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上帝同工的人

哥林多後書講解(三十)

【林後6:1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fyh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我們與上帝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林後6:1

 

保羅如此放膽地告白“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人。”是與上帝同工的人,他如此放膽地告白。“上帝與我同工。”因為是保羅,所以才敢這樣告白嗎?才能夠這樣告白嗎?難道我們不可以這樣告白嗎?

 

我們與上帝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上帝賜給我們恩典,所以為了叫這恩典不變成徒然的,我們要結出與這恩典相應的果實來。“與上帝同工的人。”保羅這樣說。

 

舊約時代,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上帝特別使用的人。那個時候,當時的人可能不會那麼想。在挪亞時代,誰會想挪亞是一個特別的人?如果認為他是特別的人,那麼可能大家都會去説明他的,但是因為沒有人把他當作特別的。但現在來看,過了很久以後再來看的話,“挪亞是上帝所揀選的人,在人類當中揀選了這個人。”還有亞伯拉罕,在當時他得到了人們的承認了嗎?反而是流浪的浪子,流浪的客旅。但現在可以看到,他是被上帝所揀選使用的人。

 

看起來好像全人類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在上帝眼裡,這個人卻很特別。亞當也是一樣的,在所有的泥坯鄰當中,在所有的人當中,亞當這一個人是有意義的。其他的人都沒有意義,那些子孫也就那樣死去了。再就是大衛,在人眼裡,他連他的弟兄們都不如。但是在上帝眼裡,這是預表將要來的彌賽亞的人物,所以上帝揀選他、使用他。

 

還有的時代,比如耶利米,雖然有很多人,但上帝只通過他顯出自己的旨意,去進行上帝的事。還有施洗約翰,在那個時代也是被揀選的人,他完成自己的事離開了世上。雖然說在婦人所生的當中他是最大的,但是人們根本不知道,然後虐待施洗約翰,拋棄了他,舊約時代是這樣的。

 

那麼在新約時代呢?有沒有上帝特別使用的人呢?因著耶穌基督,上帝的應許成為了每一個人的所有,所以在那以後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人嗎?在當時人們也可能認為“咱們都是一樣的。”當然方式可能有一些不同,過去沒有普遍性,上帝只是單方面去揀選,其他人乾脆沒有機會。但在新約時代,機會是公開的,誰都有。只要順從上帝的話語,住在真理裡面,那麼誰都有可能被使用。但不是誰都可以這樣做的,上帝會看這個人的內心,看他的心靈,看他是否有這樣的可能性。現在回過頭來看,也有上帝特別揀選使用的人,不能說沒有,無法說沒有。

 

那麼有誰呢?聖經上也有這樣的話語,有人是為了猶太人,給猶太人傳福音而特別使用的,誰呢?彼得。那麼其他人不是嗎?其他人不向猶太人傳福音嗎?都傳,但是這個人是特別被揀選作為這個器皿使用。作為給外邦人傳福音被使用的器皿是誰?保羅,特別被使用。雖然具有普遍性,每個人都可以這樣被使用,只要照樣去順從話語就可以,但是明明有上帝特別揀選使用的人。

 

還有第一個殉教者司提反,肯定也有上帝使用他的理由。還有約翰,上帝讓他一直活到最後,作為有靈感的人,肯定上帝也有使用他的理由。現在回頭來看,當時雖然不知道,但是在聖經以後的時代,肯定也有上帝特別使用的人,肯定有這樣的人物。像路德這樣的人,常常被人掛在嘴邊,對吧?上帝肯定是在那個時代把他作為一個器皿使用了。

 

雖然上帝的話語對每一個人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適用在每個人身上,但是有上帝呼召使用的人。還有加爾文,現在雖然是受批判的物件,但在當時上帝也有使用他的部分,都是作為器皿而使用。這就是上帝對人的旨意,不但有上帝的計畫,也就是上帝的意圖,還有攝理,攝理是什麼呢?就是上帝對個人的帶領,就是特別對個人的作工,有這樣的。對於這方面,我們不能藐視。我們都有可能性,這個可能性是向每個人都公平地打開的,但不是說每個人都一樣。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耶穌的名,都可以靠著耶穌的名順從,靠著耶穌的名趕鬼,這個是打開的。雖然是開放的,但不是每個人都去做,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擔當這話語。有能夠擔當話語的人,上帝就把這事工交給他,讓他去擔當,那麼他就是上帝特別揀選的人。

 

保羅知道自己是特別蒙揀選的人,所以他能夠這樣放膽地告白自己是與上帝同工的人,所以他有如此的膽力。還有他也自稱為使徒,儘管他不屬於十二使徒之內,但是他還自稱自己為使徒。他在去大馬色的路上遇見耶穌,得到了很大的啟示,然後自己身上也顯出各種證據,所以他非常的確信這一點。他還到了第三層天那裡聽到了什麼話語,所以對此他非常確信。

 

那麼在這個時代就沒有這樣的人嗎?像視無言這樣的人,當然是一樣的,對每個人的機會是一樣的,但是上帝特別揀選這個人使用他。在這個時代,把他作為裝載庇哩亞運動的一個器皿,效仿聖經運動的一個器皿去使用他。同樣,跟他同一個時代的人是不願意承認的。可能過了五百年以後,人們才會不摻雜任何的情感、私心,會同意這個事實,同時代的人很不想承認。

 

挪亞時代的人誰願意承認挪亞呢?耶穌時代的人誰願意承認耶穌呢?一個拿撒勒青年,都嫉妒得誰也不願意承認。誰想承認視無言呢?這個時代的人不願意承認,覺得他也沒有什麼知識,很多人這樣的藐視他。為什麼?因為現在一些大型教會的牧師基本上都有在國外留學,學了什麼什麼。但是視無言不是這樣開始的,而是沒有學習那些之前就開始的,他的學位是後來才去學習得到的。所以在人們眼裡覺得他很無知,認為他沒有背景,只是一個鄉下的青年而已。但是上帝卻把他當作器皿使用。

 

如果不想承認這個事實的話,就會出現問題的。如果不想承認的話,想一下,不願意承認、不想承認挪亞的那些人,他們的結果是什麼?他說的話再怎麼覺得好像有道理,好像是那麼回事,但是因為不喜歡這個人,所以就不想承認他所說的話,最終就會否認。耶穌說的話好像沒錯,但是不喜歡耶穌。“這個沒什麼背景的人,不喜歡他。”所以就拒絕他所說的話。

 

不願意承認保羅,為什麼?在當時直接向耶穌學習,接受耶穌養育的使徒們,有很多教會是通過那些使徒們而得到養育的。“保羅是什麼呀?不怎麼樣,原來是逼迫耶穌的人,後來自稱自己為使徒,我不想承認他。”而猶太人呢?他們也不願意接納保羅,認為“過去他跟我們是一樣的,什麼時候突然改變了,站在那一邊了,簡直給我們帶來太大的威脅了”,想要把他除去。舉個例子,北韓很想除掉金新朝牧師,因為因著這個人改變宣傳效果,非常了不得。所以猶太人也非常想殺死保羅,不想看他,不願意接納他。那麼結果會怎麼樣?

 

現在人們也不想接受視無言所說的話,為什麼?他所說的話雖然有道理,但是不喜歡這個人,不想接納這個人,不想承認他,那麼最終吃虧的只是自己。現在可以承認視無言,但是小時候就在教會裡走來走去的一個小孩子,現在擔當了監督的職分,人們就不願意承認。誰願意承認呢?如果用人的想法來看,會覺得他還不如我,可能會這樣想。如果這樣的話,也就只有自己失敗。

 

人們不承認這是上帝所做的事,都是憑外貌去判斷。但是我說過,所有的犯罪都跟什麼連接在一起呢?都是從什麼開始呢?不承認這是上帝所做的事,從這裡開始,對上帝的抵擋開始,從外貌來判斷事情開始,就是看不到這是上帝所做的事。那麼最終嘴上說自己是做上帝的事,但其實是在妨礙上帝所做的事,妨礙上帝所使用的大的器皿。

 

但上帝明明說“我要以你為福分的根源,祝福你的,我要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要詛咒他。”受到上帝的詛咒還能怎麼活下去呢?所以只要發現是上帝使用的器皿,就要去祝福他,努力去祝福他,叫他更加的亨通,去幫助他。但是人們總是以人的眼光去判斷事情,所以總是譭謗那樣的人,總想把那個人拖下來。這樣的話,就只能受到上帝的詛咒。“你又能做什麼事,又能結出什麼果實呢?”多麼可怕啊。

 

我們要知道我們在做的不是自己的事,我們做的是教會的事。而且不是一般的教會,而是上帝在這個時代所使用的教會,我們現在做的是這個教會的事工,所以我們不要把它當作普遍性的事情。我們不能想我們只是在這世上很多教會當中的一個,按照普遍性的原理在作工。要知道上帝在這個時代,在二十一世紀,從全世界當中特別揀選的這個教會。現在這裡有上帝特別揀選的人,而我們現在正在這個教會裡面幫助這人所做的事。

 

如果對這事工帶有不滿或者是反對,或者是褻瀆,那麼就免不了受詛咒。反過來想,如果你幫助這事的話,誰會給你福分?上帝會直接賜福給這人,這個人會得到多麼大的福分哪。我真的帶有很大的期待,“我該會得到多麼大的福分哪,我的子孫們該會得到多麼大的福分哪。”雖然我們也受逼迫,也被圍攻,也受辱駡,但我還是想“我得到多麼大的福分哪。”因為我在祝福福分的根源,願意跟他一起作工,同心同意地去做事,所以上帝該會多麼的賜福給我。

 

還有跟我一起做事的人也會得到多麼大的福分哪。他們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們會得到很大的福分。跟我一起做事的人,對教會不是帶有不滿,而是愛教會,所以結出果實。大家愛教會是吧?所以我就想“幸好幫助我的人都這樣的愛教會,為教會獻身,所以他們該會得到多麼大的福分哪。”

 

上帝不是僅僅愛我們教會而這樣做,他是為了全世界的教會,為了把這個話語傳給全世界的人,所以擔當分糧食的職分的人該會多麼有福啊。這不是隨便哪一個時代都有的事,而是賜給這個時代的事,所以這是很感謝的事。在一百年以前也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國家沒有過,全世界也沒有過。

 

五百年前連聖經都看不到,為了把聖經翻譯成自己的語言而被火焚燒,還有為了受浸禮而被殺死、被淹死,這樣的事情很多。而今天呢?聖經誰都可以有,誰都能有聖經,誰都可以隨便的讀,隨時的讀。過去為了找一節經文,比如說找“耶穌的寶血”,那麼你要把聖經從頭到尾都讀完才能找到。但是現在,在電腦裡一打字馬上就可以找出所有關於寶血的經文。在過去,如果有這樣的事情,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算是秘密。如果誰能夠以這種方式看聖經,那麼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秘密,因為就可以認識聖經,可以更好的認識上帝。但是以前做不到,而今天可以。

 

現在我們在這樣的時代,在這樣的教會裡,跟隨著這樣的指導者作工,這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好,而是靠恩典得到的。對於得到如此大恩典的人,上帝又有什麼期待呢?如果這個時候還在彷徨,沒有找到自己的路,不知道該做什麼事情,那怎麼行呢?得到了如此大的恩典,但是卻找不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怎麼能行啊?要做的事情有這麼多,你還要到哪裡去彷徨呢?到哪裡去禱告求事情呢?求上帝給他要做的事呢?所以不要徒受這個恩典。

 

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就是說現在是作工的時候。我們能夠作工的時間只剩下二十多年吧?其實我們都差不多,最多只能做二十年。我來到這裡作工已經過了十五年了,再做一點就到時候了。我們教會的副牧師都有退休的年紀,我們做到現在其實並沒有多久,好像只是眨眼的時間,但是已經過去很多了。

 

所以我們也不要想“我要做很多的事”,只要把現在交給你的那些事,把它好好的完成就好了。那有什麼難的嗎?為什麼難?因為人們很難堅持,同心同意地去做一件大事很不容易。其實完成一件大事反而不是那麼難,大家現在所做的事,只要持續的做下去,持久的做下去,看一下,你會結出很多的果實的。但是人們不願意這樣做,總是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這樣那樣的。最後連這個都做不了,然後就離開了。只要現在你所做的事持續做下去,看一下會不會有果實。

 

有的人雖然持續地去做,但是卻結不出果實。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播種,你再怎麼努力有什麼用?想一下能行嗎?你非常努力地去耕地,去施肥,會出來什麼?你沒有播種的話,會出來什麼?種子是什麼?上帝的話語。你從來沒有得到上帝的應許,能結出什麼果實呢?只會有樣子,卻沒有果實。到最後,只會分散,什麼也不剩下。一定要播下種子,才會出來果實。

 

我現在是靠著播下的這個種子在做事,這話我已經說了十五年了,靠著這種子在做,因為這種子會結出果實。你再怎麼努力地去搞這樣的計畫,那樣的計畫,但是沒有用。如果沒有播下種子,沒有任何的保障,就只不過是信念而已。但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福分的根源,萬民要因你得福。

 

我確實地播下了這個種子,然後開始了事工,所以必會結出果實。只要田地是好的,就一定會出來果實,對此我非常的確信。雖然不知道會以什麼樣的方法,但是我敢如此放膽地說。亞伯拉罕放膽說話的時候,人們可能會認為他很傲慢,但是他卻相信上帝的話語。“我是萬民的父。”人們可能會認為他太傲慢了,精神不正常,沒有道德。但這是事實,怎麼辦呢?

 

“我是福分的根源,萬民會因著我得福。”我非常相信這話語,這是事實。這種子是活著的,不是因為我傲慢。我又把這種子分給每個人,叫每個人都明白在自己裡面有這樣的種子。大家也已經把這個種子播在自己的心裡了,對吧?“我是福分的根源”這話語已經種在大家裡面了,對吧?那麼一定會結出果實。只要你有機會的時候,二十年、三十年這樣持續下去的話,一定會結出果實,絕對不會變成徒然的。

 

我在教會裡作工的時候,最讓我感到心痛的是什麼?比如說,在年初的時候會設立計畫,有的人計畫做什麼,然後非常隆重的開始,掛上牌子,這樣的開始,比如說什麼什麼宣教會。但是一年還沒有結束,這個宣教會就沒有了,這是什麼呀,這算什麼呀?對於這件事你所投資的錢,所投資的那些精力,還有那些人,都怎麼辦?

 

最可惜的就是對那項事工獻身的那些人,對他們來說,那麼寶貴的兩三年的時間到哪裡去了?沒有任何的果實,只是走了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什麼時候會有價值呢?以這個過程為基礎,然後不斷地去努力的時候,才會有意義。但是當這個過程只是以失敗告終,不再繼續的話,那有什麼意義呢?然後又重新開始別的事情。

 

這相當於浪費了三年的時間,人生三年的時間浪費了。一開始大張旗鼓的要做什麼做什麼,結果三四年就結束了,沒有積累任何的經驗,這是浪費人生。從結果來看就相當於這個指導者利用了那些參與者的人生,浪費了他們的人生,浪費了上帝國的寶貴的資源。你如此的浪費了別人寶貴的人生,以後會需要對此負責的。

 

我希望大家當擔當了上帝作為恩典給我們的、與我們同工的這職分的時候,要竭盡最大的努力。另外,我對於現在我所做的事並不感到滿足,為什麼?因為我有過快馬加鞭的那些經驗,就是飛快的向前跑的精力。所以現在我明白,我現在跑得並不快,並不像過去那麼快。

 

我想說的是什麼時候呢?2004年,我們在錄製庇哩亞研究院課程的時候,那個時候沒有庇哩亞研究課程的資料,所以我們要翻譯,要製作。那怎麼做呢?在錄製庇哩亞研究院課程的下一周就要開課了,開了庇哩亞研究院課程,那個時候乾脆連磁帶都沒有,也沒有資料,根本沒有庇哩亞研究院課程中國語的資料,但是我卻申請了開設這個課程,很荒唐吧?然後就這樣開始運營了,也有人報名開始學習,錢也都收了。

 

那要怎樣做呢?這個周要錄製完第一課,然後到主日的時候才能夠播放第一課。也就是說,一周之內一定要做出一課來。如果這樣的話,要想這樣做,星期一要把庇哩亞課程的一課整理好;星期二、星期三要翻譯,翻譯完還要檢查;星期四就要去錄音,錄完了以後要趕快送到播音室,製作室;週六或者主日早上這個錄影才能夠出來。這樣的話,主日的上午才能夠播放。就這樣非常努力的做完一個周,一個周好不容易完成了一課,然後喘一口氣,“終於結束了一課。”然後接著又是第二個周,所以又要重新開始快馬加鞭。

 

想一下,該會多麼熬夜,能睡好覺嗎?有下班時間嗎?那怎麼可能。而且不是僅僅做這一份工作,每天還要往返機場、開車、接電話,還有中國人來讓我替他討債。而且我白天還要去神學校,還要寫作業。我每天寫作業都是在早上起來上學之前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讀一本書,然後趕快寫一份報告。但是那個時候我的成績卻是最棒的,很奇妙。就那樣一直在向前奔跑,根本沒有下班時間,就這樣一年的時間就把它結束了。剩下幾年雖然沒有那樣的速度,但還是帶著那樣的心一直向前跑。

 

剛開始翻譯《我經歷的基督的醫病與聖潔的神跡》這本書的時候知道怎麼做的嗎?每一天熬夜的去做。那時離目標的時間剩不了多少了,根本不可能做到,因為那個時候世界盃要到了,所以我就下決心“就剩下一個周的時間了,趕快把它做出來。”只有這樣世界盃的那個時候才能夠分出去。

 

那個時候有一個叫孔睿姊妹的,聽說她上學的時候在檯球廳那裡打工,所以我就把她叫來,“趕快來幫我。”就這樣的熬夜。然後她也把不信者的朋友叫來,就是這樣的作工。想一想我家裡真的亂成一團,因為有兩個孩子,一個剛出生,家裡也沒什麼錢,也沒有買奶粉的錢。一回到家,亂七八糟的,妻子總是很憂鬱的表情,哭喪著臉,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到神學校要交作業,到振興院要讓我開車,真的是一點餘力也沒有。

 

因為有過那樣的經歷,所以現在真的是坐在這裡很平安的工作的感覺。現在只不過是心很痛,因為總是有折磨我的這樣的事情。那個時候是身體很累,但是真的是飛快地向前跑。因為那樣做過,所以才可能結出這樣的果實,就是十年以後才會有這樣的果實出來。那個時候拿薪水的只有我一個人,而作工的卻有五六個人,常常是這樣。比起所投資的,有更多的人在擔當這個事工。因為這樣做,所以才出來這樣的果實。

 

大家如果拿著薪水,只做一個人該做的事的話是不行的,那樣的話是結不出果實的。如果拿一份薪水,就應該決志“我要擔當五個人的工作!”說實在話,我有這樣傲慢的想法,這沒辦法,我真的有這樣的想法。教會的一些人總是說我怎麼樣怎麼樣,我就在心裡想“你如果不用我作工,把我除掉的話,現在我所做的這些事情要想將它持續下去,那麼至少還要找十個人才能來擔當我這一個人的份兒。”我真的這樣想。

 

現在我所做的事也是這樣的,再加上幫助我的人這麼多,可能十個人也不夠我一個人現在所做的這事。我們不要僅僅想“做好自己的這一份就可以了”,而要努力,要常常能夠聽到“誰誰熬夜作工了”,要常常像世界大會的那個時候一樣。其實對於我來說,那段時間是很自然的。因為以前我們就經常這樣的加班,孔睿、李貞蓮,我們每天晚上那樣的加班,所以警衛經常上來找我們,“你們什麼時候下班呢?”每天十一點左右就會上來找我們。應該以那種方式作工,這樣去做吧,大家做一下看看,因為這樣做,所以今天才出來這樣的果實。

 

我覺得實在不行的時候會一個人跑到山裡面去,以前我不是這樣做過嗎?到三峰裡那裡去。在辦公室裡六個月的時間連20%的進度都沒有達到,但是到三峰裡一個月的時間就百分之百全部完成了,就是有如此大的差距。要投入,要集中,要投入時間。

 

我在整理庇哩亞研究院原講的時候,平均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那個時候,我也不接電話,也不確認郵件,電話乾脆都不開機,家裡的事情更是不關心。因為我這樣的去做,才在兩年裡完成了,需要這樣的投入。

 

現在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不做的話,以後上了年紀想做,但是力氣也不夠了,腰也疼,“唉呀,不行啊。”現在我們有機會的時候,就像燃燒的火把一樣要趕快去做,這樣才會出來果實。因為有這樣的獻身,所以今天中國才會結出這樣的果實。希望其他語種要吸取這樣的經驗。因為有過這樣的努力,所以才會結出這樣的果實。不要想“這樣慢慢做下去自然就會結出果實的,很當然就會出來的”,這是不行的,不會結出果實的。

 

讓我們進入第二跳躍期,真正地結出果實吧!為此我們一起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