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山與耶路撒冷
加拉太書講解(十八)
【加4:21-26】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21你們這願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請告訴我,你們豈沒有聽見律法嗎?22因為律法上記著,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使女生的,一個是自主之婦人生的。23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24這都是比方,那兩個婦人就是兩約。一約是出於西奈山,生子為奴,乃是夏甲。25這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奈山,與現在的耶路撒冷同類,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兒女都是為奴的。26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加4:21-26)
我們元老監督在講道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以色列百姓從西奈山直到進入到迦南地經歷了多少年?”想不起來嗎?他說經歷了一千五百年。聽過嗎?聽過他這樣說嗎?他經常這樣說。從西奈山到進入耶路撒冷經歷了一千五百年,他常這樣說。人們可能無所謂的就這樣聽了,不太在乎。但其實仔細想想,這個話很奇怪。從西奈山到耶路撒冷怎麼能經歷一千五百年呢?不就是四十年的時間嗎?
從埃及出來,在西奈山領受了律法,本來四十天就能進去的迦南,他們經歷了四十年。如果說四十年還可以理解,但是怎麼能說是一千五百年呢?要知道,這話不是指著以色列用眼睛可以看到的那個旅程說的。雖然到了耶路撒冷,那麼到耶路撒冷去幹什麼?是有目的的。
你去洗手間回來了是吧?我去了洗手間沒有解手。這不像話呀。既然去洗手間,目的就是為了解手,但是雖然去洗手間回來了,該做的事卻沒有做,目的沒有完成。這個比喻不太好,我再重新舉個例子。“你去餐廳了嗎?”“去了,我去了又回來了,我得去吃飯。”“那你剛才去餐廳幹嘛了?”“我去排隊了。”這不像話呀,既然去了要吃飯。
就像這樣,既然去耶路撒冷,那麼有要做的事,那是什麼呢?就是要迎接通過耶路撒冷來的那位,要殺死那位,還要見到那位的升天,還要領受那位賜給我們的聖靈,為此而去耶路撒冷。所以為了完成這件事經歷了一千五百年。所以我們元老監督常說以色列人從西奈山直到進入到耶路撒冷經歷了一千五百年,這是從屬靈的角度上說的。如果不從屬靈的角度來看,只從肉體的角度來說的話,這話是不對的。但這話並不是不對,從屬靈角度上說經歷了一千五百年。
加拉太人他們現在想要靠著律法完全,靠著律法蒙福,也想要靠著律法得到生命,他們試圖這樣做。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再給他們說明,從自然當中也可以找到比喻,但是最好的比喻是用舊約聖經出現的事作比喻。因為舊約裡面的一切都是比喻,把它解釋一下就可以。因為這些都是在說明福音的。
保羅拿著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來說明律法和福音,他發現了律法和福音可以用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來說明。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看到這一點的,因為他清楚地認識真理,所以領悟到亞伯拉罕所生的兩個兒子也是這麼巧妙的正合乎真理所說的內容。所以他就這樣舉這個例子來說明。亞伯拉罕生的兩個兒子就好像今天做上帝僕人的人和做上帝兒女的人他們的處境。再就是母親們,撒拉和夏甲這兩個女人就好像舊約和新約一樣。保羅就拿這個做比喻來說明。
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賜給他兒子,但是過了好幾年也沒有得到兒子。一直得不到兒子所以就著急了,“上帝給我這麼多的財寶有什麼用呢?我連孩子都沒有,沒有後嗣。上帝應許我要把這一切傳給我的後嗣,但是我沒有後嗣啊。在我家裡只有從小就生在我家中的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那只能讓他成為我的後嗣,這樣的話我有什麼用啊?只把我的財產都留給生在我家裡的這個奴僕有什麼用呢?”
這個時候上帝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的過來嗎?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告訴他說“我不會通過你的僕人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給你的,而是通過你的妻子撒拉,要通過她生一個兒子。”這樣的應許給亞伯拉罕。結果亞伯拉罕相信上帝的話語,相信通過他的妻子要得著一個兒子,所以上帝就以此為他的義。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怎麼還沒有孩子呢?所以就開始著急了。這次他的妻子就開始動腦筋“唉呀,如果僅僅依靠上帝,我們什麼也不做的話,這不是上帝的旨意,我們也要有所行動才行。”所以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既然通過我得兒子,我現在不能生孩子,通過我的僕人應該沒問題。如果我的僕人生了兒子,那麼也就相當於是我的兒子。”所以她就把自己的奴僕,也就是從埃及得來的夏甲給了她的丈夫,結果生了孩子。
生完孩子以後,夏甲的心就變了。從那時候開始她就小看她的主人,態度變了。以前很尊敬她的主人,但是因為自己有了孩子,就開始不聽主人的話,吩咐她點什麼事就開始覺得很煩,然後找藉口“我現在要看孩子”“我要照顧孩子”等等。而且亞伯拉罕也很喜歡孩子,所以就開始趾高氣昂的。
上帝就憐憫撒拉,後來到了時候撒拉也生了兒子。夏甲生的兒子完全是出於人的方法,是靠著肉體的能力得到的。那個時候亞伯拉罕還能生孩子,但是女人已經沒有生產的能力了。夏甲是年輕的女人,所以生了孩子。這完全是出於肉體的能力,是人的方法。而撒拉生兒子這完全是靠著上帝的應許,是出於上帝的應許。靠著人的能力是完全不可能的,唯獨靠著應許。因為他們相信這應許,所以才得以成就。
在作為主人的這個女人生兒子之前還不知道,但是當她生了兒子,馬上夏甲與夏甲所生的以實瑪利和以撒就有了完全的區別。在以撒出生之前,也就是主人有兒子之前,以實瑪利是唯一的兒子,所以成為被愛的對象,根本就不在乎他是僕人還是主人,那個時候只注重他就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但是主人的兒子以撒出生以後,就完全的區分開了,就開始把原來受愛戴的以實瑪利看作僕人,他原來的身份就是僕人,而以撒是後嗣,兒子。
當後嗣出現的時候,僕人的身份、位置就很明顯地顯出來了。就像這樣,律法在那以前就等於是上帝賜給的,耶和華的使者就等於是上帝。對人來說,那就是全部。但是當上帝的兒子耶穌來以後,就顯出了明顯的差別。
在那之前以實瑪利是兒子,但是當真正的兒子來以後,他就不再是兒子而是僕人了,完全地失去了光彩,然後被趕出去了。因為是僕人,無法繼承產業,一點也帶不走。不是說等以後99%給以撒,給你1%,不是,一點也得不到,父親的所有1%也得不到。所以給他們一點水,然後把他們打發走了。然後給他們祝福,就這樣把他們打發走了,與父親的所有沒有任何的關係。而父親的一切都是屬於兒子的。
就像這個道理一樣,夏甲這個女人像什麼呢?就好像西奈山一樣。西奈山代表著什麼?舊約。舊約是什麼?依靠肉體,把十誡命給人,把其他的誡命給人。你們把這個全部遵守了才能活,你們要靠著你們的身體,靠著你們的意志去遵守,如果滿足這個要求你們就能活,滿足不了你們就得死,就是這個。這完全是靠著人的能力而得到的。再怎麼得著了,那也只是作為僕人得到的,不是兒女。
而到了耶路撒冷,這裡是錫安山,耶路撒冷就好像新約一樣,就好像女人撒拉,作為主人的女人。撒拉在耶路撒冷生的兒子是誰?這就是福音,上帝的兒女,用福音所生的兒女。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面,因為在新約裡面,所以我們是在耶路撒冷。那個女人所生的兒子,那女人,耶路撒冷,我們的母親,這樣來表現。那個女人,生耶穌的那女人,那女人也生了我們,所以我們稱耶路撒冷為母親。
從自主之母所生的我們是自由的人,所以如今,我們不是靠著我們自己的行為得到什麼,而是因著我們是從她生的,所以成為了繼承者。儘管我們什麼也沒有做,雖然我們什麼也沒有做,但是當我們在上帝面前期待他的時候,看起來好像厚臉皮的傢伙,但是他不會這樣看待我們,而是憑著我們的信以我們為義。儘管我們什麼也沒有做,沒有領受的資格,但是我們憑著這個信可以得到,他以我們這個信為義。
當然,我們為了得到獎賞需要努力,獎賞是靠努力得到的。但是,能夠得獎賞的那個資格,到天國成為上帝兒女的那個資格,這個資格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得到這個資格已經非常了不得了。得不到這個資格的人只有到地獄去享受詛咒與痛苦。與他們相比較,我們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當我們能夠參與到這個福分當中的時候,上帝並不是任憑我們,而是又把聖靈賜給我們,把聖靈賜給成為自由的人,讓我們能夠毫無懼怕地去侍奉上帝。賜給我們獎賞的時候也是給我們的更豐盛。甚至主說什麼?“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獎賞。”
他將要賜給我們的獎賞的那個豐盛是怎樣的?甚至連一杯涼水都能得到獎賞。想一下,一杯水算什麼?路過的人,或者是來我們家修理東西的人,我們都會給他遞上一杯水。多麼簡單的事,這麼簡單的事都能得到獎賞。我們現在在耶穌基督裡面做的事能夠與這一杯水相比較嗎?我們現在在做著拯救靈魂的事,讓許多靈魂蒙福的事,現在我們在做著如此重要的事。
但是人們充滿的不是這樣的喜樂,不是渴慕著天上的榮耀,總是灰心喪氣。因著什麼?因著我什麼也沒有做好。總是回到自己在律法裡面的那樣的習慣,所以灰心喪氣的,很痛苦,筋疲力盡,總是垂頭看自己,被魔鬼欺騙。魔鬼也藉這樣的機會來攻擊我們,心裡變得灰暗,汙鬼也就進來,給人帶來疾病。
生了病,那麼關心在哪裡呢?關心就完全地放在了自己身上。健康的人關心在外面,但是有病的人從那個時候開始關心就在自己身上,很鬱悶。即使是主的工人,但是如果身體有了病,那麼從此以後想到的就不再是主的事,而是總是想到我的身體我的身體,24小時一直想到我的身體我的身體,結果就這樣死去,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結果這關心就完全地放在了自己身上。
魔鬼為什麼開始攻擊呢?通過律法,以律法做誘餌這樣的控告人。受到控告,心就開始變得憂鬱,沒有自由,從那個時候汙鬼就進來。重要的是什麼呢?不要受到控告。那麼要想做到這一點就不要想自己怎麼樣,領受聖靈的人要把關心放在外部世界。
領受聖靈健康的人就好像站在一個用玻璃做的房間裡面一樣,可以用眼睛看到四圍的所有一切的景觀。但是在律法裡面的人就好像在用鏡子做的房間裡面一樣,往哪裡看看到的都只是自己,只能看到自己,所以只有絕望,常常彷徨。雖然努力,但是沒有自由。
律法的角色其實也非常重要,但是在耶穌來以後,在那之前,就好像什麼呢?以實瑪利以前是兒子,得到了愛,但是以撒出生以後的那瞬間,他就失去了光彩。律法再怎麼優秀,遵守的再怎麼好,耶穌來以後的那瞬間就失去了光彩。在耶穌裡面,那一切就沒有意義了。
從此以後罪是什麼呢?不是不遵守律法的是罪,不信耶穌是罪。耶穌如果不與我在一起的話,這就是罪。但是人們不把這看作罪,總是想到自己的行為怎麼怎麼樣,拿著自己的行為為標準來判斷是否有罪。其實那什麼都不算,那只是對罪的比喻而已。人們總是不接受這個事實。
加拉太書其實是非常簡單的話語,那裡面講的是非常基礎的信心。元老監督才開始講加拉太書,因為人們無法接受,事實是這樣的,無法接受。雖然是非常基本的信心的原理,但是卻無法接受。雖然領受了聖靈,“唉呀,這是什麼聖靈啊?”總是這樣說,為什麼?表面看起來剛開始過信仰生活,行為不太好,禱告也不多,淩晨早禱也不太做,聖經也沒讀過幾遍,這樣的人還領受什麼聖靈啊?
還有,在教會裡再怎麼結出很多果實,但是如果在道德方面稍微有點問題的話,那麼就會在心裡判斷這個人“算什麼上帝的工人啊?”總是這樣輕易地去判斷人。“那個人以後要受審判的。”在心裡總是這樣的想別人,判斷別人。總是拿著倫理道德的尺度來判斷人。
但是上帝不這樣判斷,上帝的判斷標準在於耶穌是否在你裡面,你裡面是否有耶穌。如果真的有耶穌的話,就會結出一串串的果實來。如果沒有耶穌的話,就沒有果實。如果僅僅看自己,就會感到很痛苦。所以我們不要站在律法下面,而要在耶穌裡面。
我們就像塵土一樣,塵土很髒,但是承認這個土為義不是因為這個土乾淨,而是因為種子播在了這個土裡面。種子是活著的,就是義的。如果這個種子死了的話,就是不義的。活著的話就會出來什麼?會有果子出來。就好像那個藤樹你再怎麼把它剪掉,只要有根在,它會不斷地伸出枝來,這就是義的。
我們是用果實來判斷,果實是判斷的標準。義的人會結出果實,不義的人就不會結出果實。種子是活著的才會有果實,種子如果是死的,就不會有果子。道德倫理方面再怎麼完全,再怎麼優秀,人品再怎麼好,如果沒有果子他也是死的,什麼也不算。所以上帝跟我們的標準不一樣。
我們是在福音裡面的人,我們是自由的人。我們不要總是想“哎呀,我做的不好,我太差勁了。”重要的不是這個,我們要確實地相信我在耶穌裡面。我們不是為了讓耶穌在我們裡面而去努力,而去掙扎。耶穌的種子已經在我裡面了,上帝福分的種子已經種在我裡面了,這個事實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都要相信。即使我犯了罪,甚至殺了人,那個時候我會想到“哎呀,我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非常後悔。即使在那樣的瞬間,我們也要能夠相信耶穌在我裡面。你能夠相信嗎?
夫妻吵架的時候互相你說我,我說你,甚至互相罵對方。但那個時候你還能夠確信耶穌在你裡面嗎?你能確信嗎?那個時候你心裡是否會動搖?如果那樣的話你就沒有自由。就是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能夠堅固不動搖,這樣上帝才會使用我們。
難道講道者他的心裡就常常是平安的嗎?比方說講道者在主日早上跟家裡人吵架了,但是還要來到教會講道,那麼他能夠講道嗎?能不能講道?如果被倫理道德壓制的人,他會想我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講道?還是讓別人講吧。但是真正有耶穌的人還是能夠做,為什麼?我講道我在介紹我自己嗎?我介紹的是耶穌,我仍舊是福分的根源。我只要講福分,而不去講我自己。所以能夠放膽地去講,很自由。有這樣的喜樂,即使什麼做錯了也能喜樂。
反過來說,再怎麼禱告多的人,再怎麼忠誠的人,還有每天查考聖經,但是如果沒有這個信心有什麼用呢?這樣的人有很多,跌倒的,拋棄自己使命的,還有通宵禱告一次不落去參加的人當中,又有多少人跌倒了?如此努力禱告的人當中,在中國的同工裡面有的人甚至到了東方閃電那裡去,當時他們是那麼努力地禱告。
所以重要的是真理是否在你裡面。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我們都要能夠承認我有真理,要能夠厚著臉皮承認,要有這樣的信心。要承認我是自由之父的兒女,我是耶路撒冷所生的兒女,我是新誡命所生的,要擁有這樣確實的信心,我奉耶穌的名祝願大家。現在我們禱告的時候,就求讓我一生都能夠靠著信心充滿喜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