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擔當自己的擔子

加拉太書講解(二十八)

【加6:3-5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3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4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5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6:3-5

 

這裡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我想到了一種情況,中國的一般教會與韓國相比沒有制度化,所以很容易就建立家庭教會,所以有很多的家庭教會。有的人自認為自己是牧會者,他說自己是牧會者,後來才發現只有自己那麼想,教會的聖徒們並不把他當作牧會者來看待。他把自己看做牧會者,所以總是想要管理別人,支配別人,那麼大家當然都不喜歡。

 

要想成為牧會者,就需要有領導力。但是這領導力不是說自己想要成為領導,很自然地就有領導力的,人們要承認你,然後才會出現領導力。當然有的情況是自己一個人開始開拓教會,然後通過禱告把靈魂一個一個地傳道帶來,這樣的話,他就很自然就擁有了領導力。因為這個教會是從他開始的,而其他的人是承認他的領導力而聚集起來的。但是在中國有很多情況不是這樣,是幾個人聚在一起禱告,然後形成的教會。這個時候有的人就很積極地想要去支配別人,而他自己本人卻不具備領導的能力。

 

那麼在我們教會能夠具有領導能力的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就是用話語養育靈魂。靠著話語自己也得到恩典,也去幫助別人成長,培養出門徒,結果這個領導力就在於培養門徒的能力。只有這個話語在自己裡面,然後才可能做到這一點。而沒有話語的狀態下想要支配別人,這就太不好了。

 

還有,如果僅僅有話語的知識,就想要成為領導,這也是很不幸的。在這個世上,要想成為指導者,現在這個社會是知識社會,“我要成為指導者。”那麼首先他要掌握什麼?他要獨佔知識。擁有知識多的人,他就會成為支配者,指導者。但是如果認為在教會裡面也是這樣的話,那這就是誤解了,在教會裡面不是帶著知識就可以成為支配者的。

 

如果帶有這樣的想法的話,就可能會這樣想“只有指導者才能學習庇哩亞研究院課程,不要讓平信徒學習。還有如果出來什麼好的書,出來新的書就只讓指導者看。”就以這種方式總是想自己獨佔這個知識,而不是與大家共有。那麼就因著這個知識就會人為地區分開,人為地去製造權威,這是勉強製造出來的權威。假如在中國教導庇哩亞研究院課程,“你們如果聽我的話,我就會讓你們學習。聽我的話,我就會把書給你們。”就會以這種方式去進行。

 

如果我們也是以這種方式去作工的話,那我們就不會開放這個博客的。博客跟會員制貼吧是不一樣的,這兩者有不同點。網上有很多的會員制貼吧對吧?有什麼差別呢?有什麼不同呢?會員制貼吧是有限制的,必須要以自己的名字加入會員,然後才可以進去讀文章或者是傳貼,或者是做什麼,或者是下載。但是博客並不是這樣,誰都可以進來看,進來下載,這是最重要的差別。而我們並沒有運營會員制貼吧,而是運營著博客,現在我們在運營博客。

 

其實在我運營博客之前,咱們教會大部分都是運營著會員制貼吧的。所以等級也區分的很清楚,一級會員,二級會員,三級會員。對於一級會員能得到什麼樣的資料,二級會員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資料。

 

但是假如這樣去做的話,如果以這種方式去做的話,對我來說當然很好,為什麼?人們要在我面前表現的好,給我留下好印象,我才會給他一級會員的待遇,我會把資料給他。那麼人們就會為了在我面前表現的好而非常努力。如果不合我心意,我就不給他。假如我對金錢很關心的話,那麼給我錢的我就讓他學習,不給我的我就不讓他學習,這樣對我有好處。如果這樣的話,也就自然形成了教權,這就是權威主義。

 

但是我們的監督視無言的事工方向不是這樣的,不是說庇哩亞一定要你來到我面前,在我面前表現的好,然後我才讓你學習,才教導你,並不是這樣的。無論誰都可以來學習,是開放式的。就像這樣,我們也要帶著向元老監督和主任監督的這種精神把這些知識開放。

 

有的人一邊通過我學習庇哩亞課程,一邊卻辱駡我,不喜歡我。他雖然通過我所提供給他的庇哩亞的資料在學習話語,然後自己也成長起來了,但是他卻辱駡我,討厭我。但不管他怎麼樣,即使是這樣,我也沒有限制他學習,還是繼續給他提供資料。為什麼?因為我這樣做能夠得到的還是更多,比起失,得到的更多,會讓更多的人接觸到這話語,所以我寧可這樣做。當我這樣去做的時候,大部分人並不是害怕我,懼怕我,而是非常地尊重我,尊敬我,感謝我,大部分都是這樣的。

 

現在有很多人向首爾聖樂教會做奉獻,他們這樣做並不是有什麼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討好誰。不是因為我們給了什麼限制,他們帶有什麼樣的目的,所以為了討好我們才這樣做。他們儘管可以不這樣做,但是我們並沒有限制他們什麼,他們反而自願地這樣做奉獻,可見他們做奉獻的心是非常的純粹、純正,並沒有什麼目的。這是很自然形成的領導力,這並不是從知識那裡來的,不是因為你霸佔知識才得到的。

 

在大企業那樣的地方可能會靠著智慧財產權來擁有指導力,但是在我們教會裡不能這樣做,在我們教會裡怎樣才能夠擁有領導力呢?要靠什麼?侍奉。誰背負的擔子更多,幫別人背負的包袱更多,那麼時間能證明一切,人們也會知道。所以指導者並不是說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吩咐別人、支配別人,這不是指導者。其實做事最多的人才是指導者,侍奉做的最多的人,他會成為指導者。大家可以去做做看,那麼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承認你的指導力。不是說認識話語最多的人會成為指導者,而是侍奉的人。

 

有的人經常去找患者,幫他們禱告。哪怕淩晨如果有人打電話來,他也會積極地去幫助人家禱告,去探訪人。這樣的人他會擁有指導力,人們會尊重這個人。就是說不會因為我知道很多,然後我有很多可以值得自豪的,所以我有資格成為指導者,我比別人強,所以我能成為指導者,不是這樣的。而是我能夠幫助別人背負多少擔子呢?指導力是從這裡來的。

 

母親具有指導力,很多母親並沒有什麼知識,而他的兒女們有的是律師,法院的什麼長官,但是這個沒有知識的母親對於他的孩子卻有指導力,卻有領導力。孩子心裡感到不痛快,傷心,覺得虛空的時候很容易想到媽媽,想到母親。在世上凡事很順利的時候可能不一定想到,但是當遇到失敗、遇到挫折的時候很自然就想到媽媽,想到媽媽的面孔。媽媽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把他摟在懷抱裡面去擁抱他。孩子承認母親的領導力,因為媽媽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照顧孩子,侍奉孩子,愛孩子。

 

所以我們不要想去用知識,拿知識去壓制別人,而想著怎樣去侍奉人,怎樣去努力侍奉人。那麼你的指導力就會得到承認,很自然地會得到承認。人們都會看在眼裡,都很清楚。誰常常努力地去侍奉別人,為了病人非常迫切地禱告,心痛,一下子就能看得出來。

 

以前我到一個教會去,有一個病人來叫我為她禱告。當時我在中國傳道的時候,那些人原來並不認識我,但是因為我醫好了一個病人,所以這個風聲傳開了,人們就把病人帶到我這裡。他們對我並沒有什麼瞭解,怎麼會尊重我呢?只是我行出了能力,只是知道這個人是有能力的人,所以就趁著我在他們那裡的時候就一直使喚我。

 

有一次我去那個教會,有一個老奶奶癱坐在那裡,看起來好像是他兒子的一個人把她的病都寫在紙條上給我,一共寫了八種病。眼睛就好像牛犢一樣鼓鼓的大大的,瘦骨伶仃的。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個像她兒子一樣的男人並不是她的兒子,而是她的丈夫。我原來以為她是一個老奶奶,其實她只是三十多歲的一個年輕的婦女。為這樣的人我能為她做什麼呢?我也無語了。我問這個教會的指導者為她做了什麼,他說什麼也做不了。這個教會的牧會者也站在我旁邊,我看著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就抓住她開始禱告,但是心裡沒有什麼感動,我心裡感到很鬱悶,我就更大聲地禱告“這個人是我的母親,這個人是我的妻子!”我就這樣地呼喊起來,突然心裡就非常地感動,痛哭起來,抓著她一直地喊著禱告。可能過了一個小時吧,我大概哭了一個多小時,不是一般地哭,而是放聲地痛哭,求上帝可憐她,救她,我就這樣地哭著為她禱告。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停止哭泣,停止禱告,發現我後面已經有很多人。那些人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這個消息,看到我在這麼迫切地禱告,他們也跟著我一起放聲禱告起來。結果他們禱告著禱告著,突然有很多人說出了方言,一起禱告的當中他們說起了方言。

 

從那天起,我在他們眼中就變成了神。雖然那個人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變化,我只是為她禱告,然後就回來了。從第二天開始,那個教會的人就對我完全地刮目相看。給我做飯也是,我吃飯的時候,這些姊妹們站成兩排,站在我眼前,站在那裡看著我吃飯。菜樣也變成了很多種,什麼龍蝦什麼東西,因為那是一個海邊的農村,非常的尊重我。

 

為什麼?因為自己教會的牧師都沒有為他們這樣禱告過,沒有為他們這樣的哭泣過,這個人是誰呀?一個外地人,來到這裡他扯著嗓子這樣地痛哭為他們禱告。就這樣就出來了指導力。他們僅僅就這樣認識我一兩天,吩咐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他們都去做。

 

中國的信徒們他們真的是這樣,到現在也是,因為得到了恩典,所以他們很主動地去侍奉你。每個主日把話語給他們,因為每週把話語提供給他們,所以他們非常尊重視無言翻譯宣教中心,總是這樣感謝我們。其實我們並沒有給他們特別的什麼東西,也沒有命令他們要這樣做那樣做,只是平時一直地去侍奉他們,所以得到他們的承認。他們什麼時候見過我們的面嗎?但是那麼大年紀的那些牧者們還是稱我們為老師。

 

還有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模型,松竹岩的這個模型,這也是他們用自己的錢花了幾百萬做出來給我們。一開始我們說給我們做這個,要求的時候我們願意付錢的,但是他們主動地自己來擔當這個費用。為了製作這個模型,往返工廠十多次,做出一個模樣,好像不對,好像不好,然後又換回去,又重新去做,這樣反反復複好多次,而且是花他們自己的錢做出來。做出了這麼多的模型放在了我們各個支禮拜堂,一個支禮拜堂放了一個。

 

他們就是如此地尊重我們,這樣的尊重並不是勉強做出來的,而是從侍奉那裡出來的。我們在這裡做事的時候,也並不是提前預料到我們這樣去做他們會這樣的侍奉我們,並不是這樣的。有人這樣的侍奉,也有人並不會想到這樣去侍奉。想要做的人就這樣做,不想做的人你再怎麼去侍奉他也沒有用的,這都是由上帝來判斷。

 

這裡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這裡說“我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這話的意思有點模糊,不知道該怎麼樣理解。英文翻譯本這裡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不要跟別人相比較,如果自己有可以自豪地所誇的,那麼只要自己這麼去想,不要跟別人相比較。

 

有這樣的人,說“哎呀,真羡慕李基宅牧師。”“為什麼?”“你這樣做事出來這麼多的作品,翻譯出這麼多的書。”不要這樣去說,你也可以去做呀,誰不讓你做了嗎?你選擇了你所喜悅的那條路,然後走在那條路上。因為你所做的選擇,你現在可能在吃苦,而我呢?因為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也吃了很多苦,現在結出了這樣的果實。所以每個人各自在上帝面前都有各自要得的獎賞,不必要去羡慕別人。那都是自己選擇的,不要總是說羡慕別人怎麼怎麼樣。

 

還有你羡慕也就同時說明你自己沒有那樣的信心。我不羡慕別人,我憑著信心在做這個事,並不是勉強自己妥協而做的。我仰望著天上的獎賞,所以我在這樣做。現在我們在座的各位有翻譯的人,有搞宣教的人,也有整理韓國語的,也有整理翻譯中文,翻譯其他語言的,不必要羡慕別人,在自己的領域裡面成為一流的就可以。

 

我們還在其他的機關裡面做事的時候,那個時候有一個職位是專門做包裝的,就是把我們教會的資料發送到國外,專門做包裝的這樣的一個位置。人們偶爾說這樣的笑話,說自己“我沒有討好上司,所以被貶職到這裡了。”他這樣的開玩笑。其實他不知道他所做的工作多麼的重要,因為通過他常常能夠與外國的同工們聯繫,他就相當於我們教會的一個面孔。所以他要做的事,這個書籍不知道有多麼的重要,每寄一個郵包都要寫上一封信。

 

所以我常常對那個人說“我如果在這個位置上,我就會形成一個包裝宣教會,把這個宣教會給它賦予最高的價值,叫人們來這裡一起做這個侍奉,多有意思啊。只不過上帝給我的使命是翻譯,所以我在做這個翻譯的事。我並不認為我的最重要,你的就不重要。”我真的這樣想,無論是韓國語的,中國語的,英語的,或者與在外國的牧者們通話,這些事都各自有在上帝面前要得的獎賞,不需要跟別人相比較。

 

還有這句經文還可以做另外一種解釋,是什麼呢?你對自己那是可以自誇的事,但是對別人來說並不一定是可自誇的事,也有這樣的意思。就是說你自己認為是可誇口的事,但對別人來說並不一定是。人們有時候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會覺得“哇,我做的真好,太滿足了,太了不起了。”會這樣認為。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別人也都在做。我自己覺得很了不起,但是並不值得對別人誇耀,因為每個人都在擔當著自己的角色。

 

比如說我們在擔當著教會交付給我們的這個事,我們自己覺得我們做的很不錯,但是我們不必要去對別人說“我們每天都熬夜地工作,我們都根本沒有下班的時間。”沒必要這樣向別人去誇口,因為別人也是熬夜地作工,很多人人家也在那樣做。如果這樣的自豪,這樣的誇口的話,那就會很可笑的,那麼自己的獎賞也就會沒有了。

 

我自己在誇口的時候我沒有感覺到,但是當我聽到別人在誇耀的時候我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們也是每天很晚下班,我心裡會這樣想。我會覺得那樣的加班算什麼呢?我們也經常這麼做呀,在心裡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當我這樣地去誇口的話,人家肯定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向別人誇口沒有用,只要自己感到滿足,然後期待著在上帝面前得到的獎賞就可以了,不必要在別人面前誇口。

 

所以我們各自擔當好自己的擔子,自己做好就行了,不要去羡慕別人,也不要向別人去誇耀。這是賜給我的事,賜給我的獎賞,這是我要做的。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仰望著天上的獎賞。

 

假如並沒有期待獎賞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會非常不幸,以後這個人會到這種地步的,什麼地步呢?“教會什麼也沒有給我,我什麼也沒有剩下,我只剩下了這已經老了的身體,這是什麼呀?”千萬不要這樣,我們千萬不要這樣,如果這樣的話這個人就是非常可憐的人了。那麼你到那個時候為止你所做的那一切就全部變為虛無了,你所積累的那麼多的獎賞因著你這一句話,“唰”一下子就會飛掉的。絕對不要這樣想,不要這樣說。

 

給門徒一杯涼水都有獎賞,何況是你所做的事?僅僅是給人一杯水嗎?當我們承認上帝的這個獎賞而作工的時候,上帝也會看到我們的信心。我們是憑著信心做的,上帝必會報償我們,那會成為我們的榮光。所以我們對於自己所擔當的事要竭盡全力。為此我們禱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