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愛心的實在
哥林多後書講解(四十九)
【林後8:1-15】
講師: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Jecoliah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弟兄們,我把上帝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份。並且他們所作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上帝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
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我在這事上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是與你們有益,因為你們下手辦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作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如經上所記:
“多收的也沒有餘,
少收的也沒有缺。”(林後8:1-15)
在八章一節我們可以看到,“弟兄們”,就是指哥林多教會的人。“我把上帝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馬其頓是希臘北方的地區,那裡的教會是歐洲宣教的第一站。先去了腓立比,在那裡傳道,然後就有了腓立比教會。然後到了帖撒羅尼迦,然後庇哩亞,後來被趕出來以後又到了雅典。馬其頓眾教會就是指著圍繞著這三個教會,然後他們之後又開拓的那些教會,是指著它們說的。
這些教會的特點是什麼呢?受到很大的逼迫。保羅被猶太人趕出來以後,先到了帖撒羅尼迦,後來又逃到庇哩亞,後來帖撒羅尼迦的人又追到庇哩亞來抓他,所以他又離開了庇哩亞。那麼剩下的基督徒會怎麼樣?受到很大的逼迫。所以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時候寫了兩封信。每封信都有共同點,有提到共同的內容,就是什麼呢?耶穌很快就會來了。因為在這地上沒有任何可期待的,逼迫太厲害了,所以就安慰他們說“再忍耐一下,主很快就會來了。”他向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說了這樣的話。
再加上那個地方的人很貧窮,推測一下也會知道,因為那些有錢人、有權力的人,他們很難接受這新的福音。他剛開始到腓立比那裡去傳道的時候,也是到洗衣服的水池旁,向那些婦人們傳道。那些人能有什麼財物啊?那裡有很多的逼迫,也有很多的患難,馬其頓眾教會的人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現在卻為了耶路撒冷教會做奉獻。他們要求“讓我們也為耶路撒冷的教會做奉獻吧。”
保羅在說明自己的情況時說,他現在把提多差到哥林多教會去,而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然後這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其實哥林多教會去年就決定為耶路撒冷教會做奉獻,但是現在一直沒有成就,所以這次去的時候也順便成就這事。聽到這話,馬其頓眾教會就說“那讓我們也參與到這事情當中吧。”所以他們就竭盡全力的捐獻。
雖然他們的生活水準是有限的,但是他們卻超出他們的力量,所以保羅就把馬其頓教會的信徒們的這樣的信心也告訴給哥林多教會。所以現在就通過寫信的形式告訴他們。他們現在處在如此困難的環境當中,還是這樣的做侍奉,叫哥林多教會明白這個情況。也通過這件事情來刺激一下哥林多教會的人,叫他們把他們的真心顯出來。他們雖然嘴上說愛主、愛保羅,但是希望他們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表達出他們的真心。
哥林多教會的情況完全不同,保羅在哥林多教會呆了一年半的時間,大概是這樣的時間吧。總之,他在那裡時間很長,養育了那裡的人。再加上哥林多是一個什麼地方呢?那是一個海岸港口,是一個貿易城市。中國就相當於深圳那樣的地方,韓國就相當於釜山那樣的地方,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地方。
大家知道我們韓國最有錢的城市是哪裡嗎?是衛山,國民平均收入最高的地方是那個城市,那裡聚集了很多有錢人。為什麼呢?因為那裡是海岸港口,所以出口很容易,所以那裡有很多工廠。如果到衛山去的話,我們就算是最貧窮的老百姓了。那裡的設施也不一樣,環境也不一樣。
因為哥林多是那樣的一個地方,所以那裡很富裕。因為那裡是港口,摻雜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所以逼迫也不多。比如說中國的其他地方逼迫還很嚴重,特別是內陸地區逼迫很厲害,最自由的地方是哪裡呢?就是深圳那樣的地方。我們到了深圳甚至會覺得“這裡是中國嗎?”給人這種感覺,可以在大街上搞傳道聚會。
哥林多教會就是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而且他們很富足。但是他們卻只是嘴上說幫助耶路撒冷教會,但是現在已經過去一年了還沒有行動。所以這次差提多去的時候,也希望他們能夠把這件事成就了,所以就提到這事。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他們充滿了天上的盼望。他們是極窮的,在這樣的窮乏之間,他們難道能打什麼高爾夫,能有那樣的業餘生活嗎?因為沒有,所以他們更加對天國充滿盼望,更加的奉獻。
同樣,我們新吉洞地區的信徒們奉獻做得很多。其實從整個首爾來看,新吉洞算是最落後的一個地區,但是每年獻身的時候,與那些富裕的地區相比,在奉獻上一點也不亞於他們。因為沒有把盼望放在別的地方,唯獨把盼望放在天上,所以更加的獻身。並不是富足了,所以能夠更加的做。條件越艱難,越做獻身。
甚至學習也是這樣的。有的人讀神學的時候,是因為自己想上學,也有這樣的時間與精力。但有的人是一邊工作一邊讀神學,又要在教會裡工作,還要讀神學。但是因為時間、條件這麼的不充分,反而會更加努力、更加充滿精力去學習。
我本人也是,我在一邊翻譯一邊錄製《庇哩亞研究院》課程的那段時間,我非常忙,但是那段時間我在神學校的學分分數卻是最好的時候,三年期間是最好的時候。很奇妙吧?那個時候其實我根本沒有學習的時間。人不是因為沒有條件、沒有環境所以做不到什麼,而是越沒有反而越會掙扎,越去努力,越會把盼望放在天上。因為在這地上非常的不足,所以就把盼望放在天上,反而更顯出那美好的信心來。
“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份。並且他們所作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上帝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如果說“我現在條件太艱難了,所以我沒有辦法做。”其實這是相矛盾的,越艱難越能夠做。只要你有想做的心,那麼你越艱難的時候,上帝越會給你開路。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想要做事的這樣的心,並不在於你的環境怎麼樣。
“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提多現在已經從哥林多那裡回來了,然後保羅又寫了這封信,又打發提多回到哥林多那裡。“讓你們在去年開始的那慈惠的這事上把它辦成。”就是按照你們所說好的照樣去做吧。
“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就是你們不要僅僅嘴上說有什麼樣的愛心,要在這慈惠的事上將你們的愛心顯出來。
元老監督在一生當中,有很多人對他說感謝,但是在這些人當中也有背叛他的人,也有僅僅用嘴巴感謝他的人,還有賣了房子來感謝他的人,還有蓋了禮拜堂來感謝他的人。僅僅說“感謝你,我得到了恩典”這樣的話很容易,但是有很多人說了這樣的話卻改變。而有的人卻把自己認為很寶貴的,也就是用錢財來表達這個感謝。耶穌也說“如果你真的感謝的話,就到大祭司那裡去獻上禮物。”不要僅僅用嘴巴說,而是用行為來表現出來,就是這樣的意思。
“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我們的主本來是富足的,一切都是他的,他卻成為貧窮。為什麼?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所以你們不要說“我們很窮。”你們得到恩典的人,如果知道你們得到了恩典,就應該這樣做。
“我在這事上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是與你們有益,因為你們下手辦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如今就當辦成這事。”就是完成當時你們所說的事。
“既有願作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只要你們有想做的心的話,就按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就可以,重要的是你們是不是有想要做的心。不要說“不行,我的條件有限。”條件有限的話,就按照你有限的條件去做,哪怕十塊錢也可以捐獻。
西方人在募捐的事上有這樣的心。他們並不是捐獻很多錢,比如一個月1美金、2美金,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心。比如說幫助非洲很困難的人,我一輩子怎麼能夠幫助他們呢?如果這樣想,難道乾脆就不幫助嗎?因為要幫助他們的話至少要上千萬才可以,所以就想“反正我沒有辦法完全幫助他,但是至少要表達一下我的心意。”所以他們就按照他們的心意,哪怕是一分錢,他們也這樣的去捐獻。
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心,他們的文化就是這樣的,所以他們到處這樣做捐獻。即使他們所捐的那一點點錢不能帶來很大的幫助,但是有“十匙一飯”這樣的話,就是說每一個人一點這樣的心的話,加在一起就會成為很大的力量。
而我們國家還沒有形成這樣的文化。如果你僅僅捐獻一分錢或者一美金的話,可能有人會說“你這麼小氣。”但是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不要認為人家小氣,而要看中對方這樣的願意表達的心。就是說,只要有願意做的心,那麼就按照你的力量所能夠做的去做。
我們也要形成這樣的文化。在上帝面前,比如說教會有什麼事情,即使你沒有辦法參與很多,那麼哪怕是一點點,你也要積極去參與。比如說教會有各種各樣的奉獻專案,有為了庇哩亞人大會奉獻、為了建築奉獻等等。我們不要想“我的條件沒有辦法做這樣的奉獻”,即使是一萬元,或者即使奉獻一次,也要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以後如果到天國去,上帝如果說“為了領袖中心的建築做奉獻的靈魂,站在這裡一排。”那麼那個時候至少你還可以站在那裡,比根本就沒有參與的人要強得多。
“我原不是要叫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你們知道你們以後會怎麼樣嗎?所以你們也要這樣的去幫補他們。
“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馬其頓眾教會的信徒們,他們雖然沒有多少財物,而且還受逼迫,但反而卻能夠作出榜樣,是因著他們有天國的盼望,所以才能夠這樣做。不是僅僅嘴上說有盼望,而是顯出他們的真心。
我們要用我們的錢財,還有時間,對有的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用我們的時間來更加的靠近主,為了主的國使用,也讓自己的肉體為主的國使用。還有的人什麼都可以獻給主,但是自己的子女卻捨不得。但是我們要連子女都能夠獻給上帝,為教會使用,以此來表達自己所擁有的屬天上的那樣的心。
前幾天,有人邀請我去帶領他們的小孩子周歲生日。對父母來說,這孩子是多麼的可愛,但是我對他們說了什麼呢?“現在你們希望我這個牧師來祝福你們的孩子以後能夠聰明,然後考上好的大學,遇見一個好的弟兄,然後結婚,希望她的生活能夠這樣成功。這是你們的期待嗎?不是吧,你們希望孩子能夠興盛,靈魂能夠興盛。但是靈魂要興盛的話,這條路可能是會受痛苦,會有逼迫跟隨,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受詛咒的,耶穌走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路。
“假如你們的女兒以後到了美國留學,然後擁有了很好的學歷,能夠賺很多錢,也有了社會的地位。那個時候她突然回到我們翻譯宣教中心來,說要在這裡做侍奉。你們如果問她‘你的工資是多少?’‘什麼工資啊,我是願意這樣免費做侍奉的。’‘你瘋了是不是?’可能會這樣反對女兒。即使是在教會裡作長老的,對於自己的孩子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可能會說‘你是不是瘋了?’
“當你的孩子長大以後做出這樣選擇的時候,你們能夠為她鼓掌嗎?能夠鼓勵她、稱讚她很優秀嗎?現在你們的女兒接受了李牧師的祝福,以後真的成功了,而她卻放棄這一切來到教會做侍奉,那個時候你們能為她鼓掌嗎?即使在他人眼裡好像是受詛咒一樣,看起來好像真的很可笑,但那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你們要能夠為她鼓掌。
“我對我的孩子們就是這樣說,也這樣教育他們。我總是對我的孩子們說‘你們如果為耶穌而死的話,我會非常高興的。’即使是說話,我也是故意這樣說。我常常對他們說‘你們要努力學習,好好學習,以後在教會裡作工。’”
我問他們“你們能夠這樣做到嗎?請回答我。”然後他們回答“阿們。”這個小女孩的外公是我們教會的長老,禮拜結束以後,他作代表禱告的時候讓我很受感動。為什麼呢?他說“父上帝啊,我的外孫女恩惠(恩惠是他外孫女的名字),讓我們恩惠以後即使是在他人眼裡是一個受詛咒的、也受逼迫、受各種苦難,好像被捨棄一樣,但是也讓她成為能被上帝使用的人。”他這樣的禱告。
我聽了他的禱告就想,這個外公真的很了不起,他是外公,但是卻能夠這樣說。“即使這個孩子像受詛咒一樣,像被拋棄一樣,也能夠讓她被你使用。”他能夠這樣為自己的外孫禱告。
現在我們禱告的時候,讓我們做一個把盼望放在天上的人,能夠過這樣的生活。為此我們一起禱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