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不嚴厲地待你們

哥林多後書講解(六十六)

【林後13:6-10

講師:李基宅牧師

翻譯:孔睿

錄入:庇哩亞人Jecoliah

整理:庇哩亞人bereaspring

 

 

我卻盼望你們曉得,我們不是可棄絕的人。我們求上帝叫你們一件惡事都不作。這不是要顯明我們是蒙悅納的,是要你們行事端正,任憑人看我們是被棄絕的吧!我們凡事不能敵擋真理,只能扶助真理。即使我們軟弱,你們剛強,我們也歡喜,並且我們所求的,就是你們作完全人。所以,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把這話寫給你們,好叫我見你們的時候,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地待你們。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壞人。(林後13:6-10

 

現在到了這封信的最後部分了,11節開始就是最後的問候。在最後問候之前保羅說了他想要說的話,主要想說的是什麼呢?“我卻盼望你們曉得,我們不是可棄絕的人。”那之前說“你們要試驗一下你們裡面是否有耶穌,你們是不是屬耶穌的人。”我們裡面也有耶穌,我們不是被棄絕的人,耶穌在我們裡面與我們同工,所以我們現在在做這樣的事,希望你們能知道這一點。

 

“我們求上帝叫你們一件惡事都不作。這不是要顯明我們是蒙悅納的。”假如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作工,但是你們卻藐視的話,那就變成行惡的,希望你們不要這樣做。“這不是要顯明我們是蒙悅納的。”就是說不是要顯出我們做使徒的權威,就算我們被上帝拋棄,就算我們是被棄絕的人也沒有關係。保羅所願的是什麼呢?在其他經文當中說,即使我成了被棄絕的人,但是也希望我的弟兄們得救。“我是要你們行事端正,任憑人看我們是被棄絕的吧!”哪怕我們被棄絕,但是希望你們行善,在上帝面前能夠行事端正。

 

“我們凡事不能敵擋真理,只能扶助真理。”就是說耶穌在我們裡面行的這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真理,沒有哪一樣是違背真理的,如果違背真理什麼也做不了。

 

“即使我們軟弱,你們剛強,我們也歡喜,並且我們所求的,就是你們作完全人。”即使我們軟弱,我們期望的是你們剛強,希望你們完全,為此我們也祈求,希望你們做完全人。

 

“所以,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把這話寫給你們,好叫我見你們的時候,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地待你們。”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這樣的寫給你們,我這樣嚴格地說你們,為的是什麼呢?為的是當我們見面的時候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地待你們,所以在這之前我提前寫信給你們。

 

這句經文也可以說是針對那之前人們批判他的一些話的回應。有些人說他“雖然寫信的時候那麼嚴厲,但是說話卻是那麼軟弱。”就是說看書信的時候覺得他很有靈感、很有能力,但是真正見面的時候,“他什麼也不算,什麼也不是。”就這樣的說他。保羅聽到了這樣的傳聞,所以保羅說“我到你們面前的時候,我只想做一個軟弱的人。”就是作為很溫柔的人跟你們說一些好話,彼此分享這個愛,我不想跟你們見面的時候行使上帝給我的權柄,所以你們要提前做好準備。

 

人的特點是什麼呢?你對他好的話他會怎麼樣?韓國話說“蹬鼻子上臉”。我們都是從上帝那裡得到恩典的人,但是得到了恩典卻上臉了,卻想要跟上帝對等,判斷上帝,“上帝怎麼能這樣做呢?”以這種態度去對待上帝。即使不直接這樣針對上帝,但是卻輕易地去判斷上帝所使用的人。自己都好不容易才得到饒恕,才得救,現在卻有這樣的閒情,有這樣的心。悔改的人心裡沒有這樣的閒情。悔改,就是說我死了,在這樣的絕望中卻活過來了,所以非常的感謝,感激不盡,根本就沒有那個閒情去判斷別人。

 

保羅現在這樣的判斷這些人不是為了判斷他們,也不是為了斥責他們,也不是為了建立自己的權威,而是為了他們好,是為了造就他們。即使人們不相信,但是保羅很清楚,所以他放膽地說這些話:“在我離開你們的時候,我是剛強的,當我們見面的時候,我是溫順的、軟弱的。”

 

我們主的心也是這樣的。上帝先把律法給人,用律法來寫信,應該怎樣侍奉上帝才對,應該怎樣盡誠意,在上帝面前應該知道他是何等可畏的一位,就這樣通過律法叫人明白到這一點。當上帝來到地上的時候,上帝不希望人們懼怕上帝、不敢靠近上帝,無論上帝說什麼話都懼怕,“不要直接對我們說話,對那個人說吧,我們通過那個人聽就好了。”這不是上帝所期待的,上帝希望與我們見面的時候能夠以愛相對。上帝的兒子耶穌來到地上將上帝顯明出來了,上帝希望他的兒子來到地上將他顯明出來,所以提前定了原則。

 

但是當耶穌來到地上施恩典給我們以後,信耶穌的人,特別是外邦人,因為沒有經受過律法的訓練,所以就藐視這恩典。當耶穌以我們為朋友的時候,有的人就變得很傲慢。耶穌以我們為朋友,但是有的人卻認為“耶穌是我們的朋友”,就很放膽地隨便對待耶穌。要知道不是我們把耶穌當作朋友,而是耶穌以我們為朋友。雖然主把我們當作朋友,但在我們心裡我們要知道他是我要完全服從的主人,這樣主才會一直把我們當作朋友,不是說他對你好你就上臉。

 

首先我們要知道先將律法賜給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律法不是要廢掉的,即使耶穌來了,賜恩典給我們了,但是對待耶穌的時候,我們要像在律法下經受訓練的人對待可畏的上帝一樣,這樣去靠近上帝。

 

在世上上過班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上司對你說“沒關係,放鬆一點。”如果你真的放鬆,隨隨便便的話,以後就會挨駡的。上司如果說“在工作當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事都說出來吧。”如果你真的說的話,以後你就完了。

 

在軍隊裡也是一樣的,有一種遊戲叫平等遊戲,就是晚輩對長輩說話的時候可以不用尊敬語。平時不管說什麼,都要說“是,是,是。”但是到了這個遊戲時間可以隨便地說“誰誰誰呀”,可以這樣稱呼他的名字。但是這個遊戲一結束,馬上就會變臉了,就不一樣了。

 

雖然我們的上帝是不會這樣做的,但是當他對我們好的時候,我們應該自己主動地謙卑。人因為是罪人,所以如果對你好,你就會不知天高地厚,有這樣的特性。如果對你好的話你就認為這是很當然的,人就是這樣的。所以對人好的時候也要讓他知道這是對他好,給他特殊待遇的時候也要讓他知道這是特殊待遇。不然的話,給了他特殊待遇他會心裡驕傲起來,認為這是自己很當然要享受的。那麼以後不給他這待遇的時候他反而會轉過來辱駡你,這就是人的本性。

 

以前三星公司決定把他們公司收入的百分之一拿出來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去幫助孤兒院、養老院等等這樣的地方。很多社會福利機構就向他們申請,他們就給予幫助。如果他們申請需要五千萬,就給他們五千萬;申請需要車,就給他們買車。後來有一個養老院申請一輛車,這個公司就給他們買了一輛車。後來這個養老院的辦公人員就一直來三星公司找事,甚至辱駡三星公司。

 

為什麼呢?他們的立場是我們現在需要車,這輛車要運營的話只給我們車怎麼能行呢?還得提供車油、修理費、保險等等,這些應該都為我們提供才對。你們雖然給我們買了車,但是我們沒有運營的費用,所以你們得給我們提供運營費。一開始他們要求的只是買車,但是後來他們卻一直要求給他們提供維持費,如果不給他們就開始鬧事。

 

我在社會福利公司工作過,所以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每個月給一個人提供40萬的扶助費幫助他,這樣的人一般沒有固定的工作,常常喝酒,生活很不穩定。當給他提供生活費的時候他並不是很感謝,反而說“這些錢根本不夠,大米也沒了”怎麼怎麼樣,就到居委會來鬧事,甚至喝完酒以後拿著刀過來鬧事。社會福利機構一般都是女性比較多,工作人員幾乎都是女性。社會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只有這幾個,需要擔當很多人的工作,但是卻經常會有人拿著刀過來威脅“要給我提供什麼提供什麼!”因此真的出過人命事故。

 

人的本性就是這樣的,所以一味地對他好是不行的。當我們去侍奉宣教地的靈魂的時候,一般人只是單方面的對他們好,這樣的話,接受幫助的人不是很容易就會成為庇哩亞人,以後他們反而可能翻臉不認人,轉過來辱駡你、攻擊你。我們今後不能這樣作工,今後我們要作工的方向不是這樣的。

 

但我的意思也不是說要高高在上的去做,有時候我們也很容易擺出很高傲的姿態,因為我們是站在管理的立場上,經常有人拜託我們做這個,拜託我們做那個。我們雖然只是幾個人,但我們是一個中心,要面對很多教會的牧會者,在我們眼裡很容易把當地的牧會者只是看成一個顧客,那麼他們就是接受我們幫助的人,就會變成這個樣子。那麼不知不覺當中我們就會擺出架子來,這也是人的一種特性,很自然就會出來的。那就很容易一個一個去判斷他們怎麼樣,或者小看他們、指責他們,很容易變成這個樣子。我們要常常謙卑,要守原則。

 

在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有人想學習,但是他的條件不夠、資格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標準是什麼呢?有的人就是按照原則辦事,但我們不是為了守原則而樹立原則的,為的是更好地作工,幫助更多的人,更謙卑地去養育靈魂,所以才樹立這些原則。首先我們會確認這個人有沒有守原則的意志,當我們知道他有願意守原則的意志的時候,我們就有必要通過其他方式來説明他,讓他能夠學習。

 

有時候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很想學習庇哩亞課程,所以他申請了,但是有的地方學習庇哩亞課程所需要交的學費對他們來說很有負擔,是不少的一筆錢。所以他後來說“我現在沒有辦法學習,等明年我再學吧。”多麼可惜。如果給他特別的待遇的話,就要把他放在心上特別的對他進行管理,很麻煩,如果我們感到厭煩的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好吧,那你明年再學習吧。”

 

但是明年這個人學不學誰知道呢?所以確認他真的有想學習的心之後,就可以向他建議。怎麼建議?“我們讓你免費學”,這樣做可以嗎?不可以。以前我們也曾經這樣做過幾次,讓人免費學,因為他的條件實在太差了,所以我們為他提供獎學金讓他學習。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沒有出來好的結果,他後來幾乎不太關心這話語,也不懂得感謝,所以我們不會這樣做。

 

現在我們一般怎麼做呢?“那您分期交吧,一次性交這些學費如果感到負擔的話,一個月交多少錢,或者一個月攢一點,一年以後交一半,再過一年再交一半,這樣做吧。”有的人會回答“好的,我願意這樣做。”這樣做的話我們會很麻煩,比如說這個人分期付款的話,現在馬上要交學費,這筆錢我們就要先替他交,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很容易說“你按照原則去辦事吧。”但如果以這種形式去辦事的話就是機械式的作工了,我們要想盡辦法去幫助靈魂。但是不能叫這個靈魂因著我們的幫助而養成壞習慣,所以我們要讓他明白自己是得到恩典了,要讓他懂得感謝。

 

我們在作工的時候需要這兩種方式,一邊強,一邊溫柔,需要這樣的戰略。剛開始要用很強的方式去教導,然後當需要溫柔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溫柔地去幫助靈魂,這兩種方法都需要採用。這兩種戰略方式可以由不同的人來擔當,一般來說守原則地做事的角色應該由負責人來擔當,最好是這樣。如果這個負責人很守原則,“這件事情按照原則不可以,但是我可以替你問一下牧師,或許有轉回的餘地。”那麼溫柔的角色就留給牧師來擔當,因為如果牧師直接說“不可以,一定要這樣做”,那麼靈魂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擔當這事工的負責人要守原則地去作工,而上面的領導需要擔當溫柔的角色。

 

俄羅斯和美國幾乎要發生戰爭的那個時候,戈巴契夫的那個時候,美國是最強的,總統非常強烈地主張不讓步。歷史上沒有過那麼強烈的時期,四方都給壓力,用武器來壓制,讓蘇聯一點也動不了。然後在下面又很溫柔地去給他們打開活路,“如果這樣的話就能夠活下去。”給他們提供這個提供那個。就是說這兩種戰略方式都是需要的。

 

凡事都需要這兩種戰略。我們在養育門徒的時候,養育全世界靈魂的時候,需要守原則,同時還要培養出謙卑的人,為此我們需要這樣的智慧,求上帝給我們這樣的智慧。為此我們一起禱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聖樂教會 的頭像
    台灣聖樂教會

    庇哩亞台灣聖樂教會Berea Taiwan SungRak Church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