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耶路撒冷捐資的意義

哥林多後書講解(五十一)

【林後9:1-5

講師: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fyh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論到供給聖徒的事,我不必寫信給你們,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常對馬其頓人誇獎你們,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已經有一年了,並且你們的熱心激動了許多人。但我打發那幾位弟兄去,要叫你們照我的話預備妥當,免得我們在這事上誇獎你們的話落了空。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裡去,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資預備妥當,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林後9:1-5

 

保羅先把提多和兩個弟兄差到哥林多去,為什麼差他們去?這裡講到原因,他自己也很快會去的,與馬其頓教會的人一起過去。但是他對馬其頓教會的人說了一些話,“我們現在去哥林多教會,我先差了提多去,但是他現在還沒有回來,我現在在等他。”那裡的人說:“那你也在這裡傳話語吧。”所以他就讓那裡的人也得到恩典。

 

這些人得到了恩典以後,就說:“讓我們也為了耶路撒冷教會做奉獻吧。哥林多教會的人為了做這件得福的事,從一年以前就開始準備,那麼也應該叫我們得福才是啊。”所以他們也努力的捐資,甚至超過了能力。然後提多回來了,他又帶著提多一起去哥林多教會。馬其頓教會的人說:“我們也跟你一起去,到那裡去學習,跟那裡的弟兄們交通。等你離開以後,我們也可以互相協力、互相幫助。”保羅就決定跟他們一起去。

 

這個時候保羅會在心裡擔心什麼呢?哥林多教會的人,他們從去年就開始做好捐獻的準備,但是如果現在去了卻發現什麼準備也沒有的話,那麼多丟人哪。所以保羅就先差提多和兩個弟兄過去,叫他們提前做好準備,然後叫我們去的時候不要蒙羞愧,這樣提前準備才是真正的捐獻。

 

假如保羅到他們那裡去發現沒有準備好,那麼這個問題就嚴重了,所以需要有中保者先去做好這些準備。那麼當主所差遣的人到來的時候就能夠看到美好的樣子,何況還有馬其頓教會的人。

 

我們所做的事也是,我們要提前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後叫那位看到好的一面。比如說中國有很多教會,現在教會有幾百個,剛開始與這些教會聯繫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很多好消息,“我們領受了話語,我們經歷了神跡,你們給我們的書我們照著去做,汙鬼真的離開了。”很多這樣的好消息傳來。那個時候我會把這些內容不斷地發給主日報社,或者庇哩亞文書宣教會,把這些好消息告訴給他們。就這樣慢慢地出現教會,並且成長起來。

 

但是反而教會建立起來以後傳過來的消息都是不太好的消息,不是僅僅有好消息。為什麼?因為牧會本身就是令人頭疼的事,我們教會也是一樣的。雖然我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會,但是在優秀的教會裡面也並不是很自然的就會很順利的運轉下去,在這當中有很多困難,要一一的克服這些困難,所以很不容易。

 

更何況是中國那麼多教會,每間教會都會有很多問題,所以現在發給我們的消息一般都是問題。“我們教會有這樣的問題,請為我們禱告。”“這件事應該怎麼做才好?”有很多的矛盾、誰生病了、誰被騙了、誰背叛教會了、公安沖進教會把東西都帶走了等等,常會聽到這樣的消息。對於這些問題,他們會告訴給我們,讓我們一同來分擔,“你們也跟我們一起來背負這個擔子吧。”所以我們也跟他們一起禱告,一起心痛,需要的時候也説明他們解決一些問題。

 

但是這些細節方面的東西能夠一一的都告訴給監督嗎?沒有辦法。如果不說,難道就說明我說謊嗎?“聽說中國教會成長很快,很大,怎麼有這麼多的問題?難道說的都是謊話嗎?”問題當然很多,但是在監督的立場上想一下,他怎麼可能一一的去看這些細節的事情呢?所以他把這些事情都分擔給我們,讓我們來擔當這個角色,讓我們來解決這些問題,然後進行這事工。等我們克服這所有的問題以後,把最後的好消息,把幸福的事、好的結果介紹給他。

 

對於這種做法誰有不滿嗎?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嗎?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這是很當然的。所有的擔子由我來背負,我來解決。即使不是這些問題,監督要解決的問題已經很多了,國內的教會很多事情堆成了山,他怎麼能夠一一的解決這所有的事呢?根本不可能。

 

而我的事情也變得越來越多,我一個人也無法擔當這麼多的事。就好像聖經上設立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一樣,我也需要同工,也在當地設立海外支院長來擔當這些事。如果他們解決不了就來到這裡,如果我解決不了,最後才拜託監督。最後把好消息介紹給監督,把好的果子給監督。

 

為什麼需要管家?因為王沒有辦法一一擔當這些細節的事情,所以叫管家全部處理好,最後只把收穫的果實獻給主人就可以了。你無法指責管家說“管家,你為什麼沒有把這些農夫的情況一一的都告訴我,怎麼沒說清楚呢?”

 

我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當作管家,當作好管家。對於有些問題,我們需要自己來解決。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我們需要有智慧的去解決,所以管家需要有智慧。但不管怎麼樣,不能讓主人吃虧、受損害,要想盡辦法給主人帶來益處。

 

因此保羅就考慮到當他們去哥林多教會的時候,不能讓馬其頓教會的人看到他們不守約,或者沒有準備好的樣子,希望自己去的時候能夠看到好的樣子,所以先把提多差去了。提多去的時候情況可能就不一樣,可能還沒有準備好,然後開始慌忙準備。但是當保羅來的時候,應該看到好的樣子。

 

保羅把這些捐獻帶到哪裡去呢?送到耶路撒冷去。我們想一下,教會與教會之間是平等的,站在同一條線上,那為什麼要把這捐獻送給耶路撒冷教會呢?這是不是教權主義?為什麼要把每個教會的捐款收起來送給耶路撒冷教會?難道耶路撒冷教會在上面嗎?不能這樣想,這個情況是不同的。耶路撒冷教會不是教權主義教會,不是為了支配其他教會的教會。哥林多教會或者馬其頓教會這樣做,並不是按照規定強制性的去做,而是他們自發去做的。

 

更何況,保羅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人嗎?不是。嚴格來說,保羅是安提阿教會的人,他在那裡成長,接受按手,是被那裡差遣的牧師。所以他的宣教旅程結束以後一定會回到安提阿,他在安提阿生活。

 

但是他很清楚這福音是從耶路撒冷來的,這是上帝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啟示的,通過撒迦利亞先知也已經說過,福音要通過耶路撒冷傳開。也就是說耶路撒冷是樹根,要接受從耶路撒冷來的話語,一定要這樣維持下去才行。就是說一定要接受從耶路撒冷來的話語,用這一個話語來連接所有的教會才行。

 

保羅出去傳道,他是安提阿教會差遣的人,但他每次回來的時候都經過耶路撒冷,去耶路撒冷將自己的事工報告上去。他跟使徒們見面,告訴他們自己做了怎樣的事,哪裡有什麼樣的變化。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為了自己所傳的不成為徒然的。為什麼呢?如果自己這樣傳了,後來耶路撒冷那裡主張“保羅所傳的福音跟我們的不一樣。”如果那樣的話,那自己所傳的就成為徒然的了。

 

為了證明自己所傳的跟耶路撒冷的福音是一致的,為了不偏離那裡的福音,所以自己一一的報告上去,“我是這樣傳的,有了這樣的果實。”他在加拉太書2章那裡告白,自己是出於這樣的心。他一定要報告完以後再回到安提阿。

 

他一直考慮著耶路撒冷教會,一直想著耶路撒冷教會,因為耶路撒冷這個地方是耶穌受死復活的地方,教會是從這裡開始的。而且這個地方是猶太人精神上的故鄉。所以在當時支配以色列的羅馬人眼裡,耶路撒冷是一個令他們頭疼的地方。所有的帝國、所有的民族都混雜在一起,但是唯獨猶太人不跟他們混雜在一起。再怎麼說他們,安息日也絕對不會做事,絕對不會動,不聽話。所以耶路撒冷這個地方的氣氛非常緊張。而且在羅馬人眼裡,不敢輕易去碰這些猶太人,因為如果惹火他們,他們會舍出性命地跟羅馬人對著幹。

 

其他國家都有總督來支配,唯獨這個國家立了王,由王來支配,別的國家都沒有。因為是帝國,皇帝差總督去支配就可以了,但是唯獨這個國家,總督沒有辦法來支配。所以乾脆給他們立一個王,然後把這個王變成我們這一邊的,讓他來管理以色列。所以在以色列有總督,還有王,表面上看來好像是王在支配,但實際上後面有總督在管理。

 

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又出現了一群特殊的人,就是基督徒。基督徒們真的可以算是受雙重、三重的苦難,他們受羅馬的壓制,因恐怕會產生民亂,耶穌死在羅馬巡撫彼拉多的手上,耶穌受死後復活了,福音開始傳開,這個勢力非常大,羅馬當局認為一定要把它壓制下去。再加上猶太人也不放過基督徒,猶太人也認為基督徒是令他們頭疼的對象,竟然跟羅馬一起合力來壓制信耶穌的人。

 

那麼想一下,信耶穌的人在那裡能夠正常生活嗎?在耶路撒冷能夠過日子嗎?能夠在單位裡不被炒魷魚嗎?能夠做什麼生意嗎?只是因著信耶穌而找不到工作,也沒有辦法做生意,沒有辦法過正常的生活,要藏起來過日子,所以經濟方面非常困難。

 

想一下,耶路撒冷教會沒有錢,人們日子過得很難,很多人都分散了,剩下的只有彼得、約翰、雅各他們,他們在那裡養育教會,養育靈魂們,如果都分散了怎麼辦?分散開,如果到別的地方能夠復興的話當然也挺不錯的,但是這樣的話什麼就會沒有了呢?根就會沒有了。如果這樣的話,到哪裡去保證你所傳的這福音呢?以什麼為標準呢?這樣的話,福音就會變質的。

 

保羅最擔心的是什麼?因為他做宣教,所以他很清楚,自己雖然去宣教,傳了福音,也教導,改變了那裡的人,但是後來他離開以後,發現又有另外一群人進去,然後使福音變質了。有人主張“不受割禮就沒有辦法得救”,“信耶穌要受割禮”,“不能吃血”。人們在信耶穌的時候很不容易信耶穌,領受聖靈的時候也很不容易,但是走上歧途卻是這麼簡單,很容易就走錯了。

 

“加拉太人哪,你們怎麼能這麼無知呢?”保羅就是這麼的鬱悶。“無知的加拉太人哪。”保羅感到這麼的鬱悶。“怎麼就這麼沒有分辨力呢?你們聽完了福音,怎麼還是不明白?”如果沒有持續的養育是不行的。如果在這樣的時候去加拉太教會跟他們辨明,想要改變他們是很難的,他們會說“保羅,你也不是使徒,我們接受的是從耶路撒冷來的人的教導,你裝作什麼使徒啊?你怎麼能說你說的是對的呢?”

 

這個時候你最後的一張王牌在哪裡?就是耶路撒冷。所以他跟幾個代表一起到耶路撒冷去,到那裡去說“我們這樣教導,但是有人卻說‘你要受割禮才行’。”他就在使徒們面前把這些事情都說出來,叫使徒們決定怎樣做是對的。使徒們就支持保羅,甚至寫了信,只不過禁止幾點,比如拜偶像、吃血的問題、姦淫的問題,只給了他們這幾點規定,其他的就按照保羅所告訴他們的照著去做。

 

保羅就想到要讓這福音不變質,一直同一的、不改變的傳下去的話,那麼耶路撒冷教會一定要保存好,一定要有力量才行。而耶路撒冷教會的人連經濟保障都沒有,那怎麼行呢?因為他有影響力,所以他就站出來向許多教會,甚至向外地的教會主張“我們來幫助耶路撒冷教會吧。”如果他自己也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人,他可能不好意思這麼說,沒辦法這麼說,但是因為他是其他教會的人,所以他就站起來說:“我們一起來幫助耶路撒冷教會吧。”人們就被他說服,積極參與到這捐獻的事上。

 

就像這樣,庇哩亞運動要想成功,那麼哪裡要成功?首爾聖樂教會是根基,首爾聖樂教會要成功才行,所以首爾聖樂教會要壯大。而且需要有人像保羅一樣,帶著這樣的心,“我們要幫助首爾聖樂教會,首爾聖樂教會很艱難,首爾聖樂教會要更加的復興,比現在要更加復興三倍,這樣翻譯事工才能夠更加強有力的進行,書籍才能夠更多的供應給我們,難道我們就袖手旁觀嗎?我們也要一起幫助首爾聖樂教會。”

 

這樣的角色誰能來做呢?就連首爾聖樂教會內部的一些聖徒們都怎麼想的呢?“我們教會為什麼要做母教會?好像我們要獨佔他們似的。”帶有這樣的想法,多麼令人鬱悶哪。所以要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要警醒。如果我們教會不興盛的話,那麼全世界的教會都會受到影響,都會分散的,都會軟弱,變得軟弱無力。很多人雖然現在說著庇哩亞,但是如果不持續接受這話語的養育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改變。

 

我們現在非常努力的尋找更多、更好的器皿,然後不斷地給他們提供話語,叫他們擁有視無言的一些靈感,讓他們能夠明白上帝的意圖,希望他們也能夠擁有跟我們同樣的心,一同作工。而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天就可以做成的,所以我們在這裡要不斷地為他們提供話語。

 

我們現在雖然一直在供應這話語,但是比如說中國語的情況,現在只是翻譯了十幾本書,還早著呢。有的人卻說“庇哩亞我已經都知道了。”還有的人甚至說“今後不要再說什麼金箕東的庇哩亞,我要做我的庇哩亞。”有的人站出來這樣說。這是他搞錯了,他認為自己都知道了,但是由此也正可以顯明他還不知道。經上也說: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在哥林多前書有這話語。因為他不知道,所以才裝作知道。

 

想一下,現在書籍有250多本,而我們只翻譯了其中的十幾本,怎麼可能都知道呢?可以知道這樣的人心裡有利用庇哩亞的想法,因為他們說“你們聖樂教會不是應該幫助我們嗎?不是要叫我們好嗎?難道庇哩亞就是你們的嗎?那不是上帝給的嗎?”要知道首爾聖樂教會要幫助其他教會,讓他們成長,這是我們的立場,我們應該做的,的確我們應該這樣做。但是在他們的立場上,他們要認識自己的根在哪裡,要有感謝的心,這樣才能維持下去。不然的話,這樣的人肯定會變質的。

 

總之,如果沒有這樣的心,不是像保羅這樣帶著感謝的心來尋找根基的話,來確認這個根的話,那麼心很容易改變,很容易變質。如果有這樣的心的話,願意自己的根基更加的興盛,有感謝的心的話,就會像保羅一樣作工。保羅是到處傳話語的人,並不是到處收錢的人,而看一下他現在做的事,到了加拉太、馬其頓、亞該亞,到那些地方他收到了很多的捐資。這個時候如果心有點歪的人會想什麼?“保羅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不到處傳福音,卻到處收錢,他不好。”可能會這樣的攻擊保羅。

 

但保羅想到的是什麼呢?是話語要成功。要想話語成功的話,耶路撒冷教會就要更加的堅固。而耶路撒冷教會現在受到這樣的逼迫,生活都很難維持。在這種情況下,誰會來照顧使徒們呢?為了讓這福音更好地傳開,我要擔當這個角色。但是有些人卻不理解他這樣的心,認為他鑽到錢眼兒裡了,為了賺錢而做事。甚至說保羅是教團長,想要支配別的教會。

 

要知道耶路撒冷教會不是總會,不是形成教團,它是母教會,是根基教會,而其他的枝子是自發的做的,這跟今天的教團不同。教團是教會跟教會聯合起來形成總會,而總會卻想要支配這些所屬的教會,所以製造出很多規定。那是我們絕對要反對的。但是紀念母教會是很當然要做的,為的是我們這話語不變質,我們要帶著這樣的心作工。對於這樣的想法,我們自己本身要警醒,我們要明白。

 

有的人說“為什麼一定要以首爾聖樂教會為中心,以監督為中心呢?這不是獨裁嗎?”這樣說的人還是不明白。如果是教會與教會之間,你想要支配別的教會的話,那叫作獨裁。但是在教會內部,監督的權威變大,這並不叫獨裁,這是很當然的。既然是聖靈所設立的,那這個權威當然應該有,而且應該按照這個權威去做事。

 

這地上的一切都是天國的一個支部而已,可以說是天國在這地上的一個大使館。教會也是一樣的,教會是耶穌治理,耶穌立監督來治理教會,給監督權威,所以這個權威是從主那裡來的。這個權威越高越好,一定要強。這跟獨裁是兩碼事,我們不是獨裁,是母教會,是根基教會。

 

為了預防福音的變質,首爾聖樂教會一定要興盛。主啊,讓我們母教會更加興盛吧。為此我們一起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