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免得職分被人譭謗

哥林多後書講解(三十二)

【林後6:3

講道: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lf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譭謗。(林後6:3

 

有人問我們“你現在想要做什麼?你的願望是什麼?”如果有人這樣問我們,“你要做什麼?”那你會怎麼回答?你想改變人是嗎?那你想要怎樣改變人?你想要給人什麼樣的變化?如果自己沒有體驗的話就是很荒唐的事,因為自己要有體驗才能夠給別人帶來體驗。

 

我們要做的事,就像我要遇見上帝成為幸福的人一樣,我也想叫世上那些靈魂不再彷徨,叫他們不再呼籲,而是能夠遇見上帝,這是我們要做的事。但這事不是我們個人能夠做得到的,而是教會所做的,以教會為單位去做。果子是由枝子結出來的,根無法結果,樹葉也無法結果,果子只結在枝子上,所以這是教會要做的事。

 

我們教會是有如此使命的教會,就是叫更多的人得福的使命。以此為一個運動現在向全世界展開,就是作為庇哩亞運動給全世界的教會帶來影響,改變那些教會。通過那些教會讓更多的人擁有跟我們一樣的體驗,就是作為上帝的兒女,作為義的後嗣。這是我們的目的,就是叫更多的人成為這樣的人。

 

我們現在說在擔當著世界宣教,這並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要在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建立庇哩亞教會。”不是這樣的空口說說,並非是虛浮的計畫。在菲律賓建一個、在中國建一個、在美國建一個、在加拿大建一個......“現在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都有我們的教會,我們現在在面向二百多個國家做宣教。”我們現在不是為了想說這樣的話而做事,那樣的話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原來都是很可憐的人,所以這樣的我們都有體驗對吧?我們原來是何等的走投無路,在黑暗當中,就好像動物一樣,嚎啕大哭。現在像我這樣的靈魂在全世界有很多,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叫這些人遇見上帝,找到真理,因此我們今天在做事。救了他們以後還要維持他們的靈魂,不是僅僅叫他們遇見真理以後就放著他們,不理他們。所以要建立教會,然後把靈魂交給那教會,我們現在做這樣的事。

 

我們雖然是非常軟弱不足的存在,但是通過我們這樣軟弱不足的存在,怎樣能夠更加有效的更快的讓更多的人接觸到這話語,去養育他們,怎樣才能做到呢?我們一直在尋找,其中找到的方法就是翻譯宣教,翻譯宣教會的這條路。

 

如果我們僅僅用嘴巴來說的話是沒有說服力的,當然曾經我們一開始也只是說,因為眼睛看不見,當時眼前看不見,然後過了十五年以後的現在看得見了,所以這成為了一個典範。“我們只要這樣宣教就好了。”就這樣才有了很多能夠側耳聽我們這樣建議的人。

 

當我們這樣去做的時候,因為沒有前例,所以在人聽來是很荒唐的事。在我們之前有很多人不是沒有做過宣教,他們也打著口號在宣教,然後在哪個國家有我們庇哩亞人,僅此而已。但是誰敢想像向著整個民族,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民族,向如此大的國家全面地去宣佈這個話語,叫他們接觸這個話語,從而在各處結出果實,而且茁壯地成長,出來如此多的果實,誰敢如此期待呢?而且完成這事的人也不多。

 

但是這真的是上帝的恩典,讓我們遇到如此好的時代,給我們如此好的時代。還有網際網路這個媒體的出現,中國也開放了,在各個方面條件都為我們打開,我們所擁有的話語也具有普遍性,所以才結出這樣的果實。

 

如果計算這樣的事成功的成功率的話,因為今天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了,所以我們覺得很自然的就這樣成就了,但是其實能夠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個可能性真的是非常了不得。在人類歷史上之前沒有過,以後也很難有的事,事實上真的是這樣。

 

我們即使宣教,但假如中國不是這樣的封閉的國家的話,根本無法做。我們之所以能夠做到有很多理由,有一個理由就是中國還沒有將基督教制度化。現在也是,在已經制度化的地方我們根本無法進去。在三自教會裡面我們再怎麼想努力去傳道也不行,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制度化,就是已經有了框框,所以再怎麼得到恩典也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無法繼續給他們帶來影響。所以三自教會的牧師們再怎麼改變也很難期待會有非常大的變化。要想改變的話,在三自教會裡面後來得到了恩典就得出來,哪怕受逼迫也得自己重新開拓教會,只有這一條出路。

 

今天我們在中國各地建立了那麼多的教會,這並不是說從神學校畢業的學生,在中國神學畢業的人來建立的教會,而是大叔大嫂們他們得到了恩典,然後才站出來這樣的去擔當。而之所以他們能夠做得到,是因為制度化的那些裝置現在在教會裡面還不是那麼完備。出於這樣的狀態,所以才有可能有了今天這樣的事工。

 

像我這樣的人在中國也是被邀請為講道者使用過,但是在美國那樣的地方,你講道講得再好,美國的哪一個教會會邀請一個平信徒去講道呢?只是一個弟兄或者只是一個大嫂,或者只是一個姊妹,講道講得再怎麼好也不會邀請他去講道,為什麼?因為畢業神學校的人已經掌握了教會,全部都是得到了什麼博士學位的人,他們成為了指導者在管理著教會。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人,只是得到恩典顯出能力,僅因著這一點是很難被使用的。因為現在中國在制度方面還沒有完備,所以才可能。

 

再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開始打開的,這些條件正好讓我們碰上,再加上改革開放到現在還沒有多長時間。還有就是鋪了很多的公路,普通話也統一了。在一百年前還沒有統一語言,後來共產黨統一了全國的語言,所以在中國的任何一個民族都可以通過普通話來接受話語。總之,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還有什麼呢?還有就是一個庇哩亞人到中國去努力的學習漢語,然後走遍各個教會,有這樣的經歷,所以能夠看到中國教會的很多情況。總之,這所有的條件因為都具備了,所以才能夠做得到。

 

一千年以後是否能夠有如此高的可能性呢?真的是很難有的事情。因為今天發生在我們眼前,所以覺得好像很平凡,沒什麼特別,不知道其中的意義。但其實如果寫宣教學歷史的話,這是一個劃時代性的宣教,可以說打開了新的篇章,現在是這樣的時機。

 

很感謝我們能一直這樣作工直到今天,而且能夠帶著放眼未來的這樣的視角作工。我們一直帶著想著今後三十年以後在做事,因此分四個階段來作工。十五年的時間播種、挑選的階段我們一直這樣做過來了,如同我們所期待的,結出了很多果實,反而比我們所期待的出來更多。這證明什麼?這不是偶然成就的,而是這是必然的。通過這樣的果實可以知道上帝的話語真的是活著的。因為田地接受了這話語,然後耕種了這個田地,所以才會出來這樣的果實。果子是活著的,種子是活著的,然後地也是好地,已經確認了,所以只要繼續努力下去,果子就會繼續結出來。在其他語種的國家也會生出來的,我們非常確信這一點。

 

我們是帶著長期的計畫在作工,在這當中有過很多困難,最讓我為難的是什麼呢?就是帶著短淺的目光做事的人,最為難我們,總是與我們產生摩擦,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現在我們人也不多,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們在看著三十年以後在做事。所以有很多事情今天必須要做,雖然現在眼前看起來不是那麼著急,但那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而給我們帶來妨礙的就是總是出現很多必須要我們今天來做的事。人們總是看眼前的事,大部分人都是這樣,一百個人當中九十九個人都只是看眼前的事。所以雖然搞中國宣教,但是我受很多的辱駡,為什麼呢?

 

我剛從中國回來的時候,青壯年宣教會讓我做協力宣教師,而且願意為我提供學費。不是提供一次的學費,而是只要我的工作做得好的話,會一直幫助我提供學費。然後他們組成了一個小組,牧師給他們青壯年宣教會內部組成了一個宣教小組,而我就成為了負責的宣教師。

 

其實我對這方面的事工並沒有太大的關心,但是在當時來說這也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們立一個從國外剛回來的人為宣教師,然後把這樣的事工交給我。然後每一個周有一次聚會,再就是有什麼特別研討會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聚來,因為那個時候有很多人對宣教都非常的關心。然後到了夏天要把他們帶到中國去進行短期宣教,要我常常準備好對於宣教的一些教育之類的,這都需要很多的時間。

 

對這事工我並沒有積極去做,因為要常常聚會。我要做的事另有所在,所以我就常常說我所想的東西。但是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所以總是跟我的想法意見不一致,常常產生摩擦。我總是對他們說“我要趕快翻譯書籍,我要趕快播種才行,現在要趕快把書籍供應給當地的教會才行,所以我現在沒有時間。”而且這時間也不是一直有的,要到2008年為止,要趕快都做好才可以。2008年有什麼呢?有奧運會。過了奧運會以後,播種的效率就不是那麼高了,所以那之前我要趕快做,現在也沒有時間。

 

還有國際振興院那裡又叫我做什麼呢?為了中學生們,每到放假的期間就帶著那些學生們去教他們中文。平時也開了那樣的班,就是教導孩子中文。現在我哪有時間去教孩子中文呢?對我來說時間這麼不夠用,但是上面卻指示我做這樣的事情,最讓我為難的就是這樣的事。所以我很難做一個聽話的職員,很難做一個這樣的手下。

 

在青壯年宣教會那裡他們也說我“你怎麼這樣啊?我們都為你提供學費呢。”第二個學期的時候,因為我一直以這種方式去做事,所以已經到了該交學費的時候,他們也沒有為我交學費。後來學校提醒我“這是最後交學費的時間了,不交的話就要開除學籍了。”然後我就積極地向青壯年部要求,他們也沒有辦法給我提供了。結果他們還是直到我畢業為止一直為我提供學費,但是每次都是以這種方式,不是積極地説明我,而是好像逼不得已的情況,因為他們對我的期待我沒有滿足他們。後來那邊的主任宣教師也提醒過我。還有大學部也是這樣對我,他們也對我有所期待,但是我也拒絕了他們,所以他們也就對我不太關心了。

 

在教會裡面有很多這樣的小組,因為中國宣教打開了,很多人都有機會去中國。什麼國內宣教會也去,什麼庇哩亞小組也去,又是什麼也去,總是要我去給他們做翻譯,給我提供機票。但是對我來說不是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但我的這樣的事情誰理解呢?因為我眼前也並沒有翻譯出什麼書,所以他們就說“這人真奇怪,嘴上說搞中國宣教,但是卻對中國宣教什麼關心也沒有。”我就這樣成為了他們指責的對象。

 

那麼在當地呢?因為我在當地普及書籍,所以已經接觸到庇哩亞的那些人就指責我。因為我這樣的普及書,有的人接納,但是也肯定會有反對的人。有個人到一個新的地方去傳話語,因為那裡的人已經看了我們的書籍,所以當他要傳的時候,人家卻很冷淡地說“我們不接受庇哩亞。”然後這個人就認為是因為書籍使庇哩亞的話語、庇哩亞的作工受到了阻礙,所以不要搞這個書籍事工,不要隨便去發書,只要把書給我們就好了。總之,我到哪裡也沒有聽到稱讚的話。

 

然後我翻譯書籍的時候也遇到問題,我再怎麼翻譯都覺得翻譯出來的效果不怎麼樣。我把書籍翻譯了幾本,直到《上帝的意圖》這本書為止,除了《我經歷的基督的醫病與聖潔的神跡》這本書之外,其他的書人們收到了以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

 

後來當我翻譯《認識耶穌趕逐汙鬼》這本書的時候,甚至有的人說什麼呢?我把已經翻譯好的東西給別人校對的時候,他們甚至說“如果這樣去印刷的話,那麼肯定會被當作異端的。”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就開始苦惱,後來我就重新去找那個書籍的原本,還有當時講道的磁帶。我發現原來磁帶裡面講的內容有很多部分在書裡被刪除了。因為很多承上啟下的內容被刪除了,我們可能會理解,但是拿到這書的人來看的時候,因為沒有詳細的說明,所以很難理解,反而會讓人產生誤會,以為這真的是異端。

 

我覺得這樣下去是不行的,然後我就開始重新著手整理韓國語,就這樣的重新整理以後再開始翻譯。我也把這樣的事情向出版社反映,積極強烈地去向他們反映。那麼誰會喜歡呢?出版社當然不喜歡了。最不喜歡我的,最不喜歡聽這話的就是那些編輯們,為什麼?這等於藐視了之前編輯書籍的那些人的功勞。

 

所以四面八方沒有一個人喜歡我,出版社不喜歡我,當地的教會也不喜歡。還有有的語種說“為什麼只印刷漢語書籍呢?其他語種也都印刷一些。”總之各個方面都有問題。因為我不按照老套去做,而是改革,想要去實質性地做事,所以就到處碰壁。

 

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要去做,為了不讓我們要做的這事受到妨礙,所以我就非常小心。比如說如果誰叫我做什麼的話,叫我去開車接客人,那麼我無條件的就OK。我想哪怕我不睡覺,能夠做得到的事情我願意去做。因為碰壁的地方太多了,不能跟誰都結仇,所以人家要求的我首先都答應。

 

他們要我開車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說不行,我一般都會說“好的。”過來搬一下箱子啊行李啊什麼的,叫我去收拾東西,我也說“好。”庇哩亞研究院課程那裡叫我去幫他們整理資料,我也說“好。”把什麼事情交給我,其實那些事情本來是他們要做的,也吩咐給我,那我也是無條件地回答說“好。”還有出版社也要求我做什麼,我也說“好。”為的就是叫我所做的事不要受妨礙,因為本身現在已經有太多的妨礙了,碰了太多的壁了,所以我就會儘量的“是,是,好,好。”

 

後來到了我沒有辦法再繼續好好這樣做的情況了,因為時間與人力都是有限的,其他的事情太多了,而我要做的這事沒有辦法持續下去。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開始說“NONO。”結果因著這樣的契機,然後情況就一下子改變了。感謝的是從那個時候我們有了自己的部門,有了這個部門的目標,這樣我們要做的事情就可以在這個部門裡面不受妨礙、不受限制地去做,多麼感謝啊。

 

但現在也有類似的那樣的妨礙一直出現,不斷地在阻礙。比如說現在有了口譯中心,因為口譯中心也是我們這些人在做侍奉,所以在其他部門的眼裡認為口譯中心是屬於牧會協力式的,因為都是我們翻譯中心的人也做口譯,結果研修生來了也要求我們去給他們做翻譯。

 

研修生過來,而現在我們翻譯人員並不多。英語翻譯現在沒有幾個人,但是假如現在說英文的研修生來了,那怎麼辦呢?有一個研修生來了,那麼就要從早到晚的跟在他屁股後面去幫助他,跟他一起生活,幾乎到這種程度。如果英文翻譯組這幾個人當中的一個人去這樣做的話,那麼我們的翻譯怎麼進行下去呢?但現在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既然有了口譯中心,一般就認為有研修生來,把他們交給我們就行了。然後我又要出面阻止,“我們不是做這事工的地方。”這個時候只能又出現摩擦,出現矛盾。

 

我們翻譯好以後,書籍要趕快印刷才行,但是我們已經翻譯好的書籍,現在已經邀請多少次了,還沒有印刷出來。英文組真的是很鬱悶,英文書籍也是,還有俄語書籍也是,都是很鬱悶的情況。

 

到今天為止,我們一直是在這種鬱悶的環境當中走過來的,那麼我們一定要持守下去的是什麼呢?對這些事情沒有深入去苦惱過的人,就只會面對眼前的事情。我們不能失去方向,我們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要盡我們的心去做。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失望,也不順利,有很多妨礙。那麼這誰要來擔當呢?只能我們來擔當。別人可能會感到失望,不高興,但是我們不能這樣。客人會覺得不滿足,但是主人不能感到這樣的失望。

 

比如我們不能說教會不幫助我們,為什麼?誰是教會?我就是教會,我們就是教會。如果有人說“教會怎麼不幫助我們呢?”那你現在說的是誰呢?你是指著誰說呢?誰不幫助我們?因為我就是教會,現在我們就是教會。所以我們不能怪別人,也不能指責別人,所有難處我們要自己去承受,去擔當。在這樣的情況當中,我們還要持守好自己的職分。沒有人會為我們解決的,我們要帶著韌性,持續地去求上帝的恩典,去擔當這事。

 

直到今天,我們不是一直唱著勝利的凱歌一路很順利地走過來的,我們一直是在實在不可能的時候又反敗為勝,總是這樣。所以我們要下決心,對於我們所擔當的這個職分,要知道那是上帝給我的,不要叫這個職分受到譭謗,這個職分不能因著任何事情受到譭謗。在教會裡面有神學校畢業的傳道師,有很多這樣的傳道師,我們的職分不能因著他們而受到譭謗。雖然他們是從神學校畢業的,但並不代表他們會做的比我們更好。就是對於我們所做的這件事,他們也不能比我們更有責任感。

 

誰是真正的媽媽只有上帝才知道,我們要擔當好母親的角色,不要叫這個職分受到妨礙,持守下去。不要傷心,也不要著急,絕對不要著急,如果著急的話,我可能早就急得已經崩潰了。但是我很感謝的是什麼呢?在我心裡一直覺得事工還沒有真正開始,還沒有真正開始中國宣教。現在有些人甚至想“現在已經結出了這麼多的果實,果實咱們分來吃吧。”以這種方式來說話。但是我認為事情還沒有正兒八經的開始,分什麼呀?我們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始,所以根本沒有絕望的資格。

 

說努力你努力了多少呢?現在書籍有二百五十多本,而我們翻譯了幾本呢?對於我們所做的怎麼現在就開始找代價呢?現在才是開始。所以我們要看得遠一點,不要著急。感到失望而中途放棄受試探的那些人,看一下,都是因為太著急了。不要著急,要看得遠一點,我看到三十年以後的事,三十年以後才能說有果實。其實“果實”這個詞是去年世界庇哩亞人大會的時候人們都這麼說,所以我才開始使用這個詞,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說過有什麼果實。並且這果實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現在做判斷還為時過早。

 

主啊,你所賜給我們的這職分,雖然有很多困難,但是求你幫助我們,讓我們將這職分持守到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