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1821~35

20121021首爾聖樂教會主日禮拜

講道:監督補金聖顯牧師

  

上帝

是有恩惠的。

把耶穌基督賜給世人,

是為了饒恕並拯救他們(約316)。

不可饒恕務要滅亡的只有魔鬼(約1611)。

因此

我們眼前的每個人

都是不可滅亡反要得饒恕的人,

從如此的信中出來的憐憫讓人互相饒恕(太57)。

聖徒的心靈是憐憫。

憐憫是憐愛的心中出來的

主的心腸(太1833)。

故此

有憐憫的人才能傳福音並救靈魂。

屬靈的人是拯救靈魂的人(林前216),

屬靈的人是懂得饒恕的人(太1822),

聖靈運行在屬靈的人身上。

要屬靈,要彼此饒恕,

這是聖靈所喜悅的旨意,

是主所喜悅的心。

◎誰有彼此饒恕的心,

誰就是有主心腸的人,

讓我們饒恕。

◎天天被饒恕的心充滿的人

才是被聖靈充滿的人,

讓我們饒恕。

◎讓我們無限饒恕,

這是主所吩咐的,

是得救者的心腸。

※要祈求主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這是主的流淚呼籲。

 

上帝是有恩惠的。我們本是最不幸的人,但因著上帝施予的恩典成了最幸福的人。每到主日,很多信徒從早到晚在教會作事奉,為了朝見上帝的榮面而作禮拜。他們的身體雖然會因為這些行為而疲乏,但他們心裡卻充滿了幸福。

世人們認為信徒在受教會的剝奪與壓制,但信徒們並沒有被剝奪什麼或者受壓制,反而他們在教會裡營造著幸福。人即使能在世上活一百萬年,但若沒有幸福的話,長久的壽命也毫無意義。信徒們緊緊抓住人生這僅有的一次機會,去營造永恆的幸福。就好像世人們為了肉身的生活而投入自己的所有一樣,信徒們為了天上的生活而投入一切。信徒們不是失去了什麼,反而是收穫者。

我們之所以能夠建築天上的生活,是因為上帝賜給了我們恩典。人若不明白這恩典或者沒有完全擁有它,那麼不僅享受不到這恩典的效力,連恩典本身也可能失去。上帝的恩典叫我們能以承受任何苦難與困難。背井離鄉在異地生活的人之所以能夠勝過各種苦難,是因為他們帶有“我有要回去的家鄉,我一定要回到那裡”的盼望。同樣的道理,上帝用恩典來帶領我們,叫我們在世期間能以勝過各種困難與試探。只要有上帝的恩典,我們就能以勝過來自世上的任何攻擊。

但我們是什麼人,何以讓上帝賜如此大的恩典給我們?我們原本是上帝的仇敵。那時,我們站在魔鬼一邊,反對屬上帝的,言行舉止盡討魔鬼的喜歡,令上帝氣憤,隨便地攻擊上帝;而且拜偶像,藐視上帝,拒絕他賜給我們的福音的話語;我們還拒絕耶穌,跪拜已死的祖先,承襲他們的命運;我們是應該扔進地獄火裡的人,我們的前途毫無希望。

世上有哪個神受了他所造之物的褻瀆、被當作仇敵,還肯救他們呢?但上帝拯救了我們。他沒有一定要救我們的義務或者理由。上帝的確是愛。但不能把“上帝是愛”這話誤解為“上帝是愛,所以成了愛的俘虜,即使不願意也得愛”。上帝沒有任何責任或者義務要救我們,儘管如此,上帝卻突然拒絕了支配天地的普遍性規律,行了不可能有的事。對仇敵有了憐恤的心,並去實踐了這憐恤。哪怕是仇敵,也向他施憐恤的心,加以拯救,這就是恩典。這就是為什麼說“上帝的恩典與其他任何恩典不同,這恩典才是真正的恩典”的第一個理由。

為了用恩典來拯救要下地獄的人,叫他們的罪得到赦免,上帝也需要履行一定的步驟。首先,要支付人類所帶有的罪的代價,這一點上帝親自擔當了。上帝把人類的罪當作自己的包袱,並親自解決了。他沒有把這個包袱給任何人,而是唯獨交給了自己無罪的兒子。上帝的兒子把代替人類背負罪債所得來的功勞給了人類。為了擁有這功勞,人需要通過客觀的步驟,得到正式的資格。滿足這所有條件的就是信心。

有信心的人會接受耶穌成就的功勞,把它當成自己的所有,所以不但不會進入地獄的火中,還會得救。上帝連這樣的信都白白地提供給了我們。這是多麼大的恩典?我們的信心完全不同于信念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信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

信心這個得救的條件具體是指對什麼的信?信徒理所應當相信從上帝口裡出來的所有話語,但我們為了從罪中得救需要的信是對於“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個事實的信。因著這信我們的罪得赦免,已死的靈活過來,開始了充滿生氣的信心生活。上帝將這樣的信賜給了我們,並且不需要任何功勞或者代價,而是無條件地賜給我們作禮物。這是為什麼說“上帝的恩典才是真正的恩典”的第二個理由。

“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以此為基礎開始的信仰生活為我們打開了走向真理的道路。我們不僅認識了上帝,也能夠接受上帝的話語,能夠依靠基督的寶血、接受聖靈的帶領、認識並事奉上帝的名。本要下地獄的我們因著主的恩典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我們所得到的恩典來自上帝的饒恕。上帝把饒恕的事全部交給了耶穌基督。上帝向著我們的饒恕從耶穌基督開始。牧師在結束禮拜時會祝福禱告說“願耶穌基督的恩惠、父的慈愛與保惠師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同在”。有些人很納悶,為什麼在父前面先提到耶穌基督。之所以先提到耶穌基督是因為我們的一切信仰生活都是從耶穌基督的恩典開始的。

我們雖然憑著信心得救了,但不能誤認為信心本身有什麼功勞。功勞在於耶穌基督的饒恕。信與饒恕就好比一塊硬幣的正反面。信以得到饒恕為前提。得救的權柄不在於我們的信本身,而在於耶穌的饒恕。我們成為蒙恩的人是因為耶穌饒恕了我們。

有的人禱告說“聖靈啊,求你饒恕我的罪”。但聖靈不是饒恕我們罪的。聖靈不是為我們流血或者受難的。馬太福音1231~32節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饒恕在基督那裡。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2818),“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太96)。

我們所擁有的最大的自信感,就在於耶穌常在我們身邊饒恕我們這個事實。我們即使做錯了事,也不用絕望;即使犯了罪,也不會陷入挫折中或者不吃不喝。我們犯了罪的時候會在主面前承認,從而得到饒恕與膽量。我們擁有無論何時悔改都能得到饒恕的自信,還有上帝的教導與我們信仰生活的構造為此作後盾。我們即使跌倒,也能再次站起來,所以生活常常充滿活力。不斷想要墮落的品性一輩子都不離開我們。主知道我們的這個弱點,對我們說“我每日饒恕你們,你們也要每日求饒恕”。按照主的教導,我們就像求日用的飲食一樣,每日“求主赦免我們的罪”(太612)。

假如得救的條件是順從律法的話,我們就只有絕望了。比如說,有個人一生都嚴格遵守了上萬條律法,在臨終前卻違背了其中的一條。那麼這個人就要因著這一條罪而下地獄。因為律法裡沒有饒恕。但耶穌那裡有饒恕,他為人解開因著罪所受的壓制。

有的人雖然過著信仰生活,卻仍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饒恕,問我:“牧師,我努力地禱告,也熱心地事奉,但不知道是否得到了饒恕。牧師為我禱告看一下。”那個時候我會對他說:“真是感謝你如此熱心的事奉。但這與得饒恕沒有關係。你相信耶穌為你流血了嗎?”那人如果回答“是的,我信”,我就會對他說“那麼你已經得到饒恕了”。如果那個人說“聽了牧師的話,我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但事實上就在剛才我還犯了罪”,我同樣會問他“是嗎?你相信耶穌為你流血了嗎?”他若是回答“當然,這一點我確實相信”,我就會對他說“那麼你是已經得饒恕的人”。一個人如果相信耶穌為自己流了血,也就要相信主饒恕了自己,並且從壓制當中脫離出來。

我們得到了恩典還有另外一個證據。主教導我們禱告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這樣的禱告背後有一個更重要的事實。“免我們的債”這話有“憐恤我們,赦免我們的罪”之意。因此,“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這句禱告裡面包含著“我們若憐恤饒恕他人,這就會成為我們得到了主憐恤與饒恕的證據”之意。所以,不饒恕他人的人就沒有對寶血的證據。我們就像祈求日用的飲食一樣,要每天求饒恕,同時也要饒恕他人。

牧會就是饒恕人。人們來到教會得到恩典,心靈變得聖潔了,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品性也突然改變了。這樣的人在相互交往中會因著對方不注意說出的一句話而受到傷害。有時氣得想揪對方的領口,有時會讓人懷疑“這人真是信耶穌的嗎?”但我們要忍耐並饒恕。因為我們儘管犯了比這更大的罪,還是得到了憐恤與饒恕。

馬太福音1821~35節說:“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阿,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眾同伴看見他所作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彼得問主“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他這樣說是因為覺得四次有點少,十次又太多了,中間的七次比較適當。但主對彼得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聽到這話,有人可能會想:“我已經饒恕了三百五十次了,還剩很多次呢。”但主這話的意思是要無限地饒恕。

為了讓門徒們確實記住他所說的話,主接著講了一千萬銀子的比喻。欠了一千萬銀子的僕人從主人那裡得到了赦免,但他卻把欠了自己十兩銀子的僕人關在了獄中。主人得知這一事實,收回了對僕人的憐恤,命令僕人還清所有債務。說完這個比喻後,主警告門徒們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太1835)”這是主的命令:你既然得到了我的饒恕,你也要去饒恕他人,顯出自己得到了饒恕的證據。

在家庭中,妻子常因為丈夫傷心。但妻子要饒恕丈夫。在妻子眼裡,丈夫可能是個既自私又充滿情欲的人。做妻子的可能會想:“我竟然為了這個人付出了了我寶貴的青春,這是什麼下場呀?”但不要忘記主也是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為我們捨棄了生命。妻子若沒有饒恕,家庭就很難持守。丈夫也要饒恕妻子。雖然再也沒有比妻子發脾氣時的面孔還難看的,像機關槍一樣發牢騷的妻子甚至令人害怕。妻子口中出來的傷人自尊的話可能會讓丈夫的心受到挫折。儘管如此,丈夫還要饒恕妻子。其實,妻子希望丈夫饒恕自己、疼愛自己。夫妻間要互相饒恕,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從基督那裡得到饒恕的人。

基督徒的家庭是主國的喜樂,主事工的果實,福分的倉庫,放在世上的天國的大使。儘管是在上帝面前立下百年盟約的夫妻,若是不互相憐恤饒恕,家庭就很難維持。我們不要忘記主首先憐憫饒恕了我們這個事實,對於自私的丈夫、可怕的妻子,也要饒恕憐憫。憐恤人是主對依靠寶血能力之人的命令。

在教會內,信徒之間需要饒恕。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主不但給了我們誡命,還給了我們遵守誡命的方法。

在教會生活中,信徒之間常會發生一些令人傷心的事情。有時會想“這人真是信耶穌的嗎?憑什麼說這樣的人能去天國?”但這樣想的人豈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問題。他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所以再怎麼恨那個人,那個人也不可能因此發生任何變化。問題可能就發生在“那個人是信耶穌的嗎?”這樣想的人身上。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但這可能不是事實。你認為有問題的那個人可能是對的,而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錯的人可能有問題。世上沒有一個人能信得過自己。

上帝為了饒恕一無所知卻攻擊自己的我們,將他的獨生愛子差到了世上。那時,上帝的心該有多麼鬱悶?為了順從父的旨意而作為人子降世受難的兒子看到惡劣的我們時,該有多麼鬱悶?我們要明白,為了饒恕我們,兒子擔當了何等沉重的擔子,父又是下了何等難的決定。

當我們明白到主的血有著何等大的價值時,主用他血買來的教會就會旺盛起來,信徒們就會充分勝過魔鬼的勢力,主的國就會富強起來,信徒們傳道的時候就會被主饒恕了自己這個事實所感動,真心地傳講“耶穌也饒恕了您的罪”,而不是因為負擔感不得已地傳福音。為了叫我們不至於疲困、絕望,主為了違背上帝的我們而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與羞辱。如此這般地去憐恤人的主如今坐在上帝右邊。我們也要跟隨主去憐恤人,饒恕人,這樣將來必會到主身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