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上帝所認識的

加拉太書講解(十六)

【加4:8-11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8但從前你們不認識上帝的時候,是給那些本來不是神的作奴僕。9現在你們既然認識上帝,更可說是被上帝所認識的,怎麼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僕呢?10你們謹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11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4:8-11

 

加拉太教會裡面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這裡所說的話語不知道是針對誰說的。這裡說“但從前你們不認識上帝的時候,是給那些本來不是神的作奴僕。”這不僅指外邦人,對猶太人也是一樣的。外邦人是做偶像的奴僕,並不是上帝的奴僕。而猶太人呢?本來也不是認識上帝的,他們是做天使的奴僕。而如今,他們都認識了上帝,認識了耶穌,通過認識耶穌也認識了上帝。不僅僅到這裡為止,他們也成為了被上帝所認識的,也就是得到了上帝的承認。與上帝的關係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才可以說是認識。

 

中國語裡面的“認識”和“知道”很清楚地區分開。如果說知道的話,我知道少女時代,我還知道什麼什麼組合,但是他們不知道我。我知道朴槿惠總統,但是朴槿惠總統卻不知道我,這是單方面的知道。

 

人們以前對上帝也是這樣的知道。在律法時代人們就是這樣認識上帝,“我知道上帝。”只是對上帝有一些認識,而並不是說與上帝有什麼樣的關係。但如今我認識他,他也認識我,這才叫認識,互相有關係。我們要與上帝有這樣的關係。

 

當上帝承認“我認識你”的時候,就會將聖靈賜給我們。你們不僅信上帝,也得著了聖靈,也就是說得到了上帝的承認。今天很多教會都僅僅滿足於知道上帝,並不在乎被上帝所認識,這就是問題。也因此很多的應許無法成就在他們身上,他們體驗不到主所應許的那所有的事情。所以信仰生活沒有意思,並不知道信仰生活是實像。如果被上帝所認識的話,怎麼能這樣呢?

 

我們要有上帝認識我的證據,所以禱告應允很重要。如果禱告了卻得不到應允,“我認識上帝。”我這樣的呼求上帝,但是上帝卻不認識我,那怎麼行呢?到末後的日子,“主啊,主啊。”但是他卻不認識我,那沒有用。就是說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認識的人才能夠成為被上帝所認識的人,不是僅僅趕鬼,僅僅有能力就行了,而要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認識上帝,明白上帝的旨意才行。

 

你們成為了被上帝所認識的,也領受了聖靈,但為什麼要重新回到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做奴僕呢?這裡指著律法說懦弱無用的小學,我們得到福音的時候就會知道過去所得到的是多麼渺小啊。為什麼卻還要重新再回到過去的那樣的小學再做奴僕呢?

 

你們謹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什麼日子什麼日子,什麼節期什麼節期,還有什麼月份什麼月份,什麼節期,什麼年份,什麼年,禧年或者是每七年一次的安息年等等。他們非常講究這些,但這些都是比喻。是否要守禧年這不是重要的,耶穌來宣佈了禧年,也就是說實像來了。但是為什麼要重新被過去的這些東西所捆綁呢?那些都是通過奴僕,通過上帝的天使顯現出來的。而現在你已經成為被上帝所認識的,為什麼還要被那些所捆綁呢?

 

我很擔心為你們所付出的,都變成枉然的。就是說,領受了聖靈,卻又重新主張要回到律法裡面,要受割禮,還要遵守節期,還要遵守安息日等等,又要回到過去的那個樣子。我很擔心會這樣,很擔心連福音都變成枉費的。遵守律法,在法裡面遵守法的生活。律法和宗教都是一脈相通的,人如果守法的話心裡就會很平安,遵守規則心裡就會很平安。但這都是宗教心,我們的信仰生活不是這樣的,重要的是你裡面是否有耶穌。

 

接受律法養育的人就好像是這樣的。現在有客人來了,比如說新郎新娘到新房之前,父親吩咐僕人“你把地打掃乾淨,你把窗戶擦乾淨,你把房間打扮的漂亮一點。”每個僕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很努力地在作工。他們在等待什麼呢?一邊擦地一邊等待著新郎的到來。

 

終於新郎新娘進來了,這個時候瞥一眼新郎新娘,還接著擦地。看一眼他們,接著還不理他們,繼續去擦窗戶。新郎告訴他們說“哎呀,我來了。”但是他們也不理,還是做他們所做的事,還是主張“我要對我所做的事忠誠。”現在主人已經來了,但還是不理主人,仍舊做著自己的事,不關心主人。這就是在律法下面生活的人。

 

耶穌已經來了,在律法裡面準備的一切都是為了新郎,也就是為了耶穌的到來做準備。但是現在新郎來了,卻不關心他,對耶穌絲毫不關心,關心什麼呢?僅僅關心自己所負責的事,僅僅對於自己所做的那件事關心。也就是關心如何完成自己,“我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僕人。”僅僅關心這一點,卻不在乎耶穌,現在就好像這個樣子。

 

現在我們得救不是因為自己完成了自己,所以才能得救。我們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完成自己,再怎麼信耶穌,領受聖靈,抬高到了很高的水準,但是並不代表你裡面的原有的那些東西消失了,而僅僅是把它遮掩一下而已,只是在節制而已。修養就是在節制自己,其實是表裡不一。

 

表裡不一不是好話對吧?就是裡外不一樣,但其實裡外應該不一樣。小孩子們裡外是一樣的,餓了就會喊著哭,要東西吃,生氣了就會大喊大叫,裡外是一樣的。但是有一定修養的人,即使心裡很傷心,表面也會不顯露出來。即使心裡很高興,也不把它表露出來。

 

中國的俗話或者成語有很多這樣的詞彙來表達這種情況。塞翁失馬,不是有這樣的成語嗎?即使有了好的事情,“誰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當遇到壞事的時候,“誰知道這一定就是壞事呢?”別人擔心他,但是他卻不傷心,覺得這也不一定是壞事。這僅僅是修養到一定程度而已,並不代表消失了。

 

我們就好像土地一樣,上帝把種子種在我們裡面。我們要成功的是要讓這粒種子成功,但是人們卻對這粒種子不關心。而與種子類似的其它的雜草也在這個田地裡面有很多,土地裡面有石子,也有骯髒的腐爛的東西,也有樹葉等等,看起來很髒。沒有人會吃這樣的土,很骯髒。但是在這樣骯髒的土裡,上帝把一粒種子種下去了,上帝現在把他作為土地使用。

 

現在重要的是這粒種子要成長出來,而不是希望這塊土地裡面的每一塊石子,或者是每一粒塵土都變成乾淨的。如果這樣的話,那還不如去尋找沙子,乾淨的沙子。大海邊那些沙子多乾淨啊,但是種子播在那裡能成長起來嗎?長不起來。土地的角色是叫種子長出來,而不是讓土地本身變得乾淨。就好像這樣,我們要做的事是叫播在我們裡面的耶穌成功,是叫上帝的話語成就。這個時候這個土地才算是好的土地,才能夠得到承認是聖潔的土地。

 

但是如果對這個種子不關心,僅僅在乎完成自我的話,那麼當話語進到你裡面的時候,我們本來應該要讓這話語成就在自己身上,既然認識了耶穌,那麼就應該努力去叫他人也認識耶穌,要讓這話語往外擴散。應該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應該有往外發展的這樣的想法。但是聽到話語的時候,人們想到的卻僅僅是“我要改變我自己,我怎麼是這樣的人呢?我現在還差遠了,我要更加努力。”想法總是圍繞在我的身上,我自己,養成習慣了。過去在律法與宗教下面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但是我們不要在乎自己,我們要不斷地把它舀出去,把這話語要介紹出去,我們要這樣去做。現在我們做的事就是這個,聽了話語不是僅僅完成我自己,而是怎樣想方設法把這個話語傳出去。但是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有這樣的想法去做的時候,我自己也會有了更多。

 

我本來在整理主日講道的時候不是為了我自己學習,只是想把這個話語分給更多的人。為了更好地分給人,所以我需要整理這個話語,那麼就要常常地學習主日講道。別人因為很忙,僅僅聽了一遍講道就再沒有機會了。但是我為了把這話語傳給他人,所以要更加努力地反復地去學習,結果回過頭來得到最多的是我。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總是想著更多地把它舀出去給別人,要讓這個種子變成更多。

 

玉米掛在屋簷下,看到玉米的時候想到什麼呢?農夫看到這個種子,想到這個種子是活的,並不會想把這個玉米煮來吃。而是想到讓這個玉米變成更多的,想像著玉米田地。但是想不到這種子是活著的人呢?看到這個曬著的玉米想到的是什麼?煮來吃?煮來吃有點太硬了,因為已經曬得很幹了。所以會想到爆米花,把它做成爆米花吃掉。

 

所以說有再好的東西,人們想到的也總是自己,與自己聯繫起來,“哎呀,有這麼好的東西,怎樣能夠更好地對我有益處呢?怎樣讓自己吃得更飽呢?”總是想到的是這些。但是我們要想到的是怎樣讓它變得更多,結出更多的果實呢?不僅我自己,我的家人,還有我的鄰居也都要能夠得到它,我們要想到這些。

 

怎樣讓這個話語傳給更多的人,讓更多更多的人得到它呢?有一個姊妹到香港去傳道,六個月以前她跟我說了這件事。昨天我又遇到她,她還跟我講六個月以前跟那個人傳道見面的事。我問她“那個人現在信耶穌了沒有?”她說“還沒有信。”這段時間她也一直給那個人發短信,僅僅為了那一個人。我給她做了建議,打開了她的視野。

 

我告訴她“你給那個人發五十本書去吧,給他發一箱書去。那麼他不僅自己能得到,他也會把這些書分給他周圍的朋友們。你現在僅僅關心這一個人,你如果把書給他的話,那麼這個人可能不關心,但是反而他周圍的朋友可能關心這個話語,反而被吸引來。所以你不要僅僅抓住這一個人。如果這個人能改變的話,其實六個月的時間他早就改變了。”我告訴她“你不要把視野放得那麼窄那麼低。”她說她知道了,“啊,原來是這麼回事。”我一直是以這樣的心態作工。

 

如果有人不接受福音,我並不會馬上斷絕給他話語,我也會給他寄書去。即使他自己不接受,但是他可以作為一個仲介,可以把這個書分給別人。通過這種方式聯繫的人有很多。我們並不是僅僅抓住一個人,然後試圖改變他。其實一個人是否能夠改變,在一開始就已經定型了,很快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接觸幾次的話就可以知道他是否能夠被使用。

 

我知道現在與我交通的人已經有一千二百名以上,第一次通話的時候,有的人第一次通話的時候就一直說“我的病為什麼不好啊?”然後過了十年,通話的內容還是這個,“為什麼我的病還不好啊?”十年的時間我給他供應了那麼多的話語,但是他的關心一直在“為什麼我的病還不好”,一直這樣。

 

而有的人剛與我們聯繫上,就寫信來說“我得到了這個話語,真好。我想要把這個話語給我的同工們,所以能不能再給我點書啊?”“好。”這樣聯繫我們的人,過了十年以後仍舊是這樣的心,一直在想讓更多的人得到這個話語。雖然領受的是同樣的話語,但是這個田地不一樣。想要傳出去的人,這樣的人的心態從一開始就不一樣。

 

我現在在做著這樣的事工,回想我以前,原來我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我在軍隊的時候,我剛信耶穌三個月就入伍了。但是我在軍隊裡做什麼大家知道嗎?那個時候軍隊裡不是有洗手間嗎?男洗手間裡面有一二三四,有四間。每天早上一般都會在那裡蹲五分鐘以上嘛,每天淩晨起來的時候,軍隊裡有《每日靈糧》這樣的小單張,我會把它剪下來,貼在洗手間,就是廁所的那個門上。我會把它剪下來,然後插進去。做一個小盒子,然後把它插進去。這樣每個人在那裡利用廁所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那個話語。

 

每天我都會把那個經文換一下。就這樣全軍隊的人就都能夠讀到這個話語,讀到這個經文。我們中隊有幾十個人,每天早上都會讀這些話語。淩晨禱告結束以後,我就會拿幾張回來,把它折一下。其實也沒有人吩咐我,我也沒有去申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用一個硬一點的透明的紙盒把它貼上去。我一次也沒有落過,在我在軍隊的那段時間,一次也沒有落過。後來當我退伍的時候,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的一個後輩,是我幫助他領受聖靈的。然後我告訴他,你要將這件事繼續下去。

 

那個時候我不是信耶穌很長時間,僅僅信了三個月我就有了那樣的想法。所以現在我仍舊帶著這樣的想法在作工。就是說人作工的方式可能會改變,有所不同,但是人的本質、品性,這個根本是無法改變的。上帝使用這樣的人,帶著這樣的心想要作工。

 

耶穌那麼地教導門徒,告訴他們領受聖靈後要離開耶路撒冷。但是門徒們怎麼做呢?他們一直停留在耶路撒冷。“領受聖靈之前不要離開。”耶穌這樣的命令他們。但是領受聖靈以後他們卻一直在那裡生活,不離開,多令人鬱悶哪。而保羅呢?卻不斷地往外走,保羅和巴拿巴一直到處去傳這話語,所以上帝與他們同工。這就是健康的人,健康的人一直想到的是外面的事,不會總是看著自己。

 

總是看自己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知道是什麼樣的人嗎?精神病患者,憂鬱症患者。他們的特點是什麼呢?總是聽到這樣的話,“你怎麼這樣呀?”“你怎麼這樣呀?”從小就聽到這樣的話。爸爸媽媽總是說“你到底怎麼回事?你幹什麼呢?你怎麼這樣啊?你到底怎麼回事啊?”總是這樣說。所以這樣的人總是想的是我,我,我,總是看著自己,然後絕望,精神就變得異常。但健康的人會看到周圍的環境,“天氣真好,那是怎麼一回事?”這是健康的人。而不會想到總是關心自己,“我為什麼會這樣?”

 

信耶穌之前我一直想我自己,但是信耶穌以後我不再想自己,而想著世界,想著靈魂,想著怎樣把這個話語更好地傳出去。原來僅僅看著自己的視野完全地擴散開,就好像爆發一樣,這就是福音。原來是一條線這樣下來的,通過耶穌基督突然擴散開了,擴散到全世界。我們的心要成為這樣的田地,成為這樣的器皿。讓我們得到屬靈的感動,擁有這樣的心,成為這樣的器皿吧!讓我們這樣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