小,有的教會是城市裏的教會,有的教會是農村的教會。有的教會牧者權勢越來越大,所以他們想要管理其他的教會,把其他教會當作自己下屬的教會,吩咐他們。用自己的權柄和勢力、金錢的能力來強制性地要求他們,支配他們的教會,就形成了超教會的一種群體,跨越教會的一種群體。原來監督的權威只在哪個範圍裏?各自的教會範圍裏,但是卻開始控制其他的教會。
現在中國內部有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正好現在中國正在發生。中國現在家庭教會的情況和初期教會很相似,初期教會也是家庭教會,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聚集在一起,信徒們聚集在某一個人的家裏,在那裏形成。現在中國的教會也是,有的教會規模大,有的教會先接受了一些話語,有的教會牧者比較聰明,知識多,所以想要支配其他教會。有的時候跟錢也有關係,如果支配其他教會的話,把那個教會的奉獻款自己管理,要求別的教會,你們成為我們的支堂吧。原來是不同的教會,但是卻偏偏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支堂。
而且現在中國人的素質也有問題。中國現在政治上是什麼主義?社會主義,以前一直呼籲共產主義。封閉的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以後好了一些,一直逐漸改變。但是改革開放之前都是一黨制,用權勢來支配整個社會。這不是民主化的社會,而是你聽話就可以發展,不聽話就受壓制。再怎麼好的想法也不可能被人採納,只要聽話就好了。像軍隊一樣,軍隊能不能發展?北朝鮮能發展嗎?沒有競爭,只要聽話,即使不對,明明知道這是錯的,還要聽話。中國以前也是這樣。
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就非常習慣性地擁有消極的態度。民主化的國家在選舉總統的時候誰選擇?你自己選擇,每一個人選擇。你選擇了誰負責任?你負責任,你選擇你負責任。買什麼東西,你買了,你自己選擇買,誰負責任?你負責任。在韓國你要在哪里上班誰決定?你自己決定。誰負責任?你自己負責任。社會主義國家呢?把你安排到哪個單位裏誰決定?國家決定。誰負責任?國家負責任。自己不要選擇,也不要負責。習慣了,這不是一年兩年的習慣,好幾十年的習慣。
一個教會裏面做什麼事情都是誰的責任?誰選擇?教會本身選擇。更仔細地講的話,牧者(監督)他最終做決定。有的牧者也可以以一些民主化的方式聽一下信徒的意見如何,不管怎樣都是教會內部選擇的。誰負責?教會負責,自己負責。但現在很多人不想選擇,也不想負責。對於教會的情況,自己沒有辦法選擇,沒有辦法負責。
我們服侍中國教會的時候,經常收到的來信的內容是什麼呢?“李牧師,我們教會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應該怎麼辦?請你給我們命令吧,請你給我們的教會安排吧。”這樣的來信很多,高興不高興?這是不高興的事情。他們願意把我當作他們的教團的團長,他們願意把我當作教權。如果我稍微對這個權力有貪心的話,我充分已經成為一個教團的團長。因為我們服侍的教會有幾十個或者是幾百個,他們主動的把權威交給我,讓我來選擇。
既然是這樣,我理所當然的使用這個權力的話,就成為教權。我知道我不想成為教權,因為這也是主所討厭的,而且很有危險性。如果我離開了這個地方,別人代替我這個工作的話,如果別人心裏擁有這樣的貪心,對於權力有這樣的欲望的話怎麼辦?其結果不堪設想。所以大家不要給我這樣的權力,不要讓我選擇你們教會的情況。
你們教會的事誰來選擇?你們自己選擇。所以上帝選立牧者,最終做選擇的就是牧者。謙卑的牧者也會聽信徒的意見,還要考慮很多信徒的利益。但是最終他要被上帝帶領,自己選擇。但他們不敢自己選擇,為什麼?不敢負責,不習慣。
我們民主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自己買東西,自己負責。自己買東西選錯了也沒有辦法,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但社會主義國家呢?如果你白白得到了,有問題,“你負責吧,這不是你單方面的給我的嗎?你負責吧。”在危機的情況下,他們總是擅於推脫責任,“我不知道,跟我沒有關係。”社會主義國家的人的習慣就是我不知道,這跟我一點都沒關係。吃完了雞肉以後把鴨的腿拿出來,“我不知道,我不懂。”常常遇到這樣的事。
監督的水準一定要達到一定程度,監督的角色是負責一個教會的,不能侵犯其他教會的事。因為人們的素質是這樣,所以中國有些人,雖然自己是一個教會的監督,但是因為別的教會的牧者把他們的權力白白給你,所以他們趁此機會就拿走這個機會,想要管理其他教會。
“從此以後你們就成為我們的支堂吧。”然後就下令,有的時候隨便的安排人員調動,你們把十分之一全部送到我們教會來吧。你們把每個月的收入當中十分之一的多少送到我們這裏來,這樣的吩咐。一旦有了在金錢上的利益,和他們今生的驕傲聯合起來的話,他們就走向教權主義,其結果非常糟糕。
在三百年期間出現的一個變質是什麼呢?剛開始的時候如果一個人信耶穌,受浸禮,後來他們強調浸禮,就逐漸變成受浸禮才能得救,成為這樣的教會。當時他們主要施洗的方法就是浸禮,但問題在哪里呢?受浸禮才能得救。所以就開始分裂成兩個不同的教會,原來是一個教會。
基督教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教理的差別是什麼呢?對於浸禮的問題,受浸禮才能得救這個問題。有些教會就聲稱“我們反對他們的做法,他們認為受浸禮才能得救,從此以後我們不跟他們來往,我們不跟他們協助。”這樣的事情在主後251年正式的發生,公開的發生。有些教會聲稱“我們與那樣的教會斷絕關係,因為他們承認受浸禮才能得救。”
受浸禮才能得救這個問題又引申到什麼呢?既然受浸禮才能得救,既然是這樣,我的孩子五歲,要想讓他得救的話應該怎麼樣?讓這五歲的孩子受洗。為什麼三歲不行呢?讓三歲的孩子受浸禮,讓他得救,受洗得救了。後來發展成剛出生就給他施洗,當時還是受浸禮,反正孩子剛出生就給他受浸禮,然後說受洗得救。受洗得救的教理必然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嬰兒受浸禮。
初期教會裏三百年之間發生的三個很大的錯誤是什麼呢?監督制的變質,受浸禮得救的問題,嬰兒受浸禮。剛剛出生的孩子要不要受浸禮?不要。為什麼?他們沒有意志,他們受浸禮是父母的意志,而不是個人的意志,所以長大成人後用自己的意志受浸禮。
有些人小孩子的時候已經受浸禮,長大以後發現原來主耶穌的教導不是這個,再次受浸禮了,所以他們開始被稱為再浸禮派。他們說“我小的時候受的浸禮不是我受的,而是父母給我勉強受的,而且我也不懂,我也不知道,所以我要用我的意志來選擇浸禮。”但是人們還是不承認,那些人把他們偏偏叫作再浸禮派。
主後313年,君士坦丁皇帝召開宗教會議。因為他想要支配整個教會,想要利用整個教會。這是第一個皇帝召開的會議。這時候君士但丁皇帝雖然承認基督教,但實際上他自己並不是基督徒,而只是利用基督教而已。直到他去世之前,他沒有受浸禮。他明明知道基督徒應該受浸禮,但他直到受死之前沒有受浸禮,後來他臨死之前受了點水禮,他故意這樣的推到死之前。他死之前不僅接受基督教,以前他所信奉的敬拜太陽神宗教他也容忍,所以他不能說是真正的基督徒。
他召開的會議是313年,他推動的是所有基督徒的合一。教會的合一聽起來好不好?教會的合一聽起來好,但實際上合一的話,肯定要有主持人,肯定要有控制合一的全世界教會的那個人,肯定會出現。聽起來好,但實際上不好。現在中國三自教會希望全國的基督教合一,但是我們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我們真正的生命體,所以不能勉強合一。
全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都可以合一嗎?馬、羊、豬,都能合一嗎?你們樣子長得這麼不一樣,都要合一,都要成為這個樣子。可以嗎?不可以。我們的信仰是活的,不是死的宗教。如果死了的話都會一樣,但活的絕對不能一樣,器皿不一樣。所以合一有問題。
因為很多的教會還是不聽話,既然所有的教會由君士坦丁皇帝來管理,從此以後如果哪些教會不聽話,就開始施加逼迫。主後416年,他用國家的法律來制定嬰兒受洗。從此以後每一個出生的孩子都必須得受洗,給他們洗禮。如果不給他們洗禮的話,把父母判處死刑,就開始積極的逼迫。在416年嬰兒受洗被制定為法律以後,過了10年,426年開始黑暗時期。黑暗時期是積極逼迫的時期,非常殘酷的逼迫的時期。
教皇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384年到398年這期間,羅馬的一位監督,即牧師,第一次開始使用教皇這個名稱,給自己起名叫教皇,自己是羅馬教會的監督,給自己起名叫教皇,從此以後教皇的權柄越來越大,這是384-398年中間的事情。從此以後教皇制度就開始了。
600年1300年的時間,這期間是國家完全支配的時間。在這期間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召開會議。會議全部都是誰來召開?不是教派,而是皇帝來召開。那些皇帝不一定是基督徒,但他們召開教會的會議。會議的名稱叫作協和會議,“協和”這個辭彙是現在所謂的不信派常用的,他們一直主張的是教會要合一。不僅教會要合一,而且天主教、基督教、路得教、佛教、儒教、印度教都要合一,他們一直主張宗教合一。
中國的金陵神學院在哪里?南京。南京的金陵神學院的全稱是什麼?金陵協和神學院。他們強調的是合一,為什麼強調合一呢?跟國家的掌權有關係,合一肯定出現掌權者。大家不要喜歡合一,大家很喜歡合一,我們庇哩亞人都要合一,合一的話,到底誰來做主?百花齊放,這是中國傳統的一個非常好的概念,百花齊放,求同存異,百鳥爭鳴,這些概念是非常好的。但是合一的話,大家都合而為一,說起來好,但行起來會出現什麼問題呢?合一肯定需要一個代表人,掌權者,出現教權。
皇帝們召開的會議,主要的會議一直不斷地召開。比如451年在迦克墩召開的會議中,他們商定崇拜馬利亞。他們認為馬利亞是皇母,就是母上帝,而不是父上帝,開始崇拜。很多教會反對,但是不管反對不反對,他們這樣商定好了之後,直到現在天主教也一直認為馬利亞是值得去崇拜的物件。
787年,尼西亞會議,在那裏他們決定崇拜聖像。天主教會裏面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像,但我們的上帝說不管是天上、地下、海中的、地上的,無論什麼像都不要製造、不要崇拜。但他們製造一些聖人的像,然後開始崇拜。還有聖人崇拜,聖誰誰,比如聖馬利亞,聖彼得,出現很多聖人,開始崇拜他們,這也是787年他們商定的結果。
1215年他們又商定化體說,或者是變體說。這是什麼呢?餅和杯是紀念耶穌的肉,紀念耶穌的血。吃餅喝杯的時候,他們主張如果他們祝福這個餅的話,這餅真的變成耶穌的肉,這葡萄酒禱告的話真的變成耶穌的血。如果吃了餅和葡萄酒的話,這就等於那個時候真的吃了耶穌的肉,喝了耶穌的血了。他們如此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呢?
大家想一想,現在中國三自教會裏面有牧師,一個月一次舉行聖餐。大部分的家庭教會沒有牧師,不敢做聖餐,有的教會做,有的教會不敢做聖餐。除非國外的教會給他們按立,或者是國內的一些家庭教會的教派給他們按立。有些家庭教會不敢做聖餐,所以家庭教會平時聚集的非常好,很熱心,被聖靈充滿;但每當三自教會大禮拜堂舉行聖餐的時候,信徒們的心會動搖,為什麼?想去參加聖餐。
這時候如果你清楚知道這聖餐只不過是紀念而已,紀念主耶穌的肉在我裏面,主耶穌的血在我裏面,如果你知道這是紀念的話,你即使不去還可以心裏踏實,這畢竟是紀念。我今天聚在教會裏面聽道也是紀念主耶穌的肉在我裏面。但是如果說餅真的變成耶穌的肉,葡萄酒變成耶穌的血的話,如果你吃喝的時候,真的耶穌的肉進入到你裏面,信徒們都這麼認為的話,會怎樣?
那些家庭教會的信徒們,明明知道三自教會舉行聖餐的時候,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樣?你會在這裏聽道還是到三自教會參加聖餐?一定要去參加。用這樣的方式來加強三自教會的權威,國家教會的權威。家庭教會雖然很熱心,被聖靈充滿,很純正,但是因著這樣的缺乏,人數一直無法增加,或者失去信徒。所以天主教為了這樣的目的,他們故意把這樣歪曲的教理製造出來,這真的成為耶穌的身體,真的成為耶穌的血。
一旦有了這樣的教理以後,既然你吃了耶穌的肉就必得永生,那麼這小孩子吃的話會怎樣?不懂事的小孩子可不可以吃?他作為嬰兒的時候已經受了浸禮,他可不可以吃?他們決定已經受浸禮的嬰兒也可以參加聖餐。
吃聖餐的時候,聖餐的餅本身就成為耶穌的肉,在這樣的教理下,我們也可以假設一下,如果這餅掉在地上了,一隻老鼠很快就跑過來吃掉了,會怎樣?耶穌的肉真的在它裏面嗎?這老鼠能說“我有耶穌的肉,我有耶穌的血,我吃了耶穌的肉,我裏面有耶穌。”能這樣說嗎?這是荒唐的主張。
這不是真的吃耶穌的肉,而是紀念而已。但為了加強教權的權力,人們很自然的就改變這樣的教理,這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教權的害處是什麼呢?一個不健康的教權必定會改變基督教的真理,這就是問題,改變真理。
1215年他們不僅決定化體說,而且決定向神父訴說自己的罪,在神父面前悔改。就這樣一直不斷的改變,所以現在天主教幾乎成為了一種異教了,跟我們的信仰幾乎不一樣。在菲律賓和南美一些國家裏,我們常常從照片可以看到,每當他們受難節的時候,紀念耶穌的受死的時候,他們拿著鞭子,還有很多玻璃碎片粘在鞭子上,然後打自己的後背,所以全身都是血。意思是這樣就可以得救,這樣就可以把罪洗淨。有的地方真的被釘在十字架上,故意,有人真的會去死,他們這樣死的時候,認為這是一種殉道。
這是天主教一直支持的行為,鼓勵的行為,可以說是我們基督教信仰嗎?他們一直逼迫我們基督教會,浸禮教會。這樣的教權主義來自我們的肉體的情欲,今生的驕傲,這樣的想法改變了很多信仰的純正的真理,影響到很多人的信仰。
1400至1600年,這時候主要發生的事情就是宗教改革。改革以前所有的惡習多好,但是沒有改革多少,改革的一些內容就是因信得救的道理,他們確定了這個。是,我們不是因行為得救,而是因信得救。但是其他很多方面沒有改掉,哪一個方面呢?第一,聖職人員制度他們沒有改。比如說一個監督能夠管理很多的教區裏面很多的教會,這個管理制度沒有改變。他們仍然否認教會的獨立性,長老會也好,衛理公會也好,都是這樣。
韓國的衛理公會叫作監理會,是監督制的監理會。衛理公會的監督制和我們所說的監督不一樣,我們的監督是牧師,而衛理公會的監督是什麼呢?管理一個地區的牧師和教會的管理人員就是監督,也被稱為大主教,天主教把他們叫作大主教。主教相當於我們牧師的職分,管理一個片區的教會的人就是大主教。衛理公會把那個照樣的拿出來了,監督是管理很多教會的牧者的人。長老會也是,同樣照樣接受了管理人員的制度,沒有改變。這樣的錯誤是從主後三百年之前已經固定下來的,已經發生過的,一直留下來,至今還沒有改變。
還有國家教會,長老會的代表人物加爾文,加爾文是出名的神學家,但他也是一個出名的政治家。他是一個城市的市長,管理這個城市,也管理所有的教會,他按照他所制定的信仰的教理來管理整個城市。在那個城市裏面,無法想像女人穿著短裙,或者是參加禮拜的時候戴不戴帽子,他們規定的一些雞毛蒜皮的習慣如果不遵守的話,就會判處死刑,或者下在監獄裏面。這樣的事情非常的普遍。或者在街上一對男女擁抱的話就會判處刑罰。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因為國家就是教會。
還有嬰兒受洗仍然存在。現在的教會也是一直存在,點水洗一直存在。因受浸禮而重生,有些教會一直存在。他們效仿天主教會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什麼呢?逼迫跟自己的意見不一樣的宗派。浸禮教會的人不僅被天主教會逼迫,被改革宗逼迫的人數也不亞於天主教,非常激烈的逼迫。至今也是一樣的,現在長老會的特點,衛理公會和那些改革宗的特點跟天主教沒什麼兩樣,一直逼迫浸禮教會的信徒,定為異端。
這樣的事情一直不斷地發生,所以耶穌基督曾經警告“我在這世上一直受逼迫,願意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我是你們的老師,老師受逼迫,所以你們也是這樣。但是你們再怎麼受逼迫,肯定還不如你們的老師。你們的老師我也是如此受逼迫而死,你們也會這樣。世界若恨我,也會恨你們。這世界恨誰,是因為他們是屬於這世界的,所以愛他們,不恨他們。但你們是屬天國,所以世界會恨你們。”這是主耶穌提前說的話,所以基督徒受逼迫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我們不要盲目的受逼迫,而是要清楚知道我們去的方向。
所以問題在哪里呢?這樣變質的主要因素並不是因為他們是非常惡毒的人,而是他們是一般的人,跟我們一模一樣。而且想要支配別人的心是人的一種本性,想要支配別人。所以如果不控制自己的話,這樣的想法很自然就出來,所以很自然就想要支配別人。或者是想要讓人承認,我幫助了你。或者是你的功勞很大,想要聽這樣的話。是不是這樣?
“李牧師,我們教會的成長你的功勞很大,你講道養育了我們,所以非常感謝你。”很想聽這樣的話,這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雖然我們有很多庇哩亞的牧者,但是你的幫助最大。”想不想聽?很想聽。這樣的想法如果不控制,不徹底否認自己的話,很自然就出來。
所以我們擔心的是什麼呢?不擔心別的,這樣的變質並不是從教會外部開始的,而是從教會內部開始的。因為是從內部開始的,以後如果我們庇哩亞運動變質的話,這並不是從外界的勢力而變質,而是從內部變質。為什麼?我們自己想要支配別的教會,想要擁護自己的權威,所以逐漸改變我們信仰的內容。為了給我們帶來好處,改變我們信仰的真理,這才是真正可怕的。
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們教會有庇哩亞教會聯合,這是一種教團。有人會這樣問“其他長老會教團和我們庇哩亞教會聯合有什麼不同呢?”一樣不一樣?應該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其他長老會的教團有權力,但我們庇哩亞教會聯合有沒有權力?沒有。聯合和教團不一樣,聯合是什麼呢?每一個教會都是獨立的,在事工上可以合作。所以我們庇哩亞教會聯合是一種聯合體,為了合作聯合的。
這是豎立的關係還是平等關係?平等的關係,不是豎立的關係。所以庇哩亞教會聯合可不可以向首爾聖樂教會命令什麼呢?絕對不可以命令。長老會的教團可不可以向下麵的教會命令?可以,我們卻不可以。庇哩亞教會聯合的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哪怕是一個再小的庇哩亞教會聯合所屬的教會。即使信徒的人數只不過是十個人,無法干涉。
我們首爾聖樂教會能不能干涉信徒人數十個人的一個教會呢?不能干涉。中國的任何庇哩亞教會,我們首爾教會能不能干涉?不能干涉。所以每一間庇哩亞教會不要要求我們“李牧師啊,你干涉我們教會吧,你管我們教會吧。我們教會裏誰不聽話,你來管我們教會吧。”不要這樣要求,這是你們內部的事。我們教會是幫助你們的,服侍你們的,只要你們願意的話,服侍,而不是管理。
我們聖樂教會有些枝教會,那些教會的牧者我們可不可以調動?不可以。“現在這個姊妹搞牧會,她的牧會太糟糕了,把她調到很遠的地方吧。”可不可以?不可以。反過來也不可以,這是她建立的教會,她是監督。而我們為什麼說那是枝教會呢?枝教會和母教會的關係只不過是屬靈上從這裏分出來的果子,是這樣的意思,而不是說我們管理的。
他們雖然把我們當作母教會,但是我們不把他們當作子教會。他們並不是子教會,而是枝子的枝教會,不是母子關係的子教會。他們不是我們的子,不是我們的孩子,他們是從這裏分出來的枝子而已。屬靈上一致,這是他們自願的,而不是我們要求的。我們是服侍的,而不是勉強的。這樣的關係是非常美好的。
如果用法律來強調“既然我們是母教會,你們把十分之一的十分之一送到我們教會來吧。”可不可以?不可以。這樣的關係是強制性的,他們不肯,但是沒辦法,為了學習庇哩亞,還是要把十分之一的十分之一送到他們那裏去。如果成為這種關係的話,這就變成非常骯髒的關係。
但現在中國有些教會把一些奉獻款匯到我們這裏來,這是完全自願的,這是非常美麗的。不是勉強要求他們,而是他們以感恩的心主動的這樣做。我們從來沒有強調,從來沒有說,完全出於他們的樂意。我們有的時候也說“你們也有很多要使用錢財的地方,所以不要匯。”這樣的關係非常美麗。他們一直說“我們的成長都是因著你們的幫助的緣故,我們非常感謝你。”“沒關係,你們也好好的作工吧,讓更多的靈魂得福分吧。”美麗不美麗?非常美麗。但如果說“你為什麼不尊重母教會?”“我們也有獨立性啊。”這樣的話就糟糕了。
我們教會和教會之間的關係是獨立自治的,只不過是我們彼此服侍。我們首爾聖樂教會幫助那些教會,希望他們好好的成長,成為主耶穌所喜悅的教會,讓他們也像我們首爾聖樂教會一樣,成為能夠幫助別的教會的模範教會。我們教導他們,提供一些話語,我們希望他們也效法我們教會。但這不是勉強,而是希望他們趕快成長,然後擁有權柄、能力,謙卑的樣子,然後造福更多的教會,更多的靈魂。
這樣發展的話,主耶穌的教會很快就會復興起來。不能走向教權主義,所以為此我們每一個教會都要有一定的素質,應該能夠擔當這樣民主式的高水準。不能擁有奴僕的心,雖然主耶穌給我們真理,但是人心還是習慣擁有奴僕的心態的話,不行,一定要能夠擔當這美好的自由。
我們走的方向現在知道了吧?現在通過浸禮教會一直以來的受逼迫,五千萬以上的人流血,而得到的這樣信仰的基本的聖經上所說的特點,新約教會的特點不可失去。我們不要往後退,反而我們要在這裏再加上聖經所應許的能力,聖經所應許的聖靈的作工,還要擁有,不要往後退。
希望大家成為福分的根源,以後的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的時間取決於現在我們怎麼做。因著某一個人的心裏的貪心,以後的幾千萬人會受到影響。加爾文一個人的錯誤的觀點,影響到現在全世界的人。現在我們是關鍵人物,每一個人要擁有合乎聖經的想法。
主啊,求你讓我們成為主耶穌所要的教會吧!主啊,求你讓我能夠控制自己裏面的貪心,讓我按照聖經所教導的,耶穌所教導的方式成為教會。我們呼喊耶穌,一起放聲禱告!
天父啊,感謝你讓我們能夠知道這教會的歷史。因為我們信仰的前輩們如此為了真理而犧牲、流血,所以有了今天我們所享受的信仰自由,天父啊,我們實在感謝你,讚美你。求主也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信仰的優秀的前輩,好叫我們的後輩們能夠承受更美好的信仰的遺傳。求主讓我們庇哩亞運動在全世界更加活躍的開展,好叫全世界的教會不僅恢復浸禮教會的標記,而且更徹底的歸回聖經,顯明聖靈所賜給我們的權柄和能力,感謝主。讓我們成為勝過魔鬼勢力,勝過黑暗陰間權勢的教會吧。感謝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如今,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天父的慈愛,聖靈的感動,與知道庇哩亞人的使命,並且願意獻身的我們同工們同在,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哈利路亞!感謝大家。
[출처] 20130512血的足迹(太28:18~20)《首尔圣乐教会汉语礼拜 李基宅牧师》 |작성자 berea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