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福音的成功
哥林多後書講解(五十八)
【林後11:7-12】
講師: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fyh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我因為白白傳上帝的福音給你們,就自居卑微,叫你們高升,這算是我犯罪嗎?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我在你們那裡缺乏的時候,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因我所缺乏的,那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我向來凡事謹守,後來也必謹守,總不至於累著你們。既有基督的誠實在我裡面,就無人能在亞該亞一帶地方阻擋我這自誇。為什麼呢?是因我不愛你們嗎?這有上帝知道。
我現在所作的,後來還要作,為要斷絕那些尋機會人的機會,使他們在所誇的事上也不過與我們一樣。(林後11:7-12)
讀完了這話語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吧?所以說只是讀聖經怎麼能夠理解呢?就算是你嘴上說理解,但是很不容易理解這裡面的更深奧的意思。我們向主獻身的話,能夠得到的最大的禮物之一就是能夠理解聖經,對聖經能夠擁有共識。可以這麼說,蒙主呼召向主獻身的人,他們對聖經的理解與對聖經所產生的同感和共識,跟沒有蒙上帝呼召沒有向上帝獻身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僅僅從自己的立場上去看聖經,這兩者有著天壤之別。僅憑這一點就可以說我們得到了很寶貴的東西。
“我因為白白傳上帝的福音給你們,就自居卑微,叫你們高升,這算是我犯罪嗎?”就是說為了高舉你們而降卑自己,沒有使用自己的權利,把福音白白地傳給了你們。意思就是保羅傳了福音,但是沒有從他們那裡接受謝禮或者生活費,完全沒有接受。保羅現在問“這樣做算是我犯罪嗎?”現在發生了什麼事呢?現在有人指責保羅,因為保羅沒有拿謝禮,所以指責他。可笑吧?如果不接受謝禮,這反而應該是好事,為什麼指責他呢?這是發生在保羅第二次傳道旅行的時候。
保羅第一次先去了加拉太,然後回來了。第二次的時候,本來是打算去亞細亞的,但是突然馬其頓地方的人呼召他們去,所以就到了那裡,然後到了希臘北邊。剛開始去的地方是腓立比,在那裡碰到幾個人,但是呆的時間不長,後來到了帖撒羅尼迦。在那裡因為受到逼迫,也沒有呆多長時間,大概呆了一兩個周的時間,時間很短。雖然時間很短,但還是培養出了一些信徒,誕生了教會。
接著他又逃到了庇哩亞,結果人們又逼迫他,來到庇哩亞捉拿他,所以在那裡呆的時間也不長,就到了雅典去。雅典人聽話語的態度不好,他們只是把這話語當作許多的學術、學說當中的一種,來聽聽,覺得不錯,然後拍拍手,根本就沒有結出什麼果實。保羅跟後來過來的同工們匯合,然後他們一起到了哥林多。他們在哥林多呆了多長時間呢?呆了18個月。
保羅一開始蒙召,就是往歐洲那邊去的時候,他肯定期待著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因為有異象顯現,叫他到馬其頓那邊去幫助他們,所以他帶有很大的期待。“上帝會在那裡怎樣的作工?”他原來那麼的期待,但是去了以後所到之處一直受逼迫,一直被追趕。
後來他來到了哥林多,而這裡的氛圍完全不同。就好像同樣是中國,而深圳的氛圍跟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差別。深圳是一個靠著海岸、很發達的貿易城市,所以很開放,氣氛都是很自由的,甚至讓人懷疑“這是中國嗎?”甚至在那裡可以在大街上光明正大地去傳道,大聲的去禱告都沒有關係,就是這樣一個開放的地方。哥林多就是這樣的地方,在那裡人們接受福音,所以他們就在那裡呆了一年半以上的時間。
而哥林多這個地方的人都是有錢人,他們很富有,擁有著各種文化。保羅在那裡下了決心,雖然他在別的地方也是一樣的,但是他在那裡也決心不接受任何謝禮,只是傳福音。如果接受謝禮的話,就會讓福音受到妨礙,因為總是有妨礙的人,他們會拿著這個作為藉口說“保羅拿了錢,不就是想在這裡賺錢嗎?”他們會這樣看,所以保羅就決心不收他們的謝禮。
我之前在教會裡聽見一個信徒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牧師也是一種職業,我們在公司裡賺錢,牧師在教會裡賺錢。”曾有人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的人得不著福分。我們不能那麼想。
保羅為了斷絕這種人的誤會與誹謗,為了避免招來這樣的誹謗,特別是因為保羅總是在新的地方去開拓教會傳福音,所以總是有很多攻擊他的人,為了杜絕這樣的誹謗,這樣的誤解,所以他決心乾脆不接受謝禮。
當時有什麼樣的風俗呢?從別的地方有講師這樣演說的人會常常往來,在會堂裡也會有人來演講,或者是有人到別的地區去遊說演講。特別是在歐洲學問方面很自由發達的那些地方,他們有這樣的風俗,就是邀請人來演講,然後給他們謝禮,可以說全世界都有這樣的共同點。也可能當時歐洲那邊已經有了這樣的風俗,特別是希臘地區,他們那個地方有很多的講師。像雅典那樣的地方常常會有講師過來給他們傳一些新鮮的東西,而那些人都接受謝禮。
而就保羅這個人不接受謝禮,而且還在那裡呆了一年零六個月之久,所以這不算是講師,可以算是在搞牧會了。作為牧會者,卻不收分毫的謝禮,對於保羅的這種作為,後來引起了攻擊。
保羅不是一直呆在哥林多,後來離開了,到別的地方去,又有其他人來到了哥林多。聖經記錄的有亞波羅這個人,他是在以弗所碰到了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兩個人原來是哥林多人,是跟保羅一起回耶路撒冷的時候離開哥林多的,他們就停留在了以弗所,而保羅回到了耶路撒冷。
保羅到其他地方去的時候,亞波羅經過以弗所,在那裡碰到了亞居拉和百基拉,然後這兩個人就推薦亞波羅到哥林多教會去,他就到哥林多教會去傳話語。因為亞波羅是亞歷山大人,亞歷山大是非洲北邊的一個教育城市,是一個代表性的城市,也是一個港口城市,而且亞歷山大大王在那裡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讀書館,也建立了大學,可以說是一個教育城市,所以有很多有學問的人。亞波羅這個人因為有豐富的知識,也是個律法學家,所以當他到哥林多地方去傳話語的時候,引起了大家很大的騷動,都說他講得特別好,就開始拿他跟保羅作比較。
而亞波羅其實剛領受聖靈沒多久,就是在那之前碰到亞居拉和百基拉的時候才領受了聖靈。他雖然有很多的知識,但並不是屬靈的,也沒有靈感,所以神跡奇事也不多,當然他也不會去做叫人領受聖靈的事工。他所呆過的以弗所那個地方,後來保羅經過的時候問那裡的人“你們領受聖靈了嗎?”他們說“根本沒有聽說過。”可見亞波羅所呆過的地方並沒有發生叫人領受聖靈的事工。
後來不是僅僅亞波羅呆在哥林多,也有從耶路撒冷來的自稱為使徒的那些人也來了,他們來強調要受割禮,同時也傳話語。他們所傳的話語也不錯,他們也見證耶穌,也見證耶穌的復活,但他們更強調猶太人的傳統,所以他們說“信耶穌好,但是要接受割禮才行,不能吃血”等等,就這樣的拿出他們的律法。
就這樣,人們就把原來保羅所傳的那個純粹的福音給忘掉了,聽了這些看起來很有學識、很有權威的人所見證的話語,慢慢就開始懷疑保羅所傳的那個福音。有些人開始懷疑保羅,但也有一些人他們畢竟一開始就是從保羅那裡聽了福音,然後信了耶穌,所以他們也無法藐視保羅,有一些人就為保羅辯護,擁護保羅。
後來來傳福音的那些人就開始貶低保羅,說“保羅那個人他不誠實,他並不是使徒,卻自稱為使徒,你看他從來都沒有跟隨過耶穌。再看看我們是拿著推薦信來的,保羅他拿了推薦信來了嗎?看看我們是從耶路撒冷直接差派來的人,而保羅根本就沒有推薦信,是他自己隨便來的。”
我們昨天讀的經文當中保羅為自己辯護,說“那些人他們可能需要那樣的薦信,但是我有上帝給我的薦信,你們就是我的證據,就是我是上帝差來的證據,你們可以為我作見證。”而那些人還是想方設法要攻擊保羅,為了把自己所傳的東西傳給人們,為了確保自己所傳的,卻污蔑保羅所傳的福音。就是為了把自己要傳的這個福音加給哥林多的人,所以他們就離間哥林多人與保羅的關係,對於保羅所做的事情總是說壞話,到處挑刺。
他們找的其中一個藉口是什麼呢?“保羅他不接受謝禮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呢?因為他自己也很清楚,他根本就不具備能夠接受謝禮那樣的實力,他並不是這樣得到承認的人,所以他才不敢接受謝禮,他也沒有這樣的資格。這個人雖然在你們這裡不接受謝禮,卻從別的地方接受了謝禮,而且自己全部都用了,所以他是很虛假的人。”就這樣的攻擊保羅。他們就拿著保羅不接受謝禮這件事作為一個把柄,作為一個理由來攻擊保羅。
保羅說“我因為白白傳上帝的福音給你們,就自居卑微,叫你們高升,這算是我犯罪嗎?”就是說我為了不叫這福音受到譭謗而這樣做,這怎麼能反過來成為譭謗我的藉口呢?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是的,我從別的教會那裡收取了工價,但是是為什麼呢?是為了給你們效力,而你們現在卻辱駡我。
“我在你們那裡缺乏的時候。”就是說我也有生活費,現在的生活費是不足,但是我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因我所缺乏的,那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他們帶著奉獻過來,所以我靠著那個奉獻過生活,我並沒有累著你們。馬其頓那邊並不是有錢的地方,但是他們卻反而給了我這樣的奉獻。而這個哥林多地區是很有錢的地區,我在這裡卻決心為了福音不受謝禮。況且他並不是從馬其頓那裡去要的奉獻,而是他們送來的。
“我向來凡事謹守,後來也必謹守,總不至於累著你們。”就是說我早早地就下決心了,不給你們添麻煩,不累著你們,所以就小心翼翼的很謹慎。以後我也會這樣,就是決心一直不受謝禮。
“既有基督的誠實在我裡面。”基督的誠實,這誠實在我裡面,所以我不說謊。
“就無人能在亞該亞一帶地方阻擋我這自誇。”亞該亞地方是包括哥林多在內的南部地區。“今後也無法攔阻我這個自誇。”就是說今後我也不會收謝禮,我到你們這個地區是不會接受你們的謝禮的。
“為什麼呢?是因我不愛你們嗎?這有上帝知道。”因為不收謝禮,有些人說“為什麼收他們那邊的謝禮,不收我們的呢?不愛我們嗎?難道只愛他們嗎?只跟他們關係很親近,跟我們不親近嗎?”不是這樣的,不是我不愛你們,只有上帝知道我是愛你們的。
“我現在所作的,後來還要作,為要斷絕那些尋機會人的機會,使他們在所誇的事上也不過與我們一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們在尋找攻擊保羅的機會,找機會讓保羅也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一直在背後攻擊保羅的那些幕後操縱人,那些假使徒,他們一直對保羅不收謝禮這件事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因為他們去教導的時候都接受謝禮,一分不少的總是接受謝禮,所以就對保羅感到不滿。
如果有人說“人家保羅都不收謝禮。”這樣的話他們就會很為難的,所以他們就想辦法,想要叫保羅收這個謝禮。他們就找出藉口說“因為保羅不愛你們,所以不收你們的謝禮。”就這樣的攻擊保羅。保羅說“今後我也不會收的。”就是我要跟那些人完全的區分開,他們想讓我跟他們一樣,但是我絕對不會那樣的。13節那裡說“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可見保羅之所以能夠放膽,原因就在這裡。
人們總是攻擊說“那人傳福音就是為了錢,想要賺錢。”保羅就為了杜絕這樣的妨礙,所以事前就決定不收謝禮。因為對人來說對錢最敏感,而且也最需要錢,沒有錢是不行的,因著這樣的問題很多人都跌倒了,所以保羅就是為了事前杜絕這樣的問題發生而不收謝禮。
因為本來在別的地方已經有很多人不理解保羅,“保羅那個人到處走來走去幹什麼呢?”在世人的眼裡的確不理解,“他到底想要幹什麼?他肯定有什麼小算盤。如果僅僅為了做上帝的事,他也不收謝禮,也沒有錢,怎麼能夠這樣做下去呢?根本就不像話,肯定有什麼小算盤,肯定有什麼原因。”人們就這樣想,所以就指責說“保羅所傳的福音肯定不純粹。”保羅比任何人更愛福音,更願意這福音能夠成功地傳出去,所以為了避免那些批判,他事前就下定了這樣的決心。
其實說回來,那些到哥林多去誘惑哥林多人,去接受謝禮的那些人他們到底是在幹什麼呢?歸根到底他們是在拉人,讓別人變成自己一夥的。那麼有什麼好處呢?這樣的話奉獻就會全到他們那裡去。因為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就以為保羅也是在這樣作工,就用那樣的視角來看保羅。保羅之前就已經說“不要用肉體來看我,你們是憑著肉體做事,但不要認為我也是這樣的。”即使是再好的意圖,如果你想要用不好的眼光去看肉體的話,那麼在你看來就都是不好的。
現在在教會裡面不收謝禮作工,如果想要用不好的眼光來看的話,他們有的人也會覺得不舒服,並不會從好的角度去看、去想。如果在教會裡面不收謝禮去做侍奉的話,我們都會想“這個人真優秀,真的是使命者。”這個是很自然的。但是真的每個人都這麼想嗎?據我的體驗並不是這樣,如果聽說誰不收謝禮,首先做出的反應是什麼?“那個人不幹活在教會裡幹什麼呀?”他們認為一定要手上得到錢才算是在做事,如果在教會裡面不收謝禮,就認為他並沒有在作工。
可能大家也聽過別人這樣說大家,“你為什麼不工作在教會裡呆著呀?”他們認為手上一定要拿到工錢,不管是幾百萬還是幾十萬,這才算是在做事。但我們不同,我們所做的事是屬天上的事。那這個謝禮是從哪裡來呢?是從天上來。什麼時候得到這謝禮呢?以後,我們現在都攢在那裡,謝禮是在天上得到。
那麼至少應該有作工的工價,為了工作應該有最起碼的工價,為什麼連工價都不給呢?我們每個人都有工價。經上說“你們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你們就應該以此為滿足。”這就行了,然後對於你作工的那個代價在天上會得到。是怎麼得到呢?你種下的是必朽壞的,得到的卻是不朽壞的。你種下的是短暫的,得到的卻是永恆的。就是說我們反而得到的是更大的。
在世人的眼裡我們做的事情好像都是徒然的,但我們是真正在做事。在世人眼裡我們都像是在玩兒似的,“這個人都上了年紀了,不趕快上班工作,在教會裡幹什麼呀,也不結婚。”他們這樣的看我們。甚至說“吩咐侍奉者這樣做事是在榨取勞動力。”他們就是用這樣不好的眼光來看事情,這樣的藐視我們。
他們還認為如果是拿錢工作的話,這個人肯定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很有實力。如果不收工錢做事的話,就會想這個人可能根本就沒什麼能力,所以才會不拿工錢。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跟拿不拿工錢沒有關係,跟拿不拿謝禮沒有任何關係。現在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或者現在正在體驗著這樣的事。
即使稍微得到一些謝禮,其實那根本就算不上是報酬,報酬就是對於所做的事得到應當得到的那個代價,但是我們得到的並不是報酬,只是最基本的工價。就好像軍人在軍隊裡也會領一些基本的工資。在軍隊裡生活,大家認為需不需要錢呢?雖然是國家運營的,而且你在那裡是為了國家而在訓練,但還是需要錢,國家會給你發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費。
當時我記得我每個月好像是四萬左右吧,然後我拿著那個錢去買內衣、牙膏、牙刷、襪子,抽煙的人去買煙,就是最基本的費用。除此以外,如果你想吃零食或者是每天都想花錢買什麼東西,那麼你就得向家裡人伸手。如果是僅僅滿足於這個最基本的工資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做一個軍人,就那樣過最基本的生活就行了,能過得下去。
現在我們所得到的這個工價就可以說是最基本的生活費,並不是奢侈,拿這點錢也不可能去攢錢,根本就不可能,只是維持生活而已。而保羅現在連這樣最基本的工價都不接受,由此可以證明這個福音是何等的真實。所以他說“無人能阻擋我這自誇。”他連這個工價都決心不接受。
我們在座的這些人,可以說我們的處境都差不多。其實不接受自己應該得的報酬反而這會成為我們的自誇。在上帝面前,或者在指責我們的那些人面前能夠擁有膽力,還有在上帝面前也能夠懇求。這樣的人會經歷到上帝給他的豐足,上帝肯定會補充他的不足。
你作為軍人去當兵的時候,國家尚且為你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費,對你負責。所以如果有這樣的信心,我們就能活下去。但是如果覺得不滿足,想要奢侈,想要享受更多的,也想要吃好吃的,想要跟世上的人一樣去享受,那麼就沒有辦法滿足這樣的生活。但是我們能夠生活下去,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是這樣開始的。
我自己也是,剛從中國回來的時候,馬上就看到了要做的事。那個時候是在2001年1月14日,我從中國一回來,第二天就來到教會,到了負責宣教的振興院,然後馬上眼裡就看到了要做的事情。所以就開始工作,自己找活兒幹,製作一些介紹教會的傳單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在中國宣教的時候哪有什麼上下班的時間,幾乎都是24小時的工作,所以回到韓國也是一樣的,早上一大早就來到辦公室,一直做到晚上十一、十二點,都一直做到很晚。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這個部門的牧師就找我說“那你生活來源靠什麼呀?”我說:“很奇怪呀,我也沒什麼生活來源,但是日子還是能夠過下去。”那個時候我的父母也沒有給我們錢,我們從中國回來的時候我錢夾裡只剩下了3萬韓幣,然後就靠著這3萬韓幣,我一個月就這樣的過下來了。後來想一想我那個時候是怎麼過來的,才想到因為我從中國宣教回來,所以教會的青壯年宣教會,還有其他部門就邀請我去那裡給他們講道、作見證,講完以後他們會給我一點謝禮,可能就靠著那些錢我就這樣的過了日子。
然後牧師說“那也不能這樣啊。”所以從第二個月開始,我每個月會從教會拿到40萬韓幣的謝禮。其實40萬要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並不夠,但是我不夠的那個部分上帝一直在補充我。我一分錢也沒拿的時候跟我拿40萬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支出都是一樣的。我不是從教會得到了40萬嗎?同樣我需要使用的錢也是這些,不夠的上帝就會補充我。
然後過了一兩年以後,我的收入有80萬。按理說我得到的已經比以前多了,那麼應該會比以前更充足,不是的,支出一樣在增多。我得到的多,支出也多,很奇怪每年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說,我得到的越來越多,雖然剩下的沒有,但是一直這樣的維持著生活,是平衡的。
第一年我每個月得到40萬的時候,我決心制定月定奉獻的時候,我覺得每次都要考慮很麻煩,乾脆就按照十分之一的那個額數去做吧,所以第一年我就定了月定奉獻,每個月獻上4萬的月定奉獻。然後從第二年開始,一點點的往上增加,第二年5萬,第三年6萬。雖然我不敢保證我所得到的報酬會一直增多,但是我的月定奉獻還是照樣的往上增。其實在當時我們一個月的生活費才4萬元就夠了,但是我卻交4萬元的月定奉獻。儘管這樣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而且照樣可以沒有缺乏的過下去。
就這樣,我回過頭來看,從2011年到現在為止,我的月定奉獻一直是直線上升,按照年數算現在已經是17萬了。我打算一直到死為止,一直這樣的交下去,交這個月定奉獻。我活的時間越長,月定奉獻的額數就會越多。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做的月定奉獻很多,而是我的想法是在上帝面前我要不斷的發展,一直要向上,為了表達我的這種心意,所以才這樣做的。但是很奇妙的是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我因為在上帝面前願意一點一點的進步,所以上帝也同樣在我身上這樣的作工,一年比一年更加的豐足,一直是這樣,直到今天。
總之,我們相信上帝必會補充我們的不足。為了主的聖潔的事工,不接受這個工價,當我們有這樣的聖潔的心的時候,上帝會看到我們這樣的忠心,會與這樣的人一起作工的。而且說這些話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足,反而說明我們是很充足的,因為不足的部分上帝都會補充我們。
人們可能會指責我們,但是我們因為這樣做,所以反而更有膽量。我也能夠放膽地對大家說:“來這裡作工吧,來這裡侍奉吧。”“給我報酬嗎?”“沒有,但是你還是來吧。”我能夠這樣放膽地說。因為我有這樣的體驗,我的家庭也有不接受謝禮的這個部分,所以我才能夠這樣放膽地說。首先我做出了這樣的模範,所以叫大家來這樣的跟隨我。不要擔心“真的能活下去嗎?”不必這樣的猶豫,首先求主的國和他的義,肯定都會得到補充的。
保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叫這福音能夠成功,這是核心。讓我們成為叫福音成功的人吧,不要考慮什麼條件,唯獨考慮到這一點,唯獨想到這一點,讓我們成為這樣的人。為此我們一起禱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