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恩典中墜落的人
加拉太書講解(二十)
【加5:1-6】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1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2我保羅告訴你們,若受割禮,基督就與你們無益了。3我再指著凡受割禮的人確實的說,他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債。4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5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6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1-6)
現在這個情況是又要遵守安息日又要受割禮,所以找到了好的方案,那是什麼?就是都遵守就可以了,也受割禮也信耶穌不就行了嗎?即使這個滿足不了條件,那麼那個也可以滿足到,人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最近,有些人主張要遵守安息日,不是都要遵守嗎?在主日也要獻禮拜,也要遵守安息日。有人這樣主張。如果可以這樣做的話,心裡可能會很平安。但是現在這裡經文所說的是不可能這麼做,不能這樣做。
如果要遵守律法的話,就要從基督那裡斷開。要想靠律法稱義的話,不能用別的辦法。還有唯獨靠著耶穌才能夠完全,才能夠得救,唯獨靠著耶穌沒有任何的缺乏,要承認這一點。要認識上帝我們才能夠得救,耶穌不是把上帝部分部分地顯給我們看,而是完全地顯出來。說耶穌是上帝的形像是因為看到耶穌就等於看到了上帝,這就是福音。如果說耶穌是上帝的影子,只是把上帝的一部分顯出來的話,這是不成立的。
見到了耶穌就等於見到了上帝的榮耀。我們看到了這道成肉身來的那位,不是看到了上帝第二個兒子的榮耀,而是獨生子的榮耀,只有一個兒子,父把他的一切完全地百分之百地遺傳給了兒子,所以看到這個兒子的時候就等於看到了上帝。
說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與說耶穌是上帝的形像意思是一樣的。相信這一點就是福音,靠著這一點充分可以滿足了。還缺乏什麼呢?因為有什麼不足,而試圖靠著遵守律法來滿足。這個本身不但不是在補充你的不足,反而會把你從信心當中、從真理裡面完全地斷絕開。所以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
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唯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愛的關係,我們靠著耶穌基督與上帝形成了愛的關係,信賴的關係。律法因為不信賴,所以要求遵守,必須遵守的幾點。但其實,如果瞭解律法的這個原理,知道律法的這個原理,那麼在人際關係,特別是教會這樣的組織裡面,也可以照樣地去適用它。
在牧會的時候也是,如果清楚地知道律法和福音的話,那麼就可以進行福音性的牧會。在牧會的時候也是,如果清楚認識了律法與福音,那麼最好進行福音性的牧會。但是如果認識律法和福音,卻進行律法性的牧會的話,那麼信徒就會很痛苦,很累。如果搞福音性的牧會,信徒們就會很高興。
十誡命是因為人是罪人,所以給了十誡命。所以這個基本前提就是他們都是沒有希望的,從祖先那裡開始就已經沒有希望,這些人他們也不認識上帝。給人類十誡命是因為人是罪人,所以才給了人類。也就是說這個前提是什麼?人類是沒有希望的,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行的。而且人也不認識上帝,所以為了叫人認識上帝而把這個律法給人。
他們也沒有基礎,所以就給他們提供了一些基礎,叫他們這樣做,那樣做。“除我以外不要侍奉別的神。”就這樣給他們提供一些基礎的東西。把律法給人的那位,他的心是什麼樣的?是希望人能夠與自己合一,成為夫妻關係。
在結婚以前有這樣的人嗎?如果咱們結婚的話,你要遵守從第一條到第十條,說了十條。還有,還要給我買路易威登挎包,一年要給我買幾套衣服。還有絕對不要命令我要給你做飯。還有我早上起床很晚,所以不要叫醒我,你自己去上班吧。如果你同意的話,那麼咱們就結婚。這是女方提出的要求。然後男方也有男方的要求,早上給我做飯,不要看別的男人等等。這樣的訂出規條。這是什麼關係呀?這是互相不信賴的關係,就立了一個最基本的框框,叫人不要脫離這個框框。那麼這樣的關係不是愛的關係,而是懷疑的關係。
在律法下面的關係是懷疑的關係,監視的關係,而不是愛的關係。但是耶穌向我們顯出了他對上帝的愛,耶穌向我們顯出了上帝對我們的愛。“雖然你們這樣做不到,但我還是愛你們。”將這個愛顯明給我們。
如今,我們在他面前要怎麼做呢?在饒恕我們一切的那位面前,“我今天睡懶覺了,你饒恕我吧。”如果這樣做的話,就說明你還不理解對方。他連性命都為你拋棄了,饒恕了你,難道會因為你沒有做一頓飯而把你趕出去嗎?如果這麼懼怕的話,該會令他多麼鬱悶哪。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每天就拿著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這樣去想,多麼令人鬱悶哪。
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不再是這樣的,而是用愛,理解主的心,知道主所喜悅的是什麼,然後努力去滿足他的需要,在主面前成為有眼力見的人。在律法面前沒有眼力見,即使有也不行,要按照所吩咐的照樣去做。但是上帝所喜悅的是什麼,通過耶穌已經全部告訴給我們了,並且把聖靈給我們,所以如今我們裡面有能夠認識上帝心的那個能力。
現在你們既然認識了這個心,那麼就要積極,不要再像僕人那樣,而要做朋友,要努力去做。“我要去中國,這是不是上帝的旨意呀?如果不是的話我要受詛咒的,怎麼辦哪?”不要這樣。禱告的時候你要這樣禱告“上帝啊,這次我去中國了,中國那麼的火熱,信耶穌的人有那麼多,他們需要養育,我要去中國,求你幫助我,支持我。”我們要能夠這樣禱告。
但是屬律法的人總是想“這是否是上帝的旨意呀?”就是很擔心,如果稍微做一段時間,不順利的話就會想“這可能不是上帝的旨意吧。”如果碰到逼迫就想“好像這不是上帝的旨意。”還有,自己為別人禱告的時候,結果自己卻感冒了,為感冒的人趕鬼結果自己的嗓子卻很疼。“這可能不是上帝的旨意吧?”然後就又停滯不前了。屬律法性的人總是以這種方式做事。但是認識主心的人,愛主的人,這樣的人會去考慮主的心,而不是僅僅在乎有沒有這樣的話。
我們在作工的時候也要讓指導者的心暢快。我是侍奉監督的人,因為我是副牧師,那麼我就理所應該的叫監督的心暢快才對,不能叫他為難。但是人們總是裝作我很尊重上司的樣子,其實卻叫上司為難。
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比如說有別的機關交托一件什麼事情給自己做,那麼這個時候我應該主動地去判斷一下這件事情能不能做,考慮全域做出判斷,然後回復對方。但是人們一般怎麼說呢?“好,我知道了,我想幫你做,但是我得問一下我們牧師。”大家是不是這樣做過?這就說明在你心裡已經沒有我要幫助牧師的心,沒有很有眼力見的這樣的想法,總是以自己為中心。
“我想做,但是不知道牧師怎麼想?以後我再告訴你吧。”那我怎麼辦呢?如果我說“不行,我們機關不能做這個工作。”那麼你就回話說“我們牧師說不行。”那麼對方會埋怨誰呢?僅僅會埋怨牧師。這種叫人為難的事不要推給牧師,然後自己說“我其實想幫助你做這件事。”不能這樣。
從一開始我就要自己擔當,“我是這個機關的人,所以這樣的工作我沒有辦法接受。”應該從一開始就判斷情況,然後這樣跟對方說清楚。說話的時候也可以說“也可能牧師會允許,那我問一下再回復你。”這樣做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這樣的話,如果牧師說行,那麼對方就會想“牧師心胸挺寬闊的。”我這是為了給大家說明,所以舉了這麼簡單的例子。作為副牧師對於監督應該以這種方式、這種心去作工。
當信徒們有什麼不滿的時候,副牧師們說“我很理解你們的心,但是監督......唉,怎麼辦呢?”就這樣以這種口氣去回復信徒。裝作自己很關心信徒,然後把所有的埋怨,所有的不滿都推給監督,結果就變成了因為監督所以做不好。這樣的人看起來好像自己挺順從的樣子,但是自己其實是在做離間的事。然後信徒們就很喜歡這樣的牧師,從這位牧師那裡接受教育,就開始對監督說長道短,這都是中間人的問題。
黑臉應該由自己來扮演,“不行,可能監督會允許,所以我可以找機會問一下監督。”這樣做的話,那麼信徒們會喜歡監督。副牧師在中間應該擔當這樣的角色,想法應該改變,應該理解監督的心,叫監督的心能夠暢快。
再就是作工的時候不要像僕人一樣作工,而要像自由的人一樣做事。我聽過這樣一個有意思的故事。美國有一個有名的事業家,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吩咐兩個少年幹活,給一個少年很多錢,給另外一個人錢很少。得到的薪水少的人就來找他說“為什麼給我這麼點錢呢?”他就對這個人說“我告訴你為什麼,你現在到市場上去買土豆回來吧。”
這個人就到市場上去一看,土豆太貴了,他就回來對主人說“怎麼辦呢?土豆太貴了。”主人就問他“那價格是怎麼樣的?”然後他又回去問到底價格有多大的差異,然後又回來了。主人又說“沒有土豆,有沒有什麼能夠代替土豆的其他的蔬菜呀?你去瞭解一下紅薯的價格。”這個人又回去了,又去打聽紅薯的價格怎麼樣,然後又回來了,好不容易把紅薯買回來了。
然後主人就對他說“你在這裡等一下。”然後他又同樣地吩咐那個拿薪水多的人。那個人出去以後,沒一會兒回來了,就報告說“今天因為天氣不好,所以土豆的價格太貴了,我也瞭解了一下紅薯的價格,如果可以的話可以代替土豆。紅薯種類有很多,價格是這樣這樣的。最便宜的那家,我要了農場主人的電話號碼。如果可以的話,我打一通電話人家就會送來的。”然後主人就對旁邊站著的這個人說“你看到了吧?這就是他與你的差別。”
就是說知道主人心的人會很快地就考慮到所有的事情,不會令主人感到鬱悶。不會問一遍又問一遍,問一遍給他回答了又問別的,又給他回答。他知道主人的心是什麼,會很快地做的很完美。要知道到底主人想要的是什麼。
我上次遞交的報告書給大家看了吧?就是出差回來以後的報告書。我的心裡帶有什麼樣的想法呢?就是看了我這個報告書以後,讓人不要產生很多疑問、很多想法,讓人能夠很痛快地就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不然的話,乾脆不要做好了。我會把到哪裡去了,那個教會的牧者是誰,他的照片,大概的背景、情況,這樣簡單地介紹。這樣的話,讓看報告的人會心裡很暢快。還有,我到那裡去對那裡評價是怎樣的,花費了多少錢,有什麼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情況,這樣的一目了然地寫出來了。因著這樣的報告,也會受到信賴,那麼對方會願意今後把更多的事情交給你來做。
現在出版社與我們協作,一起出版書,還有一些資料等等。其他的語種,比如說是韓國語的情況總是會受到“這樣的講道不能隨便地發出去”這樣的情況的影響。現在的氣氛是這樣的,不要這樣亂髮講道,這屬於侵權。但是現在我們主日講道也發送,也上傳到博客裡面,不是一直在這樣做嗎?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得到了這樣的評價,“如果全都像中國語翻譯室這樣做的話,誰會指責什麼呢?儘管做好了,儘管做好了。”為什麼?因為我們受到了信賴。如果都像我們這樣做該有多好啊。
但是有意思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做的不好的那個情況,因著他們總是會出現什麼呢?總是會出現管理他們、調整他們的一些法,一些規則,總是會為了他們而制訂很多的規則。但是一旦出現了規則,那麼我們也就受到影響,因為我們也在整個框框裡面。那麼誰特別遵守這個規則呢?知道嗎?做得好的人也特別的遵守規則,對於不做的人制訂這些規則有什麼用呢?所以我不喜歡制訂什麼規則,因為制訂了規則,只是讓做得好的人受到限制,對於不遵守的人不會有什麼改變、變化。
所以要想讓事情做的更好的方法不是制訂規則,而是讓做的好的人做的更好,更加地信賴他。結果實的就要讓他更加的結果實,不結果實的他自己就會枯乾,不必要勉強去遏制他。重要的是是否有果子,這個過程沒有人能去判斷,只能看果子。果子好的話,樹也就好。
我們是否愛主,再怎麼用嘴巴說“我願意獻身,我愛主”也沒有用。如果愛的話,就要出來果子。有果子的話,就說明這個人是愛主的。耶穌也這樣說“你們有我的誡命,遵守這誡命的就是愛我的。愛我的也蒙我父愛他,我也與他同在,我要通過他顯現我。”那麼當然也就會結出果子。所以我們要成為愛主的人,而不是好好遵守法的人。還有,不是要提高自己的水準,而是要成為結果子的人。
不是用嘴巴說愛主,讓我們能夠通過果實來顯出我們對主的愛。為此我們禱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