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伯拉罕的福

加拉太書講解(十二)

【加3:13-14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13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14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加3:13-14

 

這兩節經文是我在講道的時候最常引用的經文。有一次我讀這經文的時候,產生了許多的疑問,我發現了許多意外的事。這裡說基督為我們受了咒詛,就是說耶穌受了咒詛。我們常說耶穌受了苦難,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但是很少聽見耶穌受了詛咒這樣的話,但這裡明確地說他受了詛咒。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在申命記21:23有這樣的話語,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

 

他的屍首不可留在木頭上過夜,必要當日將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為業之地,因為被掛的人是在上帝面前受咒詛的。(申21:23

 

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原來以為這僅僅是羅馬的風俗,但並非如此。這並不僅僅是羅馬人的風俗,而是律法裡面也已經有預言說被掛在木頭上的都是被咒詛的,有這樣的話語。但有趣的是不僅律法有這樣的話語,外邦人也這樣認為。說到被釘在木頭上,不一定想到十字架。被釘在十字架上是羅馬,在中國也有釘在木頭上這樣的刑罰。中國的古代刑罰當中也有把犯人釘在木頭上,然後剔他的肉,挖肉,然後再把這個肉賣掉,也有人買這樣的肉吃,聽說過嗎?這是在一百多年前,就是近代也有過的事情。還有這樣的照片,這樣的記錄,宣教士們拍下來的。

 

釘在木頭上,這是無論哪個時代都是受詛咒的。按照律法,這是受詛咒;按照外邦人的法,這也是受詛咒。無論是外邦人還是猶太人,都認為被釘在木頭上是受詛咒的人。本來我們要受詛咒,但耶穌卻代贖了我們的罪,贖出了我們的罪,支付了代價。本來不該受詛咒的那位耶穌他卻受了詛咒是為什麼?為了贖出我們的罪。

 

原來要受詛咒的是我們,但是我們卻得到了什麼呢?跟詛咒正好相反,我們如今卻得到了福分。生命還是死亡,福分還是詛咒?詛咒我來擔當,你們領受福分吧。這就是耶穌基督所做的事。

 

能想到誰?能想到哪個母親對吧?利百加,也就是雅各的母親。雅各說“我如果為了受祝福而去父親那裡,但如果父親發現我不是哥哥,詛咒我怎麼辦呢?”這時候利百加說“如果你受詛咒的話,我來擔當這個詛咒。你只要接受福分,接受祝福就好了。”就像這樣,耶穌說“我受詛咒,你們受祝福。”他擔當了我們的詛咒。就像這樣,耶穌說“詛咒由我來擔當,你們接受祝福吧。”就這樣,他代替我們擔當了詛咒。

 

那我們所得到的這個福分叫什麼呢?叫亞伯拉罕的福,這個福的名字是亞伯拉罕的福。我們常常相信福分是上帝的,上帝賜福給我們,所以明明可以說上帝的福分,或者是基督的福分,因為福分是因著基督而來的,但是並沒有這樣說,而是叫亞伯拉罕的福。為什麼要這麼叫呢?而對基督卻說在基督耶穌裡面得到這福分。因為進入到耶穌基督裡面,所以才能得到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福分。

 

為什麼叫亞伯拉罕的福呢?因為這福分是應許給亞伯拉罕的,上帝把這福分應許給亞伯拉罕。換句話說,上帝的話語這應許是種子,經上也有地方說上帝的種子。要把這種子種在哪裡呢?要有好的田地才行。然後上帝尋找田地,發現了亞伯拉罕,就把這種子種在了亞伯拉罕裡面。如果田地不好的話,種子就無法成長,也無法結出很多的果實。但因為亞伯拉罕是好的田地,所以相信並且照樣去順從了,因此這個種子成長起來,結出了很多的果實,這個田地就是亞伯拉罕。

 

那麼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這個福分到底是什麼呢?還有這裡說因耶穌基督可以臨到誰呢?不是臨到亞伯拉罕血肉的後裔,而是臨到信心的後裔,也就是外邦人那裡,可以臨到外邦人那裡。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面呢,後面還說“使我們因信得著聖靈的應許。”

 

幸好我可以看得懂中文聖經,中文聖經這裡並不是這樣說的,這裡說福分因著耶穌基督可以臨到外邦人。那麼這個福分是什麼呢?這個福分的內容是什麼?中文聖經在這裡說的是“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然後我又查考了一下原語聖經,發現這裡面有一個中間的連詞。連接詞有很多種意思,希臘語的連接詞,中間的連詞,kai這個連詞有並且的意思,也有表達同格的意思。根據你怎麼去翻譯,韓國語這樣翻譯,中國語這樣翻譯,英語怎麼翻譯也不知道。

 

反正叫外邦人的福分臨到我們,那也就是什麼呢?這福分是什麼?就是靠著信心得著聖靈的應許,得到了聖靈的應許。那麼聖靈的應許是什麼?聖靈應許什麼了嗎?聖靈應許給我們復活了還是什麼嗎?但中國語聖經這裡不是說“聖靈的應許”,而說的是“應許的聖靈”。然後在那瞬間我明白了“啊,原來就是這個,對。”

 

在聖經裡面常常說的是所應許的聖靈,總是這樣提到。使徒行傳1章裡面也說所應許的聖靈,“你們要等候父所應許的。”不久以後門徒們就領受了聖靈,受了聖靈的洗。耶穌也常常提到父所應許的聖靈,也常說“父所應許的聖靈”,所以關於聖靈總是出來“應許”這樣的話,應許的聖靈。所以在中文聖經裡就直接翻譯成“所應許的聖靈”。

 

希臘語不是像韓國語一樣“什麼什麼的什麼”,他們是兩個單詞,要根據前後的情況來判斷,是AB還是BA,才能夠知道。我們國家有“的”這個詞,就是誰的什麼。李基宅的書還是書的李基宅,這是很清楚的。但是希臘語並非如此,希臘語僅僅是“書李基宅”,僅僅是這樣的並列。那麼就要根據前後的情況來判斷到底是什麼,所以怎樣去解釋都對。

 

應許的聖靈,那麼亞伯拉罕的福分會臨到我們身上,那就是領受所應許的聖靈。在這裡我再次受到了衝擊,亞伯拉罕的福分就是領受所應許的聖靈?那麼亞伯拉罕什麼時候得到了這應許呢?上帝什麼時候應許亞伯拉罕給他聖靈了嗎?哎呀,奇怪。所以我就開始看創世記,我就帶著這個疑問從創世記第一章開始一點點地看,我就來尋找上帝到底給了亞伯拉罕什麼樣的應許,是給了他要領受聖靈的應許嗎?然後我就仔仔細細地看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那些內容。

 

然後我發現了共同點,出現很多處的經文,我從這多處的經文當中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就是應許給亞伯拉罕,給他土地,然後應許給他你要有很多的子孫,然後把那些子孫帶到那個土地,再就是我要成為他們的上帝。我就繼續往後讀,發現聖經上總是會說“我要成為你們的上帝”這些內容。應許的這些內容後面總是會出來,常常會出來這一部分,我要與你們同在。

 

我要與你們同在,成為你們的上帝。我要住在你們中間,成為你們的上帝。我要行在你們中間,成為你們的上帝。我要把我的住所安置在你們當中,我要做你們的上帝。常常出來這樣的話語,就是常常與你們同在,成為你們的上帝。換句話說,我要做你們的王。

 

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最終總而言之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什麼?這個圖畫就出來了,有土地,然後有很多人,然後這些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但是在這當中有上帝,也就是有王,與他們同在,與上帝同居同樂,有困難一起擔當,有喜樂一同享受。我作你們的上帝,你們作我的百姓。這是什麼?就是與他們同在,一同喜樂,一同受苦難。如果仇敵進來,一同去防衛,同在。這樣他們會受到保護,也會亨通。能夠勝過那麼多的王,然後進入到迦南地,就是因為上帝與他們同在。

 

我發現了,上帝原來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就是與他同在。與他同在,聖經裡面也有用四個字來形容與他同在,這就是什麼?上帝與他們同在,這就是什麼?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的耶穌,他來就是為了成就叫我們與上帝同在而來的,所以我們在耶穌裡面領受了聖靈。耶穌來說了什麼呢?“我要離開你們,但是聖靈來的話,會永遠與你們同在。”聖靈降臨的話,那麼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那應許就會完全成就。

 

當然在這地上是這樣的,但是與那在天上要成就的事相比的話,還是不完全的。最終就是把我們帶到天上與數不盡的人,與多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那麼多的人。用我們國家的語言可以數數,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兆、十兆、百兆、千兆,再以後是什麼?不知道了,反正還有。

 

我們國家計量單位還有這麼多,而在天上的人數比這個更多,參加頭一次復活的人數要更多,也就是說有許多的人參加頭一次復活。即使用英語還可以表現更多的數位,或者是用俄語也可以表現更多的數位,但是要比所能表現的數字還多。天上會充滿那麼多的人。

 

在那中間誰在?王在,耶穌在那裡。不是說看不見的上帝在那裡,而是就好像朴槿惠總統與我們在一起一樣,她在青瓦台一樣,耶穌真的在我們當中。我們可以在近處看耶穌,不是在遠處。可以看到他的臉,也有的人可以經常和他一起吃飯。有的人可能在遠處看他,有的人可能是偶爾能夠見到他,也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他,還有的人可能是偶爾能向他揮揮手。誰坐在主的左右那是上帝為誰預備的誰就坐在那裡。我們現在過信仰生活為的是能夠更加的靠近主,能夠跟他一同就餐。我要進入到你們裡面,你與我,我與你,一同坐席,一同就餐。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

 

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就是一起吃飯的意思。說到這兒我們能想到什麼?大衛被趕出去以後又重新回來的時候,有幾個人跟他一起吃飯。那誰跟他一起吃飯呢?是當他被趕出去的那個時候照顧他的那些人,當時他受到藐視被辱駡,還有一個叫示每的人無故地向他扔石頭,辱駡他。還有的人在大衛根本不可能再做王的那個時候,在他做客旅的時候,貧窮的時候,饑餓的時候給他吃的,像王一樣的對待他。這些人當大衛重新作王的時候,回到王位的時候,坐在大衛的左右跟他一同吃飯。不是有一個瘸腿的嗎?跟大衛一起吃飯。

 

同樣的道理,在世期間,耶穌來到這世上根本就不像王,到處逃跑。在這樣的時候,我們與耶穌一同受苦,為了耶穌去做事的時候,那麼當他掌管王權的那個時候,我們會與他同席,一起就餐。最後會得到這樣的待遇,在天上最後會這樣的成就。

 

在這地上也會成就的,在這地上不僅僅是比喻。領受聖靈這不是比喻,而是在這個世上有限的空間當中,在這樣的條件當中能夠完全地與上帝同在。不要把領受聖靈當作對於在天上的事的比喻,雖然這裡是陰間,但是主已經與我們同在了。就好像以色列人從曠野開始就與上帝同在,直到進入到迦南地。不是說等到客旅進入到迦南地以後我再與你們同在,不是的。雖然在曠野的環境很惡劣,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已經與你們同在,常常與你們同在,在那樣的環境當中已經與他們同在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領受聖靈,就等於上帝與我們同在,也就等於上帝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全部成就了。所以我們要相信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那所有的應許已經徹底成為我的所有了。上帝已經應許亞伯拉罕“你要成為福分的根源”,所以我不用另外特別地再去領受這話語。關於這話語不是上帝在某一天突然顯現,又指著你說“你是福分的根源。”即使沒有這樣的事情,不必要這樣做,我們已經在耶穌基督裡面得到了亞伯拉罕的福分。你得到了嗎?領受聖靈的話就已經得到了。

 

如果領受了聖靈,那麼就已經是得著了亞伯拉罕的福分,那麼你就已經成為了福分的根源。不管我們怎麼去做,總之我們已經得到了這個資格。作為福分的根源的這個角色我們一定要擔當好,去順從話語,按照聖靈的帶領去做的話就能結出很多的果實。不然,結出的果實就會很好。現在我們是作為福分的根源在生活。

 

以後為了在天上能夠與主一同坐席,能夠吃得好,在那裡不是僅僅吃飯,一邊吃飯一邊交通,交通就是合一。對於以色列人來說,對於猶太人,他們認為跟外邦人一起吃飯是罪,為什麼?一同坐席吃飯就等於聯合,就等於合一。所以與耶穌一同吃飯就等於說與主享受一切。約翰倚靠著耶穌,然後問“是誰”的時候,這樣一邊吃一邊喝,那個姿勢很舒適對吧?一邊倚靠著主,一邊說話吃東西。以後我們也會與主有這樣的交通的。

 

為了這一天,我們在這世上要與主一同受苦難。在地上要與主一同吃,在這世上就要與主一同吃,做主所交給我們的事,這就是我們的食物。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練習與主一同吃一同坐席,只有這樣,到了天上也才能夠與主一同坐席。現在讓我們禱告的時候,祈求讓我們能夠成為福分的根源,能夠成為與主同席的人。我們這樣禱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