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愛到底

【約13111

  

200861日首爾聖樂教會主日講道內容

主任牧師金箕東

上帝

是愛。

因愛世人,將兒子賜給了他們(約316)。

上帝既將天上地上所有的權柄都賜給兒子,

耶穌基督就是救主,

也是審判主(太2818)。

耶穌在審判世界之前(約16:11

愛門徒和聖徒到底(約131)。

但是

魔鬼也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

就垂死掙扎地去試探人(啟1217)。

我們

在世上的時候要勝過魔鬼的誘惑,

並要得到耶穌的愛,因為這就是信仰(雅478)。

耶穌的愛是不改變的,

但對他的愛懷疑的人會自動滅亡(約154)。

上帝是愛(約一48);

耶穌顯現出來,是為了顯明上帝的愛;

聖靈讓這愛結出果實(加522)。

讓我們借著聖靈住在他的愛裡。

◎要蒙恩!

唯獨借著聖靈充滿

才能蒙恩。

◎要蒙恩!

要想住在耶穌的愛裡,

就要蒙恩。

◎蒙受主耶穌的愛

就必蒙受父上帝的愛,

這是他永恆的約。

※主愛我們愛到底。

不要墮落,

而要蒙恩。

 

上帝是愛(約一48)。這話不等於說愛就是上帝。愛是上帝的屬性。人與人之間有父子關係、夫妻關係、兄弟關係、鄰舍關係等多種關係。這所有關係都由愛來維繫著秩序。

愛有許多種。異性之間的愛如果太過頭了,看起來會有些不潔,但其實這也是顯出上帝神性的一種手段。聖經上說,耶穌與聖徒的關係是新郎與新婦的關係。何西阿書219~20節說:“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就好像結婚後夫妻成為一體一樣,基督與我們通過浸禮合而為一。就像這樣,可以說異性間的愛是對基督與人類聯合的一種模型。

父母對子女的愛並非是學來的,而是一種天性。用語言如何能把父母的愛完全表達出來?一個人有十個子女的話,其中會有有出息的孩子,也會有沒有出息的孩子,但十指連心,父母同樣地愛所有的子女。

不僅有父母對子女的愛,還有子女對父母的愛。子女恭敬、敬畏父母。耶穌也是通過恭敬、敬畏父親來愛父親。這種愛與父母對子女的愛或異性之間的愛性質不同。說亞伯拉罕愛上帝,意思也就是說亞伯拉罕恭敬、敬畏了上帝(創2212)。

我小時候,村裡有個少年常常辱駡、虐待自己的奶奶。為此村子裡的長輩們聚在一起商討該如何處理這事。青年們也聚在一起討論,之後決定為了防止村子裡不再有此類事情發生,要懲罰這個少年。於是青年們得到長輩們的准許後把那個少年用席子卷起來痛打了一頓。後來那個少年羞愧地在村子裡呆不下去,離開了家鄉。當時這類事情不僅在我們村子,其他鄉村也常可以看到。

男女間的愛與父母對子女的愛完全不同。父母對子女的愛用希臘語說是“愛加倍”(Agape)。“愛加倍”的愛是無條件的愛。父母若有十個子女,那麼他會同樣愛這十個子女。上帝指著耶穌說“這是我的愛子”當中的愛是“愛加倍”。人類在耶穌基督裡面可以同樣得到上帝的愛。

男女間的愛叫“愛若絲”(Eros),這是情感上的愛。一對相愛的男女走在街上,若男人多瞥了一眼街上的其他女人,他們的愛可能當天就結束。因為愛若絲的愛是希望對方唯獨愛自己的自私的愛。

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是自私的愛,而是犧牲的愛。這樣的愛在動物那裡也可以看到。有一種蜘蛛一次可以產下幾百個卵,當小蜘蛛孵化出來的時候,母蜘蛛就會把自己的身體當作食物提供給它們。還有一種螳螂,母螳螂產下卵後就離開,而公螳螂則等待幼蟲出殼後,將自己的身體提供給它們。

就像這樣,動物對自己崽子的愛間接地顯出了上帝對兒子的愛以及對在兒子裡面的人類的愛。所以羅馬書120節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我們把父母對子女的這種愛叫做“愛加倍”。

耶穌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2115)”這時使用的詞彙就是愛加倍。那時彼得並沒有回答“是的”,而是表白說:“我不是以上帝愛人類的愛或父母毫無區分地愛子女的愛來愛主的,而是以子女敬畏唯一的一位父親的愛,就是說以唯獨愛上帝的愛來愛主的。”

父親只有一位,上帝也只有一位。我們的信在於相信上帝是獨一的,並且唯獨愛他。心情好的時候侍奉上帝,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改成侍奉其他神,這是不行的。對上帝的愛是唯獨永遠侍奉上帝的愛。“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裡的“愛”不是愛加倍。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子女對父母的愛,雖然分量相同,顏色相同,但方法不同。彼得的回答是:“我用敬畏父親一樣的愛愛你。”這樣的愛叫“菲利奧斯”(philos)。

主第二次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加倍’我嗎?(約2116)”的時候,彼得回答說:“不,我‘菲利奧斯’主。我對主的愛跟上帝愛我們的愛或者父母無分別地愛子女的愛不同,就好像眾兒女愛唯一的父母一樣,我以唯獨愛上帝的愛愛你。”

耶穌第三次問“你愛我就好像子女愛父親、百姓愛王一樣,目標明確地愛我嗎?(約2117)”的時候,彼得憂愁地回答說:“主啊,我已經回答是了,你為什麼還這樣問呢?”這時候主告訴彼得將來要怎樣死。後來彼得真的按照主所吩咐的死了。就像這樣,主向我們要求的是對他的真正的愛。

耶穌揀選了十二門徒,並同樣地愛他們。門徒中有彼得,也有加略人猶大。主對他們一視同仁,同樣地愛每個門徒。門徒們的性格各不相同,最後的死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衰老而死的,有的是為見證耶穌殉道了,還有的門徒是自殺死的。但主就好像父母同樣地愛每個子女一樣,同樣地愛每個門徒,並且愛到底。換句話說,從起初就愛門徒的耶穌升天後也仍舊愛他們,將聖靈同樣賜給他們。門徒們離開世上之後也沒有收回對他們的愛,而是直到審判的那日愛他們。門徒中雖然也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但主也同樣地愛他。

但聖經每次提到耶穌門徒們的時候,總是加上“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為什麼?因為這是主明明知道的事實,記錄聖經的人也很清楚地知道。耶穌愛門徒們愛到底,但魔鬼在很早以前就已將賣耶穌的想法放進了加略人猶大的心裡(約132)。所以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對加略人猶大說“你所作的,快作吧!”(約1327),“你所作的”這話的意思不是說“你想做的事”,而是“很早以前就命定你要做的事”。

那麼這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畫的?馬利亞打破玉瓶用香膏抹耶穌的時候,加略人猶大指責她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周濟窮人呢?(約125)”經上又說:“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126)”不是說因為他偷奉獻袋裡的錢所以是賊,而是說他在作耶穌的門徒之前已經是賊,所以連奉獻袋裡的錢也偷。

約翰福音670~71節說:“耶穌說‘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耶穌這話是指著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說的;他本是十二個門徒裡的一個,後來要賣耶穌的。”耶穌指著加略人猶大說“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不是因為他知道猶大將來要賣自己,所以很失望地說“這傢伙像魔鬼!”。

耶穌指著加略人猶大說“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與向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這兩句話的性質完全不同。耶穌指示門徒們自己將來要受死並復活的時候,彼得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這時耶穌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22~23)”在這裡耶穌說彼得是撒但,是在指責彼得受到撒但的誘惑而有撒但的想法;而指著加略人猶大說是魔鬼,意思不是說他有魔鬼的想法,而是說他本來就是魔鬼。

葡萄樹枝與葡萄樹連接在一起的話,它就屬於葡萄樹。因為我們借著浸禮與基督聯合成為基督的肢體,所以稱基督的父為我們的父。同樣的道理,耶穌指著加略人猶大說是魔鬼,意思是說他已經是屬於魔鬼的人了。這與彼得一時判斷錯誤而指責他“撒但,退我後邊去吧”的情況完全不同。就好像加略人猶大之所以偷奉獻袋裡的錢,是因為他本來就是賊一樣,主指著加略人猶大說“他是魔鬼”,意思是說他本來就是魔鬼。

從什麼時候開始是魔鬼?創世記315節說:“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今天全人類都是作為女人的後裔帶著魔鬼仇敵這一身份來到世上的人。耶穌基督要來到人類當中,傷魔鬼的頭。但也有要傷耶穌腳跟的魔鬼的後裔。

約翰一書312節說,該隱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這話的意思不是說因為該隱殺了兄弟所以屬於惡者,而是說因為他屬於惡者所以殺死了兄弟。約翰福音844節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欲,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經文的意思不是說因為說謊所以成了屬魔鬼的,而是說因為屬於魔鬼所以說謊。就像這樣,該隱雖是亞當的兒子,但在屬靈上他已經是屬魔鬼的,也就是魔鬼的後裔。

啟示錄129節說:“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天使長中的一個在天上抵擋上帝而墮落的時候,在他下面的天使們並沒有直接反抗上帝。但就好像剪掉樹枝的話,連在樹枝上的許多枝杈也會一同枯乾一樣,屬於墮落的天使長的那些天使們也與這個天使長一同被趕出了天,成了滅亡的神。同樣,屬魔鬼的人就好像魔鬼抵擋上帝一樣,也成了抵擋上帝的存在。

所以耶穌指著加略人猶大說“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約670)。這話的意思是指上帝在起初提到的蛇的後裔(創315),即屬魔鬼的人。耶穌不是憑感情說“那傢伙是像魔鬼一樣的傢伙!”,而是說“他本來就是魔鬼,蛇的後裔”。

創世記4917節說:“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創4917)”這是雅各對十二兒子中名叫但的兒子說的預言。有哪一個父母不願意祝福自己的子女?但雅各對但說的不是祝福的話,反而近乎詛咒的話。因為這是預言,而非單純的祝福。

“道上的蛇”是什麼意思?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約146)。道路這話跟真理是一樣的。“道上的蛇”意思是“違背真理的蛇”。施洗約翰來呼籲“毒蛇的種類,……要悔改!(太37~8)”,耶穌也斥責妨礙真理的法利賽人是“毒蛇的種類!”(太1234)。就像這樣,但是道上的蛇,路中的虺。

那麼“路中的虺”是什麼意思?聖經中提到的路意味著王經過的道路,就是預先除去障礙物、疏散行人,好讓王經過的路。耶穌在受死的前一天騎著驢駒進耶路撒冷的時候,人們砍下棕樹枝鋪在路上,喊著說“和散那!和散那”,意思是“作為王來的彌賽亞”。我們現在使用“基督”一詞,但在舊約時代人們用“彌賽亞”代替“基督”。

“彌賽亞”是什麼?以色列人不是在世上自生的百姓,而是唯一屬於上帝創造的百姓。上帝將亞伯拉罕的後裔們送到埃及,等到他們成了超過百萬人的大民族時,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百姓。因此他們是這世上唯一沒有國土,也沒有國王的百姓。上帝首次為他們設立的並且合乎自己心意的王就是大衛王。大衛把一直分散的十二支派的心合攏在一起,展開了強烈的信仰運動。他所帶領的以色列成了連當時的大國埃及都不敢小瞧的富強國家。所以以色列人認為大衛時代是他們歷史中最幸福的時代。

但當大衛死後所羅門時代起問題就開始漸漸產生,到了孫子羅伯安時代國家分裂為北以色列和南猶大。舊約聖經的相當一部分內容都是在記錄以色列與猶大之間的戰爭故事。在漫長又令人厭倦的戰爭中,人們開始期待出現一個能夠停止南北戰爭、帶來和平與幸福的王。並且他們相信只有出現一個像大衛一樣的王,才能找回他們所期盼的幸福。就像這樣,渴慕大衛王時代的就是彌賽亞思想。

耶穌經過撒瑪利亞的敘加時,有個女人對他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這時耶穌說:“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女人接著又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這個女人也在等待像大衛王一樣能夠成就民族的統一、給百姓帶來和平的王(約420~25)。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人們認為耶穌就是他們所等待的王,所以呼喊著和散那歡迎他。但就是在那個晚上,加略人猶大把在客西馬尼山上禱告的耶穌賣了。“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創4917)”,按照雅各對但的這預言,加略人猶大賣了作為王來的那位,最終致使他受害。

在這裡很奇妙的是,上帝把合乎自己心意的大衛立為王之後,但支派就不再列在十二支派之內了。本來但支派的人口僅次於猶大支派,但聖經根本沒提到但支派被抹殺了或到哪裡去了,就突然把但的名從十二支派中去掉了。還有,啟示錄74~8節提到十四萬四千受印的人時,也沒有提到但支派。

聖經在介紹耶穌的門徒們的時候,一般都提到他們的祖先,但每次介紹猶大的時候都要強調“加略”這個地名。原因是什麼?這是在強調賣耶穌的猶大是從但支派中出來的。

創世記315節說“蛇要傷女人後裔的腳跟”,還有雅各預言說“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果然加略人猶大把在“和散那!和散那”歡呼中來的那位的榮光打倒在地。耶穌指著加略人猶大說“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約670),這意思不是說加略人猶大那個時候才成了魔鬼,而是他已經是魔鬼。

換句話說,創世記315節提到的女人的後裔都會得到憐恤。他們要從上帝那裡得到憐恤,得到恩典,但像該隱一樣蛇的後裔沒有憐恤。因為他本來就是蛇的後裔,不在上帝的憐恤中。雖然就好像牲畜也愛自己的崽子一樣,主同樣愛十二門徒,但這憐恤臨不到加略人猶大身上。就好像種子雖然撒下去,但在堅硬的路上或石子地裡無法發芽結果一樣,加略人猶大根本無法接受上帝的憐恤,他是受了魔鬼印記的人。

這與預定論不同,不是說上帝早已定好加略人猶大會成為這樣的人,而是魔鬼給他烙上了印。耶穌指著加略人猶大說“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2624)。因為他出生之後成了根本沒有可能得上帝憐恤或恩典的存在,哪怕億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不是說他有辦法掉頭,只是沒有醒悟,所以才有了這樣的下場,按照創世記315節的話語所說,上帝預言將來要成就的事的時候,他已經是作為屬魔鬼的人受了印。就好像因為給該隱印了印,所以他屬於那惡者殺死了自己的弟弟。

所以聖經在提到十二門徒的時候,總是強調加略人猶大是賣耶穌的。耶穌為門徒們洗腳的時候,彼得說:“你永不可以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我若不流血洗淨你,你就與我沒有任何關係。”這時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聯手和頭也要洗。”耶穌又對彼得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翰福音153節說:“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如同這話語所說,門徒們如同已經洗過澡的人一樣,已經乾淨了,但不是所有的門徒都乾淨了。

為什麼要把加略人猶大排除在外呢?因為他不屬於受憐憫的人類中的一個,他本來就是魔鬼。天使們墮落的時候,上帝並沒有憐憫他們,唯獨以公義對待他們。同樣的道理,加略人猶大不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潔淨的,他從起初就是被排除在外的人,是上帝所說的蛇的後裔。所以主指著他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2624)”

我很為那些一直聽上帝的話語卻毫無改變的人擔憂。哥林多後書135節說:“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這是多麼可怕的話語!聽了同樣的話語,有的人像好土地一樣領悟話語並結出果實,但有的人卻為什麼像硬邦邦的馬路一樣得不到恩典?基督同樣地愛所有人,但不是說所有人都能接受這愛。就好像主雖然愛十二門徒,但其中有一個是無法接受這愛的蛇的後裔。再怎麼把恩典賜給這樣的人,他也無法接受。每當看到這樣的人,我總是感到很遺憾。誰能保證他不是蛇的後裔呢?最終逼迫誹謗信徒的不就是他們嗎?

我在作上帝事工期間,受盡了各種逼迫與冤屈。作為人,雖然很冤枉,很傷心,但我因著上帝愛我而得到很大的安慰。上帝把自己的秘密告訴給他所愛的人,並且通過他所愛的人做自己的事。你是得到上帝愛的人嗎?主雖然愛所有人,但他說“不是全部”,把一個排除在外;主雖然把自己流下的血作為恩典給了所有人,但他說“不是全部,有一個是魔鬼”。“他是賊”這話原來的意思是“他是魔鬼”。加略人猶大本來是魔鬼,所以作了魔鬼的事。

耶穌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也按照你們父的私欲說謊”(約844)。“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這話的意思是說“蛇是你們的祖先”。蛇起初在伊甸園不是用謊話騙人嗎?“你們的父”就是指著他說的。“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所以你們也說謊”,意思不是說因為說了謊所以是魔鬼的子女,而是說因為本來出於魔鬼,所以做魔鬼的事。因為本來出於魔鬼,所以殺人;因為本來出於魔鬼,所以說謊;因為本來出於魔鬼,所以得不到恩典。主再怎麼愛人,再怎麼施恩典,再怎麼施憐憫,這些也無法臨到屬魔鬼的人身上。對於這樣的人,主說“乾脆不生在世上倒好”。主不會憐憫那樣的人,憐恤跟加略人猶大沒有任何關係。主從來沒有可憐憫他、惋惜他或為他感到遺憾。他不是先成為耶穌的門徒後來才成為魔鬼的,而是在成為耶穌門徒之前就已經是盜賊,魔鬼,蛇的後裔了。

現在請回顧一下你的家庭,看看真理是否被你的家庭排斥?恩典是否被你的家庭輕視?我們要蒙恩。你如果是魔鬼,蛇的後裔,就得不到恩典。恩典與這類人沒有任何關係,基督的憐恤與慈悲也臨不到他們。主是不會把子女的餅給狗吃的。

我的靈魂哪,你要接受上帝的愛!

我的靈魂哪,你要接受上帝的愛!

我的靈魂哪,你要接受上帝的愛!

[출처](22)20080601,愛到底|작성자bereachi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聖樂教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