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中得安慰
哥林多後書講解(四十七)
【林後7:2-4】
講師: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fyh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占誰的便宜。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共死。我大大地放膽,向你們說話。我因你們多多誇口,滿得安慰。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分外的快樂。(林後7:2-4)
保羅一直在闡明,自己作為使徒是上帝的同工,並且自己是怎樣擔當上帝的事工的。然後接著說:“你們也要聖潔,要讓上帝在你們裡面作工,所以要聖潔。”現在又進入到了現實的問題當中,“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他原本要去哥林多那邊,但是沒有先到那裡去。“但你們不要因此而誤解我,懷疑我。在用肉身迎接我之前,首先要用心來收納我們。我們從來沒有虧負過誰,也沒有敗壞過誰,未曾占過誰的便宜。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我是已經決志與你們同生同死的人。”他這樣說。
就是說,要做好迎接他的準備,心要完全的放寬。要給別人傳福音的人,或者要接受福音的人,如果關閉心門會怎麼樣?那怎麼行,要打開心。反而世上的人更放得下,“算了吧,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他們可以這樣。反而信耶穌的人卻心眼兒小,總是放在心裡面,也不饒恕人。如果這樣怎麼能傳道呢?不要這樣,要打開心。即使看到什麼樣的過犯,也要能夠遮蓋。
比如說有的人對我做錯了事情,但是他好像什麼事也沒有似的,又過來跟我套近乎,跟我親近。這樣的時候不要再去追究,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為什麼?因為在地上如果要追究誰對誰錯的話,沒頭沒尾,根本也找不出對錯,只會傷害到人。所以只要打開心,要來的人喜悅接受他就好了。
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在這方面,特別是我們韓國人更是這樣,其實人家說這話並不是為了定你的罪,但是總是誤以為人家是在定你的罪。這都是因為精神方面或者是人格方面、自我方面不太健全,所以才會這樣。我們國家大部分的人都這樣不太健康,總是小心翼翼的看別人眼色。這跟文化有關係,跟語言也有關係。
在外國人看來,在美國或者是很自由的那樣的國家生活過的人,他們來到韓國馬上就能感覺到,“這些人怎麼這樣?為什麼那麼看別人臉色?”好像總是受壓抑,看起來很善良,但是卻總是有很黑暗很憂鬱的一面。穿衣服也是,總是穿得黑漆漆的,好像覺得如果穿太鮮豔的不行似的。還有即使你說的話是對的,是正確的,也不敢說。明明知道人家做的不對,卻還是跟著人家去走那條路。為什麼?因著關係。
韓國人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自然而然的受了這樣的訓練,所以自然而然會有很多收受賄賂的事情。像這種慘不忍睹的大型輪船沉沒的事件,也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明明不應該那樣,但是因著關係你卻沒有辦法直說,恐怕破壞了關係。有船長,副船長,操縱師,“船長,這樣不行,要趕快調頭。”誰敢這樣說呢?如果像美國那樣的國家肯定會說“船長,趕快調頭。”但是我們國家的人很難說出來。
我們真的是生活在這種非常受壓抑的文化中。因為我們在這裡是以屬靈生活為主,所以對著這樣的生活我們只是忍耐,不然的話,我早就已經移民了,太鬱悶了,總是相互矛盾。
我們小時候想要做什麼的時候,家長就會說:“不能這樣做,怎麼回事?為什麼這樣?”比如說一個小孩子,當父母剛把蘋果切好,也沒有人吩咐他,他就馬上拿了一塊去送給爺爺,“爺爺,吃蘋果。”按理說大人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真乖,知道先給爺爺。”但是韓國人一般的反應是什麼?“應該兩隻手給爺爺。”或者“應該說‘請爺爺吃’。‘爺爺吃吧’,這算什麼話?”就這樣,小時候我們就受了這樣的訓練,明明做了一件好事,還是挨駡。
這樣的事情經過一兩次以後,那麼小孩子以後就會怎麼想呢?“那我不要再這樣做了。”所以不會再主動做什麼,也不再想主動跟別人說話,所以乾脆不跟大人搭話,就這樣出現了隔閡。全世界代溝最嚴重的國家算是韓國了,因著語言。小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天天挨駡受訓,直到七歲為止。在正要學習語言、想法正發展、頭腦正發達的這個時候,卻總是對孩子說“不要這樣,要這樣,要那樣。”孩子們就會想“說話怎麼這麼悶呢?”這人際關係並不是同等的,所以就開始受壓抑,這樣一直會跟隨一生。
我們家的孩子們,現在其實我並不打他們,但是他們卻很怕我,為什麼?因為六個月的時候我打過他們。那一兩年的時間,我很嚴格的對他們,曾經體罰過他們。但在那以後,即使我不打他們,只要說“不可以”,他們馬上就會緊張起來。當我一回家,馬上就開始把東西都收拾好,因為那個時候我的責罰已經無意當中留在他們的腦子裡面。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的記憶當中只是知道“父親是可怕的,父親是會打我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沒有像庇哩亞人那樣,“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這個疑問從來沒有過。比如說為什麼會創造天地呢?為什麼會這樣?要有這樣的許多的“為什麼”才會有發展。
但是我們國家的這個“為什麼”都是什麼呢?“為什麼這樣?”當說到這句話的時候,你說的時候可以很溫柔地說“你為什麼這樣呀?”即使你再怎麼溫柔地說,但是在對方耳朵裡聽來都是什麼?“你怎麼回事,為什麼這樣?”人家都會這樣的接受。
更何況不是直接用嘴巴對人家說,而是發短信,你發短信給人家說“為什麼那樣啊?”因為那裡面沒有什麼語感,所以要看收到短信的人的生活背景是怎樣的,如果從小他的父親一直對他說“你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這樣?”如果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長大的人,他一看到你發的這個短信就會感受到“他在責備我”,很自然就受了試探。但其實發短信的人並沒有那樣的意思。
在教會裡面,因著很多問題都有這種很微妙的這樣的矛盾在裡面。不僅是教會,在其他的機關裡面也是這樣的。可能只有我們國家很特別吧。對小事情也非常的敏感,僅僅因著一句話,一下子心情就變得很憂鬱。其實那句話也不是什麼不好聽的話,但是聽完了這句話心裡卻感到很憂鬱,一下子變得很灰暗,有時候是這樣。就是因著這些語感,這些話的問題。
我們既然進入到耶穌裡面,那麼我們就應該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從小就受了這樣的教育,一直接受這樣的訓練,所以才會這樣。我不是客觀性的存在,自己要承認這一點。所以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心情是這樣的話,你應該想“這僅僅是我的心情而已,因為我接受了這樣的養育,是這樣長大的。”
比如說敲兩下鐘,然後給狗吃狗食;然後再敲兩下鐘,再給它吃。這樣的反復幾次的話,只要你敲鐘,它就會流口水。這樣的反復7到12次的話就可以做到,再怎麼笨的狗,只要你訓練它12次的話,它都可以這樣做到。想想我們從小到現在一直挨駡“為什麼這樣?你為什麼這麼做?”哪止12次啊,可能是一萬兩千次吧,所以一聽到“為什麼?”馬上就會開始緊張起來。
我也是,跟大家說話的時候,“你為什麼這麼做?”有時候我會這樣問大家。大家會很緊張,對吧?但我解釋一下,我在家裡也常常受到這樣的誤解。其實我真的是一個不常定別人罪的人,我沒有這樣的意圖,我真的是想問你為什麼,我只是想知道,你只要回答就可以結束了。我完全沒有要定罪的心,真的絲毫也沒有,我真的沒有定罪的那樣的想法,那樣的心。即使是天天跟我一起生活的家人,我也不想定他們的罪。更何況不是我的家人,我又何必去定別人的罪呢?
別人的想法可能會跟我不一樣,我知道有不同想法的人聚在這裡一起做事,所以我只是想知道他這樣做是為什麼,“你這樣做是為什麼?”只是想知道那個理由而已,所以我會問你“為什麼這樣?”那麼你只要回答我就好了,千萬不要因此覺得自己被定罪了,認為我是在責備你。
保羅在傳話語的時候,因為這些人原本就很敏感,所以他就闡明“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他說“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我大大地放膽,向你們說話。我因你們多多誇口,滿得安慰。”保羅現在對他們說話的時候是很放膽的。在人面前也常以他們為自豪,在別人面前誇耀他們。對於哥林多教會的人,保羅經常在他人面前誇耀。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分外的快樂。因著這些人他得到安慰,也充滿喜樂。保羅這樣的說。其實在牧者的心裡,對於牧者所侍奉的那些羊,那些羊群,他們做得好的話,當然會很高興,但是如果他們做錯的時候,牧者也沒有想定他們罪的心,這就跟父母的心是一樣的。
父母不是想要定孩子的罪而定孩子的罪,只不過是想為了孩子好,只是沒有說話的技術,所以才這樣責備孩子,不會表達而已。但是父母心裡對於孩子,現在孩子要死了,這個時候他不會說“你看你不聽我的話,現在好了吧。”哪會有這樣的父母?“我不是告訴你,不要去參加旅行了嗎?現在可好了吧?”哪會有這樣的父母呢?沒有一個父母想這樣的定自己兒女的罪,都是因為出於愛才說一些話。
這裡也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分外的快樂。”正好中國的一位明牧師寄來一封信,跟我們今天的主題很有關係,所以我給大家讀一下,她上次來參加世界大會的時候不是還作過見證嗎?
“我們的信仰在於通過上帝真理的話語而來到他面前,徹底轉折觀念和生活追求永恆之義的人,是對世界絕望的人,清楚明白自己需要源頭才能活的被造物。上帝不僅用話語召我們出死入生,也用話語召我們擔當造物主的榮耀,行使肉體存留的責任,那種最初蒙召的快樂、輕鬆、滿足、喜樂、膽量,因著這榮耀的責任好像都失去了一般,那種祝福的生活也好像成了被咒詛一樣的生活。
“沒有了開懷的笑容,沒有了輕鬆的嗅春踏青,季節的交班也變得鬼鬼祟祟。當眾木春天的微風楊柳時,夏天的怒氣撲面而來;當煩惱炎熱的瞬間,清冷的寒風突然而至。想抓一把春天的愜意,卻是泥鰍般地迅速溜走。想放鬆與夏天星空下飛舞的螢火蟲,享受蛐蛐的演奏,卻毫不留情的從身邊滑落。想多嗅聞一會兒秋天的果香,卻被猛烈的寒風吹散。
“當習慣在安逸的日子時,春雷驚醒了做夢的心,開始幹活兒了。就這樣,世界的美好、悠閒、輕鬆、快樂,好像故意報復似的從我們這裡收回。開始那種無知的膽量,好像變得如此的懦弱。謹慎穩步、持久包涵,代替了青春的勇猛。墮落還是進步,消極還是積極,眼睛看不到路的前方,在主耶穌面前顯得膽小懦弱。得不到主的答應,沒有邁步的膽量,每天懷揣主給的承諾,小心翼翼跨過未知的每一天,每一年。
“陽光下,心在防備黑暗的盜賊,身體被歲月煎熬,所剩不多的力量搖擺在每天的事工中。急躁被激流大浪磨礪的只剩下忍耐和包容,衝動的澎湃被狹小的河道、龐大的障礙拉成了長長的寧靜,憤怒、委屈被剪接成了盼望的期待。
“被上帝召呼的,這是咒詛還是榮耀、福分?當亞伯拉罕被上帝從哪個,也許還會輕鬆一下,也許還有快樂一刻的那個日子裡召出來以後,好像受了詛咒一樣,面臨的是他未曾想過的困難和懼怕。他沒有看到前面的路,所以不敢輕易前行,以警醒的心接受上帝給他的帶領。上帝以不變的承諾、榮耀的能力成就了亞伯拉罕的期待。
“摩西被上帝召來時,他不知道下一刻該怎麼辦,所以謹慎小心地等待上帝的指示。大衛被上帝召來,面臨的是比獅子更讓他害怕的身邊的仇敵,他不能安然躺臥,時刻防備偷襲的敵人,還要承受心靈的傷痛。但他時刻緊緊抓住上帝的命令為生命的依靠,最終上帝以榮耀的喜樂、平安、權能、國度來報償他。
“當耶穌從埃及被召來的時候,不是安舒的日子、逸致的生活,而是更激烈的戰鬥,比希律殺他更可怕的威脅。但耶穌頂立在父的旨意之中,直到十字架痛苦至極也沒有動搖,最終上帝以極大的榮耀、無二的國度、權柄,不再死亡的平安報償了他。
“透過世界庇哩亞人大會,我仿佛看到了我感恩、敬佩、牽掛的屬靈父親金箕東元老監督,如同亞伯拉罕、摩西、大衛、耶穌一樣看到了新天新地。上帝擦去他一切的眼淚,翻過一切的悲哀、疼痛、哭號,並且聽到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我要把生命的泉水、榮耀的國度、權柄賜給得勝的我的兒子。’我又好像看到奔跑在蒺藜中,為尋找迷失的小羊而被蒺藜刮破的衣服、紮傷的手臂、淩亂的白髮,憔悴而焦急並且敏銳的眼神,一個一個迷失在蒺藜中又餓又怕又冷的小羊,被這雙滲著血的雙臂安全的抱回了家。
“啊!我在世屬靈的父親,誰能像你不為自己做任何保留,就像榨取肉體父親的生命一樣,我在榨取您的生命,您的愛。您蹣跚的步伐結出了我們快步前行的動力,您絲絲的銀髮孕育出了無數比以色列更優秀的子孫,您柔弱堅定的聲音震動著我們的心靈。塵封緊固的心門被淚水徹底打開,奔向已等待多時的主耶穌。
“在世上,我遇見了您父親般的愛,讓我進入到了耶穌的懷抱。您讓我看到了牧者的安慰,最終上帝擦去我們在世上的眼淚,除去在世上的一切悲哀、痛苦、壓抑、逼迫,並且賜給我們榮耀、權柄、國度的歡呼時刻,一切的收穫、獎賞、誇讚,將要在天國揭露顯明的那一刻。所以在逼迫您的人面前,您是那麼的懦弱、小心,唯獨聽著主藉著聖靈給您的引領。在誤解、誣陷的委屈中,仍以淚眼仰望主耶穌。在面臨又大又難的問題中,您以忍耐安靜的心等待主耶穌的回答。您看到了主的安慰,所以忍痛安慰著需要安慰的人。我們看不到您的個性,看不到您的感情,看不到您的波動,只是看到了耶穌那流血的摯愛,天父對孩子們的期待。
“牧師,我想對您說很多很多,見面時卻不知從哪裡開口。我不想您變老,讓我們再多享受一下父愛吧,但這是抵擋上帝命定的固執。能報答您的,能讓您安慰的,除了將來主迎接我們的榮耀,還有我們努力作工走您走過的路繼續前行,儘管穿行在蒺藜的曠野中,也要尋找迷失的小羊。牧師,我們願意在地上成為您的安慰,在天上成為您的冠冕。我靈魂哪,你要得著新天新地的安慰。我靈魂哪,你要看到地上果實,天上榮耀的安慰。”
就像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的安慰一樣,在地上我們要成為那位的安慰,成為耶穌的安慰,在天上我們要成為他的冠冕。現在讓我們打開心努力做主的事。為此我們一起禱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